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俊志 Chen, Chun-Chih. |
---|---|
論文名稱: |
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興趣與閱讀行為影響之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on Reading Interests and Behavior among Sixth-Grade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陳美如
Chen, Mei-Ju |
口試委員: |
詹惠雪
Chan, Hui-Hsueh 劉漢初 Liu, Han-Ch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2 |
中文關鍵詞: | 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 、閱讀興趣 、閱讀行為 |
外文關鍵詞: | 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MSSR), reading interests, reading behavior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對學生閱讀興趣與閱讀行為之影響。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喜閱國小六年級MSSR的實施。
(一)探討喜閱國小六年級推動MSSR之歷程。
(二)分析喜閱國小六年級推動MSSR之困境與因應策略。
二、探討喜閱國小六年級推動MSSR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影響情形。
三、探究喜閱國小六年級推動MSSR後,學生閱讀行為的改變歷程。
四、探討喜閱國小六年級學生對MSSR的實際感受。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以喜閱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每日實施MSSR,並採用訪談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與文件分析法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研究時間共三個學期。研究者除了以「閱讀興趣與閱讀行為問卷」為研究工具,敘述MSSR的實施對學生閱讀興趣與閱讀行為的影響情形,並輔以其他質性資料為佐證。根據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MSSR的推動對喜閱國小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具有正向影響。
二、MSSR的推動對喜閱國小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行為具有正向影響。
三、閱讀可以成為班級經營的一部分。
四、能夠持續閱讀是最重要的。
最後,再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作為學校、教師、家長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MSSR has on reading interests as well as on their reading behavior among sixth-grade students. The major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1.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SSR in the 6th grade of HSI-YUEH elementary school.
(1)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the promotion of MSSR in the 6th grade of HSI-YUEH elementary school.
(2) to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 of the the promotion of MSSR in the 6th grade of HSI-YUEH elementary school.
2.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SSR on reading interests among sixth-grade students of HSI-YUEH elementary school.
3.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changes on reading behavior after the promotion of MSSR among sixth-grade students of HSI-YUEH elementary school.
4. to investigate the actual feeling on MSSR among sixth-grade students of HSI-YUEH elementary school.
In this study, action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through interview, classroom observation, questionnaire and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data are collected.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sixth-grade students of HSI-YUEH elementary school. The research lasted for three semesters, and MSSR was implemented in this class ereryday. The questionnaire of reading interests and behavio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MSSR on reading interests and behavior, meanwhile, other qualitative data was used to support the research results. Through the results, the finding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promotion of MSSR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reading interests for sixth-grade students of HSI-YUEH elementary school.
2. The promotion of MSSR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reading behavior for sixth-grade students of HSI-YUEH elementary school.
3. Reading is able to be a part of class management.
4. Be able to keep sustained read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s references for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teachers, paren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壹、中文部分
丁嘉琳(2007)。台灣閱讀出了什麼問題?天下雜誌,387,200-222。
于第(2008)。由圖書借閱記錄與電子資源使用統計分析景文科技大學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需要。景文學報,18(2),131-152。
于健、高淑琴(2014)。晨讀十分鐘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影響之研究。管理資訊計算,3(2),387-400。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08)。閱讀,動起來:借鏡國際成功經驗.看見孩子微笑閱讀。台北:天下雜誌。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文華(2012)。做孩子的學習好夥伴:超級老師王文華,給親師的20道學習錦囊。臺北市:天下雜誌。
丹尼爾.貝納(2001)。閱讀的十個幸福。臺北市:高寶國際。
王怡卉(2005)。持續安靜閱讀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態度與閱讀能力之影響。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姿文(2016)。桃園市國小典範教師實施MSSR(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王炳欽、許君穗(2010)。晨讀十分鐘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幼兒教育研究,2,73-106。
