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舒婷
Chen, Shu-Ting
論文名稱: 校園環境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之三年級學童為例
A Study of Intergrating Campus Environment in Visual Art Instru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s-Some Elementary School of The Third Grade Changhua Countr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蕭銘芚
Xiao, Ming-Tun
口試委員: 黃銘祝
Huang, Ming-Zhu
余季音
Yu, Ji-Y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藝術學院 - 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of Arts Education for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5
中文關鍵詞: 校園環境視覺藝術教學國小
外文關鍵詞: campus environment, visual art instruction, elementary school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以校園環境融入國小視覺藝術之教學,並以研究者所任職之彰化縣某國小三年級27名學童為實施對象,具體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與校園環境取向藝術教育之內涵。
    二、發展一套適合國小三年級學生以「校園環境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課程。
    三、分析以校園環境融入視覺藝術教學課程施行的結果與適用性。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行動研究法及實地探訪,以國小三年級學生為實施對象,進行實際教學,並以學生的作品、學習單、學習心得單、教學觀察回饋表及教學省思日誌等教學紀錄進行分析,針對教學設計予以檢討與修正。
      依據研究目的,所得結論如下:
    一、環境取向藝術教育是人文、藝術與環境三個概念的統整,為人文素養、藝術
      課程與環境議題的跨領域統整課程,與我國現正實施的九年一貫「藝術與人
      文」領域的課程目標與內涵有許多相同之處,是視覺藝術教育實施的依據。
    二、研究者設計了以「校園環境為主題」之課程,根據相關的校園環境資料,建
      構出「印象校園」、「綠活校園」、「藍曬校園」等三個單元主題,延伸出六個
      教學活動。
    三、本研究之課程從校園環境中取材,課程內容多元,貼近學生生活,在生活中
      學習,學習收穫多,進行校園探訪與合作學習,使學生興趣濃厚,且校園資
      源俯拾皆是,適用於視覺藝術教學的推廣應用。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課程設計、教師教學、學校行政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供後續研究與發展之參考。
    關鍵詞:校園環境、視覺藝術教學、國小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visual arts instructions within campus environm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are 27 thir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Changhua County.
     The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o study the connotation of both the Art and Humanities in Grade 1 to 9 Curriculum Guideline, and the Campus Environment Based Art Curriculum.
    2. To develop a series of art courses for grade 3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o apply visual arts instructions within campus environm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3. To analyze the outcomes and applicability of applying visual arts instructions within campus environm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is study utilizes Document Analysis, Action Research, and field visits to deliver courses designed for third grade students by analyzing students’ works, study list, learning experience sheets, teachers’ feedback forms, and teaching memorandums.
     Based on the research purposes, the conclusions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The Environment-Oriented Art Educ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ities, artistic and environment. It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of Integrative Curriculum of text cultivated manners, art curriculum,and environment subjec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domain curriculum goal and the connotation of it and the field of Art and Humanities in Grade 1 to 9 Curriculum Guideline which is implemented within our country.
    This kind of similarities is the basis of visual arts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2.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theme "campus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related campus environment, constructs three themes and six teaching activities.
    3. The materials of courses in this research are drawn from real campus environment.
    The contents are multi-faceted and close to students’ day-to-day life, to achieve “learning through living”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campus resources are everywhere so that it is applicable to promote application of visual art teaching.
