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慶鈴
論文名稱: 避免小學生寫錯別字之教學策略
指導教授: 簡翠貞教授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9
中文關鍵詞: 國民小學教師小學生識字錯字別字錯別字教學策略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旨在對避免小學生寫錯別字之教學策略進行深究探討,主要目的有四:一、分析
    國民小學學生寫錯別字的錯誤類型。二、探討國民小學學生寫錯別字的相關因素。三、探
    討避免國民小學學生寫錯別字的教學策略。四、提出國民小學教師進行避免錯別字教學時
    之教學策略的建議。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兼採文獻分析與調查法兩種研究法進行研究,研究樣本係以新竹市
    龍山國小擔任語文領域之本國語文代表的九位教師為對象,採合目標取樣的方式選定訪談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發現為:一、歷年來學生書寫時所出現的錯字類型皆大同小異。二、學生常見
    的別字類型增加了「網路文字」及「流行語文字」。三、造成學生寫錯字的內在因素為筆
    畫筆順錯誤、文字結構複雜。四、造成學生寫別字的內在因素為字與字間因形音義相似而
    產生錯誤聯繫。五、造成學生寫錯別字的外在因素為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家長的觀
    念、教材的編輯、媒體的示範、網路流行語的流竄。六、進行避免錯別字教學時最大的困
    難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家長認同、環境示範、標準字體修訂。七、進行避免錯別字教
    學時應掌握的原則為主動學習原則、解說字義原則、善用教具原則、綜合學習原則、分色
    教學原則、精熟學習原則、教學活潑原則、補救教學原則。八、避免錯別字教學的新策略
    為趣味聯想、部首推斷、彩筆字辨、詞句延伸、字族文識字、網路教學、字卡製作。九、
    提升教師有效避免錯別字教學策略的方法為(一)自我充實:建立資料庫、多閱讀多查字
    典、進修研習、進行專題研究。(二)教學工作:創新教學、善用視聽教學媒體。(三)
    同儕分享:組織教學研討會、請教語文專長老師。
    本研究主要結論為:
    一、在國民小學基礎教育上文字的正確性功用日顯重要。
    二、隨著視訊教育的普遍,小學生出現網路流行語文字的情形日增。
    三、因媒體廣告商店招牌的視覺宣傳效果,造成小學生寫音別字的情形日增。
    四、錯字和別字的形成,分別有其不同的內在因素導致。
    五、文字的學習必須配合詞句教學同時進行才有效果。
    六、教學時採字族文識字教學法輔助教學,有助於避免別字的發生。
    七、教師進行避免錯字和別字的教學時,應對症下藥,分採不同的教學策略。
    八、強化國民小學教師文字學的知識,有助於教學能力的提升。
    九、教學群的研討分享,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有效方法。
    基於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議:一、給現任國民小學教師之建議:
    善用視聽媒體增進教學效能、持續進修提升教學能力、指定學生購買採標準字體編製的字
    辭典。二、給學校行政單位之建議:鼓勵教師進修及研究、定期安排語文教學研討會。三
    、給師資培訓機構之建議:普遍開設文字學相關課程、邀請現任教師分享避免錯別字教學
    的經驗、辦理避免錯別字教學的專題研究。四、給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標準字體的積極
    推行、電腦輔助教學媒體的研發、增加語文領域的授課時數。五、給未來研究者之建議:
    在研究方法上可採其他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對象上可擴及其他教師作成鄉差距對照;
    在研究內容方面可細分為低、中、高年級適合的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elementary students from incorrectly
    writing and using characters
    Abstract
    The primary inten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out thoroug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can help elementary students reduce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There are four main goals: 1. Analyze
    the types of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made by na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2. Probe into the relevant factors among the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written by na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3.
    Explore teaching strategies on how to prevent na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4. Propos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na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 carry out while
    they teach how to avoid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In order to reach the above goals, two kinds of research method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have been concurrently chosen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in this study. Nine teachers who represent the native language in
    the language domain of the Long-shan na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the same same sampling method is
    used to decide the research interviewees.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1. The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s made by
    the students are the same as those during previous years. 2. The “Network
    writing” and “Catchword writing” are the two new types added to the student'
    s commonly misused characters. 3. The intrinsic factors that cause the students
    ’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s are the wrong stroke sequence and the complex
    structures for the characters. 4. The intrinsic factors that cause the students
    ’ misused characters are due to similar shape or pronunciation that generates
    the erroneous connection. 5. The external factors that cause the students’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are the teachers' teaching, students'
    learning, patriarchal ideas, the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media
    demonstration, the network & catchword writing fleeing in all directions. 6.
