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麗君
li jun, Huang
論文名稱: 幼稚園教師專業能力評鑑方案之建構
A Study of Evaluation System to Kindergarten Teacher
指導教授: 江麗莉
lily Jia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99
中文關鍵詞: 幼兒教育教師評鑑
外文關鍵詞: kindergarten teacher, teacher evalu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稚教育工作者對教師專業能力評鑑方案之意見,包括評鑑目的、評鑑方式、結果運用、評鑑規準、評鑑制度的總體意見等,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幼稚教育工作者對以上各議題看法上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幼稚園教師評鑑意見調查表」為調查工具,全省幼稚園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分層抽樣,共寄出800份問卷,回收問卷148份,回收率18.5%;第二階段採德懷術法,由20位幼稚教育工作者組成專家小組,進行三回合問卷溝通。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χ2 考驗、因素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
    歸納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 幼稚園教師評鑑最重要的前三項目的為「了解教師教學困難及需要,規劃進修成長活動」、「提昇教師素質,建立教師專業形象」、「提供教師教學表現回饋,檢討改進自身教學」,以形成性目的為主,總結性目的為輔。
    二、幼稚園教師評鑑方案制訂者最被認同的前三者為「園(主任)長、「教師代表」、「學者專家」。
    三、幼稚園教師評鑑時程以「下學期期中」、「每兩年實施一次」最受贊同。
    四、優良教師獎勵方式以「給予升遷或升級」、「給予嘉獎、獎章或公開表揚」、「給予領導或協助參與師培和在職訓練之職責與榮譽」最受歡迎。
    五、評鑑結果欠佳教師的處理方式以「提供改進建議,要求限期改善並複評」、「強制進修」最受贊同。
    六、私立幼稚園、園長、服務年資9年以上、4班以上填答者對評鑑部分議題較傾向支持。
    七、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地區別填答者對幼稚園教師評鑑方案意見差異不大。
    八、幼稚教育工作者普遍贊同實施教師評鑑制度,且認為教師評鑑有有助於幼稚教育之革新。
    九、評鑑結果的公布方式,以「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為原則。
    十、發展一套評鑑工具,含8大評鑑領域,38項規準,及其相搭配之評鑑方式與加權。
    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 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建立健全的教師評鑑制度,落實公平、公正、客觀的評鑑。
    (二) 教師評鑑應有進修與輔導的配套措施。
    (三) 評鑑制度的研擬需考量學校本位因素。
    二、 對師培機構的建議
    (一) 參酌本研究評鑑規準培養教師專業能力,提昇師資水準。
    (二) 培訓擁有評鑑專業能力與精神的幼稚教育工作者。
    三、 對幼稚園的建議
    (一) 評鑑工具之選用與制訂,宜針對各園不同情境與特色,做妥善考量以符應實際需求。
    (二) 實施教師評鑑時,應由全園共同規劃,俾利評鑑工作進行。
    (三) 教師評鑑目標應與教師個人與學校發展相結合。
    四、 對教師的建議
    (一) 認清評鑑真諦,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教師評鑑。
    (二) 定期自我評鑑,建立教學檔案,規劃專業生涯發展。

    五、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兼採多元方法探究幼稚園教師評鑑方案
    (二) 對本研究所建構的教師評鑑工具,進行試驗。
    (三) 加入家長與教師專業組織的意見。


    A Study of Evaluation System to Kindergarten TeacherLi-Jun Huang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opinion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on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To fulfill the stated purpose, delphi technique and questionnaire were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The surve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48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20 delphi specialist in Taiwa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Chi-square test, Factor Analysi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1. Drafting this study of “ Kindergarten Teacher Evaluation Standard” are based on eight standards and 38items of index.2. Attendee of system designer, representative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principal are affirmative praise to implement evaluation.3. The methods to evaluation are based on self-evaluation, mutual evaluation and primarily teaching portfolio .4. To apply the result of evaluation is formed achievement primarily and then concluded achievement supportively.5. The appropriate time to evaluation is twice a year.6.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to evaluation is to emphasize the concept provoking, procedure gotten done well and plural purposes.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were offered to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gencies, the kindergarten and teachers. we apply to our suggestion as follows:1. To choose evaluation standard shall consider the situation of each school thoroughly to meet reality.2. To select the faculty of shall be open, transparent and shall be training to keep from doing wrong.3.For fairness, justice and objectivity, the method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shall take plural collection and presentation toward different evaluation standard.