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雅苓 Ya-Lin Wu |
---|---|
論文名稱: |
臺灣極短篇小說詩化研究 A Reseach on the Poeticized Performance of Taiwan Short Short Stories |
指導教授: |
陳惠齡
Welin-Lin Che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85 |
中文關鍵詞: | 臺灣文學 、極短篇 、小小說 、微型小說 、詩化 、跨文類 |
外文關鍵詞: | Ji Duan Pian, short short story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極短篇」的前身為「小小說」(Short Short Story),因副刊版面文字限制的需求而興起,初由丁樹南、趙振東、彭歌等譯介西方小小說理論引入,至1978年2月25日聯副主編瘂弦開闢極短篇專欄,首次以「極短篇」之名指稱小小說。除了開闢極短篇專欄,聯副亦於第四屆聯合報文學獎的徵文項目中,增列「極短篇」,而爾雅出版社則邀請作家嘗試創作極短篇,並出版了十七集以作家為名的極短篇別集,隨後,希代、皇冠等出版社亦跟進,造就一時的極短篇書寫及出版風潮。現今,「極短篇」一詞已普遍用來指稱台灣的極短篇小說。在大量的創作實踐之後,眾多學者及作家普遍認同極短篇猶如「小說中的絕句」,要在極短篇的篇幅展現最大的韻味,必須運用意象、象徵等詩化的技巧,使得臺灣極短篇小說趨向詩化,然而,現今並無專文研究極短篇的詩化現象。本論文第壹章為緒論闡述研究動機、研究範疇、方法與架構等;第貳章則爬梳自1967年以降的極短篇相關文獻,以「理論發展」及「創作實踐」兩個向度觀察極短篇的詩化發展;第參章就內容層面去分析極短篇主題類型的詩化書寫;第肆章則就技法層面,從文字與意象的冶鍊、隱喻與轉喻的運用、情節與結構的鋪設到意境與氛圍的營構,由字到通篇去分析極短篇的詩化技法與美學效果;第伍章結論歸納研究成果與未來研究方向。本研究藉由概觀臺灣極短篇小說書寫美學的詩化現象,試圖爲極短篇小說的詩化理論建立雛胚。
Due to the text layout restrictions of newspapers, Short Short Story was introduced through the translations of western fiction theory. On Feb. 25th, 1978, the first short short story column in Taiwan called “Ji Duan Pian” by Ya Xian was opened in the United Daily News Supplement (UDNS). Besides, UDNS called for short short stories for the 4th United Literature Awards and published 10 books named in “Ji Duan Pian”. In addition, 17 books of Ji Duan Pian named in the writers’ names were published by Elite Books Publishing Co., Ltd. and other publishers soon followed. Thus a new wave swept for publishing and literal creation. Nowadays, " Ji Duane Pain"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refer to Short Short Story in Taiwan. After a large amount of creative Ji Duan Pian appeared, many scholars and writers generally agreed that Ji Duan Pian could be analogized as the“ Tang quatrain in the novel”, in which writers must use poetic skills such as images, symbols and other poetic skills, in order to show the greatest charm in the shortest article length. This makes Ji Duan Pian poeticized. The poetic phenomenon of Ji Duan Pian was rarely discussed in previous reviews.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research, the two dimensions of Ji Duan Pian poetic development were observed through theory and creative practices. Then, analysis of the topic types of poetic Ji Duan Pian was presented in chapter 3. Finally, through the text and images, the use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the laying of the plot and structure to create mood and atmosphere, the poetic skills were analyzed from words to whole text. In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the poetic theory of Taiwan Short Short Story (Ji Duan Pian)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its poetic performance.
