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欣怡
Sin-Yi Zeng
論文名稱: 台灣地區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dicators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Taiwan
指導教授: 林志成
Chih-Cheng Li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2
中文關鍵詞: 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德懷術
外文關鍵詞: community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dicator, Delphi Techniqu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套「台灣地區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專業能力指標」,主要目的在透過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探討,與瞭解目前台灣地區社區大學的發展現況後,分析台灣地區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專業能力內涵,進而建構台灣地區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專業能力指標。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以文獻探討及德懷術進行指標的建構。研究者組成德懷術專家小組,針對 11位德懷術專家小組成員,進行三回合的德懷術問卷調查,取得德懷術專家小組成員的共識,建構出「台灣地區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專業能力指標」。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地區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包含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專業成長等4大專業能力向度構面;社區大學背景知識、社區教育背景知識、需求評估與情境分析能力、方案規劃與活動設計能力、市場分析與行銷能力、社區組織與資源運用能力、行政管理與執行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研究發展能力、專業認知、專業情感、自我成長能力、自我省思能力等 13 項專業能力層面,並細分出58個專業能力項目。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台灣地區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專業能力指標」,以提供台灣地區社區大學行政人員自我檢視,並作為各社區大學、教育行政機關、成人教育工作者專業訓練與培育機構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 set of “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dicators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Taiwa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University in Taiwan, to analyz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Taiwan, and to construct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dicators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Taiwan.
    To achieve the research goal as aforementioned, this study adopts Document Analysis and Delphi Technique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to proce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icators. The researcher invites eleven practical experts to compose the Delphi Technique group, and conducted three times of Delphi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earcher has finally gained consensus from the experts to establish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dicators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Taiwan”.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dicators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Taiwa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main dimension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 professional attitude, professional growth. Under these four dimensions, there are thirteen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sub-dimensions: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background knowledge,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background knowledge, the needs assessment and scenarios Analysis competency, the program planning and the activity designing competency, the market analysis and marketing competency, the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competency,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execution competency, the communication-coordination competency,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etency, the professional cognition, the professional emotion, the self-growth competency, the self -reflection competency, and they are further broken down into fifty-eight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tem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dicators of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Taiwan, and provides self-evaluation for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nd presents the recommendations to Community Universities,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adult educator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further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社區大學的發展 11 第二節 專業能力指標之概念分析 42 第三節 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專業能力相關研究 6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8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91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96 第四節 研究階段與進度 9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10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05 第一節 第一回合德懷術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105 第二節 第二回合德懷術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144 第三節 第三回合德懷術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1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03 第一節 結論 203 第二節 建議 211 參考文獻 217 壹、中文部分 217 貳、外文部分 224 附  錄 227 附錄一 全國社區大學設置狀況一覽表 227 附錄二 指導教授推薦函 233 附錄三 德懷術第一回合問卷 234 附錄四 德懷術第二回合問卷 246 附錄五 德懷術第三回合問卷 260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1995)。成人教育專業化。台北:正中。
