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錦貞
論文名稱: 語文學習策略之探究--從幼小銜接觀點出發
指導教授: 鄭淵全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6
中文關鍵詞: 語文學習幼小銜接
外文關鍵詞: language lear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and elementary school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緣起於研究者職場中的經驗與省思,基於愛孩子和關心幼小銜接課題的心,想找尋力量支持自己對語文學習的大膽假設—語文學習在幼小銜接課題上是重要的,進而探尋有助於孩子語文學習的可行策略,希望孩子明天會更好!
    是故,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三:
    一、探討語文學習在幼小銜接課題中所扮演的角色。
    二、探討語文學習對幼稚園幼兒及國小低年級學童的重要性。
    三、參考有關語文學習相關文獻,發展可行策略,提供他日落實幼小銜接教育行動參考。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分析法和德懷術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參考相關文獻研擬語文學習策略,並透過德懷術問卷調查,蒐集學者專家意見,綜合分析各德懷術委員之意見,獲得九項有效的語文學習策略。策略為:聽說故事、角色扮演、閱讀札記、學習日記、製作自己的小書、識字寶盒一、識字寶盒二、圖片促動語彙聯結、 同音/字促動語彙聯結。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研究及教學上的幾點建議,希望能作為未來從事幼小銜接工作及落實語文學習時的參考。


    This study arose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 learned whilst working in education. My love for children and concern abou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and elementary education motivated me to find evidence to support my wild assumptions regarding language learning; t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a link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institution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regards to such language learning.

    The thre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language learning plays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and elementary school.
    2.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learning to preschoolers and early-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3. To consult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us develop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and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The main tools used for this study wer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 Delphi technique questionnaire.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ferred to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The professional opinions of scholars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Delphi technique questionnaire, and the combined analysis from all Delphi committee’s opinions was combined into nine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are detailed in the study. These nine strategies are storytelling, role-play, book reviews, learning diaries, book-making, high frequency word set one, high frequency word set two, phrasal flashcards, and homonym cards.

    Lastly, several points for consideration in future research and teaching are presented. It is hoped these will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future efforts in 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and elementary language learning curriculum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幼小銜接課題相關文獻探討 ………………7 第二節 語文學習在幼稚園和國小兩階段中的角色 12 第三節 語文學習理論與研究 ………………………1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1 第二節 德懷術小組的形成 …………………………32 第三節 調查工具的編製與實施 ……………………33 第四節 問卷資料處理與分析 ………………………46 第五節 研究實施流程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德懷術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51 第二節 德懷術調查問卷設計檢討 …………………69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心得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5 第三節 心得∼代結語…………………………………78 參考書目…………………………………………………………81 附錄 附錄一:德懷術小組成員………………………………………86 附錄二:「語文學習策略初探」德懷術第一次問卷…………87 附錄三:「語文學習策略初探」德懷術第二次問卷…………96 附錄四:「語文學習策略初探」德懷術第三次問卷…………106 附錄五:「語文學習策略初探」第一次問卷整理結果………117 附錄六:「語文學習策略初探」第二次問卷整理結果………121 附錄七:「語文學習策略初探」第三次問卷整理結果………125 附錄八:第一次問卷填答意見彙整表…………………………129 附錄九:第二次問卷填答意見彙整表…………………………136 附錄十:第三次問卷填答意見彙整表…………………………140 附錄十一:「親子共享讀書樂」教學資料庫…………………145 附錄十二:「我喜歡說故事」教學資料庫……………………146

