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昱蒨
論文名稱: 桃竹苗地區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生活適應及學習適應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Adaptation in Life and Learning of Art-Talented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指導教授: 黃國晏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4
中文關鍵詞: 藝術才能資優生網路使用行為生活適應學習適應
外文關鍵詞: Art-talented students,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life adaptation, learning adapt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瞭解桃竹苗地區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生網路使用行為現況,試圖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生在網路使用行為上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桃竹苗地區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生933名。
    以自編之「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資優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生活適應及學習適應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分析、卡方考驗、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期望能分析網路使用的行為與其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的關係。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國小教師、家長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research aims on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among art-talented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areas, and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due to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variables of these students. This research adop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933 art-talented students of primary schools of the target areas.
    Using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as tool to collect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 Square Test,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under the expectation of establishing a 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and the student’s adaptation in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Finally, the outcomes of this study would contribute and serve as suggestion for future researches, as well as reference material for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arents and further researches.

    目次 目次 … … … … … … … … … … … … … … … … … … … Ⅰ 表次 … … … … … … … … … … … … … … … … … … … … Ⅲ 圖次 … … … … … … … … … … … … … … … … … … … 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 … … … … … … … … …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 … … … … … … … ……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 … … … … … … … … … … … …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 … … … … … … … … … … … …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網路的發展與特性 … … … … … … … … … … … 10 第二節 網路使用者的特性及其使用情況 … … … … … …… 17 第三節 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 … … … … … … … … … 26 第四節 網路在資優教育的應用及資優學生使用網路之現況 … … 29 第五節 生活與學習適應 … … … … … … … … … ……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 … … … … … … … … … … …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 … … … … … … … … … … … … 58 第三節 實施程序 … … … … … … … … … … … … … 6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 … … … … … … … … … … … …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生活及學習適應之現況 6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資優班學童在網路使用行為之差異分析 76 第三節 網路使用行為與生活適應、學習適應之相關情形 … … … 110 第四節 不同網路使用行為的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生活適應上之差異情形 112 第五節 不同網路使用行為的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學習適應上之差異情形 12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 … … … … … … … … … … … … … 13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 … … … … … … … … … … … … … 137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 … … … … … … … … … … … … … … … … 145 西文部份 … … … … … … … … … … … … … … … … … 162 附錄 附錄一 國內外各機關媒體、學術研究對網路使用者的調查結果 … … 164 附錄二 研究對象統計表 … … … … … … … … … … … … … 177 附錄三「生活適應預試問卷」與「學習適應預試問卷」信度分析 … 178 附錄四 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資優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生活適應及學習適應正式問卷 … … … … … … … … … … … … … … … … … 180 「國小資優生生活適應量表」使用同意書 「學習適應量表」使用同意書 表次 表2-1 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內涵一覽表 49 表3-1 研究時程計劃表 66 表4-1 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背景變項摘要表 69 表4-2 國小資優班學生之網路使用行為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表 71 表4-3 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使用網路進行活動的統計摘要表 72 表4-4 桃竹苗地區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使用網路的主要動機摘要表 73 表4-5 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使用網路所瀏覽的網站類型 74 表4-6 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現況分析摘要表 74 表4-7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使用網路地點的統計結果分析表 78 表4-8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接觸網路時間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79 表4-9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每週使用網路平均時數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81 表4-10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使用網路時段的差異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82 表4-11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每週使用網路平均次數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84 表4-12 不同性別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網路上進行活動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85 表4-13 不同年級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網路上進行活動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85 表4-14 不同類別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網路上進行活動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87 表4-15 不同學校區域的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網路上進行活動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88 表4-16 不同父母管理態度的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網路上進行活動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89 表4-17 不同性別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使用網路主要動機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90 表4-18 不同年級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使用網路主要動機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91 表4-19 不同類別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使用網路主要動機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92 表4-20 