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子騰
論文名稱: 結合地方文化資源之藝術課程設計-以彰化縣湖東國小為例
Art Curriculum Design with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Take Hu-Dong Element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呂燕卿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9
中文關鍵詞: 多元文化藝術教育地方文化資源課程設計溪湖鎮
外文關鍵詞: Multi-cultures, Arteducation,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Curriculum design, Si-Hu tow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基於培養學生對其生活環境、地方文化的認識與情感,並涵泳學生對地方文化藝術美的認知、表現與欣賞能力,試圖在國小「藝術與人文」中融入地方文化資源,按照當地的文化藝術活動、藝術工作者、地區景觀、藝術產業、藝術文化團體等;涵蓋了「後現代主義的藝術教育精神」、「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設計理念精神」、「藝術課程設計內涵」、「多元文化藝術教育的價值取向理論」等為主要課程理論架構。選擇以溪湖鎮文化資源為內容題材,設計一套國小藝術課程,依此本論文已達成下列目的:
    一、探討社區本位的藝術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
    (一)探討後現代主義的藝術教育精神與趨勢。
    (二)探討「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設計理念與內涵。
    二、探討文化資源融入的「藝術與人文」統整課程設計之理論。
    (一)探討結合溪湖地方文化資源的現況調查。
    (二)探討資料分析作為「藝術與人文」領域統整的教學內涵。
    三、保存與傳承溪湖地區多元文化的藝術課程設計內涵。
    (一)探討結合溪湖地方文化「藝術與人文」的內涵。
    (二)探討藝術課程設計之行動教學方案。
      本論文以文獻收集分析與田野調查訪談為基礎,設計一套結合地方文化資源的藝術課程,此課程主題為「溪湖在地人」,包括「文化藝術團體蒞校」、「寺廟藝術」、「糖廠文化知性之旅」、「巫厝社區總體營造」、「地方產業」、「藝術產業」、「人文與自然景觀巡禮」、「學習成果展」等八個活動單元,對象是國民小學學生。
    本論文經綜述後整理以下結論:
    一、探討有關社區本位的藝術課程設計方面:
    二、探討有關文化資源融入的統整課程設計方面:
    三、探討有關目前藝術教育的現況需求調查方面:
    四、探討有關結合地方資源的單元活動方案方面:


    Art Curriculum Design with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
    Take Hu-Dong Element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Ou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s and the local cultures, as well as enriching their recognition and aesthetic sense for the beauty of local arts, this thesis aimed at associating Art & Humanity Field in current elementary school courses with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including local culture and art activities, industry, groups, and art professionals, local landscapes, etc. This thesis covers five important curriculum design theories which are also the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They are “Art Education Spirits of Post Modernism,” “Curriculum Design Concepts and Spirits in Art & Humanity Field,” “Contents of Art Curriculum Design,” “Theory of Multicultural Art Education Value.” I took the local culture of Si-Hu town as the basic content and designed a set of art course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motivation mentioned above, this thesis has achieved the following goals:
    1. Discuss theories of community-centered art curriculum, including:
    (1) The art education spirits and trend of post modernism.
    (2) Curriculum design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 Art & Humanity Field.
    2. Examine the curriculum design theories which combine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with Art & Humanity curriculum:
    (1) Investigating into present Si-Hu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2) Analyzing the results as the teaching contents in Art & Humanity curriculum.
    3. Preserve and hand on the multi-cultures of Si-Hu in art curriculum:
    (1) Integrating local culture of Si-Hu into the contents of Art & Humanity curriculum.
    (2) Designing action teaching plan for art curriculum.

    This thesis is thus based on collecting documents and analyzing in-field interviews. By this, I designed an art course combining with the local cultures. The title is “Native of Si-Hu Township,” which focus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course includes eight units, such as “Welcome Art and Culture Groups Visiting Our School,” “Temple Arts,”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Trip to Sugar Factory,” “Kindr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Wu’s,” “Local Industry,” “Art Industry,” “Visiting Cultural and Natural Landscapes,” “Display of Learning Performance.”
    This thesis has come to four conclusions as followed:
    1. About community-centered art curriculum design:
    Affirm the spirits of post modernism which respect multi-culture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value different cultures. Furthermore, this course, with its trait of merging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Education Theory” into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in Art & Humanity curriculum, helps develop students as a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sound person, who has integrated knowledge of truly understanding how to merge arts into life and enjoy an artistic life. This is also the purpose of culture education.

    2. About accommodating culture resources into integrated curriculum design:
    Grounded on gathering and analyzing documents as the contents of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this course contains several aspects of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like the geography, history, culture activities, economies and art and culture professionals. The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five parts: Culture and Art Activities, Introduction to Art Professionals, Local Landscapes, Art Industry, Art and Culture Groups. These culture resources can also be the best themes for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other fields.

