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家珍 |
---|---|
論文名稱: |
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實施現況之探討-以一所原住民小學為例 |
指導教授: | 鄭世仁 教授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8 |
中文關鍵詞: | 九年一貫課程 、語文學習領域 、原住民小學 |
外文關鍵詞: | Grade 1-9 Curriculum, Learning Areas of Language Arts, aboriginal elementary school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實施現況之探討
-以一所原住民小學為例
論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探討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實施之現況。其研究對象為桃源國小的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以半結構式的訪談為主,再以文件分析為輔,使其研究具有其信、效度。
其研究結論為以下幾點:
一、在時數安排的部分,國語文的時數是取決於20%~26%,英語及鄉土語言則是比照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規定實施。
二、語文學習領域時數不足,造成語文能力低落、作文形同虛設以及書法消失於課堂中。
三、大部分的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及學生對語文學習領域,同時融入三種語言持負面看法。
四、對於三種語言,其重要性之排列順序為國語文為最重要、鄉土語言優於英語。
五、英語及鄉土語言使用相同符號,會造成學童在學習上產生混淆。
六、對於課程部分、教學部分以及資源部分,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持正面評價;而在師資部分、教學部分以及學習部分,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持負面評價。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學校行政人員、教師以及後續研究之相關建議。
關鍵字: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原住民小學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n Learning Areas of Language Arts under Grade 1-9 Curriculum-through the example of an aboriginal elementary school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esis was current practice on Learning Areas of Language Arts under Grade 1-9 Curriculum. The samples of this study are from the administrators of school,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in Taoyuan Elementary School. By using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analysis of documents make this study become reliably and validly.
The results are as the following:
一、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time, 20%~30% of time period was decided by Mandarin. In addition, English and Dialects were based on following of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二、The reasons of the poor ability of language, the exist in name only of composition, and the disappear in class of handwriting were due to the insufficient time to practice.
三、Most administrators of school,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hold the attitude of objection for having three systems of language in the Learning Areas of Language Arts.
四、Among the three systems of language, Mandarin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and Dialects is the second.
五、The students are confused easily due to the same phonics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Dialects.
六、The administrators of school,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are pessimistic about curriculum, instruction and resources. I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optimistic about person qualified, instruction and study.
Finally, this thesis provides suggestions about administrators of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future study.
Keywords:Grade 1-9 Curriculum, Learning Areas of Language Arts, aboriginal elementary school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文科編譯(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二版)。台北:師大。
沈姍姍(1998)。教育改革趨向與影響因素分析-國際比較觀點。國立教育資料館,23,39-53。
沈柏君(2002)。歐洲聯盟外語教育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李玉梅(2003)。國民中學語文(本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TNU0331065。
李 丹主編(1991)。兒童發展。台北市:五南。
李懿芳(1998)。新加坡語言教育政策之轉變。教育研究,25,56-61。
林于弘(2004)。九年一貫課程暫行與正式綱要之國語文分段能力指標之比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6),23-39。
林奕瑩(2002)。九年一貫課程政策決定之評析。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佳蓉(2002)。變與不變~幼兒教師任教職志、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之質性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燕宗(2005)。田中地區外籍配偶家庭親子共讀對學前幼兒語言發展之影響。私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甘逄、劉冠麟(合譯)(2004)。Robert J.Sternberg&Wendy M.Williams合著。教育心理學。台北市:華騰文化。
吳鄉泉(2003)。九年一貫語文領域的走向與學校步調。研習資訊,20(1),76-81。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8)。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洪詠善(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鎌德(1996)。新加坡多元語言的教育與政策之析評。載於施正鋒(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215-239。台北市:前衛。
施玉惠、朱惠美(1999)。國小英語課程之精神與特色。教育研究資訊,7(2),1-5。
高強華(2002)。教育與社會變遷。載於陳奎憙(主編),現代社會學, 315-333。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
陳昌維(200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TPTC611028。
陳宣伯(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萍、王茜(譯)(2001)。Julia C. Berryman, David Hargreaves, Martin Herbert, Ann Taylor著。發展心理學導論。台北市:五南。
陳紹潔(2004)。鄉土語言教學現況之研究-以臺北縣雙和區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張家倩(1999)。紐西蘭原住民教育實施現況。原住民教育季刊,16,15-20。
張凱元(2004)。解讀九年一貫教育。台北市:心理。
張輝山(2002)。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網絡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SYS5636030。
張學謙(2002)。Aotearoa/紐西蘭的語言規劃。載於施正鋒(主編),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151-197。台北市:前衛。
曹琇玲(2001)。原住民高低學業成就學生家庭教育之質化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許育健(2002)。語文領域課程實施相關問題初探。教師之友,43(4),8-14。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嘉雄、楊嵐智(2002)。國民中小學閩南語課程綱要之評析。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頁323-351)。台北:揚智。
黃嘉雄(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篇修訂要點及其意涵。國民教育,43(3),71-79。
游欣慈(2004)。歐洲的語言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18,124-139。
喬慧玲(2006,4月11日)。學生程度差 98%國文老師怨嘆。中時電子報。2006年4月11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060411/19/30tgs.html
彭富源(2002)。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政策執行模式之建構-以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芷嫻(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研究-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觀點之分析。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TMTC0576007。
葉重新(1998)。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廖春文(2001)。九年一貫統整課程-理念與設計實例。台北:五南。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市:師苑。
歐用生(1999)。新世紀的學校。台北市:台灣書店
歐淑玲(2004)。多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某社區國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鄭博真、林乃馨(2004)。國民小學九年一貫國語課程實施現況與問題之研究。華醫學報,40,21-43。
賴保禎、張欣戊、幸曼玲(1993)。發展心理學(上、下)。台北市:空中大學。
顏國樑(2001)。由課程實施的觀點論影響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成效的因素及因應策略。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印編),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做法,1-46。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教學推動情形。2006年3月1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declare/content.php?ID=107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教育部民國九十二年元月二十二日新聞稿,標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將走入歷史,課程綱要歷經嚴謹修訂後,分二個期程公布。
教育部(2004)。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至三年級之課程綱要。
2006年5月24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declare/content.php?ID=343
教育部(2006)。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暨取得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考試。
2006年9月20日,取自
http://epaper.edu.tw/news/950920/950920c.htm
八五學年度起國小可開設外語教學(1995,3月1日)。中國時報,16版。
改良式聯招,李遠哲支持(1996,9月22日)。自由時報,6版。
英文部分
Apple, R., &Muysken, P. (1987). Language contact and bilingualism. New York, NY:Great Britain.
Beattie, J. (1964). Other cultures: Aims, methods and achievements in social anthropology . New York:Free press.
Cantomi, G. (1996). Stabilizing indigenous language. Flagstaff. AZ: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Cantoni, G. P. (1997). Keeping minority languages alive:The school’s responsibility. see RC021328.(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15059)
Dixon, L. Q. (2003). The billingual education policy in Singapore:Implica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hicago, IL: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Educ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78019)
Fillmore, L. W. (1991). Whe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means losing the first. Early Childhood Quarterly, 6, 323-346.
Jocelyne, B. (1999). What language should a Lebanese child learn first?Lebanon :Beiru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61991)
Tough, J. (1995).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language. Teaching English to children:From practice to principle. Brumfit, C., Moon, J., and Tngue, R. (Eds.). Essex: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