    Finally,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provides suggestions to curriculum designs, teaching implementations, school administrations and further studies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campus environment, visual art instruction, elementary school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3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五節 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視覺藝術教育理論與發展……………………………………………12 第二節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之內涵……………………………………20 第三節 環境藝術教育…………………………………………………………38 第四節 與本研究主題相關研究之探討………………………………………6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72 第一節 研究對象及場域………………………………………………………72 第二節 課程設計與架構………………………………………………………78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83 第四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87 第四章 教學實施過程與結果分析………………………………………………89 第一節 主題一「印象校園」研究結果………………………………………89 第二節 主題二「綠活校園」研究結果………………………………………100 第三節 主題三「藍曬校園」研究結果………………………………………132 第四節 綜合分析………………………………………………………………1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74 第一節 結論……………………………………………………………………174 第二節 建議……………………………………………………………………180 參考書目……………………………………………………………………………184 附錄…………………………………………………………………………………189 附錄一 綠色生活地圖圖示……………………………………………………189  附錄二 主題一「印象校園」之單元教設計…………………………………191  附錄三 主題二「綠活校園」之單元教學設計………………………………193  附錄四 主題三「藍曬校園」之單元教學設計………………………………197  附錄五 學習單…………………………………………………………………201  附錄六 學生學習心得單………………………………………………………207  附錄七 教師觀察回饋單………………………………………………………208  附錄八 教學省思日誌…………………………………………………………209  附錄九 「色彩小學堂」學生學習單…………………………………………210  附錄十 「綠色魔法圖示」學生學習單………………………………………212 附錄十一「藍攝奇跡」學生作品………………………………………………214 圖目次 圖1-2-1 研究架構圖………………………………………………………………4 圖1-2-2 研究流程圖………………………………………………………………6 圖2-2-1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綱要結構圖………………………………………24 圖3-1-1 校園空間配置圖…………………………………………………………75 圖3-2-1 課程教學研究流程圖……………………………………………………80 圖3-3-1 三角檢測關係圖…………………………………………………………87 圖4-1-1 「色彩小學堂」單元活動的教學過程…………………………………90 圖4-1-2 「色彩小學堂」學生學習單圖樣說明…………………………………91 圖4-1-3 「色彩小學堂」學生學習單……………………………………………92 圖4-2-1 「與綠活圖結緣」單元活動的教學過程………………………………101 圖4-2-2 「綠色魔法圖示」單元活動的教學過程………………………………110 圖4-2-3 「綠色魔法圖示」學生學習單…………………………………………111 圖4-2-4 「地圖有氧運動」單元活動的教學過程………………………………120 圖4-2-5 「地圖有氧運動」單元活動的學生學習單……………………………121 圖4-2-6 「地圖有氧運動」單元活動的學生作品………………………………122 圖4-3-1 「活力校園卡麥拉」單元活動的教學過程……………………………134 圖4-3-2 「活力校園卡麥拉」學生學習單………………………………………135 圖4-3-3 「活力校園卡麥拉」單元活動的學生作品……………………………142 圖4-3-4 「藍攝奇跡」單元活動的教學過程……………………………………153 圖4-3-5 「藍攝奇跡」單元活動的學生作品……………………………………154 表目次 表2-2-1 分段能力指標……………………………………………………………25 表2-2-2 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26 表2-2-3 中年級教材內容…………………………………………………………29 表2-2-4 羅恩菲爾兒童繪畫發展階段……………………………………………35 表2-2-5 高德納審美發展階段……………………………………………………37 表2-3-1 學校環境教育參與者及其角色…………………………………………45 表2-3-2 環境教育第二階段分段能力指標………………………………………57 表2-3-3 環境教育議題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之對應表…………………………58 表2-4-1 近十年來「校園環境教育」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68 表3-1-1 學生背景一覽表…………………………………………………………73 表3-3-1 資料編碼方式與說明一覽表……………………………………………86 表4-1-1「色彩小學堂」單元學習心得評量表……………………………………93 表4-1-2「色彩小學堂」教學觀察回饋表…………………………………………97 表4-2-1「與綠活圖結緣」單元學習心得評量表…………………………………102 表4-2-2「與綠活圖結緣」教學觀察回饋表………………………………………106 表4-2-3「綠色魔法圖示」單元學習心得評量表…………………………………111 表4-2-4「綠色魔法圖示」教學觀察回饋表………………………………………116 表4-2-5「地圖有氧運動」單元學習心得評量表…………………………………124 表4-2-6「綠色有氧地圖」教學觀察回饋表………………………………………129 表4-3-1「活力校園卡麥拉」學生學習單分析……………………………………135 表4-3-2「活力校園卡麥拉」單元學習心得評量表………………………………143 表4-3-3「活力校園卡麥拉」教學觀察回饋表……………………………………147 表4-3-4「藍攝奇跡」單元學習心得評量表………………………………………154 表4-3-5「藍攝奇跡」教學觀察回饋表……………………………………………158 表4-3-6 各主題單元學生學習心得彙整統計表…………………………………162 表4-3-7 各單元教師教學綜合評量統計表………………………………………166 表5-1-1 校園環境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課程設計彙整…………………………176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世德(1987)。美學辭典。台北市:木鐸。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113-
      145。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
      史博館。
    王俊秀(2000)。永續校園與永續校員:環境社會學的想像 。2000年環境教育研
      討會手冊。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王淑枝(1998)。以生物區域主義為哲學基礎發展鄉土教學活動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聖欽(2004)。國小六年級環境藝術教學行動研究─五王國小環境教育融入視
      覺藝術教學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王鑫(2000)。永續校園—學校環境教育政策的範例。2000年環境教育研討會手
      冊。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183-185。
    王鑫、呂光洋、周昌弘、晏涵文、郭允文、楊國賜(1987)。環境保護教育理念
      架構之規劃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21。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 ,43,11-27。
    何昕家、張子超(2001)。從永續發展教育觀點探究校園環境空間規劃設計策略。
      環境與藝術學刊,10,28~53。
    呂燕卿等(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之研究。
    教育部。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載於黃任來
      (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台北:桂冠。
    李宛儒(2012)。社區文化資源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台中市大甲區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周儒(2000)。行動研究與教師環境教育能力之發展。台灣教育,589,22-2。
    周儒(2004): 環境教育的理論與資源運用。第1394期東莞台商子弟學校(中學
    部)教師研習班研習資料,99-113頁。台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2003)。David c. Engleson、Dennis H.Yockers。
      環 境 教 育 課 程 規 劃 。 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台北市:五南圖書。
