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淑君
論文名稱: 1983-2007台灣地區合唱比賽國小組指定曲音樂教育意義探究
指導教授: 陳維棟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國小合唱比賽指定曲音樂教育歌詞
外文關鍵詞: Assigned Songs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orus Competition, Music Education, Lyric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以民國七十二年至九十六年間台灣地區合唱比賽國小組指定曲為研究對象,採用歷史研究法與文獻分析法,探究近二十五年來指定曲之趨勢走向、中文歌詞內涵之教育意義,並分析譯詞填詞之歌詞聲調與曲調之關係。經由歸納、分析後本研究發現如下:
    壹、指定曲目的演變趨勢:
     一、每年指定曲的數量不一且有多首重複,顯示並未有制度性的規範。
     二、每年指定曲的數量以二首為主,但自民國九十二年迄今有增加的趨
    勢。
     三、歷年指定曲以創作歌曲居多。
     四、指定曲的歌詞語言越趨多元。
     五、指定曲以二部合唱居多,但三部合唱有增加趨勢。
     六、指定曲之音域有越來越寬廣的趨勢。
     七、指定曲之難易度有加深的趨勢。
     八、歷年音樂比賽主辦單位更迭,並未建立指定曲譜之資料庫。
    貳、國語歌詞內涵的教育意義:
     一、合唱透過歌詞與曲調的搭配,可具體傳達思想和情感,進而達到樂
    教的目的,故歌詞的影響力超越純文字。
     二、正確劃分字團是進入詞境的先決條件。
     三、歷年指定曲之歌詞均有特定的教育意義。
    四、歷年指定曲歌詞內涵之教育意義,係以情意目標為主,認知目標為輔。
     五、歌詞同時具備「情、景、聲、時、空」等內涵,能協助學童瞭解詞意,但需考量運用學童容易理解的文詞字句與概念。
    參、譯詞填詞之歌詞聲調與曲調關係:
     一、民國九十年以後譯詞填詞作品有減少趨勢。
     二、譯詞之聲調與曲調不搭配的狀況較填詞多。
     三、詞與曲的搭配協調是合唱作品優劣的關鍵。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trend of the assigned song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orus competitions hold in Taiwan from 1983 to 2007. The researcher utilized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archive analysis methods to explore the tendency of the educational meanings that the Chinese lyrics implied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ones and the melodies of the translated lyrics and the composed lyrics during the 25 years.
    The researcher generalized some outcomes as followed,

    First, the evolution tendency of the assigned songs appointed that
    1.The amount of the assigned songs was variable and many songs repeated. It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 systematic standard for the assigned songs every year.
    2.Primarily, two pieces appointed for the assigned songs every year, but the amount has increased since 2003.
    3.The creative songs were the great majority among all assigned songs over the years.
    4.The languages used in the lyrics of the assigned songs got diverse year after year.
    5.Two voices chorus was the majority and three voices chorus increased as well.
    6.The gamut of the assigned songs got broader year by year.
    7.The assigned songs got difficult to sing more and more every year.
    8.The organizer changed every year and they did not set the assigned-song thesaurus.

    Second, the educational meanings implied by the Chinese lyrics indicate that
    1.Through the collocation of the lyrics and the melodies, chorus conveys the thought and feeling and serves the purpose of music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effects of the lyrics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pure written words.
    2.The priority leading to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o demarcate the words groups precisely.
    3.There are some specific educational meanings contained in the lyrics for the assigned songs each year.
    4.As to the educational meanings of the lyrics connotation, the sentimental function is the main purpose and the perceptional function is minor.
    5.The lyrics involve the connotations of affection, scene, voice, time and space. These lyrics help children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of the assigned songs but the words they use should be easy and acceptable to the young singers.

    Thir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ones and the melodies of the translated lyrics and the composed lyrics show that
    1.The amounts of the translated and the composed compositions have decreased since 2001.
    2.The translated lyrics show more conflicts than the composed lyrics in the aspect of tones and melodies.
    3.The collocation and the harmonization of the lyrics and melodies are the key to success or failure.