    3. About the investigation into current needs of art education:
    I interviewed six art teachers, asking their opinions on those results as the advice for further modification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Their responses are positive. This 8-unit course can fully present the essence of Native of Si-Hu Township, and introduced the important local cultural activities, art exhibitions, local cultures into the art curriculum, and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long with the predilection for their own cultures.

    4. About designing an activity which coalescing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This 8-unit course, which was designed after analyzing documents and in-field investigation, can advocate students to explore more about “People and Environments,” because this course synthesizes diverse aspects of Si-Hu: the history, cultures, architecture, cultural industry and art groups. With this systematic art education, students can achieve the best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 Multi-cultures, art education,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curriculum design, Si-Hu town.

    本文部分………………………...... ……………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 ..........................13 第一節  後現代主義的藝術教育精神與趨勢 ..............13 一、結合地方文化資源是後現代主義的藝術趨勢 ..........13 二、結合地方文化資源是後現代主義的教育精神 ..........14 三、結合地方文化資源是後現代主義的課程設計理念 ......15 四、後現代主義藝術思潮對國小藝術教育教學的衝擊 ......17 第二節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的理念精神與內涵 ...19 一、「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基本理念與綱要內容分析 ......19 二、「藝術與人文」的課程設計相關理論分析 ............29 三、單元主題活動方案統整課程模式. ...................32 第三節  地方文化資源之藝術課程的教育觀點與教學價值 ..37 一、教育觀點 ........................................37 二、教學價值 ........................................38 第三章  溪湖地區之文化藝術資源的調查與分析 ..........40 第一節  溪湖地區文化藝術之資料蒐集方法 ..............40    一、實地踏勘觀察法 ..............................40    二、訪談法 ......................................42 第二節  文化藝術資源之資料蒐集與訪談對象 ............43 一、地方文化藝術資源的資料蒐集來源…………………....43 二、訪談對象與內容大綱…………………................44 第三節  溪湖地區文化藝術之資料內容分析整理………………..48 一、地理環境………………………………................48 二、歷史背景………………………………………………....49 三、文化活動………………………………………………....53 四、史蹟文化………………………………………………....54 五、經濟產物………………………………………………....54 六、文史工作者……………………………………………....54 第四節 文化藝術資源之蒐集過程的困難與感想…………....66 第四章  結合地方文化資源的課程設計之分析與討論... ...67 第一節  藝術課程之設計規劃與思考架構 ................68 一、現行課程規畫的教育需求與現況分析………..……....69 二、課程架構思考…………………………………..........75 三、單元活動設計年級規劃原則大.綱………………….....77 四、課程內涵分析…………………………………………....78 第二節  地方文化藝術之課程單元規劃 ..................80 第三節  地方文化藝術之課程單元活動設計 ..............87 第一單元:寺廟藝術……………………………………......87 第二單元:巫厝社區總體營造………………………..…….100 第三單元:糖廠文化知性之旅……………………………….112 第四單元:人文與自然景觀巡禮…………………………….126 第五單元:文化藝術團體蒞校……………………………….144 第六單元:學習成果展……………………………………….158 第七單元:藝術產業…………………..…………………….172 第八單元:地方產業………………………………………….190 第四節 單元活動設計預期成效評估與分析…………………….203 一、課程實施成效評估………………………………………….203 二、課程設計檢討與評鑑……………………………………….2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212 第一節  結論………………………………………………….....212 第二節 建議……………………….……………............214   參考文獻: ...........................................216 一、中文部分: .......................................216 二、網路資訊: .......................................219 附錄部分: ...........................................220 附錄一:「溪湖在地人」─「結合地方文化資源之藝術課程設計」 意見與建議表 .........................................220 附錄二:學習單 .......................................223 表次部分:…………………………………………………………..