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泰峰 Li, Tai‐Fong |
---|---|
論文名稱: |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 晉國史事相關篇章集釋及研究 The Variorum and Research on the Relevant Chapters of Jin State History of The Warring States Bamboo Slips in the Tsinghua University (Book Ⅶ) |
指導教授: |
邴尚白
Biing, Shang‐Bair |
口試委員: |
黃麗娟
Huang, Li-Chuan 邱文才 Chiou, Wen-Tsa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所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44 |
中文關鍵詞: | 清華簡(七) 、子犯子餘 、晉文公入於晉 、趙簡子 |
外文關鍵詞: | Tsinghua Bamboo Slips (Book Ⅶ), Zi Fan Zi Yu (子犯子餘), Jin Wen Gong Ru Yu Jin (晉文公入於晉), Zhao Jian Zi (趙簡子)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李學勤先生主編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於 2017 年 4 月出版。原書中整理者已有初步的考釋,其中的內容雖已梳理的臻至完善,但少部分內容仍有可議之處,本文藉由蒐集、整理許多專家學家對本輯的探討文章,希求出最適切的解讀。
本文主要分爲五個部分:
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目的、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介紹《清華簡》的基本資訊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相關研究的學者論文。
第二章「〈子犯子餘〉疑難字句集釋及相關研究」,分爲「釋文」、「疑難字句集釋」及「相關研究」三節。
第三章「〈晉文公入於晉〉疑難字句集釋及相關研究」,分爲「釋文」、「疑難字句集釋」及「相關研究」三節。
第四章「〈趙簡子〉疑難字句集釋及相關研究」,分爲分爲「釋文」、「疑難字句集釋」及「相關研究」三節。
第五章「結論」,論述「研究成果綜述」及說明「未來展望」。
The Warring States Bamboo Slips in the Tsinghua University (Book Ⅶ) , edited by Li Xueqin, was published in April 2017. The organizer in the original book has a preliminary explanation. Although the content has been combed to perfection, a small part is still negotiable. This article seeks the most appropriate interpretation by collecting and collating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discussion articles on this series.
The articl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contains research objectiv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methods. It introduce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singhua Bamboo Slips and scholarly papers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bamboo slips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Bamboo Slips in the Tsinghua University (Book Ⅶ).
The second chapter, “The Variorum of Complicated Characters and Related Research of Zi Fan Zi Yu (子犯子餘),”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Aannotation, ” “The Variorum of Complicated Characters” and “Related Research.”
The third chapter, “The Variorum of Complicated Characters and Related Research of Jin Wen Gong Ru Yu Jin (晉文公入於晉),”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Aannotation, ” “The Variorum of Complicated Characters” and “Related Research.”
The fourth chapter, “The Variorum of Complicated Characters and Related Research of Zhao Jian Zi (趙簡子),”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Aannotation, ” “The Variorum of Complicated Characters” and “Related Research.”
The last chapter, “Conclusion” discusses “Review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explains “Future Prospects.”
一、專書
〔周〕左丘明撰、〔吳〕韋昭注:《國語》,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第1版。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民國〕王進祥注音:《說文解字注》,臺北縣土城市: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
〔清〕金榜:《禮箋》,《續修四庫全書》第10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清〕阮元校勘:《周禮注疏》,十三經注䟽本,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據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影印。
〔清〕阮元校勘:《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䟽本,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據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本影印。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清〕孫詒讓:《大戴禮記斠補》,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第1版。
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著、周世箴譯注:《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第1版。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自序》,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1版。
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李松編:第三卷《夏商周卷》,摘自王朝聞總主編:《中國美術史》(全十二卷),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第1版。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第1版。
邱燮友、周何、田博元編著:《國學導讀(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姜亮夫等撰:《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濟南 : 齊魯書社,1981年第1版。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甲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第1版。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高振鐸主編:《古籍知識手冊(2)─古代漢語知識》,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1版五刷。