    王政彥(1996)。社區成人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社區成人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王保進(1993)。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保進(1996)。教育指標基本概念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4(3),1-18。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白育綺(2004)。幼兒園教育品質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田振榮、李基常、康鳳梅、楊紹裘、饒達欽、吳明振(2001)。我國高職學校專業能力標準之建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0-2511-S-003-154-X03),未出版。
    田振榮等(2002)。建立技專校院提昇教學品質指標之研究報告。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委託專案研究。台北:教育部。
    柯正峰(2001)。教育奇蹟-社區大學。社教雙月刊,101,37-39。
    何青蓉(1995)。成人教育研究所課程開設的趨勢及其相關議題。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成人教育專業化,105-135。台北:正中。
    柯佩伶(2004)。國小英語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30。台北:師大書苑。
    余慧玉(1998)。博物館導覽員專業知能需求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阮小芳(1998)。社會重建的起點、市民社會的基地—社區大學之理念、特色與課程規劃簡介。台北市立圖書館訊,16(1),68-82。
    李匡雲(2007)。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虹慧(1999)。成人基本教育教師教學專業知識應用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健浩(1995)。我國啟智教育高職階段職業類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沈渼君(2002)。中式宴會廳基層人員應具備專業能力:修正式德菲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法、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雅玲(2001)。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教育研究,9,297-305。
    吳碧華(2001)。餐飲連鎖業店經理專業能力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安男(2004)。公共職業訓練機構職訓從業人員專業能力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志剛(1993)。我國社會教育人員專業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奇芳(2002)。研發團隊創造力指標建構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佩瑩(1996)。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振春(1992)。德恵法。民意月刊,169,82-101。
    林振春(1997)。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1)。社區大學的危機與挑戰。社教雙月刊,106,41-44。
    林振春(2002)。社區大學師資的前瞻。載於郭承威總編:築夢、逐夢:一窗清響處處芬芳,2-6。台北市:北市信義社大。
    林振春(2003)。社區大學行政人員的基本能力。社教雙月刊,114,47-49。
    林振春(2004)。社區大學的自我定位與發展願景。載於教育部,文建會、衛生署、環保署、農委會青輔會、原民會、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主辦,第6屆社區大學研討會2004台灣社區大學導覽,38-40。
    林清江(1972)教育社會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林清江、王家通、郭玉霞、顏素霞、陳姚真 (1992)。成人教育師資培訓及進修制度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
    林勝義主編(1997)。社教機構營運問題與對策。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林瑋茹(2003)。幼托整合方案下托教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邱淑芬、蔡欣玲(1996)。德爾菲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方法,護理研究,4(1),92-98。
    胡修如(2000)。成人教育方案規劃人員專業知能內涵分析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胡夢鯨(1996)。成人教育現代化與專業化。台北:師大書苑。
    胡夢鯨、吳宗雄、蕭佳純(2003)。成人教育工作者知識管理核心能力指標之建構。載於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主編:2003年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
    施玉娟(2002)。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徐超聖(1999)。九年一貫課程品質管理機制—淺談「學力指標」之意義。教育資料與研究。26,33-39。
    孫國華(1997)。國民中學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工賓(2000)。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文茵(1993)。我國成人基本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昭佑(2001)。教育評鑑指標建構方法探究。國教學報,13,251-278。
    郭嫈嫈(1989)。基層農會家政家政指導員專業能力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育典(2003)。社區大學法制化的探討。載於第五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研討手冊,118- 130。
    許錦雄(2002)。政府對社區大學經費補助組織機制與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玉山(1997)。能力基礎途徑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個人、工作及環境之整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定邦(2001)。社區大學課程統整策略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台灣師大社會教育系主辦:2001台灣社區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75-111。
    陳怡君(2005)。國民小學實習輔導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秋婷(2009)。全國第一 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政大揭牌。2009年5月26日,取自:http://www.nccu.edu.tw/news/detail.php?news_id=995。
    陳奎憙(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陳淑芬(2009年4月24日)。政大社區學習研究中心揭牌 推動終身學習。中央社即時新聞網。2009年5月26日,取自: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0904240148
    陳雪珠(2004)。基金會經理人方案規劃專業知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瓊如(2000)。我國社區大學的發展及其定位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教育部(2002)。終身學習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徵求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計畫書。2009年5月26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B0031/徵求教育及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計畫書公告980204.doc
    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發展處(2009)。全國首創 教部委託政大設立社區學習研究發展中心。2009年5月26日,取自:http://www.nccu.edu.tw/news/detail.php?news_id=951
    游靜秋(1997)。台灣地區環境品質指標建構之研究。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游家政(1996)。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花蓮師院學報,6,1-24。
    湯堯(1999)。教育指標系統整合型研究-技職教育指標(I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8-2418-H-006-003-F16),未出版。
