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淑雯
Wu, Shu-Wen
論文名稱: 校長空間美學領導個案之研究 -以一所國民中學老舊校舍改建為例
A Case Study of the Principal's Leadership in Space Aesthetics -Take the Renovation of an Old Junior High School Building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顏國樑
Yen, Kuo-Liang
口試委員: 陳寶山
Chen, Bao-Shan
林志成
Lin, Chih-Cheng
范熾文
Fan, Chih-Wen
李安明
Li, An-Min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2
中文關鍵詞: 老舊校舍改建校園空間美學空間美學領導空間美學領導關鍵力
外文關鍵詞: Renovation of Old School Buildings, Campus Space Aesthetics, Space Aesthetics Leadership, Key Competencies for Space Aesthetics Leadership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校長在老舊校舍改建歷程中之空間美學領導,研究目的主要探討個案學校進行老舊校舍改建的背景因素,其次是校長在老舊校舍改建歷程中所面臨困境,以及校長在老舊校舍改建歷程中空間美領導作為及解決策略,並探討校長在老舊校舍改建歷程中空間美學領導關鍵力,以及老舊校舍改建完成後使用影響。本研究是以個案研究法,採取訪談法、文件分析及省思札記進行資料蒐集。並加以分析與討論,獲致以下結論:
    一、個案學校老舊校舍改建歷程背景因素非單一因素,其中校舍老舊不堪使用、耐震係數不足為主因外,校園進行整體規劃、經費補助、音樂教室為文化資產保存之歷史建物影響老舊校舍改建之背景因素。
    二、個案校長面臨老舊校舍改建歷程中的困境包括:做決定的困難、經費不足、學生學習環境影響、工程流標、各方意見與理念差異。
    三、個案校長空間美學領導作為是以校園整體規劃為先,圖書館為老舊校舍改建之亮點,並採納建築師空間美學原理原則及空間配置方式。
    四、個案校長以爭取資源、溝通協調、積極態度為解決問題的策略,並以學生為優先考量、縮短工時、正向思維為解決問題之原則。
    五、校長的正向信念、冒險與勇敢、堅強毅力與自省的人格特質;並具有決策、溝通、包容、整合的領導力,以及空間美學素養是個案校長空間美學領導重要關鍵力。
    六、個案學校老舊校舍改建後受師生、社區家長肯定,因媒體報導及學校獲獎提升學校能見度。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縣市政府、中小學校長及未來後續研究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patial aesthetics leadership of principals in the process of renovating old school building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background factors of the case school’s renovation of old school buildings. Secondly, it is to explor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principals in the process of renovating old school buildings, and the principal’s role in renovating old school buildings. The leadership actions and solution strategies for spatial aesthetics in the renovation process of old school buildings are discussed. The key role of the principal in spatial aesthetics leadership during the renovation process of old school buildings is also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use after the renovation of old school building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case study method, using interviews,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flective notes to collect data. Afte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reached:
    1. The background factor of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old school building of the case school is not a single factor: among them, the old school building is old and unused, and the earthquak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is insufficient.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campus, funding subsidies, and music classrooms to preserve historical buildings as cultural assets affect the old school building. Background factors of reconstruction.
    2.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case principal during the renovation of old school buildings include difficulty in making decisions, insufficient funds,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environment, project failure, and differences in opinions and concepts from all parties.
    3. The spatial aesthetics of the case principle is based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campus. The library is the highlight of the renovation of the old school building, and the principles and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architect's spatial aesthetics are mainly adopted.
    4. The principal in the case used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such as securing resources,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prioritized students, shortened working hours, and positive thinking as problem-solving principles.
    5. The principal’s positive beliefs, risk-taking and bravery, strong perseverance, and introspec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his ability to make decision-making, communication, tolerance, integrated leadership, and spatial aesthetic literacy are important key capabilities of the case principal’s spatial aesthetic leadership.
