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曉琦
論文名稱: 童話融入國小生活課程之實施研究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Implanting Fairy Tales into Life Curriculum for in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 呂燕卿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7
中文關鍵詞: 童話生活課程
外文關鍵詞: Fairy Tales, Life Curriculum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童話融入生活課程之價值。二、童話融入生活課程之課程設計。三、童話融入生活課程之教學方法。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和質的研究法(資料分析法、訪談法、列表法、觀察法、三角測定法),並進行教學實驗研究。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分析童話的本質性與工具性價值,建構理論基礎及教學意涵,設計三大單元課程,共十五週。並以國小二年級兒童為研究對象,掌握本課程的核心價值,以問卷調查法,確定童話用書;其次擬訂本研究的生活課程計劃,並檢核課程信度效度,最後執行本研究課程。研究結果發現:童話融入生活課程是統整的最佳策略,能培植兒童想像和觀察,豐富描寫與口語的能力,進而展現同類比較分析的潛力。研究結論如下:
    一、童話的入生活課程之價值方面:生活課程有童話融入,具有藝術教育本質性價值,能符合兒童幻想。童話是優質教材,融入生活課程教學的最佳時機,能彰顯童話工具性價值。設計課程時,應選擇適合低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童話。
    二、童話融入生活課程設計方面:教師需設計多種模式,以完全融入模式效果最優。(一)課程意義方面,目標上宜結合十大基本能力和目標主題軸,可強化兒童生活「探索」能力。價值取向上,有童話融入更精彩,可增進兒童學習動機。(二)課程內涵方面,統整兒童生活經驗,建構生活基本知識,童話內容加強兒童決定生活決策與判斷,增加生活知識與能力。
    三、童話融入生活課程之教學實施方面:(一)教師教學方面,師生互動模式不是固定的,教師應重視教學與其他新要素結合,利用兒童創造性戲劇等融入童話的教學方法,能夠內化兒童生活細節和習慣。(二)兒童學習方面,教師交叉使用多項教學策略,變化性運用教具學具,可創造獨特體驗,分組活動比個人學習效果好,學習成效差者需輔導並加強其專注力。(三)教學策略方面,童話以表演藝術策略融入生活課程,配合歌曲及演出方法,成效最優。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ree dimensions which are: first, the value of Fairy Tales into life course; Seco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implanting fairy tales into life course; thir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implanting fairy tales into life course. Th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clude analyzing literature, interviewing,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bservation, tables listing, data analyses, triangulation, quality research methods, and teaching experiment research facilitation. First of all, after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the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fairy tales’ essence and instrumental value, and to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theories and the teaching meaning. Meanwhile, 3-units-courses are designed for 15 weeks facilitation. 2 grad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are the targets students. Grasping the core value of the curriculum, the fairy tales textbooks are chosen via investigation by questionnaire. Then, life course plan of this research is designed, and the fide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course are also verified. Finally, the course is to be facilitated.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is as followed: It is one of the best strategies to implanting fairy tales into life course. It not only cultivates children’s imaginative and observatory abilities, but also enriches their verbal and oral abilities; furthermore, it exploits children’s comparative and analytical potential. Here are the conclusions:
    1. As to the value of fairy tales into life course: With fairy tales embedding the life course, the course possesses artistic instructional function and meets children’s need for fantasy. Fairy tales are high-quality teaching material. While being implanting into the life course at the right moment, the fairy tale radiates its instructional value. However, it should be kept in mind that choosing the ones suitable for lower grader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hen the courses are designed.
    2. As to curriculum design embedding fairy tales in life course: Teachers need to design activities in multiple modes, and the mode of complete immersion benefits students the most. 1) The meaning of curriculum: 10 basic skills and goals-themes- diagram are the 2 main targets. It’s hoped that students’ life 『exploration 』potential may be enforced. Regarding its value dimension, children’s learning motivation is improved by the interesting fusion of fairy tales and life course. 2)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Integrating children’s life concepts, constructing basic knowledge for life, training children’s decisive and juridical ability, and enhancing their knowledge for life skills are the main content.
    3. As to the teaching facilitation embedding fairy tales into life course: 1) Teachers’ teach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not fixed.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other new elements into teaching methods, for instance, the creative skits or plays, to internalize children’s life details and habits. 2) Children’s learning: Teachers’ free applying multipl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varied usage of those teaching supplementary tools can lead to children’s unique experiences. Moreover, group activities benefit students more than individual practice. Those with poorer learning effects should receive follow up and attention enforcement training. 3) Teaching strategies: While implanting fairy tales into life course, the following methods get better results: in the way of performing art, songs and ski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五節 名詞界定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14 第一節 童話融入生活課程之價值14 第二節 童話融入生活課程之課程設計40 第三節 童話融入生活課程之教學方法7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100 第一節 研究的方法與步驟100 第二節 研究的架構與期程105 第三節 研究的對象與場域107 第四節 研究的課程設計與工具110 第五節 資料蒐集處理與分析132 第四章 課程實施過程之分析與討論135 第一節 童話故事「小琪的肚子咕嚕咕嚕的叫」融入生活課程實施過程之 分析與討論135 第二節 童話故事「哈利的花毛衣」融入生活課程實施過程之分析與討論 158 第三節 童話故事「帕拉帕拉山的妖怪」融入生活課程實施過程之分析與 討論178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1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221 第一節 結論221 第二節 建議225 參考文獻230 一、中文部分230 二、西文部分238 附錄240 附錄一、台北縣中和國小「閱讀!YES!」學校共讀實施計劃240 附錄二、中和國小一年二班晨間藝術與人文活動242 附錄三、中和國小「閱讀!yes!」童話故事兒童喜好、教師、家長意見調 查表243 附錄四、中和國小「閱讀!yes!」童話故事兒童喜好、教師、家長意見彙 整表247 附錄五、童話融入生活課程教學活動設計254 附錄六、學習單267 附錄七、教師教學態度觀察檢核表270 附錄八、兒童訪談內容紀錄表271 附錄九、教師教學日誌紀錄表272 附錄十、協同教師對話資料紀錄表273 附錄十一、兒童自互評表274 附錄十二、親師交流278 附錄十三、兒童學習心得調查表284 附錄十四、兒童學習難易度調查表286 附錄十五、兒童學習評量表28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王淑俐(2000)。做個教學溝通的智者。台北市:師大書苑。