王振鵠(1985)。兒童圖書館。臺北市:臺灣書店。
王梅玲、曾湘怡(2013)。兒童閱讀教學活動成效評估。國家圖書館館刊,2,83-110。
王就貞(2016)。身教式持續安靜晨讀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態度影響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嘉琪、徐士偉、林尚延(2017)。閱讀態度與閱讀行為之研究。文化事業與管理研究,17(1),1-23。
王樵一(2008)。閱讀是優質投資。臺北市:新苗文化。
王瓊珠(2010)。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
史提夫.羅傑.費雪(2013)。閱讀的歷史。臺北市:五南。
白惠芳等譯(2011)。教育心理學:學習者的發展與成長。臺北市:洪葉文化。
白璐(1970)。台北市中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之調查研究。中原學報,1,84-115。
史黛西.迪柏夫(2007)。培養愛學習的小孩。臺北市:新手父母。
吉姆.崔利斯(2002)。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臺北市:天衛文化。
艾登.錢伯斯((2001)。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臺北市:天衛文化。
艾登.錢伯斯(2014)。打造兒童閱讀環境。臺北市:天衛文化。
江福祐(2009)。江老師的閱讀魔法。新手父母,城邦文化。
李思儀(2014)。行動研究品質評估與未來之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9),63-70。
李家同(2013)。大量閱讀的重要性。臺北市:五南。
李偉文、AB寶(2011)。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AB寶親子交換日記。新北市:野人文化。
李偉文(2011)。教養,無所不在。臺北市:遠流。
吳敏而(2009)。語文學習百分百。臺北市:天衛文化。
李莉茜、俞小明(2003)。出版.閱讀與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七十周年館慶研討會展覽專輯。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吳敏瑄(2011)。我的書店:以網路經營遊戲支援閱讀後續活動。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宋詩蘋(2015)。持續安靜閱讀對學童閱讀動機及閱讀能力之影響。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李維青、單勇(2005)。新疆地區讀者的閱讀動機調查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62,62-68。
吳錦勳、李康莉、李桂芬、林宜諄、彭蕙仙、謝其濬(2013)。閱讀的力量。台北:遠見天下。
林文寶(2000)。閱讀的魅力與格調—談臺灣兒童的閱讀興趣。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7-9。
松本幸夫(2012)。我在包裡放本書—能幹的人、聰明的人、有自信的人,都怎麼看書。台北:大是文化。
林玉卿(2012)。國小學生閱讀行為與學校推動閱讀活動相關之研究以臺東縣某國小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文教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巧敏(2011)。臺灣國小學童數位閱讀興趣與行為之調查分析。國家圖書館館刊,2,30-59。
明雨(2011)。閱讀有方法。臺北市:婦女與生活社。
林玫伶(2008)。深耕閱讀的下一步~培養興趣及習慣、增進理解及思考能力。教師天地,154,27-30。
林玫伶、李光華、卓美惠等(2007)。臺北市中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不足及閱讀偏食情形之研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專案研究報告。
林秀兒(2002)。動態閱讀Go!Go!Go!。臺北市:臺灣外文書訊房。
林芳菁(2009)。兒童科學圖畫書閱讀行為之研究。醫護科技期刊,11(1),30-46。
林武憲(2001)。親子共讀四月天—兼談《三人行》與《閱讀的十個幸福》。全國新書資訊月刊,3,16-18。
林冠吟(2015)。愛臺灣,也愛閱讀:104 年臺灣閱讀節提倡全民閱讀風氣。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3,4-8。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高雄復文。
亞倫.傑柯布(2011)。我該如何閱讀。臺北市:大是文化。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臺北市:心理。
施金池(1983)。教育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書店。
洪林伯、蔡雅芳(2012)。文學雜誌閱讀者之閱讀動機、閱讀行為與滿意程度研究。文化事業與管理研究,9,27-56。
柯怡寧(2010)。高雄市中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之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105。
南美英(2007)。晨讀10分鐘。臺北市:天下雜誌。
柳根瑢(2016)。一讀一行:從魯蛇到人生贏家的自我充實法。臺北市:如何。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9)。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 引導孩子讀懂文章,優遊書海樂無窮。臺北市:天下雜誌。
胡鍊輝(1989)。圖書館與閱讀指導。臺北市:臺灣書店。
洪蘭(2008)。歡樂學習,理所當然:教育必須擁有童年的笑。臺北市:天下遠見。
洪蘭(2012)。教育創造未來。臺北市:天下遠見。
洪蘭(2012)。請問洪蘭老師。臺北市:天下雜誌。
洪蘭(2014)。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家教篇】。臺北市:遠流。
洪蘭、曾志朗(2002)。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現代教育論壇(六),592-595。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臺北市:遠流。
郝明義(2017)。尋找那本神奇的書。臺北市:網路與書。
唐娜琳.米勒(2010)。閱讀,是孩子最重要的天賦。臺北市:高寶國際。
凌健(2016)。《讀書會75個心作戰》共享閱讀新世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11,52-55。
陳永昌(2000)。兒童閱讀的中外經驗—推庭兒童閱讀國際經驗交流系列活動紀實。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19。
陳杏玫、蔡淑燕、謝美雲、蔡佩芬、吳彩鳳、陳秀玉(2006)。104期候用主任專題研究集。臺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張芳全、王平坤(2012)。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的文化資本、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6(1),55-89。
郭金枝(2011)。不同型式晨光閱讀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能力的影響。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梁坤明等譯(2011)。教育研究法:分析與應用。臺北市:華騰文化。
陸怡琮、賴素玲(2008)。提升閱讀動機的閱讀方案之設計與實施:以一個國小二年級班級為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1,39-72。
陳怡華(2001)。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冠年(2015)。澳洲閱讀活動之深耕與普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4,18-22。
陳昭伶(2003)。讓孩子享受閱讀—如何讓孩子享受閱讀重要元素之探討。全國新書資訊月刊,6,9-13。
許春暉(2016)。繪本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培養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陳俊翰,梁育維(2009)。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相關性探究。網路社會學通訊,78。
國家圖書館輔導組(2003)。圖書館與閱讀運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陳秋霞(2010)。臺北市國小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真華(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之研究-以台北縣蘆洲地區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淑貞(2005)。淺談培養兒童閱讀之興趣。國教世紀,215,33-38。