不同地區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使用網路主要動機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93 表4-21 不同父母管理態度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使用網路主要動機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94 表4-22 不同性別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瀏覽網站類型的差異之統計結果分析 95 表4-23 不同年級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瀏覽網站類型的差異之統計結果分析 95 表4-24 不同類別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瀏覽網站類型的差異之統計結果分析 96 表4-25 不同地區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瀏覽網站類型的差異之統計結果分析 97 表4-26 不同父母管理態度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瀏覽網站類型的差異之統計結果分析表 98 表4-27 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生活、學習適應相關統計分析表 111 表4-28 不同使用網路地點在生活適應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表 113 表4-29 不同接觸網路時間之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生活適應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表 113 表4-30 不同每週使用網路的平均時數之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生活適應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表 114 表4-31 使用網路時段不同之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生活適應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表 115 表4-32 不同每週使用網路的平均次數之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生活適應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表 116 表4-33 網路進行的活動在生活適應上之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摘要表 117 表4-34 上網主要動機在生活適應上之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摘要表 118 表4-35 瀏覽網站類型之不同在生活適應上之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摘要表 119 表4-36 不同使用網路地點在生活適應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表 122 表4-37 不同接觸網路時間之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生活適應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表 123 表4-38 不同每週使用網路的平均時數之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學習適應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表 124 表4-39 使用網路時段不同之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學習適應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表 125 表4-40 不同每週使用網路的平均次數之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在學習適應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差異分析表 126 表4-41 網路進行的活動在生活適應上之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摘要表 127 表4-42 上網主要動機在學習適應上之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摘要表 128 表4-43 瀏覽網站類型之不同在學習適應上之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摘要表 129 圖次 圖3-1研究架構 58 圖3-2問卷調查實施程序圖 6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姿文(2003)。國小資源班回歸學生在普通班的學習適應研究---以台中縣一所國小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建翔(2005)。國小兒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以桃園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郁文(2000)。大學生網際網路使用行為、性別、社會焦慮與網路諮商意願、生活適應問題接受網路諮商意願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彩鳳(2004)國小舞蹈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淑秋(2006)。台南市國中學生網路使用現況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慧豐(2009)。國小高年級不同背景學童抗逆能力、因應策略與其學習適應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王燦槐、羅惠筠(1997)。我國大學生BBS 族的人際關係初探。社會文化學報,5,19-65。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6)。2006年1月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6)。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17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ibnews.php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6)。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3月18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NEWS/1037.html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9)。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0901a.doc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7)。TWNIC 2007年01月台灣地區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交通大學校園網路策進會(1995)。Internet:無限拓展你的視野。台北:松崗。
    交通部(2006)。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調查摘要分析。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motc.gov.tw/hypage.cgi?HYpAGE=stat.asp
    交通部統計處(2005)。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市:交通部統計處。
    江春燕(2005)。國小資源班學障學生網路使用、電子化學習現況與期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余宗勳(2005)。國小六年級學童成就動機、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正勝(1981)。大一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4,81-134。
    吳正勝(1987)。大學聯招新制錄取大一學生聯考經驗及學習適應之研究。輔導學報,10,223-226。
    吳永裕(1995)。單親兒童之親子關係、行為困擾與學習適應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沛青(2006)。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優異學生和普通學生過度激動特質與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武典(1978)。再談不良適應行為的輔導策略。測驗與輔導,7(4),471。
    吳統雄(2000)。臺灣網路使用者系列調查研究:現況、前景、策略、方法。民意研究季刊,214,41-77。
    吳雅玲(2003)。高職學生人格特質對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相關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新華(1990)。國民小學兒童學習方法之效率的調查研究。初等教育學報,3, 443-503。
    吳新華(1996a)。兒童適應問題。台北市:心理。
    吳新華(1996b)。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台北:心理。
    李坤崇(1992)。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賡續研究。臺南師院學報, 25,83-122。
    李坤崇(1996)。學習適應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李坤崇(1994)。國中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7 期,75-94。
    李坤崇、邱美華(1991)。國中國小學生學習適應之個人因素探討。輔導月刊,27,8-21。
    卓美玲(2001)。中小學生網路學習之使用與滿足。國立清華大學2001 網路與社會研討會。
    周斯畏(1997)。電子化教室在遠距教學的實現。資訊與電腦,7,116-119。
    果芸(1996)。網際網路發展之回顧與展望,資訊與電腦,196,26-31。
    林佳旺(2002)。國小兒童網路使用之現況與問題探究。師說,180,53-57。
    林珠琴(2003)。國小資優生A型行為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素妃(1992)。增進學習技巧的團體輔導對學習適應欠佳兒童的影響效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偉傑(2008)。馬祖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梅琴(2005)。國小資優生其父母管教方式、A型行為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五位資優生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清江(1983)。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台北:五南。
    林淑芬(2006)。台東縣國小學童家庭內社會資本、學習風格、社交技巧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林進材(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雲龍(1995)。團體諮商對學習適應欠佳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5,54-74。
    林榮俊(1998)。高雄市國民小學提早學生學習適應、行為困擾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麗琳(1995)。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學習風格、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侯蓉蘭(2003)。角色扮演的網路遊戲對少年自我認同的影響。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74,18-25。