    圖目次………………………………………………………………………Ⅵ 表目次………………………………………………………………………Ⅵ 譜例目次………………………………………………………………………Ⅶ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四節 名詞界定……………………………………………………………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國小合唱比賽之演進……………………………………………7   壹、音樂比賽的緣起………………………………………………………7   貳、音樂比賽的發展………………………………………………………9   參、國小合唱比賽的變革………………………………………………11 第二節 國小合唱比賽之教育意義…………………………………19   壹、音樂教育的本質與目的……………………………………………19   貳、音樂比賽的功能與價值……………………………………………27   參、合唱比賽的衍生問題………………………………………………33 第三節 歌詞內涵的教育意義……………………………………………42   壹、中文與音樂的關係…………………………………………………42   貳、中文的節奏與聲調…………………………………………………44   參、歌詞內涵的分類……………………………………………………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55 第一節 研究設計…………………………………………………………56   壹、研究架構……………………………………………………………56   貳、研究流程……………………………………………………………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59 第三節 研究工具………………………………………………………62   壹、指定曲之趨勢走向…………………………………………………62   貳、評審意見之內容取向………………………………………………62   參、歌詞內涵的教育意義………………………………………………62 第四節 資料處理………………………………………………………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65  第一節 指定曲之趨勢走向………………………………………………65   壹、指定曲數量之統計與分析…………………………………………69   貳、歌曲類別之統計與分析……………………………………………70   參、語言類別之統計與分析……………………………………………71   肆、聲部之統計與分析…………………………………………………72   伍、音域範圍之統計與分析……………………………………………72   陸、歌曲難易度之統計與分析…………………………………………76  第二節 歌詞內涵之教育意義……………………………………………77  第三節 譯詞填詞之聲調與曲調分析…………………………………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1  第一節 結論……………………………………………………………131 壹、指定曲目的演變趨勢……………………………………………131 貳、國語歌詞內涵的教育意義………………………………………134 參、譯詞填詞的歌詞聲調與曲調關係………………………………136  第二節 建議……………………………………………………………137   壹、對音樂比賽主辦單位之建議……………………………………137   貳、對合唱教學工作者之建議………………………………………140   參、對後續研究之建議………………………………………………141 參考文獻……………………………………………………………………143 中文部分…………………………………………………………………143 西文部分…………………………………………………………………148 附錄一 九十五年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評審意見…………………149 附錄二 九十六年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評審意見………………………156 附錄三 七十二年至九十六年國小組合唱指定曲難易度調查表……162

