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葉明雯 |
---|---|
論文名稱: |
國中初任專任輔導教師因應工作壓力的經驗探究 The Newly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Experience of Coping the Stress from Work |
指導教授: | 施香如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4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專任輔導教師 、工作壓力 、因應策略 |
外文關鍵詞: | working stres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初任專任輔導教師面對工作壓力的經驗,以深入了解初次進入國中校園的專任輔導教師,在實務工作場域知覺到的工作壓力及運用那些策略因應的經驗。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三位民國101年8月進入50班以上國民中學之初任專任輔導教師,運用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深度訪談,蒐集資料。透過詮釋現象學分析逐字稿的內容,整理出國中初任專任輔導教師知覺工作壓力經驗與因應工作壓力經驗的主題。
研究結果歸納出國中初任專任輔導教師知覺工作壓力經驗共有五大主題,分別為「工作職掌不清的困擾」、「與主管或同事人際溝通的挫折」、「學校組織過高的期待」、「系統團隊合作不佳的情況」、「個案工作難度高的情況」。國中初任專任輔導教師因應工作壓力經驗也歸納出七大主題,分別為:「透過迴避或妥協的方式,降低工作壓力」、「切割上下班或紓解情緒,降低工作壓力」、「表達困難及不滿,降低工作壓力」、「尋找工作的意義感,降低工作壓力」、「接納限制或尋求資源的協助,解決工作困境」、「積極投入或盡力滿足,提升工作品質」、「工作造成身心失衡後,轉而調整生活重心」。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專任輔導教師以及未來相關研究參考。
The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experiences of newly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in coping with working stress to have a deep insight into what the stress they wrer aware of and what the coping strategies they used in work. Purposive sampled and in-depth interviewed three newly school counselors who worked at junior high schools since August, 2012. The transcriptions were analyzed with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approach and the finding were as following.
There were five issues related to the working stress of newly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include “disturbance caused by vague assignments for tasks”, “frustration in communication with supervisors or colleagues”, “the over-expectation from institution”, “poor cooperation within the system”, and “tough cases increased the work loading”. There were seven coping strategies adopted, including “ avoidance or compromise for decreasing the stress”, “Separated work and personal life or let out emotions to reduce stress at work”, “expressing difficulties and complaints to release stress”, “seeking the meaning of work to reduce stress at work”, “accepting their own limits or searching for professional resources to overcome obstacles”, “actively devoting or striving to satisfy the expectation to improve working quality”, and “Adjusting life priority to keep physical and mental balance”.
Based on above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school staffs, school counselors, and future research.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秀、施香如、林維芬、許育光、連廷嘉(2011)。國民中小學三級輔導體制之角色分工建立與強化計畫報告書。教育部委託研究案,未出版。
王明宗(2004)。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王美芳(2015)。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困境及其相關探討之研究—以新北市新莊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
王漢君、吳彥緯、林映綺、陳志恆、陳姿伃、許純宜……謝佳穎(2013)。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的實務挑戰與生存指南。取自https://dl.dropboxusercontent.com/u/49873856/%E5%9C%8B%E4%B8%AD%E5%B0%88%E4%BB%BB%E8%BC%94%E5%B0%8E%E6%95%99%E5%B8%AB%E7%9A%84%E5%AF%A6%E5%8B%99%E6%8C%91%E6%88%B0%E8%88%87%E7%94%9F%E5%AD%98%E6%8C%87%E5%8D%97-1020826.pdf
王淑俐(2012)。學校輔導工作的重點與未來。臺灣教育,674,48-52
王曉薇、陳惠雯、彭瑞連、張雅苓、韓昌宏(2006)。從中小學輔導工作的挫敗看專業證照助人工作者駐校模式的救濟:走一條尋回專業的路。應用心理研究,30,155-179。
王麗斐(2002)。建構國小輔導工作的未來。輔導季刊,38(2),1-7。
王麗斐、杜淑芬、趙曉美(2008)。國小駐校諮商心理師有效諮商策略之探索性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3),413-434。doi:10.6251/BEP.20070808
白青平(2000)。台北縣市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解決途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朱敬先 (1992)。健康心理學。台北:五南。
江鴻鈞(1995)。台灣省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壓力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任廷芬(2011)。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台中市。
余孟紋(2015)。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余德慧、徐臨家(1993)。詮釋中國人的悲怨。本土心理學研究,1,301-328。吳武典主編(1985)。學校輔導工作(六版)。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吳芝儀(2005)。我國中小學輔導與諮商工作的現況與挑戰。教育研究月刊,134,23-40。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6)。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遠流。