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定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評鑑基本概念 9 第二節 國內教師評鑑之實證研究 16 第三節 國內外有關幼稚園教師評鑑相關文獻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4 第四節 研究程序 5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0 第四章 幼稚園教師評鑑意見調查結果分析 63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63 第二節 問卷統計結果 64 第三節 不同變項的教師評鑑意見結果 72 第四節 評鑑規準因素分析 134 第五章 德懷術問卷結果與討論 139 第一節 德懷術三次問卷統計結果 140 第二節 德懷術開放性意見彙整 15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重要發現 157 第二節 結論 164 第三節 建議 168 參考文獻 177 附錄一 幼稚園教師評鑑意見調查表 187 附錄二 幼稚園教師評鑑方案之德懷術問卷(第一次) 194 附錄三 稚園教師評鑑方案之德懷術問卷(第二次) 204 附錄四 稚園教師評鑑方案之德懷術問卷(第三次) 217 附錄五 幼稚園教師評鑑方案之德懷術問卷第一次結果整理說明與第二次問卷修改對照 230 附錄六 幼稚園教師評鑑方案之德懷術問卷第二次結果整理說明與第三次問卷修改對照 254 附錄七 德懷術問卷增刪部分 274

    參考文獻
    中文
    方忠斌(2001)。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分級制度知覺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慶璋(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評鑑知覺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江麗莉(2001)。台北縣公私立幼稚園評鑑手冊研究成果報告。台北縣政府:台北縣。
    江麗莉、盧美貴、孫良誠(1998)。我國教育指標之建構與發展(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7-2411-H133-003-F16)。
    余榮仁(2000)。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合作行動探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和堂、李清良(2001)。高雄市國小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載於中華民國教育行政學會(主編),第八次教育行政論壇論文集(頁456-)。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術、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糊綜合分析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政達(2001a)。教師評鑑方法之探討 (下)。教育研究,84,85-89。
    吳政達(2001b)。教師評鑑方法之探討 (上)。教育研究,83,107-112。
    吳貞宜(2000)。我國中小學實施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教師之友,41(2),2-9。
    吳清山(1999)。師資培育研究---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的評鑑與教師遴選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8-2418-H133-001-F19)。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呂木琳(1998)。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呂錘卿、林生傳(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17,45-64。
    周進洋、邱鴻麟(1996)。國民中學化學科教師教學能力評鑑模式及工具之研究(Ⅰ)(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4-2513-S017-006)。高雄市: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林劭仁(1995)。高級中學輔導工作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金盾(1995)。「中等學校生物師資培育與檢定模式之研究」子計畫三:教師學科基本知識之研究與檢定(Ⅰ)(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4-2513-S-003-008)。
    林金蘭(2001)。國中英語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陳涌(1995)。中等學校生物教師實驗教學能力之研究與檢定(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4-2513-S003-009)。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邱柏翔(2001)。國民小學教師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施鴻銓(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以屏東縣自然科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柯嚴賀(2001)。國民小學教師考績制度現況與改進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洪木利(1996)。國民地球科學教師專業知能複檢評鑑模式及評鑑工具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5-2511-S017-009)。高雄市:師範大學物理系。
    胡英楗(200)。基隆市國民小學校長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唐學明(1996)。多管道教學評鑑方法之研究--以政治作戰學校為例。復興崗學報,57,167-188。
    徐美惠、高熏芳(1996)。重視教師評鑑落實「教評會」功能。臺灣教育,544,11-19。
    徐敏榮(2001)。教師評鑑行不行?--教師評鑑問題之探討與因應之道。師友,403,46-49。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高強華(1995)。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47-272)。台北:師大書苑。
    高熏芳(1997)。實習教師評鑑系統之發展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6-2413-H032-002)。台北市: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
    張玉鳳(200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定貴(1999)。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師,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張玲芬(1996)。美國華盛頓州教師評鑑制度改革。教師天地,85,62-65。
    張喬媚(1999)。國小教師甄選制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雅燕(1998)。隔空教育面授教師評鑑。社教雙月刊,8 3,32-35。
    張瑛珊(2001)。我國中小學教師分級問題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翠娥(1986)。學前教育師資基本能力分析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德銳(1992)。形成性教師評鑑模式初探。台灣教育,504,18-24。