張正明、皮道堅主編:《楚美術圖集》,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1996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上海:中西書局,2017年。
陳久金:《中國星座神話》,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下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第1版。
滕任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版。
盧元駿註譯:《說苑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簡媜:《女兒紅》,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年。
簡媜:《天涯海角》,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第1版。
簡媜:《只緣身在此山中》,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年。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第1版。
蘇建州:《楚文字論集》,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1版。
二、期刊論文(依筆畫順序排列)
王立仕:〈淮陰高莊戰國墓〉,《考古學報》1988年第2期(1988年4月),頁189-232+265-272。
王厚宇、谷玲:〈戰國時代的羽旌〉,《社會科學戰線》1997年第5期(1997年10月),頁169-173。
王厚宇:〈考古資料中的東周旗幟〉,《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年第4期(1999年11月),頁88-94。
四川省博物館:〈成都百花潭中學十號墓發掘記〉,《文物》1976年第3期(1976年3月),頁40-46+79-80。
石小力:〈清華簡第七册字詞釋讀札記〉,《出土文獻》第十一輯(2017年10月),頁242-247。
吳雪景:〈先秦軍旗述略〉,《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5期(2002年12月),頁31-36。
李步青、林仙庭、王富強:〈山東長島王溝東周墓群〉,《考古學報》1993年第1期(1993年1月),頁57-87+58-163。
李春桃:〈古文字中「閈」字解詁——從清華簡〈子犯子餘〉篇談起〉,《出土文獻研究》第十六輯(2017年9月),頁37-43。
李學勤:〈《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成果發布會上的講話〉,《出土文獻》第十一輯(2017年10月),頁1-2。
林樹中:〈《海外讀畫錄》之二:狩獵圖〉,《藝苑(美術版)》1996年第3期(1996年8月),頁54-55。
侯乃峰:〈讀清華簡(七)零札〉,《中國文字學報》2018年第1期(2018年9月),頁90-97。
段凱:〈讀清華簡第七册札記二則〉,《出土文獻》第十二輯(2018年4月),頁171-176。
范常喜:〈清華七〈子犯子余〉「錧梏」試解〉,《中國文字學報》2018年第1期(2018年9月),頁79-85。
翁倩:〈讀清華簡(七)札記二則〉,《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2018年12月),頁86-90。
馬楠:〈〈晉文公入於晉〉述略〉,《文物》2017年第3期(2017年3月),頁90-92。
張守中、鄭名楨、劉來成:〈河北省平山縣戰國時期中山國墓葬發掘簡報〉,《文物》1979年第1期(1979年1月),頁1-31+97-105。
曹桂岑、馬全、張玉石:〈河南淮陽馬鞍冢楚墓發掘簡報〉,《文物》1984年第10期(1984年10月),頁1-17+97+99。
程皓:〈清華簡第七輯整理報告拾遺〉,《出土文獻》第十輯(2017年4月),頁130-137。
程燕:〈清華七札記三則〉,《中國文字學報》2018年第1期(2018年9月),頁86-89。
裘錫圭:〈《戰國文字及其文化意義研究》緒言〉,《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六輯(2015年2月),頁219-232。
趙平安、石小力:〈成鱄及其與趙簡子的問對——清華簡〈趙簡子〉初探〉,《文物》2017年第3期(2017年3月),頁85-89+97+1。
趙平安:〈清華簡第七輯字詞補釋(五則)〉,《出土文獻》第十輯(2017年4月),頁138-143。
趙平安:〈試說「邇」的一種異體及其來源〉,《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2017年9月),頁87-90。
趙家棟、付義琴:〈古代九旗名原文化考〉,《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2009年5月),頁96-98。
蔡運章:〈銅干首考〉,《考古》1987年第8期(1987年8月),頁745-748+744。
鄭邦宏:〈讀清華簡(柒)札記〉,《出土文獻》第十一輯(2017年10月),頁248-255。
謝耀亭:〈清華簡〈趙簡子〉拾零——兼論其文獻學價值〉,《邯鄲學院學報》2018年第2期(2018年6月),頁32-37。
魏宜輝:〈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札記》〉,《古典文獻研究》第二十輯下卷(2017年12月),頁259-266。
三、學位論文(依筆畫順序排列)
李宥婕:《《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子犯子餘》集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林嘉斌:《天氣詞「風」在成語中的譬喻思維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林榮:《先秦旗制研究》,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金宇祥:《戰國竹簡晉國史料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
原雅玲:《清華簡〈晉文公入於晉〉整理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劉如夢:《清華簡〈子犯子餘〉〈晉文公入於晉〉〈趙簡子〉研究》,山西: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四、網路論文(依筆畫順序排列)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成果發佈暨出版座談會舉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342,2011年1月5日。
王挺斌:〈〈晉文公入於晉〉的「冕」字小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7/20170424221641251174134/20170424221641251174134_.html,2017年4月24日。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41,2017年5月10日。
王寧:〈清華簡七〈子犯子餘〉文字釋讀二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8,2017年5月3日。
王寧:〈釋清華簡七〈子犯子餘〉中的「愕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24,2017年5月4日。
王寧:〈釋楚簡文字中讀爲「上」的「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4,2017年4月27日。
王磊:〈清華七〈趙簡子〉篇札記一則〉,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05,2017年5月14日。
付強:〈說〈晉文公入於晉〉的「豹旗」〉,先秦史研究室,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0098.html,2018年4月25日。
石小力整理:〈清華七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7/20170423065227407873210/20170423065227407873210_.html,2017年4月23日。
伊諾:〈清華柒〈子犯子餘〉集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210,2018年1月18日。
宋華強:〈楚簡中從「黽」從「甘」之字新考〉,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94,2016年12月30日。
孟躍龍:〈〈清華七〉「栚(桎)」字試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43,2017年5月11日。
林少平:〈也說清華簡〈趙簡子〉从黽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42,2017年5月10日。
林少平:〈清華簡所見成湯「网開三面」典故〉,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22,2017年5月3日。
金宇祥:〈《清華柒‧晉文公入於晉》札記二則:愆責毋有塞、命蒐修先君之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926,2017年10月17日。
