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敬芹
Ching-Chin Lin
論文名稱: 時間管理技巧教學對國小資源班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影響之研究
The Effect of Time-Management Skills Training on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ies for Resource Room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孟瑛如
Ying-Ru Me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時間管理技巧教學獨立學習能力國小資源班學生
外文關鍵詞: time-management skills train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ies, resource room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時間管理技巧教學對國小資源班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影響。本研究將時間管理技巧教學分為建立不受干擾的環境、上課中適當運用輔具、課後複習、上課前適當運用輔具、課前預習五步驟。並將獨立學習能力分為眼神注視、回應問題以及遵循指令三部分。受試者為三位六年級資源班學生。採單一受試的跨受試多試探設計,進行實驗教學與評量,並透過目視分析及C統計分析資料。最後針對研究結果對教學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研究所得結果如下:
    (一)三位受試者接受教學後,其獨立學習能力中眼神注視能力較教學前有顯著增加趨勢,且在撤除教學兩週後仍可繼續維持,顯示時間管理技巧可提升國小資源班學生獨立學習能力中眼神注視的能力。
    (二)三位受試者接受教學後,其獨立學習能力中回應問題能力較教學前有顯著增加趨勢,且在撤除教學兩週後仍可繼續維持,顯示時間管理技巧可提升國小資源班學生獨立學習能力中回應問題的能力。
    (三)三位受試者接受教學後,其獨立學習能力中遵循指令能力較教學前有顯著增加趨勢,且在撤除教學兩週後仍可繼續維持,顯示時間管理技巧可提升國小資源班學生獨立學習能力中遵循指令的能力。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ime-management skills training on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ies for resource room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Five procedures including reducing interference, using assistive technology during the class, reviewing after class, using assistive technology before class, and preparing lessons before clas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Brown’s (1980) 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Independent learning skills are included looking attentively, answering questions, and following instructions. The subjects in this research were three sixth graders resource room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Multiple probe technique, experimental training, assessments on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ies, visual analysis, and analysis on the simplified time-series analysi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findings we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After the training, three subjects' looking attentively skill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2. And, three subjects' answering questions skill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s well.
    3. Furthermore, three subjects' following instructions skill also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e suggestions on time-management training for resource room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are provided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目 次 中文摘要 ………………………………………… Ⅰ 英文摘要 ………………………………………… Ⅱ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時間管理與教育…………………………………… 10 第二節 獨立學習能力……………………………………… 20 第三節 資源班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徵………………………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1 第二節 研究地點……………………………………………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7 第四節 研究流程和研究設計……………………………… 4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階段內獨立學習能力表現結果分析……………… 58 第二節 相鄰兩階段間獨立學習能力表現綜合分析……… 88 第三節 綜合討論 …………………………………………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4 第二節 建議………………………………………………… 116 參考文獻 ……………………………………………………… 120 附 件 附件一 家長同意函………………………………………… 129 附件二 時間管理技巧教學順位調查表及說明…………… 130 附件三 行為觀察記錄表…………………………………… 131 附件四 時間管理技巧教學方案一………………………… 132 時間管理技巧教學方案二………………………… 134 時間管理技巧教學方案三………………………… 135 時間管理技巧教學方案四………………………… 136 時間管理技巧教學方案五………………………… 137

    參考文獻
    中文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淑俐(1992)。如何指導學生生涯計畫與時間管理(上)。師友,299,38-41。
    王淑俐(1992)。如何指導學生生涯計畫與時間管理(下)。師友,300,36-38。
    王彩鈴(2004)。學習動機提昇教學方案融入英語科教學對國中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偉琴(2004)。台北市上班族自由時間管理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麗華(2006)。「結合動機之時間管理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時間管理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石家妃(2004)。高工電機類科技能優秀學生時間管理與基本學科成就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汪慧瑜(2006)。要在學校學好的一堂課—時間管理。張老師月刊,345,114-120。
    李佩玲(2005)。台南地區國中體育教師時間管理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杜正治譯(1994)。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心理。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心理。
    呂宗昕(2005)。學校沒有教的K書秘訣。台北,時報。
    呂宗昕(2006)。時間管理高手。台北,商周。
    吳正基(2002)。國小四年級一般智能優異學生自律學習成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志峰(2000)。國民小學校長時間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榮桂(1980)。國小資優學生認知能力、學習成就與生活適應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民寧,陳景花(1996)。時間管理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2,63-82。
    林育如(2006)。大學生生活型態與行動電話使用分析-時間管理之觀點。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素貞(1998)。國小一年及讀寫障礙學生字詞學習特質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185-202。
    林素貞(2002)。學習策略介入對國小讀寫障礙學生在普通班學習行為之影響。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51-73。
