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致遠
論文名稱: 三價銥金屬與二價鉑金屬磷光錯合物之合成及光物理性質的探討
Synthesis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Ir(III) and Pt(II) Phosphorescent Complexes
指導教授: 季昀
口試委員: 周必泰
蔡易州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理學院 - 化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2
中文關鍵詞: 有機發光二極體磷光三配位四配位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時代快速變遷,科技也日異月新,人們對於科技的依賴也同時造就了新技術的發展。從造紙術的發明、陰極射線管,到平面液晶顯示器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從傳統蠟燭、鎢絲燈、日光燈,到發光二極體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在在顯示科技文明的演進。由其在原物料上漲以及環保意識抬頭的現今,人們紛紛投入耗電量低、效率高及低成本的材料研究,有機發光二極體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即為其中之一。本實驗室也在發光材料研究上,成功開發出一系列高效率以及穩定性高的紅、綠、藍三原色磷光材料,相較常見磷光發光材料所使用的貴重金屬 (如Ir、Os、Pt等)。
    在論文第一部分,為針對實驗室之前的研究,探討在銥金屬上三螯合磷配位的反應機構及其延伸的研究;而第二部份,為了調整光色及發光效率,針對銥金屬錯合物上的輔助配位基進行改良,並探討其光物理特性及差異。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i 摘要 viii 第一章、序論 1 第一節、OLED的發展與近況 1 第二節、OLED元件的發光原理 5 第三節、螢光與磷光發光原理 9 第四節、磷光材料發展近況 10 第五節、研究動機 17 第二章、實驗合成 18 第一節、試劑與藥品 18 第二節、分析儀器 18 第三節、配位基合成 21 第一部份、diphenyl phenylphosphonite (P^C2)配位基之合成 21 1. dppit, diphenyl phenylphosphonite之合成 21 第二部份、phenyl pyridine(C^N)系列配位基之合成 22 2. dfppy, 2-(4,6-difluorophenyl)pyridine 之合成 22 3. piq, 1-phenylisoquinoline之合成 22 4. dpppa, N-(diphenylphosphino)piridin-2-amine (P^N)H配位基之合成 23 第三部份、四螯合系列 (HN^N^N^NH) 配位基之合成 24 1. fppzma, N,N-bis(6-(3-trifluoromethyl-pyrazol-5-yl)pyridin-2-yl)mesitylamine之合成 24 step 1:1-(6-bromopyridin-2-yl)ethanone的合成 24 step 2:2-bromo-6-(2-methyl-1,3-dioxolan-2-yl)pyridine的合成 24 step 3:1,1'-(6,6'-(mesitylazanediyl)bis(pyridine-6,2-diyl))diethanone的合成 25 step 4:fppzma的合成 26 2. tppzma, N,N-bis(6-(3-tert-butyl-pyrazol-5-yl)pyridin-2-yl)mesitylamine之合成 27 step 1:N,N-bis(pyridin-2-yl)mesitylamine的合成 27 step 2:2,2'-(mesitylazanediyl)dipyridine 1-oxide的合成 27 step 3:6,6'-(mesitylazanediyl)dipicolinonitrile的合成 28 step 4:dimethyl 6,6'-(mesitylazanediyl)dipicolinate的合成 29 step 5:tppzma的合成 29 第四節、銥金屬錯合物之合成 31 第一部份、磷配位基三螯合 (P^C2) 之銥金屬錯合物 31 1. 錯合物 (1a) 之合成 31 2. 錯合物 (2a) 之合成 32 3. 錯合物 (2b) 之合成 33 4. 錯合物 (3a) 的合成 33 5. 錯合物 (3b) 之合成 34 6. 錯合物 (4a) 之合成 35 7. 錯合物 (4b) 之合成 35 8. 錯合物 (5) 之合成 36 9. 錯合物 (6) 之合成 37 第二部份、雙聚物 [(C^N)2Ir(μ-Cl)]2系列 38 第三部份、[Ir(C^N)2(N^P)] 系列 39 10. 錯合物 (7a) 之合成 39 11. 錯合物 (7b) 之合成 40 12. 錯合物 (7c) 之合成 41 13. 錯合物 (8a) 之合成 42 14. 錯合物 (8b) 之合成 43 15. 錯合物 (8c) 之合成 44 16. 錯合物 (9) 之合成 45 17. 錯合物 (10a) 之合成 46 18. 錯合物 (10b) 之合成 47 第三章、結果與討論 48 第一節、(P^C2) tridentate磷配位基之銥金屬錯合物 48 前言 48 第一部份、錯合物之合成 49 第二部份、錯合物 (1a)、(2a)、(3b)、(4b)、(5)之晶體結構解析 51 第三部份、光物理與電化學性質討論 63 第四部份、理論計算的討論 65 第二節、[Ir(C^N)2(P^N)] 系列之銥金屬錯合物 69 前言 69 第一部份、錯合物之合成 70 第二部份、錯合物 (7a)、(8a)、(9)之晶體結構解析 71 第三部份、光物理與電化學性質討論 79 第四部份、理論計算的討論 82 第三節、四螯合系列 (HN^N^N^NH) 鉑金屬錯合物 85 第一部份、配位基與錯合物之合成 85 第二部份、錯合物 (10a) 之晶體結構解析 87 第四章、結論 90 第五章、參考文獻 91

    1. 陳金鑫, 黃孝文, OLED 有機電激發光材料與元件, 2005.