    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國教世紀,28(6),50-54。
    張德銳(1995)。國小教師成績考核系統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4-2411-H133-004)。台北市。
    張德銳(1996)。國小教師成績考核系統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5),89-99。
    張德銳(1998)。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台北:五南。
    張德銳、呂木琳(1993)。教師評鑑的新方向--教師發展評鑑系統。國立編譯館館刊,22(1),269-303。
    張德銳、簡紅珠、裘友善、高淑芳、張美玉、成虹飛編(1996)。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台北:五南。
    張豔華(2002)。建構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梁一成(2003)。教師評鑑之研究—以快樂國小教師教學檔案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連坤德、周進洋(1999)。中學數學與自然科學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中學物理科教師教學評鑑工具之應用研究(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8-2511-S017-013)。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
    郭靜晃、黃惠如(2001)。托育家庭的管理與布置。台北:揚智。
    陳坤德、林憶樺(2000)。高商商科實習教師評量方法之初探。教育實習輔導,6(1),42-51。
    陳昇飛(1998)。國小實習教師評量方法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20,52-58。
    陳東陞譯(2000)。Frymier J.著。教學評鑑(Evaluating Teaching)的方法與模式。人力發展,79,1-10。
    陳美博(2000)。國小教師評鑑制度之探討。國教天地,138,40-44。
    陳翌君(1999)。教師評鑑對高等教育之重要性探討。樹德科技學報,1(1),185-190。
    陳瑞榮(1998)。職業學校教師評鑑之可行性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44,38-45。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之態度研究。初等教育學報(台南師院),10,417-441。
    陳聖謨(1998)。美國教師評鑑制度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教育研究(高師),6 ,175-189。
    陳瑩如(1999)。國民小學教師遴選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傅木龍(1995)。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載於中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73-310)。台北:師大書苑。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單小琳(2000)。教師成長檔與專業發展。學校行政,9,46-57。
    曾火城(1996)。教科書評鑑規準研究—以國中美術科為建構、試用實例。國立師範大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孝明(1999)。教師評鑑制度--優先事項及必要性。楓城研發報導,19 ,88,18-23。
    曾孝明(2000)。教師評鑑制度--優先事項及必要性。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6(3),19-39。
    曾國鴻(2001)。國中生活科技實習教師評鑑內涵及教學觀察工具之研究。高雄:復文。
    曾憲政(1998)。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落實國民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23,341-358。
    游淑燕(1995)。幼稚園專家與生手教師教學表現之比較研究(國科會專題研計畫成果報告,SC84-2413-H023-004)。嘉義市:嘉義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童麗珠(1999)生物科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I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8-2511-S003-045)。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三吉(1998)。談教師評鑑。教師天地,96,37-41。
    黃光雄譯(1989 )。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黃坤錦(1995)。從教師專業論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29-246)。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0)。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意舒(1991)。幼稚園教師角色行為難易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2,139-154。
    黃意舒(1994)。任教年資在幼稚園教師教學角色認同及踐行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343-374。
    黃意舒(1995)。幼稚園教學角色踐行模式之驗證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6,245-266。
    黃慈(1999)。開放大學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性教師評鑑。隔空教育論叢,11 ,247-278。
    黃耀輝(2002)。台北縣國民中學實施教師教學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雅淑(1999)。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聘任指標之研究-階層分析程序法之應用。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楊筱慈(2000)。「國中物理教師教室觀察評鑑工具」效化暨學生評鑑教師教學可行性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榮祥(1995)。中等學校生物教師教學表現之研究與檢定(Ⅰ)(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4-2513-S-003-007)。台北市: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
    楊慶麟(2001)。學校本位分級制度可行評估之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慶麟(2001)。學校本位分級制度可行評估之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慶麟(2001)。學校本位分級制度可行評估之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慶麟(2001)。學校本位分級制度可行評估之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郁菁(1998)。英國督察體制之教師評鑑系統在我國可行性之初探。初等教育學報(台南師院),11,365-382。
    詹棟樑(1995)。如何對教師進行評鑑。載於中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19-228)。師大書苑:台北。
