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龍慧珍 |
---|---|
論文名稱: |
臺中市國小合唱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張蕙慧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0 |
中文關鍵詞: | 合唱團 、參與動機 、學習滿意度 |
外文關鍵詞: | Chorus,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 Learning Satisfac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國民小學合唱團之發展及合唱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分析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情形。
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臺中市國小合唱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中設有合唱團之學校的四、五及六年級合唱團學童為研究對象,隨機抽樣共12所學校,回收有效樣本共543份,利用SPSS 17.0 for Windows進行資料分析,採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Scheffé事後檢定法等統計法,結論如下:
一、 臺中市國民小學合唱團學童之參與動機屬於高參與動機。學童的參與動機以「自我挑戰」面向為最強烈,其次為「重要他人」。
二、 臺中市國民小學合唱團學童之學習滿意度高。學童的學習滿意度以「教師教學」面向為最高,其次為「學習成效」。
三、 背景變項對於臺中市國小合唱團學童在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差異
1. 不同「年級」及不同「參加時間」之合唱團學童在學習滿意度之行政認同構面有顯著差異。
2. 不同「練習時段」之合唱團學童在參與動機之自我挑戰構面及學習滿意度之個人認知、學習成效、同儕關係、行政認同與教師教學構面有顯著差異。
3. 不同「練習次數」之合唱團學童在參與動機之重要他人構面及學習滿意度之個人認知、學習成效與行政認同構面有顯著差異。
四、 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間達顯著正相關。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 identify students’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chorus in Taichung City; (b)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mong selected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students’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c)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s’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he data collection was through researcher-developed questionnaire, and the object of study was the fourth,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orus in Taichung City. The sample was 12 elementary schools randomly sampled from 77 elementary school chorus in Taichung City. From the survey returned, 543 were code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é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by SPSS 17.0 for Windows.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presented as follows:
1) The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orus in Taichung City was high. The highest aspect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was “self-challenge”, and the second was “important others”.
2)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orus in Taichung City was high. The highest aspect of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was “teachers' teaching”, and the second was “learning achievement”.
3) The difference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for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orus in Taichung City.
a)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grade and length of participation for the aspect of administrative recognition on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b)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practice time for the aspect of self-challenge on student’s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and for the aspects of personal perception, learning achievement, peer relationship, administrative recognition, and teachers' teaching on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c)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imes of practice for the aspect of important others on student’s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and for the aspects of personal perception,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recognition on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4) There exist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tive motivation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中文部分
丁惠櫻(2009)。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學習滿意度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井敏珠(1982)。我國大學生社團參與、人格特質及其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井敏珠(1991)。從青少年心理談中學社團活動。師友月刊,284,8-9。
王沛綸(1963)。音樂字典。台北市:文星。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台北市:桂冠。
王建華(1991)。在社團中創造自己論國民小學在社團活動實施的成效。師友月刊,284,10-12。
王萬清(1991)。學校社團活動的人性化教育功能。師友月刊,284,3-5。
王德愉(2007)。台北地區國民小學音樂社團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王智賢(2008)。台北巿國小田徑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王秀慧(2011)。國小社團運作方式對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社團活動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龜山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丘前峯(2010)。臺北地區國小巧固球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1)。倡導正當休閒活動,充實國民生活內涵。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田瑞良( 2004 )。雲林科技大學學生社團活動參與態度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白貽修(2008)。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朱偉競(2002)。大專社團輔導實務。嘉義市:濤石。
江姮姬(2003)。國民小學小提琴團體社團活動實施之探究。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訓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49-262頁)。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行政院(2005)。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Adobe Reader版】。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539&ex=1&ic=0000015
何進財(2000)。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1),1-3。
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反應、反省。民意學術專刊,夏季號,29-53。
吳婉如(1992)。台灣區長青學院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
吳佳鴻(2004)。台灣韻律體操發展概況與中小學韻律體操選手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福彬(2009)。台北市國民小學課外社團政策實施現況與學童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永吟(2001)。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市:心理。
李慶泰(2002)。國小學童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李建雄(2006)。國民小學辦理運動社團考量因素之探討~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家蓉(2009)。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李志強(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參與運動社團動機、學習滿意與再參與意圖間之關聯:以桃園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開南大學,桃園縣。
卓旻怡(1999)。雲林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中市。
周甘逢(1988)。不同制握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行為適應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甘逢、蔡武志、羅志明(1988)。社團理念。高雄市:復文。
周春美、沈建華(1995)。合作式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之學習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載於:第十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39-47頁)。台北市: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技職司。
林生傳(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林博文(1998)。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至善(2000)。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6-15。
