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俊彥 Tsai, Chun-Yen |
---|---|
論文名稱: |
攀附著愛與慈悲的痛苦 一個體制邊緣人的敘說探究 Pains of adhering to love and compassion A narrative inquiry of a marginalized man |
指導教授: |
成虹飛
Cherng, Horn-Fay |
口試委員: |
童淑琴
Tung, Shu-chin 何秀珠 Ho, Hsiu-Ch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5 |
中文關鍵詞: | 敘說 、邊緣 、慈悲 、痛苦 |
外文關鍵詞: | narrative, marginalized, compassion, Pains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研究者認為活著是痛苦的,藉由此研究想找到研究者痛苦的來源為何,故紀錄、整理下了研究者的家庭背景。
幼年、國小時期與研究者現在的樣子十分的不同,所以回去找尋改變的關鍵,鬆綁此經驗,改變後的我一直處於社會的邊緣,不被大眾所認同、接納,研究者本身對於大眾也是又愛又恨,這樣的狀態持續至今。
本研究記錄下我藉由敘說探究,所回顧我目前的一生,以讓我找到安定自己的微薄力量。
Researcher believes living is painful. Throughout this research,
Research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source of his painfulness, and therefore records and summaries his family background.
During youth and elementary age, researcher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now. By going back to find the key element of changing, and giving self a break, researcher continue to be at the edge of, excluded and not accepted by the society after changing. Researcher himself is also love and hate the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this situation continue till now.
This research records researcher’s personal life with his self-narrative, and therefore helps him finds the mild strength that stable himself.
邱惟真(2009)性侵害加害人團體之自我敘說:一種敘說建構取向。天主教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宸耀(2015)在死胡同裡找不到出路的覺解、再覺解。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碩士論文。
陳守道(2016)在家庭、信仰與教育實踐中渴望長大的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林昭仁(2016)沒路用的男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博士論文。
張雅珠(2014)月牙熊的喉毛:攀越憤怒與羞愧的女性教師。台北市立大學,學習媒材與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論文。
李玉華(2002)解開生氣的鎖鏈—一個小學女老師的探索、實踐之路。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培元(2008)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記述一段朝向自在的歷程。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學儒(2016)懸缺的同志教育:我的生命敘說。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許怡麗(2011)紅鞋女孩的生命旅程:在失落中尋回肎我價值之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郭淑惠(2002)左手與我的故事∼一個生命教育的自我探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錦達(2014) 唵─死亡,我最厚重的禮物。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林蔚琪(2015):喚醒生命的靈魂:在關係與生死間自我追尋之敘說探究。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書:
許皓宜(2017)。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讓你沮喪的不是人生,而是你的焦慮。如何出版社。
蔣勳(2002):因為孤獨的緣故。聯合文學出版社。
三毛(1991):夢裡花落知多少。皇冠出版社。
盧駿逸(2016):教室內的權力與責任:不在場的權力者。SOSreader,網址:https://sosreader.com/power-and-responsibility-in-the-classroom/
盧駿逸(2016):一個問題的權力分析。SOSreader,網址:https://sosreader.com/analyze-the-power/
杜斯妥也斯基(1860):死屋手記。遠景出版社。
黃佳文(2008):家裡不能說的秘密。社團法人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