頁次 表1-1、學校分析-彰化縣湖東國小學校發展情境的swots分析 表......................................................7  表2-1、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教育部, 2003) .............................................21  表2-2、各階段之學習重點概略 表 ...................24  表2-3、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與基本能力之關係對 應表 .................................................25  表3-1、文化藝術資源的資料蒐集來源 ................43  表3-2、溪湖地區地方耆老一覽表 ....................44  表3-3、溪湖鎮地方耆老訪談大綱表 ..................44  表3-4、地方藝術家訪談內容大綱表………………….......46  表3-5、課程設計受訪對象基本資料 ..................47  表3-6、溪湖歷史發展過程中重大事件或變革大事紀 ....50  表3-7、溪湖發展重要事紀 ..........................52  表3-8、溪湖地區的主要經濟產業表 ..................55  表3-9、溪湖鎮的文化藝術活動重要紀事一覽表 ........56  表3-10、溪湖地區藝術工作者介紹一覽表 ............57  表3-11、溪湖地區藝術推廣工作者一覽表 ............58  表3-12、溪湖地區藝術家介紹一覽表 ................59 表3-13、溪湖地區地區景觀一覽表…………………………..60 表3-14、溪湖地區藝術產業一覽表…………………………..62 表3-15、溪湖地區藝術文化團體一覽表…………………....63 表3-16、彰化縣墨友書畫學會之藝術欣賞專題講座表……..64  表4-1、課程設計草案修訂意見及回應 ................72  表4-2、年級活動設計單元規劃安排表 ................77  表4-3、課程計畫內容細目表 ........................82 表4-4、運用「寺廟藝術巡禮」統整國五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 領域課程設計內容………………………………...............87  表4-5、運用「巫厝社區總體營造」統整國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 學習領域課程設計內容……………........................100 表4-6、運用「糖廠文化知性之旅」統整國小低年級藝術與人文 學習領域課程設計內容……………………….………….......112 表4-7、彰化縣溪湖鎮鄉土教學活動教材之單元主題及課程內 容…………............................................126 表4-8、運用「人文與自然景觀巡禮」統整國小四年級藝術與人 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內容…………………………............128 表4-9、運用「文化藝術團體蒞校」統整國小中年級藝術與人文 學習領域課程設計內容………………………................144 表4-10、運用「人文與自然景觀巡禮」統整國小四年級藝術與 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內容…………………………………....158 表4-11、運用「藝術產業」統整國小中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 域課程設計內容……………………………………………......172 表4-12、運用「地方產業」統整國小低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 域課程設計內容………………………………………………....190 表4-13、課程實施成效評估調查表………………………….203 表4-14、各單元教學重點與統整範圍對照表 .........205 表4-15、各單元活動設計達成檢核一覽表 ...........208 圖次部分:……………………………………………………………頁次  圖1-1、研究內容架構與研究流程圖.... ............11  圖2-1、以藝術本質為核心,目標能力為導向之「藝術與人文學 習領域」課程內涵結構圖………………………………………….28  圖2-2、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的意義之圖示 ............32  圖2-3、Jacobs科際整合單元統整課程模式 ............33  圖2-4、以Jacobs科際整合單元主題發展統整課程模式.. ...33  圖2-5、分生式單元方案統整課程模式 ................34  圖2-6、以「地方產業」發展分生式主題統整課程模式 ..35  圖4-1、地方文化藝術之課程設計思考模式圖……………....76  圖4-2、視覺藝術課程內涵結構圖 ....................79  圖4-3、「寺廟藝術巡禮」統整課程模式 ..............90  圖4-4、「巫厝社區總體營造」統整課程模式 .........103  圖4-5、巫厝社區總體營造探索教材架構圖 ...........104  圖4-6、「巫厝社區總體營造」統整課程流程圖 .......106  圖4-7、「糖廠文化知性之旅」統整課程模式 .........115  圖4-8、糖廠文化知性之學習目標及學生基本能力統整表 116  圖4-9、「人文與自然景觀巡禮」統整課程模式 ….....131  圖4-10、「人文與自然景觀巡禮」教材系統架構圖 ...132  圖4-11、「文化藝術團體蒞校」統整課程模式 .......146  圖4-12、「文化藝術團體蒞校」教材架構圖 .........147  圖4-13、「文化藝術團體蒞校」課程活動流程圖示 ...148  圖4-14、「學習成果展」統整課程教材架構圖 .......160  圖4-15、「學習成果展」活動流程圖 ...............161  圖4-16、「藝術產業」統整課程模式 ...............175  圖4-17、「藝術產業」統整課程教材架構圖....... ..176  圖4-18、「地方產業」統整課程模式 ...............192  圖4-19、「地方產業」探索教材架構圖 .............193  圖4-20、「地方產業」統整課程活動流程圖 .........19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國美術協會編印(1997)。中華民國美術家名鑑。台北市:振輝美術社。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登安(2003)。國小鄉土教學資源的調查與課程融入之途徑-以鹿谷鄉田底地區之人文環境資源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99)。彰化縣鄉土史料/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校【耆老口述歷史叢書】。南投市:省文獻會。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
    呂燕卿(1994)。國民小學美勞課程標準修訂與審美領域教學之研究。紋晟股份有限公司印行。
    呂燕卿(1999a)。「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及實施原則」。現代教育論壇:「藝術與人文」研討會。
    呂燕卿(1999b)。「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綱要與統整性互融式課程設計之觀念」。美育,106期。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長俊(1980)。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市:自印本。
    李俸儒(1996)。後現代主義、多元主義與德育研究。教育研究雙月刊,50;頁30-41。
    李欽賢(1998) 。台灣火車知性之旅。台北市:玉山社。
    李筱峰(2000)。台灣史100件大事《上下》。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文昌(1997)。彰化縣美術發展調查研究-繪畫篇。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印。
    林玉體〈1996〉。漫談開放教育。教師天地,81,頁9-13。
    林秀芬〈2002〉。多元智能應用於國小藝術教育課程之初探。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曼麗(2000a)。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整合初探。翰林文教雜誌版,0:8,37-40。
