研究生: |
黃嫣柔 Huang,Yen-Jou |
---|---|
論文名稱: |
國小長期代理教師之生存與生涯發展策略之研究 The Survival Strategies of the Long-term Substitute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When They Are Facing Various Difficulties Both in Survival And in Career Development |
指導教授: |
沈姍姍
Shen, San-Sa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9 |
中文關鍵詞: | 長期代理教師 、生存策略 、生涯發展 |
外文關鍵詞: | long-term substitute teachers, survival strategies, care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瞭解國小長期代理教師面對生存與生涯發展困境時,所採取的策略。本研究採取質性的研究方法,透過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參照訪談大綱,採立意取樣訪談六位代理教師及六位學校行政人員,參照訪談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壹、長期代理教師在學校中的生存策略
一、心態轉化策略-將同工不同酬的差異轉為準備教師甄試的動力
二、間接表達策略-不直接對校務發表意見,藉正式教師代為發聲
三、專業策略與合作策略-向家長展現教學專業並與學校行政人
員合作,幫助建立良好親師關係。
四、人際關係策略-主動參加教師間非正式團體的活動,藉以建
立與正式教師的良好關係。
五、績效策略-替學校創造價值,建立無可取代的地位
六、制衡策略-運用正式教師關係,制衡學校行政壓榨的可能
貳、長期代理教師的生涯發展策略
一、及早定向策略-確認對教職的喜好,勿在轉業與準備教師甄
試中蹉跎時間
二、以正式教師做為職涯規劃者的策略
(一)挑選適合學習的學校,針對考試方向加強教學能力
(二)主動接觸考取正式教師者,並學習其經驗
(三)男性進入代理職場前須調適心態,預做準備
三、長期代理教師可在準備教師甄試的同時累積資金為創業鋪路
關鍵字:長期代理教師、生存策略、生涯發展
The Survival Strategies of the Long-term Substitute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When They Are Facing Various Difficulties Both in Survival And in Career Development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survival strategies of the long-term substitute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when they are facing various difficulties both insurvival and in career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applies qualitative methods. All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 by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Outline”. After interviewing six substitute teachers and six administrative staff members of primary schools, the conclusion was made as follows:
I.The survival strategies of long-term substitute teachers when in the school
1.Strategy of changing attitude--to take “same workload, different pay” as an impetus to pass the “Examination for Formal Teachers of Primary School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Exam.)”
2. Strategy of expressing opinions indirectl--not to express opinions on school’s administrative affairs directly, butto express opinions to schools through colleagues who are formal teachers
3.Strategy of performing professionally and cooperating with administrative staff members--to perform professionally in teaching and cooperate with administrative staff members of schools, in order to establish good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 parents
4. Strategy of promoting good relationship with formal teachers—initiatively attending activities held by teachers’ informal groups, in order to promote relationship with colleagues of formal teachers
5. Strategy of performing well--to create value for the school through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 order to establishan irreplaceable status
6. Strategy of avoiding exploitation--taking advantage of good relationship with formal teachers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forcing substitute teachers to accept overloaded administrative workby the schools
II.The care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long-term substitute teachers
1.Stratege of making decision earlier--Be sure of the liking for teaching as early as possible. Do not waste time on preparing both for the Exam. and for changing jobs.
2. Strategies for those who are taking “to be a formal teacher” as a career objective
a)To select a proper school to sharpen teaching skills for reaching the goal of passing the Exam.
b)To contact initiatively those formal teachers who already passed the Exam., and to absorb their experiences
c)Being substitute teachers, male are likely to face the pressure from the sprout or other family members, and need to prepare well and adjust themselves in advance.