    台東師院語教系編( 2001)。兒童文學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台東師範院。
    任長松(2003)。走向新課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何福田編(1992)。從學習心理談教學策略-台灣省國民小學新進教師教學參考手冊。高雄市:台灣省國教輔導團叢書。
    呂燕卿(1994)。國小美勞課程標準修訂與審美領域教學之研究。新竹:妏晟出版社。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375-381。台北縣:桂冠圖書。
    李慕如(1998)。兒童文學綜論。高雄市:復文圖書。
    李惠加(2001)。幼兒及其母親對圖畫書的反應及探討。胡森永編。第五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2-51。台北市:富春文化事業。
    沈蕙芳(1998)。不要小看童話-童話在教學上的運用。林文寶編。認識童話。142-147。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
    宋麗玲(2001)。西班牙「風」、「雨」、「月」童話。胡森永編。第五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7-67。台北市:富春文化事業。
    邱惜玄(2001)。教學計畫研擬-共築東山教育夢田。吳順火等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創新EASY GO。180。台北:台北縣政府。
    林守為(1982)。兒童文學。台南市:宏星文化。
    林良(1984)。慈恩兒童文學論叢。高雄市:慈恩出版社。
    林守為(1988)。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圖書。
    林生傳(1988)。新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五南圖書。
    林文寶(1998)。釋童話。林文寶編。認識童話。12-24。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
    林生傳(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學分析。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1-28。台北市:智楊圖書。
    林萬億(2001)。九年一貫課程上路。吳順火等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創新EASY GO。6-9。台北:台北縣政府。
    林曼麗(2003)。英國小學戲劇教學範例「街上派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歷史。林曼麗主編。世界重要國家中小學藝術教育課程統整模式參考手冊。44-46。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施常花(1998)。童話在心理教育輔導上的運用。林文寶編。認識童話。190-201。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
    侯世昌(1999)。全人格教育的教學評量。吳財順編。小而美的教學。146-152。台北:台北縣政府。
    洪汛濤(1989)。童話學。台北市:富春文化事業。
    洪淑苓(1998)。台灣新時代童話作家的創作趨勢-童話經典改寫「後現代」現象。林文寶編。認識童話。113-118。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
    洪文瓊、洪文珍(1996)。兒童讀物導讀方法與策略教學研究。台東:台東師範學院語教系。
    高震蜂/陳秋瑾(2002)。教育學與藝術教育。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261-263。台北縣:桂冠圖書。
    教育部(2003)。教學創新九年一貫新課程問題與解答編修版。台北市:高長文化事業。
    徐素霞(2002)。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讀。台北縣:漢大印刷。
    徐秀菊(2002)。藝術統整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402-408。台北縣:桂冠圖書。
    郭雄軍(2001)。小班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析論-如何烹調課程大餐。吳順火等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創新EASY GO。235-236。台北:台北縣政府。
    張清榮(1991)。兒童文學創作論。台北市:富春文化事業。
    張嘉真(1998)。童話在語文教學上的運用。林文寶編。認識童話。178-187
    。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
    張世忠(2000)。協同教學模式建構與探究。淡江大學編。教師專業發展與師資培育-九年一貫課程革新的因應與挑戰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43-50。台北:淡江大學。
    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德銳(2004)。教學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台北市:知識達五南圖書。
    陳正冶(1980)。童話寫作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正冶(1988)。童話理論與作品賞析。台北市:玉昇印刷文具。
    陳素紅(1996)。國小一年級學生「做決定與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初探。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情意教學。348-349。高雄市:復文圖書。
    陳金盛(2001)。教師寶典(1)—教學錦囊。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浙雲(2001)。課程統整之精神與實施。吳順火等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創新EASY GO。119-126。台北:台北縣政府。
    陳坤木(2000)。華山寫真—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實務。台北市:仁林文化出版。
    陳伯璋、歐用生(2003)。課程與教學饗宴。高雄市:復文圖書。
    陳敏聲(2002)。從童謠童話蒙談藝術教育工作。徐秀菊編。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312-320。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國立編譯館主編(1979)。兒童發展與輔導。台北市:正中書局。
    傅林統(1979)。兒童文學的認識與鑑賞。台北市:華峰印刷。
    雲垚榮(2001)。課程領導-專業關懷伴我向前行。吳順火等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創新EASY GO。29-30。台北:台北縣政府。
    黃瑞琴(1991)。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迺毓等(1994)。童書非童書。台北市:耘橋彩色印刷。
    黃政傑(1996)。美勞科教學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讚坤(1997)。師範學院說故事基本能力證書制度可行性研究。新竹:新竹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
    黃譯瑩(2000)。課程統整—課程統整與九年一貫新課程:關係與目的。台南市:南一書局。
    楊涵茵(1996)。故事教育在情意教學領域中的運用。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情意教學。403-416。高雄市:復文圖書。
    楊慶麟(2000)。「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與政策發展的批判。淡江大學編。教師專業發展與師資培育-九年一貫課程革新的因應與挑戰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4-9。台北:淡江大學。
    徐秀菊(2002)。藝術統整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402-408。台北縣:桂冠圖書。
    游家政(1999)。學校課程統整的規劃與實施。花蓮:花蓮師範學院八十七學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7-36。花蓮:花蓮師範學院。
    曾雅雲(1984)。藝術鑑賞入門。台北市:雄獅圖書。
    廖品蘭/周裕欽(2000)。基本導向的課程統整設計以國小二年級為例。淡江大學編。教師專業發展與師資培育-九年一貫課程革新的因應與挑戰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1-31。台北:淡江大學。
    蔡尚志(1996)。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台北市:五南圖書。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3)。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市:復文圖書。
    歐用生(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潛在課程」評析。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19-30。台北縣:康軒文教。
    歐用生(2003)。課程典範再建構。高雄市:麗水文化。
    藍劍虹(2003)。以塗鴉對抗填鴉:則觀看的故事。台北市:台北市人本基金會。
    蘇振明(2003)。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台北:光祐文化。

