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大綺
Liu, Da-Chi
論文名稱: 軟體及流程方法群組專利迴避手法
Group Patent Circumvention for Software and Process -Method Patents
指導教授: 許棟樑
Sheu, D. Daniel
口試委員: 陳省三
Cheng, S. S.
鄧志堅
Deng, Jyh-J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7
中文關鍵詞: 萃智系統性創新專利迴避軟體及流程方法專利
外文關鍵詞: TRIZ, SystematicInnovation, SoftwareandProcess-method, PatentCircumvention, Patent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提出一套系統化方法用以迴避相關軟體及流程方法群組專利,針對流程方法專利及軟體專利共同擁有的運作流程特性,作為迴避設計的基礎。迴避設計手法分為流程階段間和階段內兩大策略。階段間迴避設計即是改變階段間關係,包含改變順序、裁剪階段和合併。階段內迴避設計即是改變階段內元素和流程關係,包含裁剪流程、改變流程相同或藉由外在資源改變元素,達到相同的階段功能。迴避設計主要目標為相關群組專利的共同階段功能,其中又有優先迴避排序,次要目標為個別階段。此研究主要應用先行關係操作、系統完整性定律、流程裁剪模式及資源效應知識庫萃智解題工具進行專利迴避設計,並利用標準迴避表格驗證迴避設計是否可成功。
    本研究的貢獻包括:(1)提供一套流程及軟體群組專利迴避的系統化方法,其適用於群組專利或單一專利;(2)建立一套方法流程,包含標準表格、說明與案例,幫助使用者以系統性思維進行軟體與流程專利迴避。


    This research proposed a systematic process to circumvent a group of related software or process-method patents. Software and process-method patents hav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algorithmic process flow or steps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base to design around. The algorithmic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stages. Two strategies of design around are proposed. The inter-stage design around strategy chang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ges, including changing sequence, trimming or combining stages, to achieve same objective of the patent groups. The intra-stage design around strategy changes elements in the stage, including trimming process, changing process or components with external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same functionality of the stage. Common stages among the patent groups are prioritized as target for design around before individual stage. The TRIZ systematic innovation tools including relationship operation, Law of system completeness, process-trimming, resource/effect database are used to solve the design around problem. Standard pattern circumvention tests are used to verify the successfulness of the design around.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research include: (1) proposing a systematic method to circumvent software and process-method patent groups, which can be used for design around either patent group or single patent; (2) Establishing a set of processes with standard forms, descriptions, and examples to facilitate user systematically processing of group patent circumvention.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XIII 圖目錄 X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專利權 6 2.1.1 專利權簡介 6 2.1.2 專利構成要件 8 2.1.3 專利檢索 10 2.1.3.1 合作專利分類(CPC, 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 12 2.1.4 專利迴避 12 2.2萃智系統化創新方法 14 2.2.1 TRIZ理論 14 2.2.2 功能分析 15 2.2.3 資源效應知識庫 18 2.2.4 流程裁剪模式 19 2.2.5 系統完整性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3.1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辨識與檢索 26 3.1.1 建立起始專利 26 3.1.2 辨識起始專利 27 3.1.3 建立初始群組專利 28 3.1.4 建立相關群組專利 29 3.2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前置分析 30 3.2.1 辨識相關專利保護內容 30 3.2.2 專利流程分析圖 31 3.2.3 多欄流程圖 33 3.3 迴避求解階段 34 3.3.1 迴避優先序 35 3.3.2 階段間關係迴避 37 3.3.3 階段內元素迴避 41 3.3.4 階段內功能迴避 44 3.4 概念解評估階段 47 3.4.1 概念解彙整 47 3.4.2 專利獨立項迴避評估 48 第四章 案例驗證 51 4.1 線上訂購餐點方法 51 4.1.1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辨識與檢索 52 4.1.1.1專利摘要表 52 4.1.1.2 關鍵字建立 53 4.1.1.3 初始群組專利分析表 54 4.1.2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前置分析 63 4.1.2.1 相關群組專利文件 63 4.1.2.2 專利流程分析圖 66 4.1.2.3 多欄流程圖 70 4.1.3 共同功能階段求解 70 4.1.3.1 迴避優先序 70 4.1.3.2 階段間迴避-階段流程關係操作 71 4.1.3.3 階段間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72 4.1.3.4 階段內元素迴避-系統完整性 73 4.1.3.5 階段內元素迴避-資源效應資料庫 74 4.1.3.6 階段內元素迴避-實體系統周邊 75 