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顧淑華
論文名稱: Why Me?-一位女性幼稚園教師生命敘說的過程
指導教授: 成虹飛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3
中文關鍵詞: 生命敘說生命經驗文化脈絡
外文關鍵詞: self- narrative, life experience, cultural contxt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生命敘說的方式研究自我的生命經驗。以WHY ME?為生命敘說的主要軸承,藉由自我在成長求學、家庭婚姻、職場與環境等場域中發生的生命事件,經由敘說與透過生命敘說團體夥伴們的相互激盪與澄清,關注生命經驗內容的詮釋與理解,重新對生命經驗體悟與意義化。
    本研究第一章緣起以童年的記憶片段,對應到目前研究生的身分及處境開啟序幕。第二章為故事的主體,介紹一連串的故事是怎麼發生的,乘著回憶的翅膀,穿越時光隧道,回溯敘說自己各種經歷。第三章與第四章敘說經歷了一連串的考驗,逐漸蛻變成一位專業的幼教教師,翱翔於幼教的天地裡。第五章及第六章描述著重生力量,是什麼樣的愛讓原以為陷入絕境的生命再次鼓起勇氣,挺直腰桿站起來?第七章後記寫於論文口試之後,用回應、尋覓與填捕的方式以尋找生命敘說的脈絡。利用拼湊的故事、說故事與生命敘說、WHY ME ?等章節的省思加以回顧與檢視生命敘說的意義與改變。
    此研究將「我」當成一個故事,藉由生命脈絡與理解的鋪陳,帶出自我生命以及其所處的社會處境與文化脈絡不可分割的特性。希望讀者經由文本的閱讀進而思索甚至開始敘說自己的生命故事,賦予自我生命過去、現在及未來轉化歷程中無限的能量與行動。


    This essay is a self-narrative study about the researcher’s life experience. Taking “WHY-ME?” as the main axis, the study concerns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omprehension of the researcher’s life experience by way of researching the incentives happened in her growth, marriage, and career. Through narrative and the mutual stimulation and clarification with partners in life-narrative groups, the researcher then realizes the meaning and merits of life.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researcher’s childhood memories corresponding to her present statu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main part which introduces how a series of stories happened. The researcher depicts the stories by tracing back to her own growing experience. Chapter three and four portray the tests which have been gone through by the researcher and how she has challenged herself to be a professional kindergarten teacher and devoted herself to it wholeheartedly. Chapter Five and Six illustrates the rebirth of life. It’s the power of love that encourages her to face her life and stimulates her to get well. Chapter seven was finished after the oral defense. It looks for the thread of life by tracing back to the whole events happened in the researcher’s life.
    The study is a story of the researcher herself. By retracing back to her own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rroundings, the researcher reveals the indivisibility between the individuals and the cultural contxt and social norms in her study. In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aims to guide the readers to narrate their own life experiences and endow themselves with the power to hold a broader perspective on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兩隻貓的故事:如何與敘說邂逅…………………………………1 導 讀 ………………………………………………………………2 第一章 緣起-關於我……………………………………………4 第一節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關於這篇論文的故事………4 第二節 油麻菜籽……………………………………………14 第三節 獨角仙的童年………………………………………19 第四節 風箏…………………………………………………27 第二章 穿越時空尋找自己 ……………………………………34 第一節 永遠的思念與愧疚…………………………………34 第二節 與大師相遇…………………………………………37 第三節 火的冥想--被剪去的那一夜回憶…………………40 第四節 分離--我和我的身體………………………………44 第五節 遷移…………………………………………………46 第六節 另類接觸……………………………………………48 第七節 雨夜…………………………………………………50 第八節 陸橋下的車禍………………………………………56 第三章 我的幼稚園教師圖像 …………………………………58 第一節 如何長成一位「幼稚園老師」! …………………59 第二節 我在教學中的「模樣」……………………………71 