    柯舜智(1993)。電子佈告欄使用者的媒介行為與時間分配的關聯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毓蓮(2002)。台北都會區國中生網路行為,態度,素養之統計分析。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范家敏(2005)。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電腦遊戲使用行為與電腦態度、電腦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唐日新、李美枝(2001)。匯總分析國內虛擬社群之研究。載於政治大學心理系(主編),e世代新理學(頁435-450)。台北:桂冠。
    徐尚文(2006)。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遊戲經驗、態度與生活適應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徐澄清(1981)。心理衛生工作從學校做起。臺北:幼獅。
    袁萬恩(2008)。國中學生網路溝通工具應用與網路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2004)。青少年日常生活、網路使用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 www.jtf.org.tw/
    國家圖書館(2006)。網際網路的簡介。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infotriP.ncl.edu.tw/net/net1.html
    國語日報(2006)。二○○六臺灣地區兒童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mdnkids.org.tw/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45283
    張仁獻(2003)。臺南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沈迷現象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春興(199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 二十二版)。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恕鳳(2006)。國小資優生自我概念、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景媛(1988)。教學類型與學習類型適配性研究暨學生學習適應理論模式的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進上(1991)。如何協助適應困難的學生。國教之友,538,19-23。
    教育部(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臺灣地區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摘要報告。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
    莊文啟(2005)。澎湖縣國小學童網路資訊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許玉霞(2006)。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現況及網路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偏遠地區高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明遠(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小娥、蘇建文(1977)。父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0,91-106。
    陳文香(2007)。國小提早入學資優生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李綢 (1980)。教師喜愛學生程度與學生社交地位、成就動機及內外控信念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3,187-194。
    陳育民(2003)。學習風格與學習模式對中學生電子化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坤益(2005)。國小資優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怡君(200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炳南(2001)。國小學生的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英豪、汪榮才、李坤崇(1993)。國中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國教之友,44(3),5-14。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 1989)。國小學生學習適應量表編製報告。測驗年刊,36,1-12。
    陳貞蓉(1994)。國中資優班學生家庭環境、親子關係與其人格特質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淑惠(1999)。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網路沈迷現象的心理病因之初探(1/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陳淑萍(2000)。大學生電子郵件的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探討。東吳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淑絹(1999)。不同性別與學習潛能之國小學童在學習適應、注意力與記憶力之比較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3,73-99。
    陳貴龍(1987)。國民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輔導學報,10,121-141。
    陶振超 (1996)。台灣地區全球資訊網使用者調查。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陶振超(1999)。1999 網路大調查—上網人口成長大幅趨緩。天下雜誌。223,298-304。
    創市際市場InsightXplorer(2006)。網路使用現況與消費行為調查報告。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insightxplorer.com/index.html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3)。媒體細細看—全國國小學童媒體使用行為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eshare.org.tw/eshare_resPonse_Text.asP?Txt_ID=458
    彭芸(1991)。媒體負責人對選舉期間媒體可信度的評估。新聞學研究,44,95-117。
    彭郁歡(2003)。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鈺珮(2008)。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馮芳菁(2004)。國小高年級資優生以網路進行獨立研究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月美(1994)。單親兒童生活適應相關因素及團體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玉玲(2009)。屏東縣提早入學資優生學業成就及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黃玉枝(1993)。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249-276。
    黃玉臻(1997)。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玉蘋(2003)。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祝(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交友之研究-以台北市吳興國小為例。臺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湘淳(2001)。國中生英語學習適應之相關因素研究- -以台南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萬益(1975)。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2,183-256。
    黃嘉如(2006)。國中學生及其家長電腦網路使用情形、態度關聯性之研究-以宜蘭縣壯圍國中為例。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黃嘉宏(2002)。校園網路使用與學生學業成績之關聯性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愛鄰協會白絲帶工作站(2007)。青少年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
    楊正誠(2003)。大學生網路成癮、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易蕙(2005)。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葉恆芬(1999)。網路媒體可信度及其影響因素初探研究-以台灣地區網路使用者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葉淑菁(2003)。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倫理態度之研究。屏東師範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董潔如(2003)。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迷現象之初探。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資策會(2005)。我國家庭寬頻、行動與無線應用現況與需求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mdnkids.org.tw/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45262
    資策會ACI-FIND (2002)。NetValue2002年4月份臺灣網際網路研究報告。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
    資策會ACI-FIND (2003)。2003 年我國家庭資訊通信技術應用概況。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
    賈馥銘(1968)。自知與大學生活之調適。國立大學學報,13,95-145。
    路君約(1986)。少年人格測驗手冊修訂本。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劉文尚(2004)。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及網路素養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劉守信(2000)。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輔導方案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玫君(2008)。國中生父母對子女電腦網路使用態度與其網路監督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春榮、吳清山、陳明終(1995)。都會原住民兒童生活適應與學習適應及其關聯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47-180。