    丁雪茵(1998)。從幼稚園到小學—讓孩子走得更穩健。國教世紀,179,21-25。
    朱瑛譯(2002)。光譜計畫:幼小階段學習活動。台北:心理。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台北:五南。
    何釐琦譯(2000)、Anne Mitchell & Judy David編著。與兒童一起探索—美國河濱街教育學院幼教課程指引。台北:光佑文化。
    余思靜(1999)。幼稚園大班的畢業生真的準備好上一年級了嗎?--國小新生的同儕關係與學校適應。台南師院學報,10,123-154。
    吳春田(2001)。低年級學童在故事教學中的讀者回應。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敏而(2002)。語文學習百分百。台北:天衛文化。
    李連珠譯(2003)、Ken Goodman原著。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台北:信誼。
    李慕如、羅雪瑤編著(1999)。幼兒語文教學研究—幼兒文學。高雄:復文。
    谷瑞勉譯(2001)。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台北:心理。
    林千惠(2000)。國小低年級學童書寫問題之診斷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彰化:彰師大。
    林佩蓉&蔡慧姿譯(2003)、C.C.Pappas & B.Z.Kiefer & L.S.Levstik原著。統整式語文教學的理論與實務:行動研究取向。台北:心理。
    林佩蓉譯(1999)、Bobbi Fisher原著。快樂的學習—全語言幼稚園的一天。台北:光佑文化。
    施麗雅(2002)。幼稚園全語言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華崴、游婷雅譯(2001)。踏出閱讀的第一步。台北:信誼。
    洪月女譯(1998)、Ken Goodman原著。談閱讀。台北:心理。
    候秋玲譯(1998)、琳達.克拉克&凱瑟琳.艾蘭德原著。語文學習影響孩子的一生。台北:天衛文化。
    徐秀華(2003)。全語言教學在國小高年級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瑞蓮(1978)。提早寫作指導經驗談。台北:國語日報。
    常雅珍(1997)。國語注音符號「精緻教學法」與傳統「綜合教學法」之研究比較。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許家吉(2002)。國小語文能力發展測驗編製及對特殊教育學生應用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陳弘昌(1992)。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陳俞余(1998)。國小一年級兒童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盈伶(2002)。幼兒閱讀理解之教學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琴(2002)。幼兒語文教材教法—全語言教學觀。台北:光佑文化。
    陳麗如(2000)。幼稚園與小學一年級注音符號學習銜接問題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5,405-443。
    曾仁華(1998)。小一新生遊戲化取向的注音符號評量之研究—幼小銜接評量系列(一)。載於師院實小教育研究論文集,一,287-302。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實驗國民小學。
    黃意舒(1991)。幼兒書寫前能力的研究—握筆姿勢的分析。教育心理與研究,14,235-265。
    黃意萍(1998)。幼小銜接不只是ㄅㄆㄇ。信誼學前教育月刊,7,45-47。
    黃瑞琴(1998)。幼兒的語文經驗。台北:五南。
    黃瑞琴(1998)。幼兒讀寫萌發課程。台北:五南。
    黃繼仁(1997)。美國小學全語言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葉春梅(1995)。小學新鮮人的新希望—談幼稚園與小學一年級教學銜接。教育資料與研究,2,52-54。
    熊宜中編輯(1998)。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戲劇篇。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劉雪芳(1999)。全語文教師運用故事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玉蓉(2003)。從聽說故事提昇國小低年級班級閱讀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春美(1993)。幼稚園與小學銜接問題調查研究。台北師院學報,6,665-730。
    蔡敏玲(1996)。眾聲喧譁中,看誰在說話?幼稚園及小學教室互動方式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資料與研究,12,2-20。
    鄭淵全、鍾月容、詹日宜、曾錦貞、施雅鈴(2003)。幼稚園與小學學習適應與生活適應銜接課題之初探。載於國民教育輔導叢書29九十一學年度教師行動研究論文集,上,138-193。新竹:新竹師院實驗國民小學。
    盧美貴(1993)。幼稚園與小學課程銜接問題之研究。花蓮師院幼兒教育學報,2,245-246。
    盧美貴(1994)。開放教育本土化實踐--台北市幼稚園與國小一年級教學銜接研究。台北:台北市教育局。
    薛曉華譯(1997)、Shirley C. Raines & Robert J.Canady原著。全語言幼稚園—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光佑文化。
    謝潮儀(1983)。德爾斐(Delphi)專家學者問卷法之應用—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法商學報,18,109-132。
    簡瑞貞(2003)。低年級閱讀教學探究—以教科書課文內容進行閱讀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建文等(1997)。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
    Cambournce,B.(1984).Language,learning and literacy.In A.Butler&J.Turbill,Towards a reading-writing classroom(pp.5-10).Portsmouth,NH:Heinemann.
    Halliday,M.A.K.(1993).Towards a language-based theory of learning.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5,93-126.
    Holdaway,D.(1979).Foundations of literacy. Sydnec,Australia:Ashton Scholastic.
    Jaggar,A.M.(1985).On observing the language learner: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In A.Jaggar & M.T. Smith-Burke(Eds.),Observing the language learner(pp.1-7).Newark,DE:Interm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