    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中華民國史教育志編纂委員會(1990)。中華民國史教育志。台北:國史館。
    王士元(1988)。語言與語音。台北市: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王天昌(1983)。漢語語音學研究(五版)。台北市:國語日報。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八版)。台北市:五南圖書。
    台灣省教育廳(1989)。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社會教育篇。台中:台灣省教育廳。
    台灣教育會編。(1995)台灣教育沿革誌。台北市:南天書局。
    吳金娥等(2006)。國音及語言運用。台北市:三民書局。
    吳清基、林淑貞(1995)。「我國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的理念與作法」。載於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台北縣:省國教研習會。
    呂鈺秀(2006)。台灣音樂史。台北市:五南。
    李少軍、尚新建譯(1991)。George H. Sabine著。西方政治思想史(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台北市:桂冠圖書。
    李永剛(1976)。作曲法。台北市:政治作戰學校。
    李振邦(1978)。中國語文的音樂處理。台北市:天主教教處協進會。
    沈信一(譯)(1976)。Nettl Bruno著。民族音樂的理論與方法(Theory and Method in Ethnomusicology)。台北市:書評書目出版社。
    林文寶(1989)。朗誦研究。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姚世澤(2003)。現代音樂教育學新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胡幼慧主編(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
    徐復觀(1966)。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2005)。國音學(六版)。台北市:作者。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編(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音樂篇。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康謳主編(1983)。大陸音樂辭曲(3版)。台北市:大陸書店。
    張統星(1991)。音樂科教學研究(增訂版)。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張蕙慧(1991)。中國古代樂教思想論集。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張嚶嚶(譯)(1999)。Anthony Storr著。音樂與心靈(Music and the Mind)。台北市:知英文化事業。
    許常惠(1986)。中國新音樂史話。台北市:樂韻出版社。
    許常惠(1991)。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許常惠(1994)。音樂史論述稿(一)。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
    郭長揚譯(1981)。Carl E. Seashore著。音樂美學。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友新(1999)。音樂教育論文選集。台北市:樂韻出版社。
    陳友新。國民小學音樂教學之設計與指導。載於台灣省國民小學教師參考叢書(十六),3-4。
    陳啟天(1979)。近代中國教育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陳學謙(1986)。國民小學兒童合唱教學之研究。台北市:巨浪出版社。
    曾永義(1988)。詩歌與戲曲。台北市:聯經出版。
    黃大受(1990)。台灣史綱(三版)。台北市:三民。
    黃中(1980)。我國近代教育的發展。台北:商務。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再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楊蔭瀏(1986)。語言音樂學初探。載於楊蔭瀏、李殿魁等合著,語言與音樂。台北市:丹青圖書。
    楊蔭瀏(1997)。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台北市:大鴻圖書。
    楊蔭瀏、李殿魁等合著,語言與音樂。台北市:丹青圖書。
    趙廣暉(1986)。現代中國音樂史綱。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劉志明(1988)。西洋西樂史與風格。台北市:大陸書店出版。
    劉英淑(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舊課程標準之比較。載於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台北縣: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劉德義(1977)。合唱曲創作之歷程及其實例研究。台北市:樂韻出版社。
    劉德義(1991)。從我國近代音樂教育的源流、導向探討常用之合唱歌曲。載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合唱的藝術。台北市:作者。
    劉德義(1995)。領你進入音樂的殿堂。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
    劉燕當(譯)(1965)。Aaron Copland著。怎樣欣賞音樂。台北市:樂友書房。
    歐用生(1994)。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市:復文圖書。
    蔡伯武(1980)。音樂本質與樂曲結構析論。台北市:樂韻出版社。
    鄭方靖(2002)。柯大宜音樂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
    鄧麗君、廖玉儀(譯)(2003)。Frans Carlgren著。邁向自由的教育-全球華德福教育報告書(Erziehungzur Freiheit : Die Padagogik Rudolf Steiners)。台北市:光佑文化事業。
    戴金泉(民74)。合唱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東和音樂出版社。
    謝奇(1987)。音樂的節奏。台北市:生韻出版社。
    謝雲飛(1983)。中國聲韻學大綱。台北市:蘭臺書局。
    謝雲飛(1990)。語音學大綱。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韓國鐄(1981)。自西徂東-中國音樂文集。台北市:時報文化。
    韓國鐄(民74)。自西徂東第二集。台北:時報文化。