    The ultimate difficulty encountered while teaching on how to avoid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is the students’ learning, the teachers'
    teaching, the patriarchal recognition, the environmental demonstration, and
    the standard typeface revision. 7.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grasped while
    conducting the teaching on how to avoid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are the principles of initiative learning, the principle of meaning
    illustration, the principle of proper use of teaching tools,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ed learning, 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tiated color teaching, the
    principle of mastery learning, the principle of lively teaching, the principle
    of remediation teaching. 8. New teaching strategies on how to avoid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are the interest association, the character
    radical inference, characters' identification by color-brushed strokes, the
    extension of words and phrases, the literacy of characters, race & article,
    the network teaching, the preparation of character cards. 9. Method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eaching strategy for the teaching on how to avoid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are as follows. (1) Self-enrichment:
    establish the database, read more and look up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more
    frequently, take advanced courses and do a thorough study, conduct research on
    special subjects. (2) Teaching work: innovation teaching, friendly using the
    audio/visual teaching media. (3) Share with the associates: organize teaching
    seminars, consult the specialized language teachers.
    Major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1. The function of writing accuracy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of the
    na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2. Along with the universal application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the
    emergence of network, catchword writing among the elementary students
    increases day by day.
    3. The visual propaganda effect of the stores' signboards and the media
    advertisements results in more and more elementary students misusing
    characters with similar pronunciation.
    4.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are caused by different intrinsic
    factors respectively.
    5. Effect can only be obtained via simultaneously conducting the characters
    learning together with the teaching of words and phrases.
    6. Auxiliary teaching by means of character race article teaching is helpful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misused characters.
    7.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taken in order to act appropriately
    to the situations while teaching how to avoid the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8. Reinforce the na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knowledge on graphology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9. Share and discussion among the teaching group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findings by this research.
    1. Suggestion for the incumbent na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friendly
    use of audio/visual media to enhance teaching efficiency, continuously taking
    advanced courses to improve teaching ability, specify the character dictionary
    in standard typeface for the students to buy. 2. Suggestion for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unit: encourage the teachers to take advanced courses and do
    further research, arrange regular language teaching seminars. 3. Suggestion