4.1.3.7 階段內功能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76 4.1.4 概念解評估階段 77 4.2 提供可用性機位查詢系統 82 4.2.1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辨識與檢索 83 4.2.1.1專利摘要表 83 4.2.1.2 關鍵字建立 84 4.2.1.3 初始群組專利分析表 85 4.2.2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前置分析 87 4.2.2.1 相關群組專利文件 87 4.2.2.2 專利流程分析圖 89 4.2.2.3 多欄流程圖 90 4.2.3 共同功能階段求解 91 4.2.3.1 迴避優先序 91 4.2.3.2 階段間迴避-階段流程關係操作 92 4.2.3.3 階段間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93 4.2.3.4 階段內元素迴避-系統完整性 94 4.2.3.5 階段內元素迴避-資源效應資料庫 95 4.2.3.6 階段內元素迴避-實體系統周邊 95 4.2.3.7 階段內功能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96 4.2.4 概念解評估階段 97 4.3 智慧停車位信息系統 100 4.3.1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辨識與檢索 101 4.3.1.1專利摘要表 101 4.3.1.2 關鍵字建立 102 4.3.1.3 初始群組專利分析表 103 4.3.2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前置分析 104 4.3.2.1 相關群組專利文件 104 4.3.2.2 專利流程分析圖 105 4.3.2.3 多欄流程圖 106 4.3.3 個別功能階段求解 107 4.3.3.1 迴避優先序 107 4.3.3.2 階段間迴避-階段流程關係操作 107 4.3.3.3 階段間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108 4.3.3.4 階段內元素迴避-系統完整性 109 4.3.3.5 階段內元素迴避-資源效應資料庫 110 4.3.3.6 階段內元素迴避-實體系統周邊 110 4.3.3.7 階段內功能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111 4.3.4 概念解評估階段 112 4.4 高度準確的芯片自動放置方法 114 4.4.1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辨識與檢索 115 4.4.1.1專利摘要表 115 4.4.1.2 關鍵字建立 116 4.4.1.3 初始群組專利分析表 117 4.4.2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前置分析 123 4.4.2.1 相關群組專利文件 123 4.4.2.2 專利流程分析圖 127 4.4.2.3 多欄流程圖 133 4.4.3 共同功能階段求解 134 4.4.3.1 迴避優先序 134 4.4.3.2 階段間迴避-階段流程關係操作 135 4.4.3.3 階段間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136 4.4.3.4 階段內元素迴避-系統完整性 137 4.4.3.5 階段內元素迴避-資源效應資料庫 138 4.4.3.6 階段內元素迴避-實體系統周邊 138 4.4.3.7 階段內功能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139 4.4.4 概念解評估階段 140 4.5 線圈組件方法 145 4.5.1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辨識與檢索 147 4.5.1.1專利摘要表 147 4.5.1.2 關鍵字建立 147 4.5.1.3 初始群組專利分析表 148 4.5.2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前置分析 158 4.5.2.1 相關群組專利文件 158 4.5.2.2 專利流程分析圖 162 4.5.2.3 多欄流程圖 166 4.5.3 共同功能階段求解 167 4.5.3.1 迴避優先序 167 4.5.3.2 階段間迴避-階段流程關係操作 168 4.5.3.3 階段間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169 4.5.3.4 階段內元素迴避-系統完整性 171 4.5.3.5 階段內元素迴避-資源效應資料庫 172 4.5.3.6 階段內元素迴避-實體系統周邊 174 4.5.3.7 階段內功能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176 4.5.4 概念解評估階段 177 4.6 改善BGA翹曲問題之方法 185 4.6.1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辨識與檢索 186 4.6.1.1專利摘要表 186 4.6.1.2 關鍵字建立 186 4.6.1.3 初始群組專利分析表 187 4.6.2 流程軟體群組專利前置分析 193 4.6.2.1 相關群組專利文件 193 4.6.2.2 專利流程分析圖 199 4.6.2.3 多欄流程圖 203 4.6.3 共同功能階段求解 203 4.6.3.1 迴避優先序 203 4.6.3.2 階段間迴避-階段流程關係操作 204 4.6.3.3 階段間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205 4.6.3.4 階段內元素迴避-系統完整性 207 4.6.3.5 階段內元素迴避-資源效應資料庫 208 4.6.3.6 階段內元素迴避-實體系統周邊 210 4.6.3.7 階段內功能迴避-流程裁剪模式 211 4.6.4 概念解評估階段 213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221 5.1 結論與貢獻 221 5.2 未來研究方向 221 參考文獻 223

    王秀如(2014),整合萃智與可拓學分析的專利強化和佈局手法,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王姿惠(2013),基於萃智的系統化專利群組迴避手法,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王耀庭(2016),基於萃智的系統化專利迴避再生與強化手法,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吳禎耘(2018),軟體與流程專利迴避的系統性方法,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李曉真(2013),整合性萃智發明性問題解題流程建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周煒程(2006),以元件關聯分析進行專利群之迴避設計程序,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林士強(2013),研發人員常見的迴避設計謬思(上),北美智權報,89期。
    林呈瑞(2014),以TRIZ與DFMA進行保特瓶設計之專利迴避與價值分析,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
    林芸蔓(2010),基於萃智的電腦輔助之裁剪流程與工具,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張家瑋(2012),功能-屬性-效應知識庫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張庭瑞(2009),系統化創新設計與專利迴避概念於產品開發之研究,南開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南投。