    6. Aft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ld school building of the case school, it was recognized by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It was reported by the media and the school won awards, which improved the school’s visibili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conclusions an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b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county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future follow-up research.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9 第五節 研究步驟.............................................................................................................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國中小老舊校舍改建政策及歷史脈絡……………….…………………….. ...13 第二節 空間美學領導理論基礎及內涵………………….………………………….. ...20 第三節 有關老舊校舍改建及空間美學領導之相關之研究.………………………….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1 第一節 質性取向與個案研究.………………….……………………………………....71 第二節 研究架構………………………….……………………...……………………..72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7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76 第五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78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83 第七節 研究倫理………………………….…………………….…………………..…..8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87 第一節 個案學校老舊校舍改建的背景因素....…………………….………..……..….87 第二節 個案學校校長在老舊校舍改建歷程面臨困境…………….………. ……..…..95 第三節 個案學校校長在老舊校舍改建歷程中空間美學領導作為及解決問題之策略…………………………………………………………................................119 第四節 個案學校校長在老舊校舍改建時空間美學領導關鍵力……………………168 第五節 個案學校老舊校舍改建後的影響…………………………….…………...…183 第五章 綜合討論……..…………………………………………..193第一節 個案學校老舊校舍改建背景因素之討論...……………….……..……….…193 第二節 個案學校校長在老舊校舍改建歷程中面臨困境之討論…..…………….....197 第三節 個案學校校長在老舊校舍改建歷程中空間美學領導作為及解決策略之 討論…………………………………………………………..………….…... 205 第四節 個案學校校長在老舊校舍改建時空間美學領導關鍵力之討論…..….……210 第五節 個案學校老舊校舍改建後影響之討論…………….……………….……….21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217 第一節 結論………………….…………………………………….………..….……..217 第二節 建議.……………………………………………………….…………...……..225 參考文獻………………………………………………………….. .233 壹、中文部分…….………………………………………………………………...… .233 貳、英文部分 .…………..…………………………………….…………....................243 附錄……………………………………………………...................245 附錄一 訪談大綱 ……………………………………………………………………245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258 附錄三 育賢國中整體校園改建大事記.……………………………………………259 附錄四 賢國中媒體報導 ……………………………………………………………261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文化資產保護網(2017)。育賢國中音樂教室為歷史建物。引自https://reurl.cc/77Xqmb
    王光宗(2014)。一所國小老舊校舍重建歷程之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王昭明(2015)。台中市國小老舊校舍重建後使用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王佩蘭(2013)。A^2 Leadership ─一位國小校長美學領導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王振復(1993)。中華古文化中的建築美。台北市:博遠。
    王智弘、廖昌珺(2014)。創意經營美學思考。教育研究月刊,237,71-84。
    王瀅翠(2005)。既存中小學老舊校舍結構調查研究─以台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王耀堂(2017)。老舊校舍耐震補強施工管理之探討─以新北市汐止區樟樹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王麗琪(2004)。從美學價值觀探究中等學校音樂教師應具備之專業素養及認知─以臺中縣市音樂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鳳玲(2011)。老舊校舍建築耐震評估與補強工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朱光潛(2001)。談美。台北市:書泉。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性研究與評鑑(原作者:Patton, Michael Quinn)。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昭勳(2010)。慈濟九二一希望工程學校重建工作之探討─以南投縣竹山區原建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珮青(2022)。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教師知識分享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吳振廷(2006)。以參與式設計反省當前的台灣建築設計教育─教育部「創意學養計畫」鐵板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吳淑雯(2017)。遇上美,看見美—我所知的新校園運動2.0。新竹市教育電子報,91。
    吳清山(2008)。解讀台灣教育改革。台北市:心理。
    吳清山(2013)。空間領導。教育研究月刊,7,125-126。
    吳煒增(2015)。台北市國民小學校園空間美學營造、教師領導與學校特色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鐵屏(2021)。桃園市國民中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李怡樺(2018)。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冠霖(2010)。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慶裕(2012)。國民中學空間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何文群(2011)。新校園運動的台灣小學設計-以921重建小學得獎作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何旻桓(2017)。國民中小學老舊校舍拆除重建校園規劃設計層級架構之建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何琦瑜、賓靜蓀、陳雅慧等(2013)。翻轉教育。台北市:天下。
    余淑敏(2004)。九二一震災後重建國小校園新式硬體設備使用與維護之研究∼以「遠東建築獎」之「九二一校園重建特別獎」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育賢國中(2016)。育賢國中校園整體規劃暨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說明書。新竹市:編者。
    育賢國中(2022)。卓越育賢,築夢成章-校慶特刊。新竹市:編者。