    for training organization for teachers: widely open graphology related
    curriculum, invite the incumbent teachers to share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s
    on how to avoid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conduct a special study
    on teaching as to how to avoid wrongly written or misused characters. 4.
    Suggestion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 actively promote
    standard typeface, research and develop the computer auxiliary teaching media,
    increase the teaching hours in the language domain. 5. Suggestion for future
    researchers: may choose other different research techniques; may expand the
    research objects to the other teachers so as to make a disparity comparison;
    in regards to the research content,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suit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subdivided in low, middle, and high grade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0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中國文字的特性與構造------------ 13 第二節 錯別字的錯誤類型和形成原因--------- 34 第三節 避免寫錯別字之教學策略----------- 49 第四節 錯別字之相關研究-------------- 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概念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1  第三節 訪談設計------------------ 63 第四節 研究實施------------------ 6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8 第四章 訪談研究之結果分析與討論----------- 70  第一節 文字的功用----------------- 71  第二節 小學生常見的錯別字類型----------- 79 第三節 造成學生書寫錯別字的因素---------- 85  第四節 進行避免錯別字教學時最大的困難------- 95 第五節 進行避免錯別字教學時應掌握的原則------ 102 第六節 教師經常使用的有效避免錯別字之教學策略--- 111 第七節 提升教師有效避免錯別字教學策略的方法---- 1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8  第一節 結論-------------------- 139  第二節 建議-------------------- 143 參考文獻----------------------- 149 附錄  附錄一 避免小學生寫錯別字之教學策略訪談邀請書--- 153  附錄二 字族文識字----------------- 159  附錄三 訪談逐字稿----------------- 160 表  次 表1-1  錯別字的定義------------------ 7 表2-1  後人所說六書名稱次第-------------- 26 表2-2  歷年專家學者分析歸納錯字類型一覽表------- 35 表2-3  錯字類型類目表----------------- 37 表2-4  歷年專家學者分析歸納別字類型一覽表------- 39 表2-5  別字類型類目表----------------- 41 表2-6  錯別字形成的原因---------------- 48 表2-7  錯別字的相關研究---------------- 54 表3-1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 61 表3-2  訪談時間資料------------------ 62 表3-3  訪談內容大綱------------------ 65 表4-1  「文字的功用」之意見彙集表----------- 72 表4-2  「學生常見的錯字類型」之意見彙集表------- 80 表4-3  「學生常見的別字類型」之意見彙集表------- 81 表4-4  「造成學生書寫錯別字的因素」之意見彙集表---- 85 表4-5  「進行避免錯別字教學時最大的困難」之意見彙集表- 95 表4-6  「進行避免錯別字教學時應掌握的原則」之意見彙集表 103 表4-7  「教師經常使用的有效避免錯別字之教學策略」意見彙集 表---------------------- 112 表4-8  「提升教師有效避免錯別字教學策略的方法」之意見彙集 表---------------------- 131 圖  次 圖3-1  研究概念架構圖----------------- 60 圖3-2  研究程序圖------------------- 69

    王文科(民90)。教育研究法(六版)。台北:五南。
    王志成(民87)。試論部審定本國民小學低年級國語課本生字之識字量。國立新竹師院語
    文學報,5,14-19。
    王更生(民56)。文字源流與錯別字訂正。教育與文化,358-9,39-42。
    王鳳陽(1989)。漢字學。吉林文史出版社,888-889。
    艾偉(民38)。漢字問題。上海:中華。
    安子界(1987)。劈文切字集。香港:瑞福有限公司。
    老志鈞(1990)。掌握漢字特點的識字教學方法-分析比較。中國語文通訊,53,1-9。
    吳尚憲、黃千嫚、吳育澤、許詩怡(民89)。電腦動畫輔助生字教學-以象形文字為例。
    台南師院學生學刊,21,115-151。
    吳英成(民80)。漢字偏誤與學習策略的關係。華文世界,59,29-34。
    吳建華(民83)。國中生錯別字補救教學示例。竹縣文教,9,68-72。
    吳錦釵(民65)。國小一年級國語課本字彙與學生習後識字情形之分析。台灣省政府教育
    廳師範專科學校教師教育研究報告第三十三種,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李白芬(民84)。國小學童認知風格及其錯字錯誤類型之關係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初
    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俊英(民69)。從國中生作文看錯別字問題。中國語文,46:5,12-17。
    李淑媛(民88)。不同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習障礙學童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李靜中(民72)。中國文字構形法例之研究。台北:文史哲。
    呂美娟(民87)。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成效探討。國立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介塵(民68)。我不再寫錯字。台北:名人。
    林尹(民60)。文字學概說。台北市:正中。
    林良(民79)。關心我們的語言文字。中國語文,400,4-5。
    林昌炫(民68)。國中學生作文錯別字分析,中國語文,267,39-50。
    林春榮(民86)。錯字辨正手冊。彰化市:編者。