    2. 陳金鑫, 陳錦地, 吳忠幟, 白光OLED照明2009.
    3. 工業材料雜誌293期
    4. http://www.sony.net/SonyInfo/News/Press/201005/10-070E/index.html
    5. http://www.itechnews.net/2010/03/01/lg-15el9500-15-inch-oled-tv/
    6. http://www.slashgear.com/samsung-55-inch-oled-tv-will-go-on-sale-this-year-09207860/
    7. http://www.ubergizmo.com/2012/01/lg-55%E2%80%9D-oled-tv-first-impressions/ lg-oled-55-inch-ces-2012-jp/
    8. Prof. Forrest workshop notes at IDMC 2003
    9. http://www.olympusmicro.com/primer/java/jablonski/jabintro/
    10. M. A. Baldo, D. F. O'Brien, Y. You, A. Shoustikov, S. Sibley, M. E. Thompson, S. R. Forrest, Nature, 1998, 395, 151.
    11. C. Adachi, R. C. Kwong, P. Djurovich, V. Adamovich, M. A. Baldo, M. E. Thompson, S. R. Forrest, Appl. Phys. Lett., 2001, 79, 2082.
    12. J. Y. Hung, Y. Chi, I. H. Pai, Y. C. Yu, G. H. Lee, P. T. Chou, K. T. Wong, C. C. Chen, C. C. Wu, Dalton Trans., 2009, 6472.
    13. C. H. Lin, Y. Y. Chang, J. Y. Hung, C. Y. Lin, Y. Chi, M. W. Chung, C. L. Lin, P. T. Chou, G. H. Lee, C. H. Chang, W. C. Lin,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3182.
    14. Y. Y. Chang, J. Y. Hung, Y. Chi, J. P. Chyn, M. W. Chung, C. L. Lin, P. T. Chou, G. H. Lee, C. H. Chang, W. C. Lin, Inorg. Chem. 2011, 50, 5075.
    15. V. K. Rai, M. Nishiura, M. Takimotoa and Z. Hou, Chem. Commun., 2011, 47, 5726
    16. S. Y. Chang, J. Kavitha, S. W. Li, C. S. Hsu, Y. Chi, Y. S. Yeh, P. T. Chou, G. H. Lee, A. J. Carty, Y. T. Tao, C. H. Chien, Inorganic Chemistry, 2006, 45, 137.
    17. J. Kavitha, S. Y. Chang, Y. Chi, J. K. Yu, Y. H. Hu, P. T. Chou, S. M. Peng, G. H. Lee, Y. T. Tao, C. H. Chien, A. J. Carty, Adv. Funct. Mater., 2005, 15, 223.
    18. D. A. K. Vezzu, J. C. Deaton, J. S. Jones, L. Bartolotti, C. F. Harris, A. P. Marchetti, M. Kondakova, R. D. Pike, S. Huo., Inorganic Chemistry, 2010, 49, 5107.
    19. R. H. Crabtree, Th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of the Transition Metals.
    20. S. M. Aucott, A. M. Z. Slawin, J. D. Woollins, Dalton Trans., 2000, 255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