    林文雀(2022)。基北區技術型高中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文靜(譯)(2020)。重新設計學習和教學空間(原作者:Prakash Nair、Roni Zimmer Doctori、Richard Elmore)。中國北京市:中國青年。
    林志成(2010b)。特色學校經營活化的尋思、迷思與省思。教育研究月刊,198,32-43。
    林志成(2017)。校園空間美感營造的行動智慧。美育,218,5-13。
    林志成、盧文平(2017)。Foucault規訓理念在校園空間治理之應用析論。學校行政,111,1-22。
    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台北市:高等教育。
    林佩璇(2000)。教師行動與研究:課程及教學實踐。台北縣:台灣省國教研習會。
    林姝欣(2020)。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校長空間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盛豐(2003)。迫切的危機─校園重建中921重建委員會的角色。載於教育部監製,為下一代蓋所好學校─突破與創新,12-17。台北市:巨石國際。
    林進山(2019)。校長空間領導對空間規劃與美學情境之實務探究。中等教育,70(2),66-75。
    林義欽(2009)。台南縣新營、大同及保東國小老舊校舍重建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林靜詩(2016)。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周濟幼(2001)。孩子天空的一朵雲─台北市立師院附設實驗小學「校門變變變」參與式設計及校園營造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姜樂靜(2002)。反芻與絮叨潭南國小重建始末與設計解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洪楠傑(2012)。國小校舍建築興建歷程與總務主任工作壓力之研究以高雄市三所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施智文、范熾文(2021)。領導及美學:校長領導美學理念案例與發展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135,53-73。
    (清)段玉裁(1994)。說文解字注(7版)。台北市:藝文。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徐奕婷(2020)。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行政人員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倪紹紋(2017)。台中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行政人員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常斐春(2002)。台灣地區災後重建工程最是採購方式之研究─以災區學校重建工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梁勇虹(2020)。小學校長空間領導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廣西。
    曹衛東(譯)(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原作者:Habermas, Jürgen)。台北市:聯經。(原著出版年:1990)
    曾旭正(2007)。台灣的社區營造。台北縣:遠足文化。
    曾雅慧(2011)。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曾增栩(2005)。九二一希望工程南投縣某國民中學學校建築美感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許婉玉(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郭一勤(2012)。台灣國小學校建築的論述與實踐(1980-2001)(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馮佳怡(2020)。國中校長空間領導、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馮朝霖(2008)。空間領導、氣氛營造與美學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74,49-60。
    莊明達(2012)。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品牌管理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莊佩倩(2008)。創造校園空間的新價值─營造具有美感教育功能的學校環境。教師天地,153,65-68。
    喻肇青(2007)。全國社區營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市:桃園縣文化局。
    喻肇青主編(2016)。看見美的故事。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畢恆達(2009)。無性別偏見的校園空間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陳木金、溫子欣(2008)。活化校園建築創造空間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74,61-74。
    陳志強(2022)。校園改建對學生選校行為的影響,以新竹市三所公立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新科技大學,新竹縣。
    陳宥年(2008)。探討開放式國小校園之規劃與用後評估-以象設計集團所規 劃之土牛國小、水尾國小、中科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炫佑(2012)。台中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冠吟(2015)。校舍整建困境與解決方案之探討─以新北市板橋區海山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陳清山(2011)。考量多目標集規劃偏好之中小學校舍最適規劃模式(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北市。
    陳思涵(2016)。虎山國小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詩媛(2016)。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內部行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儀玫(2015)。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瓊花(2014)。建構美學之道:空間美與人文美的交織與共生。教育研究月刊,237,20-30。
    教育部(1982)。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六年計畫。教育部部史。取自https://history.moe.gov.tw/Policy/Detail/0697417e-275b-44f3-98ec-3d906f6c7747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83)。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五年計畫。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1989)。「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第二期六年計劃」總說明。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1995)。整建國中與國小教育設施計畫。教育部部史。取自https://history.moe.gov.tw/Policy/Detail/0697417e-275b-44f3-98ec-3d906f6c7747
    教育部(2003)。為下一代蓋所好學校─突破與創新。台北市:百巨。
    教育部(2004)。整建國民中小學老舊危險校舍計畫。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2013)。美感教育中長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特色學校資訊網(2015)。國民中小學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實施計畫。取自http://ss.delt.nhcue.edu.tw/plan_con.php?id=53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6)。教育部特色學校資訊網。取自http://ss.delt.nhcue.edu.tw/