    張火燦(1984)。人力資源發展的意義及專業人員的角色與能力。勞工行政,19,25-27。
    張火燦(1998)。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涵洋(2001)。社區大學方案規劃人員專業能力重要性及實際應用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貴雲(1995)。我國成人教育工作者所需專業知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鈿富(199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鈿富(1996)。教育專業問題與展望。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 349-365。台北:師大書苑。
    張鈿富(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永(1999)。我國社區學院的定位與規劃建議。成人教育學刊,3,57-81。
    張德永(2001)。社區大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黃心韻(1997)。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宜純(2003)。美容與美髮沙龍店長專業能力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武雄(1994a)。四一○教育改造與推動教育現代化。教師人權,51,15。
    黃武雄(1994b)。成人教育與社區大學,刊於中國時報,第十一版,1994年12月21日。
    黃武雄(1995a)。教育重建的圖景──寓教育重建於社會重建。教改通訊,10,2-4。
    黃武雄(1995b)。台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台北:遠流。
    黃武雄(1999)。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台北縣五所社區大學設置企劃。教育研究資訊,7(3),59-77。
    黃武雄、阮小芳(1998)。民間版社區大學計畫書。教育資料文摘,42(3),13-24。
    黃茂松(2004)。高級中等學校門房警衛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昭誌(2005)。社區大學成人教師專業素養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政傑、李隆盛、呂建政(1996)。中小學基本學力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
    黃政傑、翁福元、方志華、張美蓮(1998)。我國教育指標系統整合型研究之規劃。科學發展月刊,26(6),671-681。
    黃善祺(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黃富順(1988)。比較成人教育。台北:五南。
    黃富順、胡夢鯨、蔡秀美、魏惠娟、楊國德、鄒靜宜(1995)。成人教育師資專業培訓課程規劃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

    黃富順(1999)。從大學推廣教育談社區大學的設立。成人教育,52,39-45。
    黃富順(2002)。台灣地區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27,105-125。
    康雅菁(2000)。人力資源發展人員擔任內部顧問專業能力之探討。人力資源發展月刊,153,1-10。
    楊尚青(2005)。社區大學教師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昭景(1989)。營養師的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三民。
    趙華鈺(2008)。台灣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社區大學為研究對象。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監察院(2003)。社區大學總體檢查報告彙編。台北: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編印。
    潘文忠(2003)。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證照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志宏(1995)。企業界教育訓練人員基本專業能力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美女(2003)。公立博物館解說人員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金田(2005)。國民中小學校長能力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培村(1995)。論析我國成人教育專業化及其發展趨勢。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成人教育專業化,201-234。台北:正中書局。
    蔡惠瑜(1999)。台灣體育館指標之建立及其應用。私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傳暉(2000)。社區大學的基本理念與發展現況。載於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主編:台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33-61。台北:台北市教育局。
    蔡傳暉(2001)。社區大學的歷史發展。載於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主編:2001台灣社區大學導覽。台北: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蔡傳暉、顧忠華、黃武雄(1999)。台北市設置社區大學規劃研究暨試辦計畫總報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研究,未出版。
    蔡傳暉、鄭秀娟(2002)。社區大學評鑑制度之規劃。教育部: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取自 http://www.napcu.org.tw/。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之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智豪(2004)。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委員評鑑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劉麗華(2000)。主管管理才能評鑑360度回饋對受評者態度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蕭佳純(2000)。台南市社區大學需求評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駱慧文、謝臥龍、王興耀、張永源(1992)。醫療教育主管心目中的良好醫者特質:得懷研究法之運用。高雄醫學科學雜誌,8(3),168-174。
    魏惠娟(1997)。成人教育方案發展的系統分析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魏惠娟(1998)。成人教育方案發展的理論、實際與反思。成人教育學刊,2,185-217。
    魏惠娟(1999a)。成人教育方案規劃人員培訓內涵析論。成人教育學刊,3,145-176。
    魏惠娟(1999b)。學習型家庭方案—從理論到實踐。台北:五南。
    魏惠娟(2001a)。成人教育方案發展: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魏惠娟(2001b)。成人教育工作者核心能力及培訓需求分析。成人教育學刊,5,275-292。
    魏惠娟(2006)。非正規成人學習的方案規劃:角色定位與實踐落差。成人及終身教育,11,38-49。
    謝文全(2002)。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謝怡如(2006)。社區大學教師專業知能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謝宛臻(2000)。我國高職印刷科畢業生應具專業基本能力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臥龍(1997)。優良國中教師特質之德懷術分析。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5(3),14-28。
    蘇俞禎(2006)。我國國民小學校長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顧忠華(2000)。台灣「第三部門」的形成及其對「社會自治」的影響。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摘要(NSC-89-2412-H-004-008),未出版。

    貳、外文部分
    Benveniste, G. (1987). Professionalizing the organization.San Fransico:Jossey- Bass.
    Byham, W. C., & Moyer, R. P. (1996). Using competencies to build a successful organization. Pittsburgh, PA: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 Inc.
    Carley, M. (1981). Social measurement and social indicators: Issues of policy and theory.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Chapman, D. (1990). The role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improving educational quality. New York: Gremwood Press.