參考書目
一、極短篇作品集:(依照初版年代排列)
陸正鋒等撰《極短篇》第一集(台北:聯經,1979.3初版,2004.2)初版第三十五刷。
王廣仁等著《極短篇》第二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初版,1999.03)初版第三十刷。
聯合報編輯部《聯合報六九年度短篇小說獎作品集》(台北:聯合報社,1980.12初版,1984.03)第三次印行。
蔡羅東等著《極短篇》第三集(台北:聯經,1982初版,1999.04)初版第二十五刷。
川端康成著,柏谷譯《極短篇(五)--川端康成卷》(台北:聯經,1982初版,1999.11)初版第十三刷。
宋仰原等著《極短篇》第四集(台北:聯經,1983初版,1999.07)初版第二十四刷。
聯合報編輯部《聯合報六九年度短篇小說獎作品集》(台北:聯經,1984)。
愛亞《愛亞極短篇》(台北:爾雅,1987.05.20初版,2001.11.01)初版十六印。
鍾玲《鍾玲極短篇》(台北:爾雅,1987.07)初版。
雷驤《雷驤極短篇》(台北:爾雅,1987.11)初版。
羅英《羅英極短篇》(台北:爾雅,1988.05)初版。
喻麗清《喻麗清極短篇》(台北:爾雅,1988.11)初版。
袁瓊瓊《袁瓊瓊極短篇》(台北:爾雅,1989.02)初版六印。
邵僩《邵僩極短篇》(台北:爾雅,1989.05)初版。
陳克華《陳克華極短篇》(台北:爾雅,1989)。
隱地《隱地極短篇》(台北:爾雅,1990.04)初版四印。
張春榮《狂鞋:極短篇第六輯》(台北:聯經,1990初版,2004.02)初版第九刷。
陳幸蕙《陳幸蕙極短篇》(台北:爾雅,1990.09)初版四印。
隱地編《爾雅極短篇》(台北:爾雅,1991初版,2000)初版九印。
衣若芬《衣若芬極短篇》(台北:爾雅,1991)。
苦苓等《當代極短篇十傑》(台北:希代,1991)。
鄒敦怜《鄒敦怜極短篇》(台北:爾雅,1992.11)初版。
袁瓊瓊等《極短篇(七)》(台北:聯經,1993.01初版,1998.11)初版第六刷。
羅英等《極短篇(八)》(台北:聯經,1993.01初版,1998.09)初版第六刷。
苦苓《苦苓極短篇Ⅰ》(台北:皇冠,1993.01)初版。
思理《思理極短篇》(台北:爾雅,1993.07)初版。
吳淡如《不是真心又何妨-吳淡如極短篇》(台北:皇冠,1994.01)。
張至璋《張至璋極短篇》(台北:爾雅,1994.08)初版。
苦苓《情色極短篇》(台北:希代,1994.10)初版。
苦苓《異象極短篇》(台北:希代,1994.11)初版。
張德寧《張德寧極短篇》(台北:爾雅,1994.12)初版。
陳義芝主編《新極短篇--全民寫作》(台北:聯經,1995.9初版,2005.10)初版第四刷。
聯副編輯部編《極短篇(九)》(台北:聯經,1995.10初版,1999.04)初版第四刷。
聯副編輯部編《極短篇(十)》(台北:聯經,1995.10初版,1999.07)初版第四刷。
苦苓《苦苓極短篇Ⅲ:悔不當真》(台北:皇冠,1996)初版。
愛亞《愛亞極短篇第二集》(台北:爾雅,1997.08)初版。
亮軒《亮軒極短篇》(台北:爾雅,1998.01初版,2月)初版二印。
陳義芝主編《最短篇》(台北:寶瓶文化,2003.06初版一刷),8月初版三刷。
侯文詠《侯文詠極短篇》(台北:皇冠,2004)初版。
羅英《羅英極短篇2:貓咪情人》(台北:九歌,2004.12.10日初版,2007.10.15)新版。
張草《很痛:張草極短篇2》(台北:皇冠,2005.10.24)初版。
九九《八花九裂-九九極短篇》(台北:大田,2006.01.01)初版。
二、理論及學位論文:
(一)理論專書
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台北:爾雅,1999.11)初版。
瑪仁.愛爾渥德(Maren Eldwood)著,歐坦生(丁樹南)編譯:《小小說的寫作與欣賞》(台北:純文學,1967.6初版),1974.10三版。
彭歌《小小說寫作》(台北:遠景,1977.3初版),1980.3三版。
瘂弦等著《極短篇美學》(台北:爾雅,1992.5)初版。
張春榮《極短篇欣賞與教學》(台北:萬卷樓,2007)初版。
佛斯特(E.M. Forster, 1879~1970)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2002.1)初版。
伊塔羅・卡爾維諾《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台北:時報文化,1996)。
張健《文學概論》(台北:五南,2004)。
高辛勇《形名學與敍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台北:聯經,1987)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2007)
白靈《一首詩的誕生》(台北:九歌,1991初版)。
黃永武《詩與美》(台北:洪範,1984.12初版,1985.5三版)。
陳惠齡《現代文學鑑賞與教學》(台北:萬卷樓,2001)。
陳建忠等合著《臺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2007)初版。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1994)。
蕭蕭《現代新詩美學》(台北:爾雅,2007)初版。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Ⅰ》(台北:洪範,1981)初版。