    二、論文部分

    林怡秀(1999)。國民小學課程統整模式研究。花蓮: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班論文。
    林碧雲(2001)。轉化課程的試練—兩性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憲(2002)。幻想的遊戲-管家琪的童話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
    林佳燕(2003)。運用「故事」統整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新竹: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美勞碩士班論文。
    林美惠(2003)。《西遊記》的另類閱讀——以皮影戲為例。新竹: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應傑(2002)。兒童閱讀圖畫書意義建構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周佳佩(2003)。思考教學策略運用於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嘉義: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洪銀杏(2001)。「教師即研究者」之行動研究:故事教學在國小低年級教堂之實施。嘉義: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在職教學碩士班論文。
    洪慧如(2003)。國小低年級教師圖畫書詮釋與教學設計以<失落的一角>為例。嘉義:國立嘉義大學院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
    姜文如(2002)。兒童圖畫書融入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之延伸教學研究。新竹: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慧雅(2002)。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的藝術與人文教學實施之探討。屏東: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明慧(2002)。線畫教學研究~幼兒線畫內容表現之分析與探討。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美茹(2003)。國小低年級教師對生活課程實施之調查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惠(2004)。嚴友梅童話研究。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玉英(2003)。一位幼教教師故事教學的行動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鄔時雯(2001)。以故事教學增進兒童同儕友誼之行動研究。台北: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瓊月(2002)。國小學生兒童讀物之閱讀興趣、 閱讀態度及閱讀推動方案研究------以龍峰國小為例。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純(2003)。國小六年級實施文學閱讀與討論之行動研究。嘉義: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苓莉(1997)。兒童對童話中「友誼概念」之詮釋─以《青蛙和蟾蜍》為例。嘉義: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勝雄(2002)。台灣現代童話研究。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土文。
    劉宴伶(2003)。從孩子的故事更瞭解孩子。新竹:新竹師範學院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語文碩士班論文。
    鄭妃娟(2002)。九十年代台灣創作童話內容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教學碩士班論文。
    蔡孟谷(2002)。角色扮演對童話創作能力的影響。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弘德(2002)。中國經點小說應用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設 計研究。新竹: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美勞碩士班論文。
    蔡玉蓉(2003)。從聽說故事提昇國小低年級班級閱讀能力之研究。新竹: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
    謝華馨(2003)。應用創作性戲劇說故事教學之研究—以安和國小一年級為例。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 期刊部分