    Chirabandhu, S. (1986). Perceived competencies of teachers in Thailand’s adult functional literacy progra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xas Woman’s University, Texas .
    Chisholm, M. E., & Ely, D. P. (1976). Media personal in education a competency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s, N.J.:Pretice-Hall.
    Cuttance, P.(1990).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the management of quality in education, EDRS ED333575.
    Daniel, R., & Rose, H. (1982). Comparative study of adult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and professors on future knowledge and skills needs by adult educators. In S. Brookfield(ed .), Training educators of adults: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aduate adult educ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Darkenwald, G. G., & Merriam, S. B.(1982). Adult education: Foundations of practice.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Darling-Hammond, L. (1990). Teachers and teaching: signs of a changing profession. In W.R.Houst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pp.267-290).New York:Macmillan.
    Eaves, T. A. (1985).Trainer competence, An examination of existing research.The National Adult Education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Nov:6-10.
    Finch, C. R., & Asselin, S. B. (1984).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vocational social needs teacher competence. ED 224107.
    Fletcher, S. (1992). NVOS, Standards and Competence: A Practice Guide for Employers. Management and Trainers. London: Kogan page.
    Hallenbeck, W. C. (1948). Training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al Journal 7,4-10.
    Houle, C. O. (1964).The emergence of graduate study in adult education .In S. Brookfield(Ed.), Training educators of adults. (127-142)London:Routledge.
    Houle, C. O. (1980). Continuing learning in the profess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Jarvis, P. (1983). Professional education. London: Croom Helm.Jerome H. Skolnick, The Police Idea Revisited What Is Private about Private Police?
    Jarvis, P. & Chadwick, A. (1991).(Eds.)Training Adult Educators in Western Europe.
    London: Routledge.
    Johnstone, J. N. (1981).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systems. Paris: UNESCO.
    Kerlinger, F. N. (1986). Foundation of behavior research.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Knowles, M. S. (198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from Pedagogy to Andragogy.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Knox, A. B. (1979). Enhancing proficiencies of continuing educators. New Direction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no. 1.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Kowalski, T. J. (1988). The 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 of adult education .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Liberman, M. (1956). 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 . New Jersey: Pretice-Hall.
    Lindeman, E. C. (1938). Preparing leaders in adult education. In S. Brookfield(Ed.), Training educators of adults.(93-97) . London:Routledge.
    Linstone, H. A. & Turoff, M. (1975).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MA:Addison-Wesley.
    McClelland, D. C. (1973).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 28(1), 1-24.
    McLagan, P. A. (1983).Models for excellence. Washington, D. C.: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ning and Development.

    Mocker, D. W., & Noble, E. (1981). Training part-time instructional staff. In S. Grabowski & Associates (eds.), Preparing educators of adult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Nuttall, D. L. (1992). The functiohs and limi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indica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rch, 14, 327-333.
    Oakes, J. (1986). Educational indicators: A guide of policymakers. New Brunswick. NJ: 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Parry, S. B. (1998). Just What Is a Competency?(And Why Should You Care?)
    Training. (35)6, 58-66.
    Peak, L., & Brown, J. M. (1980).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process for identifying the inservice needs of vocational educators serving special needs populations. Pilot Test Report. ED 198288.
    Rossman, M. H., & Bunning, R. L. (1978). Knowledge and skill for the adult educator:A delphi study . Audlt Education Volume XXVⅢ, No.3, 139-155.
    Royce, S. (1999). The Adult Teacher Competencies Study. Final Report. A 353 SpecialDemonstration Project.
    Spee, A., & Bormans, R. (1992).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Relations: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4 (2),

    139-155.
    Spencer, L. M., & Spencer, S.M.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 John Wiley & Sons Inc.
    Stout, B. L., & Smith, J. B.(1986).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 A review of the movement and a look to feature. Journal of Vocational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4(2), 109-134.
    Uhl, N.P. (1990). Evaluation model and approaches—Delphi technique. In Walberg, H.J. ,& Haertal, G.D.(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Oxford: Pergamon.
    Veri, C. C. (1968). A proposed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professional behaviors needed by adult education administrator. ED 078276.
    Zemke, R., & Zemke, S. (1999). Putting Competencies to Work. Training. (36)1, 70-7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