3.The long-term substitute teachers may prepare for the Exam. and save money for starting own business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long-term substitute teachers,survival strategies,
career development.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方姿雅(2007)。儲備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王百合、游美惠(2003)。教育界的勞動後備軍─已婚女性代課教師之初
探性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9(4),61-92。
台北市教育局(2012)。中華民國101年台北市教育統計指標。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
吳清山(2007)。師資培育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2(1),1-31。
呂美慧(2008)。從攻城到突圍:一位邊緣教師之生命史敘說研究。花蓮
教育大學學報,26,77-95。
李文惠(2007)。學校中的臨時工/吉普賽人--國中代理代課教師工作處
境及專業認同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高雄市。
李俐穎(2008)。駐足的過客-國小代理教師社會化歷程之探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未出版,台北市。
李美華譯,Earl Babbie著,198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八版,台
北:時英。
李園會(2001)。台灣師範教育史。台北市:南天。
李園會,《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臺中:文景,1985
周祝瑛(2009)。雖窮,但要窮的有骨氣:有尊嚴的申請大專助學金。2013年1月19,取自:http://blog.udn.com/ricelohas/4597166
林昭仁(2008)。教育界的遊牧民族,逐教缺而居-國民小學代理教師處
境與適應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未出版,新竹市。
邱涵仕 (2008)。師院畢業流浪教師生涯發展歷程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段菀翠(2014)。國小代理代課教師對烙印覺知與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
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未出版,苗栗縣。
紀家雄、林嘉君(2003)。現行國民中學兼任代理代課教師及教學支援人
員權利義務之法規分析。彰化師大教育學報,4,52-58。
徐孟婕(2012)。國小代理教師工作處境之探究-以新竹縣為例。國立新
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徐彬瀚(2009)。儲備教師生涯轉換因素與看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
工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央大學教育研
究所主編, 93-122,質的研究法。高雄:麗文。
張晏華(2010)。小學長期代理代課教師生涯抉擇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
大學,未出版,台中市。
張凰婷 (2007)。傾聽生命之歌-儲備教師的生命敘說。國立臺東大學教
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張豊儒(2000)。女性代課教師的生命史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未出
版,花蓮縣。
張嘉茹(200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
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張靜怡(2007)。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生命出口-中學長期代理教師之
生涯觀及生涯調適歷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彰化市。
教育部(2009)。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8年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99年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0年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100~115學年度),2013年1月19日,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100basicstudent.pdf
教育部(2012)。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1年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3)。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2年版。台北:教育部。
梁金都(2010)。國小代課教師文化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
類,34, 1-33。
許英瑜(2010)。公立幼稚園代理教師工作經驗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
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涵茜(2010)。公立幼稚園代理教師之求職經驗與生涯規劃之探究-以
雲嘉南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未出版,嘉義市。
陳怡伶(2010)。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與正向管教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台中市。
陳金容(1971)。應改善國小代課教員的待遇。台灣教育,246,20。
陳羿蓁(2009)。教師信念與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以中等學校代理代課
教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嘉義縣。
陳慧淑(2011)。代理代課教師生涯發展與生命意義感之探究。樹德科技
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麗敏(2005)。組織型露營課程領導人員證照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彭煥勝(2011)。我國小學師資培育政策的百年回顧與前瞻。市北教育期
刊,39,79-102。
黃筠珮(2011)。在流浪中代理/在代理中流浪-一位元國小教師的敘說研
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未出版,屏東縣。
黃禕婷(1999)。光復初期臺灣國民學校師資之培育(1945-194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嘉雯(2002)。國小代理代課教師壓力與壓力調適之研究。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楊碧珠(2013)。國小長期代理教師生活處遇與權益之研究。臺北市立教
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偉崧(2006)。不確定職場-代課教師之經驗及心路歷程。國立臺灣科
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仲冬(1996)。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及出路。
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女性研究實例,121-139。台
北:巨流。
劉梅貞(2010)。我不代課了:女性國小代理代課教師生涯轉換之敘說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未出版,台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 :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
範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
蔡明翰 (2007)。生涯定向的追尋之旅:四名國小流浪教師的生命故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燕瑾(2010)。國中代理代課教師的困境、未來發展與因應之道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餘漢儀(1998)。女性主義的倫理與政治。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
密: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95-221。初版十四刷。
台北:巨流。
顏良益(2007)。國小代理教師轉換跑道訓練需求之研究─以屏東縣為
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未出版,屏東縣。
魏均玲(2012)。一位女性代理教師尋找教師角色定位之敘事探究。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蘇國勳 (2008)。國小代理教師情緒經驗之描述與解釋。國立中正大學教
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貳、 英文部分
Katz (1972). Development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s .The
elementarySchool Journal , 23(1)
M. Huberman. (1989). The Professional Life Cycle of Teacher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1(1), 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