    教育部(2017)。國民中小學老舊校舍拆除重建作業規範。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2018)。教育部美感教育第二期。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2019)。教育部校舍耐震能力改善計畫(109~111)。教育部
    教育部(2022a)。國民中小學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審查原則。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2022b)。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取自https://www.tdri.org.tw/37459/
    教育部(2023)。學美.美學4.0。引自https://www.tdri.org.tw/37459/
    鈕文英(2021)。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
    湯志民(2002)。台灣的學校建築。台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8a)。空間領導: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74,13-38。
    湯志民(2008b)。教育領導新理論:空間領導的理念與策略。載於台北市教育局、台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中華民國教育行政學會、暨大教育政策與行政系、市教大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等主辦,2010新紀元的教育行政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87-108,台北市: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湯志民(2011)。學校空間領導指標建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209,68-84。
    湯志民(2012)。台北市和新北市國民中小學空間領導方式之研究。教育與心理,35(1),1-28。
    湯志民(2013)。空間領導原理與原則。教育行政研究,3(2),1-28。
    湯志民、魏琦、施佩吟(2013)。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教師組織承諾 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1101-2410-H-004-131)。
    湯志民(2019)。面向未來的學習空間─新世代學習空間之探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學校建築與學生學習,1-55。台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光雄、簡茂發(1994)。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宗顯(2008)。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五南。
    黃宗顯(2010a)。學校領導的新視域:領導的美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 56(3),1-28。
    黃宗顯(2010b)。領導美學關鍵能力:校長提升領導品牌與境界必要的修鍊。教育研究月刊,189,16-27。
    黃宗顯(2014)。校園空間美學營造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237,5-19。
    黃志成(2017)。校園空間美學之教育論述與實踐─一位國小校長之自傳俗民誌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庭鈺(2015)。校園建築美學規劃對學生學習成就影響之探析。學校行政,96,17-38。
    黃庭鈺(2020)。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學生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黃國庭(2013)。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黃烽哲(2015)。新北市國小『校園空間美學暨發展特色學校』 營造空間美學在美感教育上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黃德祥(2014)。美學領導的內涵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237,31-41。
    賀宏偉(2018)。國民小學校長美學領導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彭彬(2014)。國小校長空間美學領導之個案研究─以空間營造與空間賦意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萬知新(2008)。國民小學學校建築美學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新竹市政府(2017)。新竹市政府新校園運動。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view/old-schoolbuilding-hccg?pli=1
    詹佳倚(2017)。老舊校舍耐震補強─以某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楊茵茵(2021)。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教育設施品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廖佳如(2015)。台灣中部921地震後學校重建案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裴 萱(2021)。空間美學的理論生成與知識譜系。雲南社會科學,4,168-177。
    蔡明和(2019)。花蓮縣富源國中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惠茹(2011)。台中市國民小學老舊教室整建問題之解決對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潘教寧(2016)。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校園規劃之空間美學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鄭文淵(2014)。國民中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鄭凱睿(2005)。後現代美學之探討-兼論2001至2005服裝設計品男裝作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鄧曉芒(譯)(2020)。判斷力批判(原作者:Immanuel Kant)。新北市:聯經。
    劉木賢(2012)。力與理:談令建築師頭痛的「設計審查機制」。載於王俊雄、殷寶寧主編,建築.希望:建改社議論集2007-2012,100-107。台北市:田園城市。
    劉昌元(2017)。西方美學論。台北市:聯經。
    劉侑承(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劉貞貞(2005)。台灣國民小建築型態演變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劉冠廷(2015)。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劉耘汝(2020)。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鮑瑤鋒(2019)。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及其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薛孟芳(2017)。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戴西漢(2018)。老舊校舍重建用後評估之研究─以某國立高商校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鍾巧如(2016)。校長空間領導、教師社群運作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鍾蕙鄉(2006)。新校園的新-新校園運動設計表現的創新性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台南市
    魏博彥(2021)。石門國小營造空間美學地方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簡宜珍(2017)。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蘇亭瑋(2017)。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工作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