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馮秀霞
FENG HSIU HSIA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男女教師比例不均對組織運作影響之研究 ~以新竹縣市為例
The research about influence of inbalanced male and female teacher propor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on organization operation
指導教授: 顏國樑 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2
中文關鍵詞: 國民小學男女教師比例不均性別組織運作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inbalance male and female teacher propotion, gender, sex, organization oper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民小學男女教師比例不均對組織運作影響之研究
    ~ 以新竹縣市為例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男女教師比例不均對組織運作之影響,主要研究目的有:一、瞭解國民小學男女教師比例不均對組織運作影響之現況。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與環境變項對國民小學男女教師比例不均對組織運作影響的差異情形。三、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及師資培育機構、國民小學行政、國民小學教師作為政策決定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以新竹縣、新竹市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以自編之「國民小學男女教師比例不均對組織運作影響之問卷」,針對新竹縣市34所學校508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回收之有效問卷441份,占發出問卷88.39%。所得資料輸入電腦後,利用SPSS10.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另外,立意抽取14位教師進行訪談研究。訪談資料謄寫成逐字稿,將訪談的結果,配合相關文獻與問卷調查結果,作交互分析討論。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獲致以下結論:
    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男女教師比例不均對組織整體運作沒有影響,但在各組織層面的實務運作中有些影響,唯影響不大。
    二、就背景變項、環境變項而言,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性別比例不均對組織運作影響」的認知,在性別、年齡、職務三項有顯著差異,在學歷、年資二項沒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環境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性別比例不均對組織運作影響」的認知,只有不同縣市變項有顯著差異,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兩個變項都沒有差異。
    四、訪談結果發現,國民小學男女教師比例不均,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除了在安排學務處主任、組長和高年級級任的人選比較不容易之外,在組織整體運作沒有太大的影響,
    五、男女教師比例差距過大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角色認同,對學校組織文化也有很大的影響,應審慎看待。
    六、性別均衡可給學生一個比較優質的校園文化,但遴選教師欲保障男性教師時,仍應以學生利益為最大考量,專業選才優於性別。
    根據文獻探討及實證研究的結果,提出以下的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與師資培育機構、學校行政人員、教師,以及有志於教育研究的同仁繼續深究的參考。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與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一、鼓勵男教師投入國小教育行列:例如提高國小教師薪資結構,獎勵或表揚優秀男教師等。
    二、增加國小男性師資的培育:培養師資的大學院校招收比例均衡的男女性新生,並給予男性新生較多比例的獎助學金,吸引男性修習教育學程。
    貳、對國民小學行政的建議
    一、落實性別平等觀念:行政主管應用人唯才,勿以教師性別為優先考量。
    二、加強親職教育強化家庭的功能,使學生有良好的角色認同對象。
    参、 對國民小學教師的建議
    一、摒除性別意識型態兩性共同合作,營造優質教育環境。
    二、充實專業知能提升專業地位,做一個全方位的教師。
    肆、另針對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國民小學、男女教師比例不均、性別、組織運作


    The research about influence of inbalanced male and female teacher propor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on organization operation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inbalanced male and female propor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on organization operation. Three main ideas were listed below. Firstly, understand the nowaday situation of this issue. Secondly,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ackground variety and enviromental variety. Thirdly,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and further study.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research incorporated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aire and interview. The sample was drawn from 34 schools, 508 teachers in Hsien-chu city and county. The valid sample was 441 in total. Instrument was self-designed “The questionaire about influence of inbalanced male and female teacher propor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on organization operation”.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t-test and one-way ANOVA. Moreover, 14 interviewees were selected for detailed interview.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inbalanced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on organization operation.

    2.Refering to background variety toward this issue, gender, age and job position reach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howev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seniority show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3.Refering to environment variey toward this issue, signifiant difference only shown in different city and county, but neither on school size nor on school district.

    4.Most interviewees remarked that less male teachers infected more on the arrangement of Dean of student affairs and high-grade tutors than the entire school operation.

    5.Inbalanced male and female teacher percentage might have profound influence on students’ gender-identification.

    6.Even though balanced male and female teacher percentage might provide a better qualit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expertise has priority over gender.
    The suggestions drawn from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Encourage more male teachers devoting in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For example, raise the salary, reward or praise the outstanding teachers.

    2.Increase the opportunity for fostering male teachers by means of providing more sholarship.

    3.Carry out the gender equality concept. Expertise has priority over gender.

    4.Reinforce family function by providing effective parental training courses. Students could have a better gender identification by means of their well-functional families.

    5.Banish sex ideology. Create a cooperative school environment for different sex.

    6.Strengthe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mote expertise. Make self to be a whole-function teacher.