    林蓉儀(2006)。高雄縣國小女性主管時間管理與社會支持相關研究。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上真(2001)。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所面對之困境以及所需之支持系統。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1-26。
    邱上真(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心理。
    周台傑(1995)。我國學習障礙教育之改進。特教新知,5(3),1-3。
    周台傑(1996)。國民小學數學學習障礙與智能不足學生應用問題解題比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NSC84-2421-H-018-001。
    周台傑,詹文宏(1995)。後設認知閱讀策略對學習障礙兒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4,109-152。
    孟瑛如(2002)。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教師及家長實用手冊。台北,五南。
    孟瑛如(2004)。國民中小學時間管理行為特徵檢核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孟瑛如(2006a)。資源教師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北,五南。
    孟瑛如(2006b)。讓孩子成為時間的魔術師/有限時間無限應用篇。園區生活,103,98-100。
    孟瑛如(2006c)。別再盲了,讓孩子做自己時間的主人/時間管理原則篇。園區生活,104,90-92。
    孟瑛如(2006d)。為孩子的成功找出路/時間管理技巧篇。園區生活,105,90-92。
    孟瑛如、陳麗如(2000)。學習障礙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上顯現之特質研究。特殊教育,74,1-11。
    孟瑛如、陳麗如(2001)。國民中小學學習行為特徵檢核表。台北,心理。
    孟瑛如、陳麗如(2002)。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學習障礙學生學習行為特徵之差異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3,75-93。
    施美合(2006)。國小音樂班學生時間管理對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以台北縣四所音樂班高年級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淑慎(2003)。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引導學習障礙學生成為自律學習者。特殊教育,87,18-26。
    洪美玲(2001)。國小資優班學生學習策略之研究─以台南市成功國小資優班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永崇(1995)。後設認知閱讀策略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胡永崇(2000)。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及改進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6,135-174。
    胡雪燕(2001)。國小音樂才能班學生時間管理與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段秀玲(1992a)。有效時間管理(上)。諮商與輔導,103,28-32。
    段秀玲(1992b)。有效時間管理(下)。諮商與輔導,104,26-41。
    唐慧媛(1999)。體育行政人員與非體育行政人員時間管理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柴松林(1994)。時間管理。教師天地,68,53-55。
    徐世瑜(2001)。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契約學習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95-210。
    徐發斌(2001)。新竹縣國民小學校長時間管理策略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2000)。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五南。
    許明欽(1997)。國中校長時間管理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文菁(2006)。TMCAI結合動機策略對國小社會學習動機、成就與保留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新仁(18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清榮(2002)。國民中學導師時間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靜姿(1985)。壓力調適對於國中資優學生及前段班學生心理調適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2006)。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台北,教育部。
    連進福(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時間管理策略與行政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杏綺(2006)。理財專員的人格特質、時間管理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明華(2003)。高中職學校行政主管時間管理現況及其策略運用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柏蓉(2003)。宜蘭縣國小教師時間管理。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秋麗(2004)。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理哲(2001)。時間管理。師友,407,14-15。
    陳景花(1994)。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及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碧萍(1996)。自我教導策略對國小學生完成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榮華編譯(1997)。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中文版)指導手冊。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陳儀如(1998)。國民中學學生時間管理、時間壓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如(2001)。特殊兒童鑑定與評量。台北,心理。
    傅秀媚主編(2001)。特殊教育導論。台北,五南。
    新竹市特教資訊網(2007)。統計資料:新竹市所屬學校九十五年度(下)學生人數及類別統計表。檢索日期:2007.12.1。取自www.hceb.edu.tw/special/
    蔡美華譯(1999)。單一受試者設計與分析。台北,五南。
    黃珮鈞(2004)。國民小學教師時間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素蓉(2005)。警察組織人員時間管理策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富順(1987)。自我導向的學習及其在成人教育上的意義。社會教育學刊,19,49-76。
    蔣明珊(2002)。普通班特殊需求學生課程調整之探討及其在國語科應用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黎瓊麗(2004)。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研究:以屏東地區國小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劉信雄(1992)。國小學生認知風格、學習策略、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劉燕饒(2001)。國民中學資優學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伯榮(2005)。國中學生時間管理與學業成就關係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鴻志(2005)。國民中小學校長時間管策略運用與課程領導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錫錡、沈健華(1998)。影響員工訓練遷移因素之探討。人力資源發展月刊,76,44-58。
    鍾宜智(2001)。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對非同步遠距學習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曉芬、孟瑛如(2004)魏氏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Ⅲ)對學習障礙學生的診斷功能之探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6,319-341。
    魏禹綸(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科學學習動機、科學學習策略與科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英文
    Barger-Anderson, R. Domaracki, J. W., Kearney-Vakulick, N., & Kubina, R.M. (2004). Multiple baseline design: The use of a single-case experimental design in literacy research. Reading Improvement, 41, 217-228.