鄭樹森編譯《當代世界極短篇》(台北:爾雅,1993.3)初版。
劉海濤《微型小說的理論與技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8)初版。
米蘭・昆德拉著,魏遲秀譯《小說的藝術》(台北:皇冠,2004)初版一刷。
隱地編《爾雅極短篇》(台北:爾雅,1991)初版。
馬森《燦爛的星空-現當代小說的主潮》(台北:聯合文學,1997.11)初版。
傅騰霄《小說技巧》(台北:洪葉文化,1996.4)初版一刷。
Terry Eagleton原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台北:書林,1993.4.1版,2007.5)新増二版五刷。
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著,凱林-安德 米海列司庫編,陳重仁譯《波赫士談詩論藝》(台北:時報文化,2001)。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久大文化,1990.5)初版。
(二)學位論文
吳秀鳳《中文報紙倡導文類之研究:以聯合報副刊「極短篇」為例》(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凌性傑《臺灣地區極短篇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高恩雅《臺灣現代極短篇小說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廖玉蓉《愛亞及其作品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 。
陳巍仁《臺灣當代文學跨文類寫作現象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
劉怡君《臺灣簡訊文學書寫研究》(臺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與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2010)。
(三)期刊論文
Elwood,Maren〈小小說寫作技巧探討〉,《幼獅文藝》第38卷第1期(1973.7),頁128-137。
Elwood,Maren〈有關小小說寫作的一些迷信看法〉,《幼獅文藝》第38卷第3期(1973.9),頁130-137。
Elwood,Maren〈小小說基本構想舉隅〉,《幼獅文藝》第38卷第4期(1973.10),頁193-206。
歐坦生(丁樹南)〈小小說的結構與趣味--兼評蔡文甫的<變調的喇叭>〉,《書評書目》第61期(1978.5),頁133-136。
陳嘉宗〈淺論「小小說」〉,《文藝月刊》第126期(1979.12),頁84-85。
秋雨〈現代人的寓言--簡介<奇幻小小說>(朱佩蘭譯)〉,《書評書目》第83期(1980.3),頁115-116。
曾昭旭〈極短篇應該是什麼模樣?〉,《聯合文學》第四卷第6期(1988.4),頁181-182。
秋實〈由李白「越中覽古」談極短篇〉,《明道文藝》,第167期(1990.02),頁96-97。
老羊〈八十年代泰華小小說的興起與其特色〉,《亞洲華文作家雜誌》,第29期(1991.06),頁55-62。
黃孟文〈新加坡微型小說一瞥〉,《亞洲華文作家雜誌》,第30期(1991.09),頁91-97。
伍木〈新儒林外史--張揮小小說集「45.45會議機密」的意識初探〉,《亞洲華文作家雜誌》,第30期(1991.09),頁98-102。
陳義芝〈大膽行獵-略析《隱地極短篇》〉,《文訊》,38=77(1992.03),頁115-116。
徐學〈咖啡心情--讀《隱地極短篇》〉,《明道文藝》,第202期(1993.01),頁76-79。
莊子明〈淺談極短篇小說〉,《亞洲華文作家雜誌》,第36期(1993.03),頁141-145。
張春榮〈靈異與人煙--評[鄒敦怜著]《鄒敦怜極短篇》〉,《文訊》,50=89(1993.03),頁10-11。
方祖燊〈微型小說〉,《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2=20,(1993.08),頁92-103。
楊耐冬〈從「水經注」故事談小小說〉,《書評》,第7期(1993.12),頁15-17。
凌鼎年〈中國大陸小小說「微型小說」的現況〉,《文訊》,91=129(1994.07),頁5-9。
林水福〈掌上舞蹈--日本的極短篇小說〉,《聯合文學》第十卷第11期=119(1994.09),頁67-69。
李奭學〈抖落一袖的乾坤--淺談西方世界裡的極短篇〉,《聯合文學》第十卷第11期=119(1994.09),頁63-66。
林繼生〈具體而微的文學藝術--極短篇小說特質初探〉,《板中學報》第1期(1996.05),頁57-63。
張春榮〈現代版的志怪傳奇--談《苦苓極短篇Ⅲ--悔不當真》〉,《文訊》,89=127(1996.05),頁27-28。
胡錦媛〈或父或狼或散文或小說--讀簡媜「女兒紅」〉,《聯合文學》,13:2=146(1996.12),頁145。
歐宗智〈老病與死亡--張德寧極短篇的主題特色〉,《書評》,第27期(1997.04),頁22-24。
周偉民〈黃孟文微型小說創作的藝術經驗〉,《亞洲華文作家雜誌》,第50期(1998.03),頁34-44。
黃瑋琳〈爾雅極短篇中的三人翹翹板〉,《傳習》,第16期(1998.04),頁145-153。