    7.Other concrete suggestions toward research objects,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instruments were also listed for further study or reference.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inbalance male and female teacher propotion, gender, sex, organization operat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國小男女教師比例的現況分析 11 第二節 男女教師性別角色的差異與影響 23 第三節 學校組織運作的特性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8 第五節 研究實施 68 第六節 資料處理 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5 第一節 國民小學男女教師比例不均對組織運作 影響的現況分析 75 第二節 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對「男女教師比例不 均對組織運作影響」認知分析 80 第三節 學校環境背景變項對「男女教師比例不 均對組織運作影響」認知分析 103 第四節 訪談結果分析 113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43 一、中文部份 143 二、英文部分 149 附 錄 151 附錄一 新竹縣各國民小學九十三學年度男女 教師人數統計 151 附錄二 新竹市各國民小學九十一學年度男女 教師人數統計 154 附錄三 指導教授推薦函(專家審題) 155 附錄四 專家審題問卷 156 附錄五 預試問卷 165 附錄六 指導教授推鑑薦函(正式問卷) 171 附錄七 正式問卷 172 附錄八 訪談大綱 178 附錄九 訪談紀錄表(部份紀錄) 18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鋼(2005)。基礎教育中的性别弱化。2005年3月7日,取自
    http://www.cul-studies.com/Article/education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05)。男孩不如女孩? 2005年3月31
    日,取自http://www.cernet.edu.cn/。
    王家通主編(1994)。初等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雅各(1996)。男性研究: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婦女與兩性研究
    通訊。 41期,1-6。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第七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
    司。
    白博仁(1999)。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與自我概念的關係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台灣婦女網路論壇(2002)。男學生欺負女老師很正常嗎? 2005年5
    月11日,取自
    http://forum.yam.org.tw/women/digest/education/b85.htm
    台南市東區崇學國小九年一貫資訊網(2005)。學校教學策略
    SWOT分析。取自2005年5月10日,
    http://www.dtps.chc.edu.tw/92year/swot.htm
    江佳茹(200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國
    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朱德全、王世雄(2004)。西南貧困地區農村師資現存問題與發展對
    策2004年4月7日,取http://www.gmw.cn/01wzb/2004-
    07/08/content_54430.htm。
    吳金香(199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
    吳清基(1989)。教育與行政。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1995)。教師生涯的經營。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實習教師
    諮詢服務與輔導叢書。
    吳清基(2001)。學校行政新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美枝(1981)。社會心理學。台北市:大洋出版社。
    李冠儀(2000)。國小教師對學校組織氣氛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專業
    承諾之相關。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花蓮縣。
    李巍(2001)。挪威中小學教師男女比例嚴重失調。2005年5月11日
    取自人民日報海外版,第三版,取自
    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39/4026/476848.html。
    李茂編譯(2003)。教育,讓男人走開?--美小學男教師比例不足1/10
    2003年3月27日,取自
    http://past.people.com.cn/GB/kejiao/230/3688/3708/
    20030321/949390.html。
    宋嘉行(2002)。美國幼教界□的兩性議題(上)。2002年.9月30
    日,取自台灣立報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lipo1/405.shtml。
    肖樹臣、路紅(2004)中小學教師性别比例失調【新聞】2004年7月8
    日,取自
    http://www.gmw.cn/01wzb/2004/07/08/content_54430.htm。
    何秀珠(2004)。國小男女教師性別角色與學生學校適應、學業成就之
    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高祿(2005)。中小學缺「陽」氣。取自中國時報2005年8月25日
    C4版報導,台北。
    林瑞欽(1990)。師範生任教職志之理論與實徵研究。高雄:復文。
    林靖芬(1999)。台北市國小女性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
    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市。
    林惠枝(2000)。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教材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
    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嘉義市。
    周彥君(2002)。一位國小女性教師性別角色態度的構成。國立台中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邱憲義(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
    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市。
    邱柏翔(2001)。國民小學教師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
    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慧芬(1995)。幼兒圖書中父親及母親角色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屏東縣公館國小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課程計畫(2005)。學校教學
    策略SWOT分析。2005年5月1,取自
    http://www.ggps.ptc.edu.tw/curriculum.htm。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秦夢群(1988)。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秦宏康(2005)。上海師大「重男輕女」。2005年3月27日,取自
    http://www.yndaily.com。
    陳皎眉(1986)。社會心理學 台北市:五南。
    陳皎眉、江漢聲、陳惠馨合著(1996)。兩性關係。台北縣:國立空
    中大學。
    陳佑任(2002)。他們的故事:三位國小男性教育人員的生命使研
    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市。
    陳怡安(2003)。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
    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珮琦(2003)。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狀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
    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市。