    劉文輝(2002)。高職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調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
    鄭永涇(1996)。中等學校生物教師學科內容教學知識之研究與檢定(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4-2513-S003-010)。台北市: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
    賴見先(1997)。高中生活科技實習教師教學表現之評鑑工具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臥龍(1997)。優良國中教師特質之德懷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3),14-28。
    簡宗堯(1998)。如何進行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工作。北縣教育,21,27-31。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9-22。
    羅清水(1999)。國小教師評鑑的概念與方法。國教學報,11,1-16。
    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
    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英文
    ACEI. Global guideline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in the 21st century. Retrived june 8,2001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udel.edu/bateman/acei/eguides.html
    ACEI. Prepar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ACEI professional standards). Retrived june 8,2001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udel.edu/bateman/acei/prpect.html
    Baratz, S. J. (1992).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ers— update. Washington, DC. (ERIC ED 351336)
    Bartkowiak, E. T. (1996). The teacher evaluation process in preschools: its na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eachers’ beliefs, practices, and str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uffalo.
    Cyril, Doreen & Maurice (1991). Teacher appraisal (a guide
    to training). Lonton, Routledge.
    Daniel, L. D. (1995). Teacher evaluation policy (form
    accountability 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Gifford, S. (1996). Interdisciplinar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 certification. (ERIC ED 403072)
    Hatfield, L. M. (1981). Inservice evalu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Young Cildren, 37 (1), 59-65.
    Hoot, J. & others (1993).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valuation instruments and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code of ethics criteria. ( ERIC ED 367477)
    Iwanicki, E. F. (1990) .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an & Darling Hammond, L. (Ed):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p. 158-174. NewburyPark, Californi: Sage Publications.
    James, E. G. & Sheryl, O. S. (1996). The teacher portfolio (a strategy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Johnston, J. M. (1986).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aff evaluation. Cild Care Information Exchange, 51, 24-26.
    Johnston, J. M. (1988). A performance based approach to
    staff evaluation . Cild Care Information Exchange, 62, 10-13.
    Kenneth D. P. (1995). Teacher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new directions and practice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McLaughlin, M. W. & Pfeifer, R. S. (1988). teacher evaluation: Improvement, accountability, and effective learning.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2000). 2000-2001 guide to national board certification. Author.
    Papas, L. (1992). Performance affect: Its relationship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 training and perceived effetiveness( educator training, teacher effectiven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Sally C. (1999). What makes good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Young Cildren, 54 (4), 4-7.
    Shinkfield, A. J. & Stuffebeam, D. (1995). Teacher Evaluation: Guide to effective Practice.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ue, V. & Brenda, F. (1993). Teachers need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s too . Young Cildren, 48 (4), 36-42.
    Scallan, P. (1991). Staff evaluation: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 Cild Care Information Exchange, 81, 35-3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