    Britton, B. K., & Tesser, A. (1991). Time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 In J. A. Glover, . R. Ronning, & C. R. Reynolds (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 439-440. New York: Plenum.
    Brokowski, J. G., & Kurtz, B. E. (1984). Meta-cognition and special children. In B. Gholson & T. Rosenthal (Eds.),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theory (p.193-213).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Brown, A. L. (1980). Meta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reading. In R. J. Spiro, B. O. Bruce, & W. F. Brewer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p.453-481). Hillsdale, NJ:Erlbaum.
    Conca, L. (1989). Strategy choice by LD children with good and poor naming ability in a naturalistic memory system.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12, 97-106.
    Drucker, P. F. (1996). Landmarks of tomorrow : A report on the new post modern world, Transaction.
    Ford, C. E., Pelham, W. E., & Ross, A. D. (1983). Selective attention and rehearsal in the auditory short-term memory task performance of poor and normal reader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12, 127-142.
    Graham, S., & Freeman, S. (1985). Strategy training and teacher versus student-controlled study conditions: Effects on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spelling performance.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8, 267-274.
    Henley, M., Ramsey, R., & Algozzine, R. (1993). Characteristics of and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students with mild disabilities (p.160-162). Boston : Allyn & Bacon.
    Ken, S. (2006).Better Study Skills. The Education Digest, 72, 74-75..
    Krishef, C. H. (1991). Fundamental approaches to single subject design and analysis. Florida: 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Lerner, J. W. (2000) .Learning disability: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9nded), Social and Emotional Behavior (p.528-585),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loyd, J. W., Kauffman, J. M., Landrum, T. J. & Roe, D. L. (1991). Why do teacher refer pupils for special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referral records. Exceptionality, 2, 113-126
    Macan, T., Shahani, C., Dipboye, S., & Phillips, A. (1990).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Correlations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760-768.
    Moore, P. C. (1994). The influence of time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Unpublished doctor dissertation, Hofstra University.
    O'Hanlon,C. (1993). Speci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Europe. London: David Fulton.
    Palincsar, A. S., & Brown, A. L.(1984).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 117-175.
    Platt, J. M., & Olson, J. L. (1997). Teaching adolescents with mild disabilities. Pacific Grove, CA :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Schaeffer, A. L., Zigmond, N., Kerr, M. M., & Farra, H. E. (1990). Helping teenagers develop school survival skill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fall, 6-9.
    Smith, T. E. C., Polloway, E. A., Patton, J. R., & Dowdy, C. A. (1998).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inclusive setting (2nd ed.) .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wanson, H. L. (1983). Relations among meta-memory, rehearsal activity and word recall of learning disabled and non-disabled reader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3, 186-194.
    Swanson, H. L. (1987).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 overview.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0, 3-7.
    Tawney, J. W., Gast, D. L. (1984). Single subject research in special education. Columbus, OH: Charles E. Merrill.
    Winn, B. D., Skinner, C. H., Allin, J. D., & Hawkins, J. A. (2004). Practicing school consultants can empirically validate intervention: A Journal of Applied School Psychologydescrip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non-concurrent multiple-baseline design. Journal of Applied School Psychology, 20, 109-12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