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逸琇 Yi-hsiu Lin |
---|---|
論文名稱: |
以禮貌原則看客語言談句中「毋過」之語用功能 On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m11 go55 in Hakka Spoken and Written Copora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s |
指導教授: |
葉瑞娟
Jui-chuan Yeh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5 |
中文關鍵詞: | 口語語料 、書面語語料 、禮貌原則 、面子保全 、毋過 、客語 |
外文關鍵詞: | m11go55, face-sav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依據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及面子保全理論(face-saving theory),分析客語口語及書面語中「毋過」的言談語用功能,並對比不同文類之間,「毋過」在使用上及分布上的不同。
先前文獻將「毋過」視為關聯的連接詞,多用來引出命題或是與前文相對的句子,亦做連接上下句的轉折語氣,或表示對事物的評估。簡言之,「毋過」具連接上下—或作為句子開頭的說明功能。
本文中「毋過」的語料來源有二,分別來自電視節目與書面語語料,前者是從客家電視台第二季旅遊行腳節目《客庄好味道》中獲得,後者則從《客家雜誌》第65期至第227期、100年度全國語文競賽客語朗讀〈北四縣〉組指定文章著手,總計口語語料有126筆「毋過」,書面語語料有141筆。在禮貌原則中,語言行為會影響威脅聽者或說話者的正面積極面子及負面消極面子,因此,進行語言行為時,需要利用語言機制減少對聽者或說話者產生的威脅,保留該面子。
本研究結論如下:在口語語料部分:一、「毋過」一詞大量地為主持人所用,除掌握話語權、確保節目順利進行、節目節奏保持外,加強補充、指出實際情形及更正話語內容,婉轉緩和了語氣並且輕巧地轉換主持人欲進行的下一主題與新話題。二、受節目需求影響,主持人與受訪者彼此的關係,多互為正面積極面子。三、當主持人使用「毋過」── 帶有侵略性並威脅挑戰受訪者的正面積極面子時,後接續的句子具有和緩語氣、加強補充的作用。在書面語語料部分:一、由於書面語為單向進行沒有對話者,書寫文章時,作者面對的雖然是讀者,但之於作者,最重要的就是透過筆以「我手寫我口」的方式,進行敘事,故作者多以第一人稱方式進行寫作,但閱讀文章的讀者,會用各自角度去解讀,以盡量不受到作者的寫作動機所影響。但為顧及讀者情緒,作者在敘述文句時會以較為委婉的語氣進行呼告。二、相對於節目需求的「毋過」常用於轉換話題以及主持人掌握話語權上,書面語除非為故事進行中的人物對話,否則不會出現為把持話語權而產生的單方鞏固狀況。三、書面語中的「毋過」亦是用來對比前後句子,並具備話題轉換的功能。
In this thesis, we analyze the use of m11go55 in the Hakka written and spoken corpora in term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face-saving theory. In previous literature, m11go55 was treated as a contrastive conjunction that marks a denial of what has been claimed or as a conjunction that expresses a turn in the discourse to indicate speaker’s attitude toward the prior texts or conversation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In the spoken data, m11go55 is used by program hosts to handle turn-takings with the hope of adjusting the program’s tempo. M11go55 has the functions of supplementing, correcting what is said, toning down, and changing topics.
2.The host and the guests prefer using positive politeness.
3.In the written corpus, m11go55 is mainly used to indicate a contrast in tone.
4.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ritten texts, m11go55 will not be adopted to alternate turns unless dialogues between characters are described.
1.Wang, Yu-fang and Pi-hua Tsai. 2007. Textual and contextual contrast connection: A study of Chinese contrastive markers across different text types. Journal of
Pragmatics 39 :1775-1815 .
2.Wang, Yu-Fang. 2005. From lexical to pragmatic meaning: Contrastive markers in spoken Chinese discourse. Text 25.4: 469-518.
3.中研院語言研究所,中文詞彙網絡http://cwn.ling.sinica.edu.tw/
王岩,2007,〈表示轉折關係的「不過」和「就是」〉,92-96,《漢語學習》第5期。
4.王寅,2010,《認知語言學》,中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冉永平,2009,《語用學:現象與分析》,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6.范瑞玲,2013,〈客語的拒絕語言行為之研究〉,2013第三屆客家語文學術研討會,桃園客家文化館。
7.李櫻,2012《語用研究與華語教學》,台灣:中正書局。
8.姚曉東,2012,〈Grice合作概念的層次性再思考〉,86-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5卷第4期。
9.姜望琪,2003《當代語用學》,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10.高麗君,2010,〈中文「其實」與「事實上」在口語與書面語的語用功能探究及其教學啟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畢業論文。
11.郭偉偉,2010,《「面子威脅行為」估算公式的預測能力》,河南科技大學,研究所碩士畢業論文。
12.張廷國、郝樹壯,2008《社會言學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13.黃翠芬,2007,〈談語用學的「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 以《史記‧項羽本
紀》「鴻門宴」為例〉,51-68,止善第三期。
14.鄒嘉彥、游汝傑,2007,《社會語言學教程》,台灣:五南圖書出版社。
15.劉佳平,2008,〈轉折連詞「但是」與「不過」的比較〉,47-50,語文學刊第9期。
16.劉立成,2012,〈針對「不過」、「頂多」、「至多」、「最多」辨〉,36-40,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報第6期。
17.鍾文,2008,〈委婉語和合作原則〉,76-80,安徽大學學報第1期。
18.顏慎慧,2010,〈華語「可是」、「但是」和「不過」的言談語用功能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畢業論文。
19.羅國瑩、劉麗靜、林春波,2013,《語用學研究與運用》,中國:中國書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