    陳凱筑(2003)。國小女性教師性別意識構成與實踐之研究。國立台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皎眉(2005)。性別差異與性別角色。教育部兩性平等全球資訊
    網。台北市:教育部。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張郁芬(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惠英(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
    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屏東市。
    華博士新聞頻(2004)。上海中小學教師性别比例「失衡」。2004年
    5月18日,取自http://www.mm6.com.cn/news/readnews.asp。
    教育部統計處(2004)。台北市:教育部資訊網,2004年11月8日,
    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
    EDU7220001/data/serial/seriesdata.htm?open。
    教育部統計處(2005)。台北市:教育部資訊網,2005年4月3日,取
    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
    /EDU7220001/data/serial/seriesdata.htm?open
    黃安邦編譯,陳皎眉校訂(1986)。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單文經(1991)。美國中小學男女教師人數差異懸殊。現代教育,第
    6卷(4),73-75。黑龍江教育導航台(2000)。1999年教師性
    別分布。 2005年3月27日,取自
    http://www.heinet.com.cn/gk/gk05.htm。
    詹子杰(1997)。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滿意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
    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齊宗豫(2001)。男性身份、自我探索與教育實踐─一位國小準校長
    的成長之路。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新竹市。
    彰化縣大村國小全球資訊網(2005)。學校教學策略SWOT分析。取自
    2005年5月10日,
    http://www.dtps.chc.edu.tw/92year/swot.htm
    新竹市政府(2003)中華民國九十一年新竹市統計要覽。新竹市:作
    者。
    蔡保田(1991)。學校行政。高雄市:復文。
    蔡惠娟(1998)。性別平權教育的實踐/小學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及其
    班級實務。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花蓮市。
    蔡進雄(2001)。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
    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市。
    蔡雅惠(2002)。國中小學生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與職業興趣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鄭彩鳳 (1999)。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00)。小學男女教師比例懸
    殊。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第17期通訊。取自
    2005年5月7日,
    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39/4026/476848.html
    潘慧玲(2000)。教師生涯的性別視域。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議題
    的性別視野,224-249。台北:臺灣師範大學
    劉秀娟、林明寬(1996)。Susan A. Basow著。兩性關係-性別刻版
    化與角色。台北:揚智文化。
    劉劍眉、楊龍祥(2002)。冷靜透視幼兒園男教師現象。2005年3月
    27日,取自http://www.pep.com.cn/200406/ca440050.htm
    劉瑞玲(2005)。男女應同校,更應同班。2005年5月11日,取自
    www.mdnkids.com/speak/detail.asp?sn=181
    賴秀美(1993)。父母的性別角色,兒童的性別角色與兒童自尊和同
    儕接納度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
    賴友梅(1998)。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
    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5期,49-67。
    賴友梅(2000)兩性平等教育專業人員及義工研習教材。台北市:財
    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謝小苓(1995)。教育-從父權的複製至女性的解放。載於劉毓秀主
    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台北:時報文化。
    謝臥龍(1997):從兩性平權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歷程中的性別
    偏見,教育研究,54,37-43。
    謝文全(199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7)。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
    謝文全、林新發、張德銳、張明輝(1995)。教育行政學。台北:空中
    大學。
    薛化元,周志宏(1994)。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稻
    鄉。
    瞿立鶴(1992)。教育行政。台北市:茂昌。
    簡木全(2003)。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以高雄市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屏東市。
    蘇芊玲(1997)。國中小女教師與教改。北縣教育,第20期,34-
    39。
    蘇芊玲、劉淑雯(1997)。檢視國小一年級國語科新教材兩性觀。發表
    於台北市教育局主辦「體檢國小教材座談會」,86年6月14日。
    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

    二、英文部分
    Acker, S. (1983). Women and Teaching: A Semi-Detached
    Sociology of a Semi-Profession. In Stephen Walker and
    Len Barton (Ed.), Gender, Class & Education. England:
    The Falmer Press.
    Biklen, S. K. (1983). Teaching as an occupation for women:
    A case study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Reproduction No. ED234049)
    Corson, D. (1992). Education for work/background to policy
    and curriculum.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Feiman-Nemser, S., & Floden, R. E. (1986). The culture of
    teaching.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pp. 505-526). New York:
    Mamillan.
    Allan, J. A. (1997). Gender as Opportunity and Constraint
    in the Work Lives of Men Elementary Teachers.Michigan:
    UMI.
    Lortie, D. C. (1975). School 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Ornstein, A. C., & Levine, D. U.(1989).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Boston:Houghton Mifflin.
    Parsons, T. (1959). The school class as a social system:
    Some of its functions in American societ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24, 297-31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