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思晴
Wang,Sih-Cing
論文名稱: 論達利和德爾沃作品中潛意識和夢主題之表達
Expression of the Unconscious and Dream Motif in Works by Salvador Dali and Paul Delvaux
指導教授: 高榮禧
Kao, Jung-Hsi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5
中文關鍵詞: 超現實主義達利德爾沃潛意識
外文關鍵詞: Surrealism, Dali, Delvaux, Dreams, Unconsciou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介於兩次大戰期間產生的超現實主義,其精神繼承達達主義,反對戰爭、美學、社會道德規範,因此超現實主義者常具有批判性和重新建構能力並呈現在作品。他們一直在尋求夢境與潛意識之表現,並認為夢是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且最具有啟發性。

    本論文從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與榮格分析心理學兩方面為主,研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與保羅.德爾沃(Paul Delvaux, 1897-1994)兩人繪畫作品中隱藏之夢的涵義,並分三點問題探討:第一部分為達利作品中夢主題的呈現方式,主要探討達利表達原型與情感的方式,以明其潛意識表達與母親的關係、同時也探討其童年經驗與性倒錯之關係。第二部份分析德爾沃作品中潛意識透露之情感與原型內容、及其作品與一般女性及性慾之關係。第三部份為達利與德爾沃作品夢主題與潛意識再現方式之異同。

    達利與德爾沃不約而同地將自身安尼瑪形象神聖化,得知兩人的共通點為壓抑自身的慾望,尤以對性慾之表現,其中包含自戀、伊底帕斯情結等主題。他們並將作品視為自我表達之地,創作出如夢境般的世界,這是藝術家表現自我最真實面的途徑,並替大眾最原始之慾望發聲。達利與德爾沃兩位藝術家的處事態度及喜愛主題相差極大,在作品呈現上也不同,但兩人以細膩寫實的繪畫技巧來描繪如夢境般之場景卻頗相似,從其畫作中可感受到情慾的表達,使觀者游移在意識與潛意識間,尋求作夢的場景與安慰,間接印證佛洛伊德與榮格理論-夢是創造力的來源,從中可得知藝術家的潛意識訊息。


    Between World War I and II, Surrealism appeared and inherited the main spirit of Dadaism, with it’s objection of war, normal aesthetic standand and social ethics. Therefore, Surrealists tends to do social critique and re-construction and their effort were shown in their works. Surrealists are quite interested in dreams and they believe that dream is one way to express ideas unconsciously. Through dream interpretation, they could be inspired and took it as a way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Using theories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and Jungian analysi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dream motif that hidden in the paintings of Salvador Dali (1904-1989) and Paul Delvaux (1897-1994). Three areas are explored. The first part analyzed how Dali presented dream motif in his works, focusing on the way he expressed his archetype and emotion, and his relationship with mother through expression of his unconsciousness.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 childhood and his sexual perversion as indicated in his work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udy analyses the content of emotion and archetype as expressed unconsciously in Delvaux’s works. His relation with women and sexuality disclosed in his works are also treated. In the third par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ays Dali and Delvaux interpreted dream motif and their unconscious representations in respective works were discussed further to make some clarifications and satisfy my research purpose.

    Coincidentally, the images of Anima are sacred in both Dali’s and Delvaux’s works. This shows that they both suppressed their own desires, especially about sexuality, and this was shown in their works that related to their respective narcissism, the Oedipus complex etc. They used their works as a way for self-expression and created their dreamlike worlds. They believed that this is the essential way to truly express themselves, and help the public to voice their own desires.The living attitudes and favorite themes of Dali and Delvaux are also different and shown through their works. However, both of them used a “realistic” approach to interpret scenes from dream. We could feel the passion within their works, and oscillate between our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sphere so as to enjoy the pleasure from dreams. We could also confirm indirectly the function of dreams, as a source of creativity, which verifies Freudian and Jungian theor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資料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問題與文獻回顧 5 第二章 理論背景 9 第一節 形而上繪畫、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 9 第二節 佛洛伊德論夢 33 第三節 榮格論夢 44 第四節 佛洛伊德與榮格理論之比較 52 第五節 小結 59 第三章 達利作品潛意識和夢主題之表達 61 第一節 達利生平簡介 61 第二節 達利作品一般風格及主題 67 第三節 達利作品潛意識和夢主題解析 73 第四節 小結 94 第四章 德爾沃作品潛意識和夢主題之表達 96 第一節 德爾沃生平簡介 96 第二節 德爾沃作品一般風格及主題 101 第三節 德爾沃作品潛意識和夢主題解析 109 第四節 小結 133 第五章 結論 136 第一節 達利與德爾沃作品潛意識和夢主題表達之比較 136 第二節 小結 141 參考文獻: 144 附錄: 153