吳英璋(1994)。壓力的因應與成功因應的副作用。測驗與輔導,123,2511-2513
吳姿瑩(2006)。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角色認同與角色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美金(2013)。臺北市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昭儀(2009)。國民中學輔導教師之角色實踐。輔導季刊,45(2),30-36。
吳清山、林天祐(2005)。情緒勞務。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136。
吳毓琦(1992)。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國教園地,41,21-25。
吳毓蓉(2014)。國中輔導教師心理資本及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2005)。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高雄:復文。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2004)。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彰化:品高。
沈珮熒(2014)。國中專任輔導教師以學校本位概念經營校內外系統合作之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明書(1994)。工作壓力及其管理策略之探討。勞工行政,74,22-28 頁。
李宛芸(2011)。中學輔導教師個案輔導工作團體督導之經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思宏(2006)。台中縣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李忠勳(2015)。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以桃園市R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
李維倫(2004)。以置身所在作為心理學研究的目標現象及其相關方法論。應用心理研究,22,157-200。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佳佑(2005)。工作壓力的認識與改善。飛訊,37,1-5
http://www.nacs.gov.tw/NcsiWebFileDocuments/11c6071bd400f57b49a24acb5f21c819.pdf
呂羿慧(2009)。從雙重關係談輔導教師在學校諮商中多重角色的困境。諮商與輔導,277,11—14。
林金生(2003)。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幸台(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9,205-238。
林育鑫(2014)。新制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林美華(2003)。國小輔導人員自我概念、輔導角色知覺與輔導角色踐行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林美華(2004)。國小輔導人員角色內涵之探討。諮商與輔導,217,15-17。
林美華(2010)。新北市永和區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昭男(2001)。國小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家興、洪雅琴(2001)。學校人員對國中輔導工作及專業輔導人員試辦方案之評估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2(2),103-120。doi:10.6251/BEP.20010104
林家興(2002)。中學輔導教師與專業輔導人員工作內容的時間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3(2),23-40。doi:10.6251/BEP.20010104
林家興、洪雅琴 (2002)。專業輔導人員參與輔導工作的概況與成效。教育心理學報,34(1),83-102。doi:10.6251/BEP.20020618.5
林清文(2007)。學校輔導。台北:雙葉。
林清文、劉福鎔(2008)。高中職輔導教師知覺角色壓力、工作滿意度和專業承諾之關係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3,213–248。
林湘博(2011)。國民小學兼任輔導教師輔導困境與解決方法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萬億、黃韻如等(2007)。學校輔導團隊工作-學校社會工作師、輔導教師與心理師 的合作(第三版)。台北:五南。
林曉雲(2014年9月28日)。中小學老師吹退休潮 1年「逃學」5000人。自由時報電子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16901
邱欣如(2012)。活化課程實施後新北市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義烜(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邱憲義(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柳敏秀(2004)。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柯幸宜(2009)。竹苗三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施政文、莊榮輝、翁上錦(2002)。高職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松山工農學報,1,112-133。
姚秀瑛(1998)。家庭教育服務中心專任人員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
胡南漢、廖偉志、賴彩娥(2015)。中小學輔導教師的多重角色關係探討。諮商與輔導,353,44-49
洪莉竹(2005)。創造學校輔導人員的專業定位-專業學校諮商師的角色與功能。教育研究月刊,134,11- 22。
洪莉竹(2008)。中學輔導人員專業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3),451-472。doi:10.6251/BEP.20070821.2
洪盈潔(2006)。公立高中初任輔導教師之工作適應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柯雅瓊(2008)。國中輔導教師受督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夏梅娟(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士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台中市。
高淑清(2000)。來自異鄉華人的心聲:海外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論文發表於家人關係及心理歷程:第五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85。doi:10.6254/2001.16.225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高雄:麗文文化。
高旭繁、陸洛(2011)。工作壓力及其後果的組群差異:以OSI 模式為理論基礎之大樣本分析。臺大管理論叢,22(1),239-272 doi:10.6226/NTURM2011.22.1.239
高鳳霞、鄭伯壎(2014)。職場工作壓力:回顧與展望。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4(1), 77-102。DOI: 10.6147/JHRM.2014.1401.04