    林培榕(民71)。中國文字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瑞端(民72)。兒童錯別字研究。國民中小學專題研究報告第三輯:台灣省國民教師研
    習會。
    林滿秋(民90)。錯別字殺手。台北市:小魯。
    柏舟(1997)。漢字形位原理。語文建設通訊,53,6-40。
    柯華葳(民84)。由兒童會錯意的字分析探討兒童認字方法。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
    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9-35。
    柯劍星(民83)。錯別字解惑-別字篇。台北:國語日報。
    柯劍星(民83)。錯別字解惑-錯字篇。台北:國語日報。
    姜建邦(民37)。識字心理。台北:正中。
    袁之揚(民77)。淺談文字之美及文字知識在教學上之功用。國教輔導,28:1,13-19。
    馬文駒(民83)。大陸識字教學新進展。載於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09-
    126。國立台北師範學語文教育學系。
    柴世森(1994)。漫談錯別字問題。北京語文。
    高惠瑩、麻鳳鳴(1990)。小學語文教學法(修訂本)。北京師範大學。
    秦麗花、許家吉(民89)。形聲字教學對國小二年級一班學生漢學障學生識字教學效果之
    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191-206。
    梁坡雲(主編)(民73)。中國書法大辭典(第一版)。香港:書譜。
    教育部(民64)。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編號:006071820020)。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編號:89122368)。台北:正中。
    莊明廣(民83)。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國語科習寫的錯別字研究。進修(推廣)部學士學
    位進修班獨立研究專輯第三輯,191-215。
    許淑娟(民84)。台南市低年級學童錯別字之分析。國語文教育通訊,10,61-83。
    許斐絢(民87)。解讀當下青少年流行語。華文世界,88,6。
    許慎撰、段玉裁注(東漢/民81)。說文解字注(再版)。台北市:天工。
    許嘉璐(民84):漢字結構的規律性與小學識字教學-兼評幾種小學識字法。載於第一屆
    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01-411頁)。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郭紅伶(民90)。相似字與非相似字認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低年級認字困難學生學習生字成
    效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苳茹(民84)。和錯別字說再見。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崑輝(民70)。錯字大全。台北:名人。
    張清鐘(民71)。從國字的演化與特性談國字的教學。教師之友,23,11-14。
    張新佃(民76)。談如何糾正學生寫錯別字。中國語文,61,38-39。
    陳玉英(民83)。國小學習障礙兒童國語科錯別字出現率及學習行為調查分析。國小特殊
    教育,16,29-35。
    陳正治(民85)。國小語文教學論集。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教輔導叢書第二十一輯。
    陳弘昌(民88)。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修訂版)。台北市:五南。
    陳光憲(民84)。中國文字的創造思考。創造思考教育,7,34-36。
    陳秀芬(民87)。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在增進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探討
    。國立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金明(民84)。識字教學與兒童認知發展。載於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363-373頁)。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陳佩櫻(民90)。台北市國小學童作文錯別字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瑞端(1996)。香港學生的錯別字調查。教育學報,24:2,97-120。
    陳雙新(民89)。認識漢字優劣,把握發展方向-談漢字的特點及其發展前景。中國語文
    通訊,55,47-53。
    陳鑫(民79)。我國文字的特質。中國語文,393,29-31。
    符顯仁(民72)。中國文字面面觀(二版)。台北市:莊嚴。
    黃沛榮(民80)。中國文字的未來。交流,試刊號,21-30。
    黃順益(民84)。錯別字的形成與消弭,中國語文,452,90-93。
    游麗滿、楊妙善、蔡米凌、蘇彩霞、賴婉媛(民82)。國小低年級錯別字之研究。嘉義市
    民族國小。
    董季棠(民71)。從國字的構造談錯別字的辨認。教師之友,23,15-17。
    董俊彥(民80)。談中國文字的用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6-15。
    萬雲英(民80)。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載於楊中芳、高尚仁(主編),中國
    人、中國心(403-448頁)。台北:遠流。
    葉德明(民88)。漢字「認讀」「書寫」之原理與教學。華文世界,94,23-35。
    趙天池(民80)。優美的中國文字。台北市:文史哲。
    廖傑隆(民87)。國小六年級學生錯別字研究:字的頻率、筆劃、形體結構與表音線索的
    效果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齊騁邨(民69)。又見別字。台北:名人。
    齊騁邨(民69)。再見別字。台北:名人。
    齊騁邨(民81)。報章常見的錯別字。台北:台灣商務。
    鄧仁焜(民74)。文字教學舉隅。台北市:廣場。
    蔡金凉(民81)。國小易誤字之研究。國教月刊,39:3、4,25-29。
    樊善標、陳潔儀、杜家祁、李貴生(民90)。校園錯別字現象觀察-手寫部分。中國語文
    通訊,58,27-32。
    劉興漢(民76)。國小學生學習寫中文字錯誤之分析:個案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0
    ,189-198。
    賴明德(民83)中國文字與中國文化。華文世界,74,3-6。
    賴明德(民88)。漢字結構之研究。華文世界,94,36-52。
    賴惠玲、黃秀霜(民88)。不同識字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國字學習成效研究,國立台南師
    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2,1-26。
    賴慶雄(民78)。認識字詞語。台北市:國語日報。
    賴慶雄(民91)。錯別字一把抓。板橋市:螢火蟲。
    錢鍾書(2000)。圍城。大陸:人民文學。
    盧春塘(民91)。學生錯別字辭典。台北縣中和市:昇望。
    穆超(民84)。中國文字的進步與優美。中國語文,453,51-56。
    謝邦振(民90)。別再寫錯字了。台北市:商周。
    戴榮治(民71)。不再寫錯字。桃園縣楊梅鎮:七燈。
    簡宗梧(民67)。認識我們的語言文字。台北市:偉文。
    羅秋昭(民83)。如何加強識字教學。國民教育,35:3、4。14-1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