    劉焜輝(1985)。師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未出版,台北市。
    劉樂農(2006)。高雄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潘裕豐(1997)。網路資源在資優教育教學上的應用。資優教育季刊,63,19-22。
    潘裕豐(2000)。網路遠距輔助學習模式對資優生獨立研究方案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蔡玉瑟(1994)。資優生的人格特質與其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秀英(2008)。澎湖縣國小學童涉入網路遊戲與其同儕關係、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珮(1995)。電子佈告欄使用行為與社會臨場感研究:以台大計中BBS 站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清中(2006)。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未出版,新竹市。
    蔡麗婉(2006)。國小資優生生活適應影響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創造思考暨資賦優異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英瑋(2004)。網路使用對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鄭欽文(2003)。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鄭綺兒(2002)。影響臺北市國小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鄧瑞源(2007)。新竹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及其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盧美貴(1980)。國小教師教導方式與學生學習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浩傑(2006)。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偏差行為、學業成就之相關性研究。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蕃薯藤(2006)。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6/index2.html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1997)。第一次台灣網際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
    http://taiwan.yam.org.te/96/out.html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1998)。1998 年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
    http://survey.yam.com/survey1998/index.html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1999)。1999 年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
    http://survey.yam.com/survey1999/index.html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2000)。2000 年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
    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0/index.html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2001)。2001 年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
    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1/index.html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2002)。2002 年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
    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2/index.html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2003)。2003 年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3/index.html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2004)。2004年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
    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4/index.html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民2005)。2005 年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9年2月20日,取自
    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5/index2.html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民2006)。小朋友網路行為調查。2009年3月18日,取自http://survey.yam.com/index.html
    蕭銘鈞(1998)。臺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賴玉粉(1995)。花蓮原住民非、原住民國小學童學習適應與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賴昱霖(2007)。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行為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國小高年級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賴靜瑩(1999)。國中生A型行為組型、內外控人格特質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戴怡君(1999)。使用網際網路進行互動者特質之探索。國立南華大學碩士,未出版論文,嘉義縣。
    薛育青(2005)。國小資優生資優標記接受度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明達(2005)。國民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區辨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謝佩均(2001)。原住民國小高低學業成就生學習適應之比較。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韓佩凌(2000)。臺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瞿海源(1997)。資訊網路與臺灣社會--網路使用的社會意義,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謝清俊(主持),行政院經建會。
    羅婉麗(2001)。以問卷及深度訪談的方式來瞭解現今國中小學生之生活適應概況。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嚴增虹(2002)。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理特質關係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籃玉君(2008)。運用部落格提升資優生在獨立研究中自我引導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芬媛(1996)。網路虛擬社區的行成:MUD 之初探性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西文部份
    Anderson, K. E.(1999).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rpi.edu/ ~anderk4/research.htm
    Arkoff, A. (1979).適應與心理衛生( 王鍾和、李勤川、陽琪合譯)。基隆:大洋(原著出版於1968)。
    Bruno, F. G.(1977).Human adjustment and personal growth: Seven pathway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ifuentes, L. Murphy, K. & Davis, T. (1998). Cultural connections: Promoting Self-Esteem, achievement, and multi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rough distance learning.(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3831)
    Clark. B. (1983). Growing up gifted: Developing the potential of children at home and at school (2nd ed.). Columbus, OH: Charles E. Merrill.
    Deering, M. T. (2004). Coping strategies: Adjustment , and persistence among Black men at tending predominantly Whi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 U.S.A.
    Fischer, M. J . (2003). Finding a place: The social and academic adjustment of minorities to colleg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Pennsylvania, M.A.
    Lazarus, R. S. (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 . New York: McGraw-Hill.
    McLoughlin, C. (1996). Telematics for higher order learn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6734)
    Putallaz, M., & et al. (1985). Sociometric status and adjustment : A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60821)
    Savage, L. & Werner, J. (1994). Potpourri of resources to tap gifted education in rural.area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9601)
    Suppes, P., & et al.(1998). Education program for gifted youth. Retrieved October 28,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epgy.stanford.edu/
    Washington, M. vf F.(1997).Real hope for the gifted.Gifted child today Magazine, 20(6), 20-22.
    Young K. S.(1998). 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y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3), 237-24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