    周慧芬(2014)。國小高年級校園綠活藝術課程設計與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市:雄獅。
    林曼麗(2000)。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理念之思考。美育,
      113,71-80。
    林炎旦(2003)。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新課程銜接問題之初探。教育資料與
      研究,52,8-11。
    林澤豐(2008)。環境教育融入國小四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林文雯(2016)。運用社區資源進行國小低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新竹市
    西門國小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徐秀菊(2001)。社區取向之藝術統整課程與教學。社區、文化與藝術教育國際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徐秀菊(2002)。藝術統整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於黃壬來編著,藝術與人文教
      育(上)。台北市:桂冠。
    徐秀菊(2004)。藝術領域的課程設計與實踐。花蓮市:花蓮師範學院。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作者。
    陳瓊花(2001)。從美術教育的觀點探討課程統整設計之模式與案例。視覺藝術,
      4,97-126。
    陳箐繡(2000)。走入社區環境的藝術教育課程:嘉義布袋海的聯想。美育
      116 ,18-25。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朝平(2002)。視覺藝術教學研究。載於黃壬來(主編) 藝術與人文教育下,
      440。臺北縣:桂冠。
    陳木子(2003)。藝術史。台北:華興。
    陳奕澄(2014)。中小學綠活藝術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台東大學,台東市。
    許根維(2010)。運用校園環境發展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台東縣東海國小六年
      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許維芝(2016)。社區資源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新竹縣北埔國小中年
      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郭禎祥(譯)(1991)。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文景。
    郭禎祥(1990)。談藝術鑑賞教學與評量的某些理論與實務。師大學報,35期。
    郭禎祥、趙惠玲(2002)。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
      教育,325-359。台北市:桂冠。
    張美智(2003)。環境藝術教育之理論建構與教學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張家琳(2011)。從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探討國小學童創造力表現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美術教育組博士論文。
    張子超(2001)。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9,20)。藝術教材系列3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篇美術。
    植原彰(1999)。環境教育─就從老師開始吧!(邵明宗譯)。新北市:稻田。
    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市:五南。
    童慧芬(1998)。探索國小教師實施環境教育之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壬來(2002)。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黃壬來(2006)。國際視覺藝術教育趨勢。2006 年全國藝術教育展研討會手冊。
      9-38。花蓮教育大學。
    黃政傑(2000)。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
    楊冠政(1991a)。課程發展模式與程序。環境教育季刊,9,3-19。
    楊冠政(1991b)。學校課程環境化—學校實施環境教育的首要工作。環境教育季刊,11,5-20。
    楊冠政(1997a)。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冠政(1997b)。邁向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2,10。
    楊冠政(2002)。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
    廖敦如(2005)。建構環境藝術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教
     育類,50(1),53-78。
    趙惠玲(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二版)。台北:師大書苑。
    駱約如(2003)。校園景觀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之研究-以台北縣昌福
      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劉豐榮(2002)。社會學與藝術教育。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
      (193-222頁)。台北市:桂冠圖書。
    劉豐榮(2006)。艾斯納Eisner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水牛出版社。
    課程與教學學會編(2000e)。課程統整:理論篇。台北:教育部。
    蔡清田(2002)。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郁臻(2005)。國小三年級校園環境教育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盧安來(1995)。國小美勞教育與環境教育結合的構想與實施。藝術家,
      237,246-256。
    二、英文部分
    Chung-Ping Yang(2013). Hepburn’s Natural Aesthetic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esthetic
    Education. Canadian Center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三、網路資料
    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2010)。環境教育能力指標。
    http://host.hyes.tyc.edu.tw/nine/。(2016年7月6日)
    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2010)。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
    http://host.hyes.tyc.edu.tw/nine/。(2016年7月6日)
    荒野保護協會(1995)。綠活有氧地圖。http://www.sow.org.tw/gmArticle.do?id=203。
    (2016年8月20日)
    郭榮瑞(2004)。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轉換。http://office.wfes.tp.edu.tw/teach/art-class/newfile_38.html。藝術與人文學校本位與統整課程之研編。(2016年9月6日)
    國民教育社群網,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基本理念
    http://teach.eje.edu.tw/9CC/3-2.php。(2016年7月6日)
    國民教育社群網,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目標
    http://teach.eje.edu.tw/9CC/3-2.php。(2016年7月6日)
    教育部(2008)。環境議題課程綱要。http://teach.eje.edu.tw/9CC/context/97-07-2.html。
    (2016年8月10日)
    綠色生活地圖官方網站。 http://www.greenmap.org/。(2016年9月6日)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