林曉怡(2005)。台南市國小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林貞綺(2008)。中部地區國中游泳團隊成員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建興(2009)。國小學童巧固球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雅卿(2010)。台中縣國小打擊樂團學童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新枝(2011)。臺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施台珠(2006)。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北市。
柯淑屏(2003)。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洪齡襄(2010)。舞蹈社團學生參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大學,台中市。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馬啟偉、張力為(1996)。體育運動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高德瑞(2000)。社團活動的實務建議。北縣教育,36, 16-20。
康 謳(1979)。兒童合唱的指導法。國民教育,22(3-4),8-11。
張文彬(1989)。學生社團活動輔導。當前校園活動與教育。台北市:文笙。
張春興(1987)。心理學概要。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2)。心理學原理。台北市:東華。
張 介(2003)。分析臺灣區高中舞蹈班學生對專業課程之學習滿意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張惠玲(2006)。桃園縣復興鄉國小學童對泰雅族(Atayal)舞蹈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蕙蘭(2007)。學童參與藝能團隊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臺北縣樹林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教育部(1997)。鼓勵大專院校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實施要點。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7)。藝術教育法。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小學團體活動實施狀況調查研究。台北市: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教育部(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台北市:教育部國教司。
許國良(1986)。談合唱的呼吸發聲與整齊性。國教園地,17,5。
許書務(2001)。運用學習型組織推動社團活動之效益研究,訓育研究,40(7),62-70。
陳江松(1994)。台北縣三重市國民小學高年級社團活動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193 ,152-160。
陳學謙(1994)。國民小學合唱曲之歌詞教學。台北師院學報,7,709-732。
陳文長(1995)。大學生對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量表之信度與校度分析。國立體育學院叢報,4(2),109-122。
陳美燕(1995)。運動動機量表之信度與效度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 (2),185-196。
陳學謙(1997)。國民小學兒童合唱指揮研究。台北師院學報,10,535-581。
陳建宏(2008)。臺北市國小扯鈴隊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麥佩綺(2007)。國小音樂性社團團體動力研究─以台北市音符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單繩武(1994)。心理與教育。台北縣:今古文化。
曾漢榮(1991)。彰化地區國民中學社團活動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4,1-33。
曾明淵(2009)。臺北市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游宗益(2008)。國小學生參與學校課餘社團活動動機、阻礙因素及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縣。
黃光雄(1996)。教育導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 玉(2001)。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何進財(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35-80)。台北市:東吳大學。
黃增川(2001)。舞獅活動課程實施之研究以宜蘭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黃益松(2001)。在職進修部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後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玉青 (2010) 。國小躲避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社會支持、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楊極東(1988)。社團活動與民主教育,學生社團活動輔導,349-350。
楊國賜(1992)。校園活動的社會分析。訓育研究,31(3),7-16。
楊仕裕(2000)。課外活動中輔導學生自治之探討與展望。訓育研究,39(3), 14-27。
溫世頌(1983)。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三民。
廖松圳(2006)。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活動參與、自我概念、社團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劉欽敏(1991)。國中社團活動的結與解。師友月刊,286,25-27。
潘玟諺(2004)。博物館義工個人背景、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蔡慶成(2008)。學校社團經營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縣。
蔡佳和(2009)。基隆市國小學童運動團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蔡宛庭(2009)。國民小學舞蹈社團學童參與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大學,台中市。
鄭 田(1995)。交通部電信訓練所學員覺察之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鄭國隆(2009)。臺北市中正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學校運動社團之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鄧欣怡(2000)。義工在組織中的學習滿意度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鄧瑞芳(2008)。國小排球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蕭安成(1998)。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頃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錦堂(2004)。台北縣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中市。
賴瑩真(2008)。國小家長對子女參與校內社團活動的教育期望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
戴惠美(2004)。國民小學藝術社團的運作與經營-以高雄市鹽埕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謝惠卿(2002)。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謝文隆(2010)。南投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參與運動性社團知覺指導教師領導行為、參與動機對運動樂趣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瞿海源(1991)。社會心理學新論。台北市:巨流。
顏妙桂(2001)。許學生一個快樂學習的未來兼論休閒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台灣教育,602,2-8。
顏金郎(2004)。嘉義山區原住民參與成人教育活動的學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羅中展(2001)。課外活動與全人教育之探討。兩岸大專院校學生事務社團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市:東吳大學。
外文部分
Abraugh, J. B. (2000). How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ffecting in internet-based MBA course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 Vol.4, 9-26.
Deci, E. L. , & Ryan , R. M. (1985) . Intrinsic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 New York : Plenum.
Eccles, J. S., Wigfield, A., & Schiefele, U. (1998). The development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N.Eisenberg (E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5th ed.),Vol.4, 482-541. New York: Wiley.
Ebel, R. L. (1979).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Flammger, D. M. (1991).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and postsecondary school satisfaction. Master’s project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Buffal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2 077).
Gardner, H. (199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enth-Anniversary Edi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Harter,S. (1978). Effectance motivation reconsidered: Toward developmental model. Human Development (United States), number 21, 34-64.
Maehr, M. L. & Nicholls, J. G.(1980). Culture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 second look. In N. Warren (Ed), Studies i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Vol. 2, 221-267.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aslow, A. H. (1970 ) .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 2nd ed . ) . New York: Harper & Row .
Pintrich, D. H., & Schunk, P. R. (1996).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Small, R. V., & Gluck, M. (1994). The relationship of motivational conditions to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attributes: A magnitude scaling approach.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4 (8), 33-40.
Thibaut, J. W., & Kelley, H. 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 New York:Wiley.
Tough (1979). Major learning efforts: Rec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ult Education. 28(4), 25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