郭得海(2015)。不同形式的持續安靜閱讀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莉慧(2009)。臺灣推動閱讀之觀察與省思。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4),82-98。
張閔惠(2016)。不一樣的閱讀課—淺談數位說故事在閱讀學上的運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6),212-217。
陳新豐(2014)。屏東縣國小學童之閱讀環境及閱讀行為對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11,145-174。
許熒云(2010)。持續性默讀在台灣國中英語閱讀教室中的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梁語喬(2015)。曾經,閱讀救了我。現在,我用閱讀翻轉一群孩子。臺北市:寶瓶文化。
許慧貞(2000)。上閱讀課嘍!。臺北市:天衛文化。
陳德懷(2016)。明日閱讀:明日主題學習的基礎。臺北市:天下雜誌。
陳瓊雯(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偏好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88。
黃玫溱、林巧敏(2009)。推動閱讀計畫之構想與建議。圖書與資訊學刊,70,48-60。
曾品方(2010)。學校圖書館支援閱讀教學之探析—以快樂晨讀為例。圖書與資訊學刊,73,60-71。
馮秋萍(1998)。兒童閱讀行為之探討。圖書與資訊學刊,25,63-72。
黃昱凱、陳怡如、徐士偉、孫淑芬(2011)。運用層級分析法探討國小推動閱讀活動的重要因素。文化事業與管理研究,7,99-140。
黃家瑩(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彭蕙仙、蘇惠昭、陳紅旭、游常山(2010)。閱讀是一輩子的事。台北:天下遠見。
程蘊嘉(2005)。激發親子創造力—親子閱讀。全國新書資訊月刊,4,11-16。
雷夫.艾思奎斯(2008)。全美最好的老師。臺北市:寶瓶文化。
葉可玉(1967)。臺灣省兒童閱讀興趣發展之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16,305-361。
楊志朗(2014)。記得這堂閱讀課:偏鄉教師楊志朗用閱讀翻轉孩子的人生。台北:天下雜誌。
楊惠真(2007)。從親子共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家庭教育雙月刊,10,55-66。
瑞琦.路德曼(2004)。飛向閱讀的王國。臺北市:阿布拉教育文化。
楊寒(2015)。閱讀6招,讓你更聰明。臺北市:商周出版。
臺北市立明倫高級中學六位老師(2011)。原來閱讀這麼有趣。臺北市:智庫。
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等(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臺北市:天下雜誌。
趙維玲(2002)。Booktalk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和閱讀行為之成效探討。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趙鏡中(1999)。閱讀教學新型態-班級讀書會的經營。民國以來國民小學語文課教材教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歐怡君(2014)。持續安靜閱讀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閱讀流暢度與閱讀動機之實驗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視導與評鑑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劉佩雲、簡馨瑩、宋曜(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6),135-158。
鄭雪玫(1991)。兒童圖書館理論/實務。臺北市:臺灣學生。
《親子天下》雜誌編輯部(2013)。翻轉教育: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未來的孩子。臺北市:天下雜誌。
龍應台等(2000)。賞心悅讀。臺北市:楷達文化。
戴秋華(2013)。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蕭富元等(2008)。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臺北市:天下雜誌。
謝雋曄(2015)。淺談香港近年創新閱讀風氣。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4,23-26。
戴敬蓉(2013)。幸福閱讀 閱讀幸福~透過親師生共讀提升兒童閱讀力。教師天地,187,32-34。
顏怡欣(2009)。運用繪本培養閱讀興趣教學策略分享。教師之友,51(1),73-83。
顏美鳳(2003)。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9(2),78-86。
羅素如(2014)。持續性寧靜閱讀搭配閱讀理解教學對六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的提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外文部分
Gardiner, S. (2001). Ten Minutes a Day for Silent Read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9(2), 32-35.
Gardiner, S. (2005). Building Student Literacy Through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Alexandr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Gettys, Cynthia M. ; Fowler, Frankie(1996). The relation of academic and ecreational reading attitudes school wide:A beginning study.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02 568)
Khalid Mahmood(2004). Libraries and Promotion of Reading Habits in the Digital Age. Pakist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35(3), 18-24.
Krashen, S. (1997). Free Voluntary Reading: It Works for First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MEXTESOL JOURNAL Winter Issue. 20(3), 11-18.
Krashen, S. (2003). 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 The Taipei Lectures.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Krashen, S. (2006). Free Reading. School Library Journal.
Mark C. Sadoski(1984). SSR, Accountability and Effective Reading Instruction. Reading Horizons, 24(2), 119-123.
Nagy, Nancy M.; Campenni, C. Estelle; Shaw, Janet N. (2000). A Survey of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Practices in Seventh-Grade Classrooms.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Newark, DE.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 No . ED443097) .
Nancie Atwell (2007). The Reading Zone: How to Help Kids Become Skilled, Passionate, Habitual, Critical Readers. Scholastic Teaching Resources.
Pilgreen, J. L. (2000). The SSR handbook. Boynton: Cook Publishers, Inc.
Richard C. Anderson, Elfrieda H. Hiebert, Judith A. Scott, Ian A. G. Wilkinson(1985). Becoming a Nation of Readers: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Reading.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