侯乃峰:〈清華簡(七)〈趙簡子〉篇從「黽」之字試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404,2019年3月20日。
孫合肥:〈清華柒〈趙簡子〉札記一則〉,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83,2017年4月25日。
翁倩:〈清華簡(柒)〈子犯子餘〉篇札記一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08,2017年5月20日。
許文獻:〈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01,2017年5月8日。
陳治軍:〈清華簡〈趙簡子〉中從「黽」字釋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7,2017年4月29日。
陳偉:〈也說楚簡從「黽」之字〉,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2,2017年4月29日。
陳偉:〈清華七〈子犯子餘〉校讀(續)〉,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6,2017年5月1日。
陳偉:〈清華七〈子犯子餘〉校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3,2017年4月30日。
陳偉:〈清華簡七〈子犯子余〉「天禮悔禍」小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82,2017年4月25日。
陳劍:〈《清華簡(伍)》與舊說互證兩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494,2015年4月14日。
陶金:〈清華簡七〈子犯子餘〉「人面」試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15,2017年5月26日。
單育辰:〈談戰國文字中的「鳧」〉,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72,2007年5月30日。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345,2011年1月5日。
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上博八〈鶹鷅〉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599#_edn1,2011年7月17日。
程燕:〈清華七劄記三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88,2017年4月26日。
馮勝君:〈清華七〈晉文公入於晉〉釋讀札記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08,2017年4月25日。
馮勝君:〈清華簡〈子犯子余〉篇「不忻」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9,2017年5月5日。
劉洪濤:〈〈釋「蠅」及相關諸字〉補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803,2016年5月22日。
劉釗:〈利用清華簡(柒)校正古書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8,2017年5月1日。
滕勝霖:〈〈晉文公入於晉〉「冕」字續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110,2017年9月24日。
蕭旭:〈清華簡(七)〈子犯子餘〉「弱寺」解詁〉,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52,2017年5月23日。
蕭旭:〈清華簡(七)校補(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55,2017年5月27日。
羅小華:〈戰國簡冊中的旗幟〉,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61,2017年3月17日。
五、網路論壇資料
子居:〈清華簡七〈子犯子餘〉韻讀〉,中國先秦史網站,http://www.xianqin.tk/2017/10/28/405,2017年10月28日。
子居:〈清華簡七〈晉文公入於晉〉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http://www.xianqin.tk/2017/07/14/386/,2017年7月14日。
子居:〈清華簡七〈趙簡子〉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http://www.xianqin.tk/2017/5/29/383/,2017年5月29日。
清華五〈湯在啻門〉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網—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48。
清華七〈子犯子餘〉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網—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58&extra=page%3D4。
清華七〈晉文公入於晉〉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網—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57&extra=page%3D5。
清華七〈趙簡子〉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網—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59&extra=page%3D5。
趙嘉仁:〈清華簡(七)散札(草稿)〉,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壇,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68,2017年4月24日。
六、參考網站(依筆畫順序排列)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網址:http://hanji.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網址:http://museum.sinica.edu.tw/。
北京故宮博物院,網址:https://www.dpm.org.cn/Home.html。
先秦史研究室,網址:http://www.xianqin.org/。
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網址:http://hz.ahu.edu.cn/。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OPEN DETA專區,網址: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15575。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網址:http://dict.concised.moe.edu.tw/jbdic/。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第五版),網址:http://dict2.variants.moe.edu.tw/main.htm。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第六版),網址: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home.do。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址: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index.html。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網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795302/。
清華簡,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8%85%E8%8F%AF%E7%B0%A1。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
漢字古今字資料庫,網址: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cdb。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網址: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cr/。
漢語多功能字庫,網址: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
簡帛網─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址:http://www.bs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