    一、 外文書籍:
    1. Lyford, Amy. Surrealist Masculinities: Great Anxiety and the Aesthetics of Post-World War I Reconstruction in France,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2. Waldrop, Bernard and Ferdinand Alquié. The Philosophy of Surreali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65。
    3. Gregory, Clive and Sue Lyon.Great Artists of the Western Word II: Fantasy and Surrealism, New York: Marshall Cavendish Corporation, 1988。
    4. Hopkins, David. Dada and Surre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5. Scott, David. Paul Delvaux: Surrealizing the Nude, London: Reaktion Books Ltd, 1992。
    6. Ades, Dawn. Dalí:The Centenary Retrospective, London: Thames & Hudson, simulacra, 2004。
    7. Ades, Dawn. Dali, New York: Thames&Hudson Ltd, 1995。
    8. Picon, Gaetan. Surrealists and surrealism, 1919-1939, New York: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INC., 1988。
    9. Sojcher, Jacques. Paul Delvaux, Paris, France: Editions Cercle d'Arc, 1991。
    10. Mundy, Jennifer. Surrealism Desire Unbound, London: Tate Publishing Ltd, 2001。
    11. Ferreira, José. Dalí-Lacan: La Rencontre ce que le psychanalyste doit au peintre, Paris, France: L’Harmattan, 2003。
    12. Sass, Louis A. Madness and Modernism: Insanity in the Light of Modern Art, Literature, and Though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13. Rombaut, Marc. Paul Delvaux, New York: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INC., 1990。
    14. Pelikan, Maria and Uwe M. Schneede. Surrealism,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1973。
    15. Schiebler, Ralf. Dali: The Reality of Dreams, Munich , New York: Prestel, 2005。
    16. Freud, Sigmund .translated by Joyce Crick.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9。
    17. 中原祐介 宇野亞喜良 金井美惠子,《ラブレワオー現代世界の美術19》,東京:株式會社集英社,1986年。
    18. 高階秀爾、中原佑介主編,《現代の美術1:先趨者たち》,東京:株式會社講談社,1975年。

    二、 中文書籍:

