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魏韶葳 |
---|---|
論文名稱: |
桌遊「妙語說書人」融入國小國語補救教學計畫之行動研究 -以三年級學生為例 Incorporate Dixit into Mandarin Remedial Instruction: Take Third Graders for Example |
指導教授: |
王淳民
Chun-Min Wang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7 |
中文關鍵詞: | 桌遊 、遊戲融入教學 、補救教學 、行動研究 |
外文關鍵詞: | table game, games involved in teaching, remedial instruction, action research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進入到補救教學的教室,看到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隱藏的求救。學習動機低造成學業成績落後和學習弱勢的學生跟不上原班級的進度,也找不到學習的方法。因此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是,探究桌遊妙語說書人融入國小國語補救教學課程,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以及國語學習能力。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教學對象為補救教學三年級的學生,研究進行了15週的教學課程。透過行動前的前導研究、教學觀察、補救教學能力指標和資料蒐集,設計教學課程;行動中的觀察紀錄、學生課堂表現和教師的回觀省思,不斷的調整課程以適合每位學生;然而行動仍在持續中,僅以本次行動研究的歷程作為本研究範圍,歸納出研究的發現和省思。
研究發現,妙語說書人融入國語補救教學課程,能提升並延續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也透過教學觀察、學生歷程檔案和對照補救教學能力指標,發現學生在詞語、句子和短文的說話和書寫能力上皆有進步。本行動研究的歷程省思如下:
一、妙語說書人可以融入不同年段。低年級以擴展字詞為教學重心;中年級以通順合理的句子和短文書寫為主、而高年級則持續低中年級的教學重點,並加強實際描寫和想像力的創作。
二、妙語說書人融入國語補救教學課程,仍需搭配相關國語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三、妙語說書人融入國語補救教學能協助多元評量的進行。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a curriculum design that incorporates Dixit into Mandarin class for 3rd-grade students who were under remedial instruction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The goal is to know whether this design can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This study adopted action research to collect data in a remedial instruction class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It contains two phases. The first phase is an exploratory study. It aim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Dixit will influence children’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and also to examine the propriety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observation records, reflective journals, and students’ feedbacks during the study. 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
(1)Incorporating Dixit into Mandarin Remedial Instruction increases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2)After the action research, the students improved their abilities in vocabularies, sentences, and writing composition.
Reflections of the action research are as following:
(1)Dixit can be integrated into different grades.
(2)Teach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applied while using Dixit in Mandarin class.
(3)Multiple assessment approaches could be applied into Mandarin class while using Dixit.
中文文獻
方杏枝(2005)。教師國語課之教學反思-以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王芯婷(2012)。桌上遊戲運用於兒童培力團體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40,94-106。
王美芬、熊召弟(2005)。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王寶麟(2015)。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健康教育課程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三本 王玲玲(1995)。現代語義學。台北:三民書局。
吳幸玲(2003)。兒童與遊戲發展。台北,揚智文化出版。
林子淳(2014)。運用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人際互動能力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元媛(2015)。桌遊應用在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低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央侖(2010)。企業管理訓練桌上遊戲教材評選指標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竹君(2011)。桌上遊戲美術設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怡伶(2008)。國小低年級學童病句分析。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彥佑(2011)。生字與詞語的創意教學。教師專業發展電子報,17。取自http://www2.inservice.edu.tw/EPaper/ep2/indexView.aspx?EID=481
林素雀(2011)。遊戲融入國小二年級數與計算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柯倩俐(2004)。造句教學之經驗分享-記三位兒童學習造句的歷程。國教輔導,43:5,39-42。
柯華葳、陳俊文(1992)。小學生說話與作文產品之比較。 國立中正大學學報,3(1),27-46。
洪麗瑜(2014)‧國小國語補救教學‧新竹市政府,新竹市103年度補救教學實施方案「補救教學師資培訓─國小非現職教師研習活動」實施計畫‧新竹市:東園國小。
孫敏芝(2008)。增進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的教學設計。教育研究月刊,172,86-94。
高維貞(2006)。國小中年級學生造句練習及寫作病句之分析-以台中縣太平市國小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靜美(2014)。遊戲教學融入自然科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成就與環境覺知之影響。開南大學資訊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教育部(2012)。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
梁朝雲、楊叔卿、楊接期、陳德懷(2008)。「悅趣化數位學習」研究宣言。
郭靜晃譯 Fergus P. Hughes 著 (2000)。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台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逸之(2014)。以桌上遊戲課程促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同儕融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曉鳳(2012)。迷宮多路徑融入國語詞句悅趣學習之設計式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曾明德(2012)。玩遊戲學數學-質數心臟病。教師天地,176,74-75。
馮永敏(2001)。詴論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內涵與特色。應用語文學報,3,167-200。
楊斐雯(2014)。圖卡式桌上遊戲融入國小五年級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裕貿(2006)。增進低年級學童詞語習得與寫作運用之教學策略。南投文教,25,76-79。
溫美玉(2014年9月6日)。教孩子自學:一次解決「從課文到習作(測驗卷)」的魔咒!!。【臉書文字資料】。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wenmeiyuteacher/posts/567933383330179。
維基百科(2015年1月14日)。桌上遊戲【維基百科】。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1%8C%E4%B8%8A%E9%81%8A%E6%88%B2。
齊宗豫(2009)。結合識字閱讀作文教學做為國語文補救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以五年級攜手計畫學生為例。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9,39-68。
劉怡屏(2015)。桌上遊戲對學生數學學習動機及師生互動關係之影響。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佳君(2014年9月27日)。桌遊教學─劉輝龍激發學習動機。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6859。
鍾玉玲(2013)。桌上遊戲對國小ADHD學生注意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西文文獻
C. Garvey, (1977) Pla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ldwell, M. L. (1998). Parents, board games, and mathematical learning.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 4(6), 365-367.
Cavanagh, S. (2008). Playing games in class helps students grasp math, Education Week, 27, 43-46.
Jeffrey P. Hinebaugh (2009). A board game education. New York, NY. Rowman &Littlefield Education.
Lantz, J. F., Nelson, J. M. & Loftin, R. L. (2004). Guid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in play: Applying the integrated play group model in school setting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7, 8-14.
Lieberman, N.J. (1977) Playfulness: Its relationship to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iaget, J. (1962).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Nor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