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汝霖
Ru-Ling Tsai
論文名稱: 政策性網路頻寬管理系統之研製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based Network Bandwidth Management System
指導教授: 黃能富
Nen Fu Hua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電機資訊學院 - 資訊工程學系
Computer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政策性網路管理系統政策決策點政策消費者
相關次數: 點閱: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之迅速發展,各種網路相關的應用軟體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網際網路上。舉凡World Wide Web(WWW)、Voice over IP(VoIP)、Netmeeting、Video conference、Video on Demand(VoD)、Distance Learning、MP3、FTP、Telnet、POP3、Games等等。不同類型的應用軟體各有其特色與需求,有些屬於即時性的應用對於網路所造成的時間延遲相當敏感(例如I-phone、Video conference和VoD等等),有些則側重資料傳輸的完整性(例如FTP、Telnet和POP3等等)。而當這些多元化的應用軟體在企業網路或是校園網路上同時使用時,往往會因為網路頻寬的不足而造成擁擠不堪的窘境,嚴重影響服務品質。例如當企業內部有人在網際網路上瀏覽網頁(WWW)或下載檔案(FTP)時,重要的I-phone可能因為無法使用足夠的頻寬而造成通訊品質不良。又例如校園中當網路遊戲(如Mud)或網路音樂佔用太多頻寬時,正常的應用(Telnet、FTP和POP3等等)也會受到嚴重影響。明顯地,因為網際網路用途的多元化,網路使用人口的增加,目前網路的頻寬實已達瓶頸。要疏解網路頻寬擁塞的壓力,擴大頻寬是最直接的方法,但這只是治標的短程解決辦法;最有效、最實際解決的治本方法就是將網路頻寬資源使用在真正需要使用的地方。
    「政策性網路管理系統」提供高層次、集中式的控制管理理念及方法,我們希冀藉由這理念及方法,訂定「政策規則(Policy Rules)」,在當今複雜的網路環境當中,降低網路資源管理的負擔及成本。而現在很多的網路應用軟體,都是架構在TCP/IP上,著因於TCP/IP的一些特性,使得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特性,配合「政策性網路管理系統」的機制及架構理念,來達到最有效的頻寬管制,以期在有限的頻寬下,能最有效益地使用頻寬資源。

    本論文在第一章主要著重於「政策性網路管理系統」的架構及觀念介紹;第二章介紹構築在政策性網路管理系統上的頻寬管理系統之實作;最後於第三章則介紹測試環境及運作流程。


    目錄 2 關鍵字對照表 4 圖表目錄 5 第0章 導讀 6 第1章 政策性網路管理系統 7 1-1. 簡介 7 1-2. 管理概念 8 1-3. 網路架構 8 1-3.1. 政策管理工具 9 1-3.2. 政策規則貯存點 10 1-3.3. 政策伺服器/政策決策點 11 1-3.4. 政策執行點 11 1-4. 政策決策點和政策執行點之運作模式 11 1-5. 政策規則 12 1-6. 實作標準 14 第2章 政策性網路頻寬管理系統 15 2-1. 設計的考量 15 2-1.1. 跨平台的設計 15 2-1.2. 集中式控管 16 2-1.3. 遠端管理 16 2-1.4. 安全性 16 2-2. 網路系統架構 17 2-3. 通訊協定架構 18 2-3.1. 加密與解密 20 2-3.2. 請求標頭和回應標頭之格式 20 2-3.3. 政策制定介面與政策伺服器通訊協定 22 2-3.4. 政策伺服器與頻寬管理器通訊協定 23 2-4. 政策制定介面 23 2-4.1. 政策規則 24 2-4.2. 實作平台及發展環境 25 2-5. 政策伺服器 26 2-5.1. 實作平台及發展環境 26 2-5.2. 頻寬管理器管理模組 27 2-5.3. 政策伺服器管理模組 27 2-5.4. 事件通知管理模組 28 2-5.5. 連線資料分析模組 29 2-6. 頻寬管理器 30 2-6.1. 頻寬管理模組 31 2-6.2. 頻寬管理器代理人 33 2-6.3. 事件傳送模組 33 2-6.4. 實作平台及發展環境 34 2-7. 資料報表及加值 35 第3章 測試環境及運作流程 37 第4章 結語及未來發展 44 4-1. 結語 44 4-2. 未來發展 44 4-2.1. 政策制定介面 44 4-2.2. 政策伺服器 44 4-2.3. 頻寬管理器 45 4-3. 展望 45 第5章 參考文獻 46

    [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primer on Policy-based Network Management”, September, 24, 1999, Version 1.0.
    [2]. M. Stevens, W. Weiss, H.Mahon, B.Moore, J.Strassner, G. Waters, A. Westerinen, J. Wheeler, IETF, Internet Draft, “Policy Framework”, September 13, 1999.
    [3]. Hugh Mahon, Yoram Bernet, Shai Herzog, IETF, Internet Draft, “Requirements for a Policy Management System”, October, 22, 1999.
    [4]. Francis Reichmeyer, Mark Stevens, IETF, Internet Draft, “A Unified Terminology for Policy Based Networking”, October 22, 1999.
    [5]. Stardust.com Inc., “iBAND3 White Paper – Introduction to QoS Policies”, September 9, 1999.
    [6]. Francis Reichmeyer, Kwok Ho Chan, David Durham, Raj Yavatkar, Silvano Gai, Keith McCloghrie, Shai Herzog, Andrew Smith, IETF, Internet Draft, “COPS Usage for Policy Provisioning”, February 1999.
    [7]. Steve Waldbusser, Jon Saperia, Thippanna Hongal, IETF, Internet Draft, “Policy Based Management MIB”, March 8, 2000.
    [8]. J. Strassner, E. Ellesson, B. Moore, Ryan Moats, Internet Draft, “Policy Framework LDAP Core Schema”, November 04, 1999.
    [9]. J. Wroclawski, RFC 2211,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led Load Network Element Service”, September, 1997.
    [10]. 黃能富著, 區域網路與高速網路 ,維科出版社,1998年6月增訂1版1刷.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