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偉華 Lin, Wei-Hwa |
---|---|
論文名稱: |
『恢復傳統』還是『馴化傳統』:「基督宗教做為細道邦部落與司馬限部落泰雅族人生活實踐」的反思 |
指導教授: | 李丁讚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1 |
中文關鍵詞: | 泰雅族 、基督宗教 、改宗 、象徵意義系統 、生活祭儀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苗栗縣泰安鄉中興村兩個泰雅族部落為研究對象,以民族誌的方式呈現出基督宗教與泰雅族Gaga傳統之間的互動與互構的過程,來探討一個問題,基督宗教傳教士近年來所強調的泰雅文化傳統,是一種馴化泰雅文化還是恢復泰雅文化的過程。
本文第一章中,筆者以涂爾幹等人的研究討論宗教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企圖說明宗教與文化之間具有本質上的等同性,並以盧克曼對於宗教的觀點做為分析基礎,建立起探討基督宗教以及Gaga傳統各自的象徵意義系統,所指涉的神聖實在,以及導引出來的現實實在的分析架構,並說明主要分析的場域為生活祭儀。
第二章中,筆者從宗教史的觀點,建立起基督宗教在台灣宣教的基本圖象,並說明田野場域的部落史如何與基督宗教進行接觸。
第三章以及第四章則運用第一章所架構起的理論架構,來說明Gaga傳統與基督教傳統各自的象徵意義系統,指涉出什麼樣的神聖實在,以及實際運作的現實實在,這部份將以婚禮、喪禮、播種祭以及Smyus等幾種共同存在於兩種象徵意義系統下的生活祭儀,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進行比較性研究。
第五章則運用布爾迪厄的慣習理論以及傅柯的規訓理論,來說明研究場域中基督宗教如何向Gaga傳統進行馴化的過程,說明泰雅文化祖靈的位格在上帝的國度中被降格為被審判者的意義,而在生活祭儀中,如何呈現出這樣的關係。
參考書目
【文本、論文及期刊】
Baudrillard,J.著,林志明譯,《物體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Bennetta Jules-Rosette ,1975,《African apostles :ritual and conversion in the Church of John Maranke》,Ithaca,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 P. & Wacquant, L. D.著,李猛、李康譯, 2004,《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北京:中央編譯社。
Bourdieu, P., 1990,《The Logic of practice》,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 P.著,蔣梓驊譯, 2003,《實踐感》,南京:譯林出版社。
Durkhein, E.著,芮傳明、趙學元譯,1992,《宗教生活基本形式》,台北市:桂冠。
edited by Donald L. Gelpi,C1989,《Beyond individualism :toward a retrieval of moral discourse in America》,Notre Dame, Ind.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edited by Linda B. Arthur.,2000,《Undressing religion :commitment and conversion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New York : Oxford
Focualt, M.,著,劉北成、楊遠嬰譯,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市:桂冠。
Gillespie, V. Bailey,c1991,《The dynamics of religious conversion》,Birmingham, Ala. :Religious Education Press。
Johnson, Allan著,成令芳,林鶴玲,吳嘉苓譯,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台北:群學出版社。
Lewis R. Rambo,c1993,《Understanding religious conversion》,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Luckmann, T.著,覃明芳譯,,2003,《無形的宗教:現代社會中的宗教問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Michael C. Questier ,1996,《Conversion,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England, 1580-1625》,New Yor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orrison, Karl Frederick., 1992,《Understanding conversion》,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Questier, Michael C.,1996,《Conversion,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England, 1580-1625》,New York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eler, M.著,孫周興譯,,2003,《死.永生.上帝》,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Starbuck, E. D.,1997,《宗教心裡學》,楊宜音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 司
Stark, Rodney and Roger Finke,2000 ,《“Religious Choices.”Act of Faith: Explaining the Human Side of Relig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eber, M.著,康樂、簡惠美譯, 1993,《宗教社會學》,北市:遠流出版社。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道委員會,1998,《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族宣教史》,台北市:永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1995,《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北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三版。
林約道,2004,《在原住民處境中讀經與詮釋的反省》、〈玉神學報〉,第十期。
哈尤•尤道,2002 《基督教禮拜的意義》,〈玉神學報〉,第八期。
張志剛著,2003,《宗教哲學研究:當代觀成、關鍵環節及其方法論批判》,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張秋雄著,2004,《台灣原住民教會部落經驗聖經詮釋法之建構》、〈玉神學報〉,第十期。
張藝鴻著,2001,《Utux、Gaya與真耶穌教會:可樂部落太魯閣人的「宗教生活」》,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南州,1991,《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社會、政治倫理: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個聲明、宣言之研究來建構台灣教會的社會、政治倫理》,台北市:永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伯和,1993,《本土神學與本土宣教》,台南市:人光出版。
黃伯和,1999,《本土神學的倫理關懷》,臺南市:教會公報出版。
黃國超著,2001,《「神聖」的瓦解與重建──鎮西堡泰雅人的宗教變遷》,新竹: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芳苑著,1995,《宗教與文化》,臺南市:人光出版。
董芳苑著,1995,《信仰與習俗》,臺南市:人光出版。
劉建軍著,2005,《基督教文化與西方文學傳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蔡彥仁等著/台灣世界展望會編著,2004,《原住民文化與福音的對話》,台北市:台灣世界展望會。
瞿海源著,1997,《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市: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