    二、期刊:
    朱元雷(2006)。合唱比賽的性質與評量方法。合唱音樂,15,頁25。
    朱元雷、陳雲紅(2007)。合唱音樂的呈現。樂覽,97,6-11。
    何康國(2008)。台灣管樂的現在與未來-從96學年度全國音樂比賽談起。樂覽,106,38-43。
    呂泉生(1984)。「合唱在台灣(二)」。載於全音音樂文摘,68,頁71。
    李永剛(1987)。音樂教育的功能與我國音樂教育政策。載於教育文集,12輯,1-9。
    林朱彥(1993)。由創造思考教育看近代兒童音樂教育思潮之發展。台南師院學報,26,277-294。
    林朝陽(1996)。音樂教育的認知與使命。國教輔導,33(6),4-15。
    邱垂堂(1993)。兒童音樂訓練教學的探討。國民教育,33(11,12),15-25。
    高玉立(1985)。合唱指導。國教園地,12,15-24。
    張蕙慧(1997)。從音樂的本質論音樂教育。國教世紀,174,4-7。
    許子漢(1999)。論中國韻文學格律的發展。東華人文學報,1,165-182。
    陳淑儀(2006)。從點、線、面看合唱音樂比賽。合唱音樂,15,頁22。
    陳樹熙(1997)。讓比賽發揮正面的作用吧!從台灣區音樂比賽談起。表演藝術,54,34-36。
    陳樹熙(2001)。A與B比的是什麼調?談「台灣區音樂比賽」與「全國音樂比賽」的問題。表演藝術,102,28-34。
    曾正仲(民82)。合唱與合唱音樂的歷史觀點。藝術學,10,121-138。
    游彌堅(1971)。台灣省文化協進會十年來社會音樂教育活動紀要。載於台北文獻,直19期。
    楊兆禎。續談「歌唱教學的經驗與心得」。國教世紀,27(6),36-41。
    劉德義(1995)。學校音樂比賽的講評。中國音樂教育,4,21-22。
    蔣慧仙主編(2004)。Lyrics史上No.1絕妙好歌詞。誠品好讀。45,P.68。
    鄭方靖(2001)。九年一貫學校本位音樂課程規劃實務之初探。台南師院學報,34,509-552。
    賴美鈴(1997)。台灣音樂教育史研究(1945-1995)。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三、學位論文:
    王傳煌(2001)。台灣區音樂比賽歷史探索與管弦樂合奏比賽曲目探討。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申秀琴(2005)。亞歷山大技巧在合唱教學上的應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正琳(2003)。近五年來基隆地區合唱團的社會音樂教育功能探討。東吳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姜喜美(2004)。李抱忱合唱作品之研究。東吳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櫻娟(2006)。台南市國小學童歌唱表現成敗歸因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碧君(2006)。苗栗縣國小合唱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箕文(2006)。北區國小合唱團選曲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許允麗(1993)。國民小學兒童合唱團組訓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郁敏(1987)。小學音樂課程轉化的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宏宇(2002)。國小兒童合唱團教學研究-以基隆市仁愛國小詹老師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四、網路資料:
    「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2000年12月6日公布)。2008年4月1日,取自http://lis.ly.gov.tw/npl/law/04817/891124.htm
    竹南國小退休的“火車老師”部落格-「火車的家」。2008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wretch.cc/guestbook/trainhc5266
    和聲。(2008)。大英百科全書。2008年4月29日取自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32759>
    音樂。(2007)。劍橋百科全書。2008年4月27日取自De.eye7.0專業版劍橋繁體中文版。
    音樂。(2008)。大英百科全書。2008年4月28日取自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5281>
    音樂。(2008)。維基百科全書。2008年4月27日取自維基線上百科全書。<http://wikipedia.tw/>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07)。「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目的與沿革」。2008年4月1日,取自http://music.ner.gov.tw/SEH/history/history.htm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07年8月)。「96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實施要點重要變革說明」,取自http://music.ner.gov.tw/SEH/history/history.htm
    教育廣播電台(2009)。「全學學生音樂比賽網路系統-報名作業」。2009年1月8日,取自http://music.ner.gov.tw/SEH/music/MusicList.asp?form_item=團體組(同聲、男聲、女聲合唱)
    旋律。(2008)。維基百科全書。2008年4月29日取自維基線上百科全書。<http://wikipedia.tw/>
    「華語文能力測驗」2008年4月29日取自http://www.sc-top.org.tw/chinese/official.php

    五、法令文件:
    台灣區音樂比賽籌備會(1988-2000)。台灣區音樂比賽實施要點。
    全學學生音樂比賽委員會(2001-2007)。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實施要點。
    苗栗縣政府(2007),九十六學年度全學生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評分表。
    教育部(1948)。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九年一貫音樂課程暫行綱要-分段能力指標。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64)。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實施要點。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西文部分
    Buyer, P.(2005).Teaching the Values of Competition. Teaching Music, 13
    (1),28-34.
    Cooper, Grosvenor; Meyer , Leonard(1960).The Rhythmic Structure of Music.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obbs Jack(1981):”Emile Jaques-Dalcroze ”In A Collection of Essays:
    “Some Great Music Educators ”(2thed.)Novello & Company Limited,1976, P.50-5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