    1. 于而彥譯,Michael Jacobs著,《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伊德》,台北: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2. 中央編譯出版社譯,戴維.C.洛夫(David.C.Lohff)著,《夢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
    3. 王光林、閆衛建、謝曉晴、王莉群譯,薩爾瓦多.達利、安德烈.巴西諾著,《瘋狂的眼球:薩爾瓦多.達利難以言說的自白》,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
    4. 王杰著,《審美幻象研究:現代美學導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5. 王青燕譯,維蕾娜.卡斯特著,《夢:潛意識的神祕語言》,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
    6. 何政廣主編,《達利》(世界名畫家全集系列),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6年。
    7. 何政廣主編,《德.基里訶》(世界名畫家全集系列),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3年。
    8. 何政廣主編,《德爾沃》(世界名畫家全集系列),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3年。
    9. 何政廣著,《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
    10. 余珊珊譯,赫索.契普(Herschel B.Chipp)著,《現代藝術理II》,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4年。
    11. 吳介楨等譯,Hugh Honour, John Fleming著,《世界藝術史》,臺北新店:木馬文化,2001年。
    12. 吳康、丁傳林、趙善華譯,C.G..Jung著,《心理類型(上)》,台北新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13. 吳瑪悧譯,漢斯.利希特著,《達達:藝術和反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8年。
    14. 宋學軍編著,《一次讀完26本心理學經典》,台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
    15. 李長俊譯,亞歷山德安著,《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台北:大陸書店,1990年。
    16. 李俊毅譯,Joseph Sandler,Ethel Spector Person,Peter Fonagy主編,《佛洛伊德的「論自戀:一篇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17. 李洁修譯,戴維.方坦納著,《夢境世界的語言》,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
    18. 李震譯,安.達勒瓦著,《藝術史方法與理論》,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年。
    19. 沈德燦著,《精神分析心理學》,台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20. 周玉忠、白怡康、孔超譯,吉莉安.荷洛薇著,《釋夢》,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
    21. 孟祥春譯,諾思洛普.弗萊著,《世俗的經典:傳奇故事結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2. 邱彰譯,亞諾.豪斯(Arnold Hauser)著,《西洋社會藝術進化史》,台北:雄獅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23. 皇冠翻譯組譯,薩爾瓦多.達利著,《少年達利的秘密日記》,台北:平安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
    24. 倪男奇譯,米杉著,《夢的真相:夢的心理學解析與療癒》,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年。
    25. 唐孝威著,《心智的無意識活動》,浙江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
    26. 徐光興著,《解夢九講:心理諮詢與治療的藝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27. 高建平譯,斯佩克特著,《佛洛伊德的美學-藝術研究中的精神分析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28. 常宏等譯,Sigmund Freud著,《論藝術與文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
    29. 常若松著,《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0年。
    30. 張一兵著,《不可能的存在之真》,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31. 張旭譯,托馬斯.奧格登著,《精神分析藝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32. 張愛東、王升才、庫宗波譯,海姆.芬克爾斯坦著,《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想中的電影螢幕》,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年。
    33. 梁翠凌譯,Rizzolo著,《達利-畫布上的精靈》,台北:北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34. 許汝紘編著,《女人:畫家的繆斯或魔咒》,台北:信實文化行銷有限公司,2008年。
    35. 陳大中譯,佛德芬著,《榮格心理學》,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36. 陳侃譯,Robert Bosnak著,《探索夢的原野》,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
    37. 陳訓明譯,卡洛斯.羅哈斯著,《達利的神奇世界》,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
    38. 陳蒼多譯,薩爾瓦多.達利著,《一個天才的日記》,台北三重:新雨出版社,2001年。
    39. 陸揚著,王岳川主編,《精神分析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40. 曾長生著,《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雜誌,2000年。
    41. 黃英春譯,艾力克.薛恩斯(Eric Shanes)著,《達利 Dali》(巨匠與世界名畫中文國際版),台北:國巨出版社,1995年。
    42. 楊玉平譯,喬治.塞巴格著,《超現實主義》,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43. 楊志麟等譯,達利等著,《達利談話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44. 楊智清譯,Jean-louis Gaillemin著,《達利:超現實主義狂想天才》,台北萬華:時報文化出版,2006年。
    45. 楊夢如譯,榮格著,《分析心理學與夢的詮釋》,上海:上海三聯書局,2009年。
    46. 楊韶剛譯,羅洛.梅著,《創造的勇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47. 楊銳著,《佛洛伊德論藝術》,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2007年。
    48. 楊鑫輝主編,《西方心理學名著提要》,江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49. 葉頌壽譯,佛洛姆著,《夢的精神分析》,台北:志文出版社,1971年。
    50. 趙泉泉譯,波洛克編,《精神分析與圖像》,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年。
    51. 劉國彬、楊德友譯,卡爾.榮格著,《回憶.夢.省思:榮格自傳》,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52. 劉暢著,《達利關鍵詞》,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2010年。
    53. 潘東坡編著,《20世紀美術全覽》,汐止市:相對論出版社,2002年。
    54. 蔣韜譯,Robert H. Hopcke著,《導讀榮格》,台北新店:立緒文化出版,2000年。
    55. 鮑詩度著,《西方現代派美術》,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年。
    56. 儲昭華、王世鵬譯,Carl G. Jung著,《象徵生活》,北京:北京國際文化出版,2011年。
    57. 薛絢譯,安東尼.史蒂文斯著,《私密的神話:夢之解析》,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
    58. 謝玉風、馬躍編著,《達利圖傳》,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年。
    59. 謝君麗譯,《超現實主義》,台北新店:縱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60. 懷宇譯,阿蘭.瓦尼埃著,《精神分析導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61. 羅建平著,《夜的眼睛-中國夢文化象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62. 蘇琳編著,《達利的夢幻與怪誕》,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年。
    63. 龔卓軍譯,卡爾.榮格主編,《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台北新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三、學術論文:
    1. 梁麗珍著,《達利創作內涵之教材化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 許麗香著,《德基里科之早期形上藝術研究(1909-1919)》,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3. 陳厚娟著,《合理的矛盾-魔幻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分析》,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09年。
    4. 陳毓棻著,《牧神的花園――夢境中的現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5. 陳麗妃著,《基里訶非邏輯圖像創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6. 楊衍畇著,《達利的「偏執狂批判」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7. 劉臻著,《解析德爾沃系列作品中夢幻的精神世界》,湖北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