徐美鈴(2002)。在退而休與退而不休之間──四位國中教師提前退休初期適應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徐朝愷(2005)。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適應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張春興(2011)。張氏心理學辭典簡明版。台北市:東華。
張雅惠(2014)。播種、耕耘與開拓─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實務工作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張瑞華(2015)。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桃園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張嘉茹(200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麗琪(2000)。國中與高中學校氣氛、導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麗鳳(2008)。輔導教師專業組織發展與學校輔導工作。輔導季刊,44,45-51
陳宜伶(2012)。新手諮商心理師之工作適應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陳吉雄(2003)。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陳幸宜(2013)。導師如何知覺與輔導教師在學生輔導上的成功合作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思瑜(2014)。國中輔導教師跨專業合作經驗探討-以新北市北區為例。諮商與輔導,339,50-53。
陳厚伶(2011)。國小輔導教師面對多重關係的覺察與因應行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秉華、許維素 (1999)。輔導活動科實習教師的壓力調適與小團體輔導歷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7,69-96。
陳秉華(2005)。我國中小學輔導與諮商工作的現況與挑戰。轉型與發展-創造師範教育新風貌學術研討會,口頭報告於彰化師大。
陳聖芳(1999)。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臺東市。
陳靜芬(2008)。中學輔導人員專業能力重要程度與具備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康秀月(2007)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 輔導教師與一般教師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康家華(2009)。中等學校輔導教師對師生諮商雙重關係的經驗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教育部(2008)。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增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中華民國98年10月30日教育部台參字第 0980165847C號令,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History.aspx?id=FL008932&KeyWord=
教育部(2011)。國民教育法。取自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History.aspx?id=FL008927
教育部(2011)。國民中學推動生涯發展教育工作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教育實習作業原則。教育部101年4月20日臺中(二)字第1010008381號函修正,取自http://www.education.ntu.edu.tw/reg/10104201010008381.pdf
教育部(2012)。核釋「國民教育法」第10條第4項所定專任輔導教師應具之「專業知能」相關規定。中華民國101年4月12日教育部臺訓(三)字第1010046968C號令,取自http://edu.law.moe.gov.tw/NewsContent.aspx?id=1018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教師授課節數訂定基準。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History.aspx?id=FL027214
教育部(2012)。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History.aspx?id=GL000100
教育部(2013)。國民中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學生輔導法。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380
畢恆達(1995)。生活經驗研究的反思:詮釋學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4,224-259。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胡幼慧編,質性研究(頁28)。台北市:巨流。
郭生玉(1989)。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心厭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2,131-145。doi:10.6251/BEP.19890601.6
郭怡慧、蕭佳純(2011)。國中教師之工作壓力及職業倦怠之關係探討―工作自主的調節效果。學校行政雙月刊,76,47-64。
許育光(2011)。國小輔導教師之實務培訓與督導需求初探。教育實踐與研究,24(2),99-128。
許育光(2013)。國小輔導教師實務內涵初探:從困境與期待分析進行對話。中華輔導諮商學報,38,57-90。
許清練(2008)。輔導教師與導師合作歷程下的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以三個國中班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雍婷(2011)零體罰政策下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許維素(1995)。學校諮商輔導人員角色壓力的形成。諮商與輔導,31(2),18-27。
許維素(1999)。高中輔導教師推展諮商工作的行動策略分析。暨大學報,3(1),157-182。
許維素(2013)。我的密蘇里遊學反思:臺灣學校輔導專業發展的發想(一)。諮商與輔導,329,52-56。
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程小蘋、林杏足(2003)。國中輔導教師對青少年個案身心特徵、晤談問題及諮商做法
之知覺分析。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5,133-174。
黃政昌(2003)。心理師的自我照顧與滋養。諮商與輔導,205,36-41。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靖旻(2015)。桃園市桃園區國小專任輔導教師角色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人力資源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臺北:張老師文化。
黃麗君(2006)。國中輔導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寶園(2009)。工作壓力對工作滿足、職業倦怠影響之研究:統合分析取向。教育心理學報,40(3),439-461。doi:10.6251/BEP.20080618
黃寶園(2015)。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後設分析。高雄師大學報,38, 27-48