    張庭瑞(2011),WOIS 創新理論於產品概念設計之專利迴避研究,南開學報,8(1)。
    許棟樑(2013/09),系統化創新產品機會辨識與分析,新竹,亞卓國際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許棟樑,(2015/9),萃智創新工具精通: 上冊,新竹,亞卓國際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四版。
    許棟樑,(2017),系統化專利迴避強化與再生,亞卓國際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二版
    陳幸志(2012),基於萃智理論的流程分析與裁剪方法,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陳政魁(2016),系統化專利強化機會辨識與解題流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陳瑞田(2009/01),創新性之專利迴避設計,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第三版。
    陳達仁、黃慕萱(2009),專利資訊與專利檢索,臺北:文華圖書館管理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陳麒文(2014),探討發明單一性之專利審查實務,智慧財產權月刊,184,5-27。
    黃文儀,專利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2002年9月,第三版。
    葉士緯、黃振榮(2017):合作專利分類(CPC)實施現況之探討與應用,智慧財產權月刊,217,5-14。
    羅炳榮(2004)。工業財產權叢論 - 專利侵害與迴避設計篇。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Altshuller, G. (1988). Creativity as an Exact Science (Anthony Williams. Trans.). Location: CRC Press.
    Altshuller, G. (1996). And Suddenly the Inventor Appeared: TRIZ, the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MA: Technical Innovation Center.
    Deng, Jyhjeng., Huang, Chien-Hsun and Lai, Yung-Chih (2017). Circumvention Analysis on a Taiwan Patent Infringement Case – Glass Gripper of Patents on Door Frame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Innovation, 4(3), 1-13.
    Liu, Tien-Lun and Kuo Shao-Ting (2011). A Study of Applying TRIZ to Technological Patenting Deploy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Innovation , 1(3), 2-12.
    Mann, D.L. (2001). Laws of System Completeness,The TRIZ Journal.
    Mann, D.L. (2002).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Innovation Trend Prediction Tools to the Design of Future Bearing and Lubrication Systems(No. 2002-01-1383),SAE Technical Paper.
    Mann, D.L. (2002). Hands-on Systematic Innovation for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REAX press.
    Mann, D.L. (2018). Law Of System Completeness Hierarchies, The TRIZ Journal.
    Sheu, D. D. and Hou, M.(2012). TRIZ-based Systematic Device Trimming Method: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Innovation, 2(1), 2-21.(SCOPUS)
    Sheu, D. D. and Wang Zi-Huei (2013). TRIZ-based Systematic Circumvention Method for Patent Clus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Innovation , 2(3), 38-55.
    Ipwatchdog, Alice Who? Over Half the U.S. Utility Patents Issued Annually are Software Related! (2017),檢自https://www.ipwatchdog.com/2017/05/21/alice-over-half-u-s-utility-patents-issued-annually-software/id=83367/。(檢索日期:2018.11)
    Oxford Creativity-效應與資源檢索網站,科技效應知識庫。檢自http://www.triz.co.uk/ (檢索日期:2018.12)
    北美智權報官網,IP小辭典:專利的種類與年限(2012)。檢自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Laws/US-49.htm(檢索日期:2018.12)
    自由財經,年付千億權利金 台灣陷智財赤字國(2018)。檢自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175019(檢索日期:2018.11)
    吳家偉(2012),專利權的特性及效力。檢自http://www.zoomlaw.net/files/15-1138-5216,c713-1.php(檢索日期:2018.12)
    亞信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突破競爭對手的專利佈局-專利迴避設計之簡介(無日期)。檢自http://www.mission.com.tw/news-view.asp?idno=302 (檢索日期:2018.12)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台灣海外權利金與商標費用收入支出(2016)。檢自http://iknow.stpi.narl.org.tw/Default.aspx(檢索日期:2018.11)
    美國專利商標局網站,美國專利商標局每年軟體相關專利數統計(2016)。檢自https://www.uspto.gov/(檢索日期:2018.11)
    陳弘易(2012),淺談各國專利種類。檢自http://www.zoomlaw.net/files/15-1138-12808,c1148-1.php(檢索日期:2018.1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3),專利要件。檢自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219604&ctNode=6683&mp=1(檢索日期:2018.1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