吳潛誠講,李文冰記錄整理〈西方小小說〉,《幼獅文藝》85:4=532(1998.04),頁21-24。
顏崑陽講,李文冰記錄整理〈極短篇小說的形式結構與表現原則〉,《幼獅文藝》85:5=533(1998.05),頁37-40。
張春榮〈給小朋友看的黑色極短篇--鄒敦怜《見鬼不怪鬼》〉,《文訊》,第155期(1998.09),頁24-25。
張春榮〈極短篇發展現況〉,《文訊》,第166期,(1999.08),頁10-14。
張春榮〈極短小精悍--談極短篇的文體特徵〉,《中國語文》,85:6=510(1999.12),頁39-43。
張春榮〈極短篇的反諷呈現〉,《中國語文》,86:1=511(2000.01),頁29-32。
凌性傑〈極短篇性格論〉,《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18期(2000.06),頁302-320。
張春榮〈大酒席與水果盤--短篇小說與極短篇的異同〉,《國文天地》,16:1=181(2000.06),頁54-58。
鍾宗憲〈極短篇小說文類建構問題芻議〉,《輔仁國文學報》,第16期,(2000.07),頁241-265。
渡也〈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文訊》,第180期(2000.10),頁37-38。
徐學〈臺灣微型小說創作的歷史與現狀〉,《臺灣研究.文學》,2000,第二期,頁92-95。
譚潤生〈「史記」中極短篇的藝術成就〉,《國文學誌》,第5期(2001.12),頁83-114。
凌鼎年〈構築海峽兩岸極短篇界的橋樑--讀臺灣張春榮教授的《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世界華文文學論壇-微型小說研究》(2001.04),頁32-33。
張春榮〈語文學習領域的「欣賞、表現與創新」--以極短篇為例〉,《國民教育》第42卷第2期(2001.12),頁15-18。
張春榮〈極短篇的比喻〉,《國文天地》17:9=201(2002.02),頁77-79。
張春榮〈文類改寫研究〉,《臺北師院語文集刊》第7期(2002.06),頁147+149-164。
鄭明娳〈評析《尋找雲豹》〉,《明道文藝》第325期(2003.04),頁19-23。
簡光明〈極短篇在技職校院國文教學中的運用〉,《中國語文》94:5=563(2004.05),頁40-43。
丁善雄〈許地山小小說的陌異化技巧--一個文類的課題〉,《華岡英語學報》,第10期,(2004.06),頁3-18。
歐宗智:〈散放有價值的思考與情感--我看《侯文詠極短篇》〉,《明道文藝》第347期(2005.02),頁81-83。
高恩雅〈論現代極短篇的描寫藝術-上〉,《中國語文》96:6=576(2005.06),頁68-77。
高恩雅〈論現代極短篇的描寫藝術-下〉,《中國語文》97:1=577(2005.07),頁70-84。
張春榮〈袁瓊瓊極短篇〈父親〉賞析〉,《國文天地》21:3=243(2005.08),頁92-93。
張春榮〈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侯文詠極短篇》〉,《文訊》第238期(2005.08),頁60-61。
張春榮〈袁瓊瓊極短篇《望遠鏡》賞析〉,《國文天地》21:4=244(2005.09),頁83-84。
高恩雅〈臺灣當代短篇小說的結局類型研究〉,《古今藝文》第32卷第2期(2006.02),頁81-91。
張春榮〈極短篇仿寫教學〉,《國文天地》22:8=260(2007.01),頁102-112。
張春榮〈極短篇因緣〉,《文訊》第258期(2007.04),頁16-19。
曹逢甫〈從心理空間理論看極短篇、絕句與短詞共有的一條文則〉,《輔仁外語學報》第4期(2007.07),頁79-111。
吳雅苓〈窺意象而運斤--試析郭良蕙、趙曉君的「鏡」意象〉,《國文天地》26:7=307(2010.12),頁55-58。
(四)其他
彭歌〈談「極短篇」〉,《三三草》專欄,1978年04月01日聯合報,第十二版聯合副刊。
張春榮〈不斷調整的次文類(上)〉, 1999年6月5日聯合報,第37版聯合副刊;〈不斷調整的次文類(下)〉,發表於1999年6月6日聯合報,第37版聯合副刊。
〈文學,擴大人生關懷!聯合報第十二屆小說獎暨 附設報導文學獎徵文辦法〉,1990年2月1日聯合報第29版聯合副刊。
〈文學奪標 擴大徵文!增設新詩及報導文學獎 聯合報第十三屆小說獎暨附設新詩及報導文學獎徵文辦法〉,1991年1月10日聯合報第25版聯合副刊。
「聯合報第15屆小說獎極短篇得獎作〈共四篇〉 我是一隻蝴蝶」,1993年09月26日聯合報,第37版聯合副刊。
〈第16屆聯合報文學獎徵文辦法波瀾壯闊的文學獎邁向更新的里程〉,1994年01月22日聯合報,第35版聯合副刊。
「讀者.作者.編者」專欄,1994年01月22日聯合報,第35版聯合副刊。
「預告 最短篇名家展近日推出!」,2001年12月29日聯合報,第37版聯合副刊。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網址為: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
「當代文學史料影像全文系統・國家圖書館:文學獎查詢」網址為:http://lit.ncl.edu.tw/hypage.cgi?HYPAGE=search/search.hpg&dtd_id=12。
「聯合知識庫」網址為:http://udnda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