第三節 學校體制下衝突中的「我」………………………76 第四節 藍天故事屋…………………………………………77 第五節 淚眼…………………………………………………84 第六節 掃廁所風波…………………………………………85 第四章 火焰三部曲 ……………………………………………90 第一部 火光乍現……………………………………………90 第二部 火與光的轉變………………………………………91 第三部 火的烒煉……………………………………………92 第五章 親親寶貝 ………………………………………………96 第一節 走過不孕的艱辛路…………………………………97 第二節 浪漫假期 …………………………………………100 第三節 味道 ………………………………………………102 第六章 走出憂谷~~尋找生命動力 …………………………104 第一節 關於我的憂鬱症 …………………………………104 第二節 生命中的陽光--給我光亮看見真我 ……………106 第七章 後記 …………………………………………………108 第一節 論文口試 …………………………………………108 第二節 說故事與生命敘說 ………………………………108 第三節 WHY ME?…………………………………………111 參考文獻 ………………………………………………………115 附錄一:教學主題 ~~佈置一個家 ……………………………117 附錄二:教學主題~~蝸牛狂想曲 ………………………………127 附錄三:紅包事件 ………………………………………………146 附錄四:腸病毒通報事件 ………………………………………150 附錄五:給家長的一封信 ………………………………………156 附錄六:火的迷思 ………………………………………………159 附錄七:教師自評檔案風波 ……………………………………160

    中文部分
    王石珍(譯)(2000)。Robert Fisher著。為自己出征。台北市,方智。
    成虹飛(1998)。我為何要做行動研究:一種研究關係的抉擇。載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舉辦之「行動研究與偏遠地區教育問題診斷」研討會論文集(頁2-11),台東市。
    成虹飛(2000)。行動研究的書寫與閱讀:困境與可能性。(阿美與阿花的對話錄)。教師天地,105,47。
    成虹飛(2001)。行動研究中閱讀/看的問題:一篇重寫的稿子。載於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頁173-198)。台北市,揚智。
    李壽永(2005)。昆蟲的奧秘。台北市,風車。
    周淑惠(編)(2002)。幼稚園幼兒科學課程資源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易之新(譯)(2000)。Ivrin D. Yalom著。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台北市,心靈工坊。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柯倩華(譯)(2000)。溫蒂‧凱瑟曼/文 芭芭拉‧褲尼/圖 。艾瑪畫畫,台北縣,三之三文化。
    倪美貞(2002)。移民:一個國小女教師主體探索的故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主體 性的探究與實踐。應用心理研究,16,23-57。
    翁開誠(2005)。生命故事的生生不息之美。應用心理研究,25,36-37。
    張敏如(譯)(2000)。Richard Stone著。沙發上的說話課,台北市,經典傳訊文化。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体的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4),17-26。
    郭淑惠(2002)。左手與我的故事-一個生命教育的自我探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至心(2004)。多次入所受戒治人的反覆戒癮歷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慶台(2002)。面面俱到?處處保留?-一個國小男性教師的自我敘說。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惠雯、童婉芬、梁文蓁、林兆衛譯(2002):Benjamin F.Crabtree&William原著。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韋伯。(原著出版於1999)
    黃漢耀(譯)(1997)。Brian L Weiss, M. D. 著。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楊茂秀(2001)。載於吳慧貞譯,故事的召喚(p15)。台北:遠流。
    劉國彬、楊德友(合譯)(1997)。C. G. Jung原著。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劉惠琴(2002)。性別與心理學的相遇。主體性的探究與實踐。應用心理研究,16,83-107。
    蕭昭君(2005)。希望同事不要看到我的論文。竹林暢吟—2005年行動研究研討會。取自: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class/show_preview.php3/?d=2005-01-28&enname=2005bamboo&t=.htm&fn=main&view=1#
    譚智華(譯)(1992)。Brian L Weiss, M. D. 著。前世今生—生命輪迴的前世療法,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英文部分
    Etchison,M.,&Kleist,M.(2000).Review of narrative therapy:Reserch and utility. Family Journal,8(1).61-67
    Frid,I.,Ohelen,J.,& Bergbom,I(2000).On the use of narrative in nur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32(3),695-703
    Polkinghorne, D. (1995). Narrative configuration in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J. A. Hatch & R. Wisniewski (Eds.), Life history and narrative (pp.5-23).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