    四、期刊:
    1. David Scott, “Surrealist Academicism:Paul Delvaux’s Éloge de la mélancolie”French Cultural Studies,1991; 2; 51。
    2. Romm Sharon,“Sigmund Freud and Salvador Dali: Personal Moments”, American Imago,40: 4 (1983:Winter)。
    3. Rose, Gilbert J,“Sigmund Freud and Salvador Dali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Processes”, American Imago, 40: 4(1983:Winter)。
    4. 王哲雄著,〈不受當代藝術思潮感染的超現實主義大師:保羅.德爾沃〉,《藝術家雜誌》,1975年,22卷5期,頁154-173。
    5. 王哲雄著,〈沉寂的夢幻世界:保羅.德爾沃及其藝術特質〉,《現代美術》,1985年,30期,頁6-14。
    6. 王溢嘉著,〈生命之樹.幻想之花-從精神分析看夢與文學的構成〉,《聯合文學》,1984年,第87期,頁27-34。
    7. 俞兆平著,〈夢在中國文化之中〉,《聯合文學》,1984年,第87期,頁18-26。
    8. 高榮禧著,〈達利作品之闡釋:經由精神分析之伊底帕斯與偏執狂妄想觀點〉,《現代美術學報》,2007年,第14期,頁53-70。
    9. 郭鳳著,〈試析德爾沃的「公眾之聲」〉,《藝術探索》,22卷第2期,2008,頁92、95。
    10. 陳厚娟著,〈論魔幻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的矛盾現象〉,《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30卷第1期,頁111-113。
    11. 游美惠著,〈試析台灣的色情海報〉,《聯合文學》,1984年,第87期,頁116-121。
    12. 楊文敏著,〈談保羅.德爾沃〉,《現代美術》,1985年,38期,頁65-72。
    13. 劉奇俊著,〈夢的魔法-德爾沃的藝術〉,《藝術家雜誌》,1975年,30卷6期,頁198-215。
    14. 賴香伶著,〈談「保羅.德爾沃的超現實世界」〉,《現代美術》, 1985年,29期,頁2-14。

    五、參考網址:
    1. David Scott,“Words in the Paintings of Paul Delvaux”, IMAGE&NARRATIVE:http://www.imageandnarrative.be/inarchive/surrealism/scott.htm 檢索日期:2011/11/12
    2. 王元甫著,《換一個角度看夢遊》新紀元,網址:http://epochweekly.com/b5/138/6857.htm檢索日期:2011/09/16
    3. 王哲雄著,《佐藤公聰《形而上心理學》的新圖象》藝術評論:http://www.ourartnet.com/Koso/b010-3-9.htm檢索日期:2011/10/21
    4. 王海鷗著,《保羅.德爾沃繪畫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生與死」之思考》,正刊投稿網,網址:http://www.zhengkan.com/fw/WX/2380.html檢索日期:2011/11/13
    5. 行人文化實驗室網站:http://flaneur.tw/?p=5檢索日期:2010/5/27
    6. 保羅.德爾沃博物館網站:http://www.delvauxmuseum.com/檢索日期:2011/10/13
    7. 偏執狂-醫學百科:http://big5.wiki8.com/pianzhikuang_38927/檢索日期:2012/01/09
    8. 想像維基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3%B3%E5%83%8F檢索日期:2012/4/26
    9. 維基百科-幻覺: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9%BB%E8%A7%89檢索日期:2011/10/29
    10. 維基百科-本我、自我與超我: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C%AC%E6%88%91%E3%80%81%E8%87%AA%E6%88%91%E4%B8%8E%E8%B6%85%E6%88%91檢索日期:2010/05/03
    11. 趙芷菱著,《未解之謎─探索夢遊現象
    認識夢遊症:人為什麼會夢遊?》大紀元,網址:http://news.epochtimes.com.tw/9/8/11/119004.htm檢索日期:2011/09/16

    六、其他資料:
    1. 《保爾.德爾沃,Paul Delvaux》,錄影帶,台北:機會之家 文化傳播,1992年。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