    王勝忠(2002)。童話在語文領域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卷5期,32-40。
    林進材(1999)。多元智慧—多元智慧的課程與教學設計。師友月刊,10期,22-25。
    莊明貞(1998)。真實性評量在教育改革中的相關論題─一個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的思考。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20期 ,8701,
    陳朝平(2002)。從課程統整的觀點看生活課程綱要中的藝術與人文課程。藝術教育研究,4期,83-98。

    四、網路資料

    全國博碩士論文(2005)。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全國博碩士論文資料網。(2005年10月7日)
    呂燕卿(2006)美勞科教學評量及作品評量。http://www.nyes.tcc.edu.tw/tmenu/m5/%A4E%A6~%A4@%B3e%B1%D0%BBP%BE%C7/chap5/17.asp,奇摩網。(2006年1月10日)
    呂燕卿(1999)。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綱要與統整性互融式課程設計之觀念。http://www.aerc.nhctc.edu.tw/,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藝術教育學習網。(2005年10月8日)
    奇德兒(2001)。給我報報。http://www.0-6.com.tw/news-indexasp,奇德兒網站。(2005年9月7日)
    阿水學教育(2005)。故事教學方法。http://www.tacocity.com.tw/water,阿水學教育網站。(2005年11月18日)
    教育部(2003)。生活課程能力指標。http://sctnet.edu.tacocity.com.tw/Resource/reMain.php,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2005年9月1日)
    教育部(2005)。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life-source.php,教育部國教專業社群學網。(2005年10月7日)
    陳聰文(2006)。教學評量的基本概念。http://www.scjh.tcc.edu.tw/a01-870425g.htm,奇摩網。(2006年1月8日)
    張全成(2004)。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
    http://www.aerc.nhctc.edu.tw/,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藝術教育學習網。(2005年9月23日)
    楊淳斐(2006)。問卷的調查與編製。http://heart.ncue.edu.tw/mind/questnr.shtml,奇摩網。(2006年6月18日)
    鄒慧英(2006)。檔案於國語科教學評量之應用。http://www.nknu.edu.tw/~edu/new-eduweb/08Learning/learning%20thesis/learning%20thesis-4/item4-article19.htm,奇摩網。(2006年5月8日)

    五、西文資料

    Ayers, W.(2001).To Teach.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aker, A. & Greene, E.(1977). Storytelling art & technique . New York:R. R. Bowker Company.
    Bella, N. J.(2004).Reflective Analysis of Student Work Improving Teaching Trough Collaboration. California:Corwin Press.
    Chambers, D. W.(1971).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Curriculum.Chicago:Rand mcnally & company.
    Cooke, G. , Griffin , D.& Cox , M.(1998).TeachingYyoung Children to Draw.London Bristol:Falmer Press.
    Dollase, R.(1992)Voices of Beginning Teachers Vision and Realities.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Dunn, R., Dunn, K. & Perrinw, J.(1994).Teaching Young Children Through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 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 A Division of Simon & Schuster,Inc.
    Erdt, M. H.(1956).Teaching Ar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New York:Rinchart & Co.
    Grobman, H.(1970).Developmental Curriculum Projects:Decision Points And Processes. New York:F. E. Peacock Publishers Inc.
    Holland, Marma.(2005)Using picture books to help children cope with a family menber’s Alzheimer’s disease.Journal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5,106.
    Hass, G. , Bondi , J & Wliles , J.(1974).Curriculum Planning.Boston:Allyn and Bacon,Inc.
    Hornbrook, D.(1989)Education and Dramatic Art. New York:Basil Black Oxford.
    Johnson, R. T. & Johson, D. W.(1994).An Overview of Cooperative Learning.In J. S. Thousand(Eds.),Creativity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31-35)Maryland: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
    Marzano, R. J,Pickerinp, D. J.&Pollocg, J.E.(2001).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at Works. Alexandria:Mcrel.
    Saylor , J. G.&Alexander, W. M.(1956).Curriculum Planning for Bet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New York:Rinehart&Company,Inc.
    Tileston , D. W.(2004).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About Instructional Planning. California:Corwin Press.
    Tileston , D. W.(2004).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About the Professional and Politics of Teaching. California:Corwin Press.
    Platz,D. & Platz, N.(2005).Creative Resources of School Age Programs. New York:Thomson Delmar Learning,a part of The Thomson Corporation.
    Ragan,W. B.(1953). Modern elementry curriculum. Illinois: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