    林瑞榮(1998)。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林佳燕〈2003〉。運用「故事」統整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美嬌(2000)。國小鄉土美勞課程與教學研究- 以高雄市光武國小美勞科教學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文炳(1999)。深度探索溪湖鎮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財團法人施金山文教基金會。
    胡邦欣(2002)。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輕鬆上手。高雄市:復文圖書。
    孫邦正〈1958〉。如何利用社區資源。台北: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孫嘉紋〈199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薇(1998)。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汝儀〈2000〉。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思考。現代教育論壇,23-33。
    康台生(2002)。藝術人文課程的實踐-如何結合社區資源共創設區發展特色。美育雜誌,第128期。
    張世忠(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台北市:五南圖書。
    張全成(1989)。從鑑賞教學的加強談美術教育的多元功能與目標。臺灣藝術教育館美育月刊,第五卷 ,第141期。
    張全成(1991)。淺談結合生活的美術教育。國教世紀,27卷2期。
    張全成(1997)。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研習資訊,15:6,9-29。
    張幸愉(1994)。國民中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秋鶯〈1995〉。從社區資源的整合與應用談開放教育中「親師協會的籌組與推動」。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親師合作。高雄:復文。
    張清濱(2002)。學校教育改革—課程與教學。台北市:五南圖書。
    張淑玫(1998)。地景踏勘導覽,大家來寫村史,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台北:唐山。34-37。
    張新松〈1983〉。國民中學利用社區資源的途徑。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造博覽會成果專輯/李俊德總編輯。彰化市:彰化文教。
    郭禎祥(1993)。藝術教育與多元文化。美育月刊。
    陳清敏、黃昭仁、施治輝(1996)。認識台灣。黎明文化。溪湖鎮公所。溪湖鎮誌。
    陳祥吉(1999)。溪湖風情1-12期。彰化縣溪湖鎮公所發行。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菁繡(2000)。九年一貫課程「社區本位藝術課程」研究: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社區取向藝術教育。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
    陳麗華〈1997〉。社區參與學習的理念。載於現代教育論壇2,335-340。
    鹿港風物雜誌社(1987)。鹿港風物 季刊。
    曾慶國(1997) 。彰化縣三山國王廟。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印行。
    游家政(1997)。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運用。國教園地,59/60。
    程大學(2000)。西螺鎮誌。西螺鎮公所。
    黃壬來(1993)。幼兒造型藝術教學-統合理論之應用。台北市:五南圖書。
    黃壬來(1995)。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美勞教育發展途徑。1994亞洲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黃壬來(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上、下冊。台北
    市:桂冠圖書。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書局。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市:師大書苑。
    詹棟樑(1995)。學校社區化的兒童教育功能。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
    學校社區化,5-81。台北:師大書苑。
    彰化縣文化局(2002)。彰化縣口述歷史-溪湖鎮蔗糖產業《第六集》上中下。財團法人施金山文教基金會訪談-撰稿。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2002)。彰化藝文季刊 頁66-69。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印(1996)。彰化縣口述歷史共三冊。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印(1999)。八十八年全國鄉鎮展演設施暨社區總體營。
    彰化縣溪湖鎮編(2000)。彰化縣溪湖鎮鄉土教材教師手冊。
    熊宜中(2000) 。中小學藝術教學設計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編印。
    甄曉蘭(2000)。批判俗民誌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
    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369-393。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管淑華〈2002〉。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惠玲(1996)。美術鑑賞(修訂版)。台北市:三民書局。
    歐用生〈1996〉。開放教育的課程設計。教師天地,81,頁14-19。
    蔡瑞榮(1995)。「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念與做法。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83-107。台北:師大書苑。
    錢富美(1999)。社區文化與鄉土教育。國教輔導,38卷4期,21-24。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顏靜筠(2001)。金門地區教育意識型態與鄉土文化教材之分析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明珍(2000)。結合社區文化資源之藝術教育課程設計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溪湖文化工作室。http://civil.tacocity.com.tw/。(5 Mar. 2004)。
    巫厝社區。http://goose.tacocity.com.tw/s14.htm。(10 Mar . 2004)。
    溪湖鎮。http://chifu.tacocity.com.tw/。(6 Apr . 2004)。
    模範社區績優事蹟實錄。http://www.epa.gov.tw/e/action/789th/d3.htm。(4 Mar. 2004)。
    百年風華話古今。http://gsh.taiwanschoolnet.org/。(2 May. . 2004)。
    社區總體營造。http://www.cca.gov/news/。(3. Apr . 2004)。
    Herman,K,William,B□Leon,M〈1976〉,The next 200 years.Williaw□Co。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