葉立斌(2014.9.11)。「家長溺愛」成教師壓力主因,4萬資深教師不想再當老師。今日新聞。取自http://www.nownews.com/
葉立斌(2014.10.28)。《學生輔導法》三讀通過,未來將增8千名輔導教師。今日新聞。取自http://www.nownews.com/
葉青青(2007)。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學校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葉兆祺(1999)。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葉龍源(1998)。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楊有財(2004)。台南縣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欣翰(2010)。中學輔導教師在學校系統的工作經驗探究—以新手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詹欣怡(2007)。一位男性幼教教師的新任經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廖新春(2006)。高中輔導專業建立之歷程:持續輔導的動力哪裡來。應用心理研究,30,181-200。
廖翌妙 (2002)。國小教師壓力事件、因應方式與情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廖鳳池(2006)。學生輔導法立法與我國中小學校輔導工作的未來展望。現代教育論壇,15,11-16。
廖彩秀(2011)。國中兼任輔導教師授課節數、工作壓力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趙曉美、王麗斐(2007)。台北市國民小學輔導業務性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8(1),67-92。
潘淑滿(2003)。質性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芳梅(2005)。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劉雅惠(2011)。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72,77-98
鄭同僚(譯)(2004)。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誌:理論與實務指南(原作者:Carspecken, P. F.)。臺北市:高等教育。(原著出版年:1995)
鄭君紋(2009)。國中輔導教師面對諮商輔導工作的多重壓力與因應策略。教師天地,163,28-32。
鄭家雯(2004)。走出心靈迷霧:諮商師調適與因應接案無力感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鄭麗芬(1993)。國中輔導人員工作環境、專業心理需求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鄭德芳(1996)。輔導教師工作性格、工作環境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美娟(1997)。基層警察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現況及期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姿璇(2004)。輔導人員工作壓力、控制信念、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盧文玉(2009)。高雄市國小輔導教師輔導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繆敏志(1993)。工作壓力之理論基礎與模式及其管理方法。中國行政,53,21-45
謝明耀(2010)。北部地區高級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韓玉芬(2004)。初任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歷程之質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魏琬蓉(2012)。國民中學增置輔導教師措施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蘇岱崙、方翊涵(2014年,3月)。情緒力大調查:面對負面情緒,孩子束手無策。親子天下,55。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
變革下的我們~學校輔導體制設計與基層實務,民國102年1月12日,取自 http://www.rocgta.org.tw/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2006). The role of the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or. Retrieved from http://www.schoolcounselor.org/content.asp?contentid=240
Benz, J. C. (1987). An analysis of the stress,strain and coping levels of public school teachers of serious emotionall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877-891.
Carlos, P.,&Seriashia, J .(2012). Middle school principals’perceptions of middle school counselors’ roles and functions. 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40(2), 89-103.
Carol, D., Carol, K. S., Paulette, S., & Tina, M. A. (2010).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ors’c areer development practices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need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Journal. 60, 109-121.
Gutkin, T. B., & Conoley, J. C. (1990).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 psychology from a service delivery perspective: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training,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8, 203-223.
Gysbers, N. C., & Henderson, P. (2006). Developing & Managing Your School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Program.(4th ed.).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Y: Springer
Moss, R. H. (1992). Stress and coping theory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Review, 16(5), 534-553.
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ence Journal, 60(9),549-552.
Pervin, F. T. (1983). Characterrisitics of staff burnout in mental health setting.Hosptital & Community Psychiatry, 28, 2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