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瑞珉 |
---|---|
論文名稱: |
利用Moodle提升高職學生客語口說能力之研究 A Study of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Oral Expression in Hakka with Moodle |
指導教授: | 呂菁菁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5 |
中文關鍵詞: | moodle 、客語 、青少年 、口說 、CLAN |
外文關鍵詞: | moodle, Hakka, teenagers, speaking, CLAN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學校社團結合moodle學習平台,推動高職客語教學,希望藉由客語能力的提升,能夠提高青少年對於客家語言、文化的認同,以及未來傳承客家語言、文化的意願。
研究中參考Hunt和Beglar(2002)提出的詞彙學習的三種方法和七個原則,在moodle學習平台上設計十週客語課程,其間並進行五次社團活動,教學活動設計皆以詞彙教學為重心,並以提升學習者的客語口說能力為目標。此外,教學活動充分運用數位學習平台的功能,不僅結合各種不同類型的客語學習資源,亦使學習活動不再侷限於課堂中,教學者及所有學習者藉由社團活動及moodle平台上的互動學習,得以營造客語學習環境並發揮合作學習的效果。
在課程進行前後,分別進行前測、後測。運用前後測客語詞彙量的統計,輔以問卷、訪談等方式,了解以社團結合moodle學習平台的課程設計,是否能夠使得學習者客語詞彙量的增加、顯著提升學習者客語口說能力,而作為高中職客語教學的適切方法。
研究結果發現,以社團結合moodle學習平台的客語教學方式,能夠顯著提升學習者客語口說能力,且對不同能力程度的學習者的客語口說能力皆有幫助,確實適合作為高中職客語教學的適當方法。
This study aims to seek for a pedagogical resolution needed to motivate the teenagers studying in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o speak Hakka publically and to maintain an atmosphere that can encourage them in learning the target language, Hakka, the students’ mother tongue, hoping to make them discover their identity with Hakka culture.
In this study, on-line language learning activities using MOODLE platform were created, in order to improve mainly the students’ speaking skills of Hakka. Ten lesson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three approaches and seven principles proposed by Hunt & Beglar (2002), and used by the students in their club time. The multimod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llowed the students to choose the mode or combination of modes most suited to his or her learning preferences. Focusing on the oral commands, we made much use of the add-on NanoGong recorder to illustrate activities that look at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span, fluency, and participation in discussions.
A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picture-description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The spoken corpus of the students was analyzed using CLAN. Besides, the students filled up the questionnaires and the participants were interview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MOODLE in the club time could be a very effective way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Hakka language commands for these students. Their oral command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were saliently enhanced with the new combination.
【參考文獻】
98至99年度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客家委員會。
99至100年客家人口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王明堂(2004)。網路學習平台的設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王秀娟(2012)。國小五年級學童的閩南語口語表達能力與聽說環境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王誌烽(2011)。運用Moodle為基礎的合作學習系統於程式設計課程之學習成效與滿意度研究(碩士論文)。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
古安琪(2000)。數位學習融入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中央大學,中壢市。
古國順等編修(2012)。客語能力認證初級考試:題庫(四縣腔)。臺北:客委會。
古國順等編修(2012)。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庫-初級(四縣腔)。臺北:客委會。
丘梅君(1997)。運用moodle教學平台協助建立客語教學社群。勤耕(台中市國教輔導團教育研究與課程發展成果專輯),4,134-147。
江寶琴(2008)。苗栗縣國民小學客語生活學校客語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聯合大學,苗栗縣。
李珮珮(2006)。主題網路學習應用於小學客語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市。
李珮珮(2011)。數位教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客家語學習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李臺杰(2011)。利用Moodle建立在平台上的線上教學-以高職為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吳怡珣(2011)。運用GS平台支援小組合作學習於新詩寫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珮瑜(2005)。傳統教室與網路教學環境中思考風格、學業成就與學習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吳振遠(2008)。以Moodle建置中學數位學習平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吳佩嬙(2011)。在SECI模式理論下建立數位學習情境對資訊安全教育成效之影響─以Moodle數位學習平台為例(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高雄市。
吳聲毅(2009)。數位學習觀念與實作。臺北:學貫行銷。
宋曜廷 主編(2012)。數位學習研究方法。臺北:高等教育。
林瑞玲(2010)。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的可能關係:以中壢市新新國小之家長為例的經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林秋香(2012)。資訊科技融入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高樹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清政(2010)。應用Moodle建構客家適性化數位學習台—以苗栗縣本土語言客語授課教師培訓遠距教學為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苗栗縣。
邱淑君(2011)。Moodle數位學習對國小學童社會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苗栗縣。
邱皓政(199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
周登輝(2012)。結合LAMS系統建置協作學習教學方式之流程模組應用於Moodle教學平台(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洪國竣、劉國平、劉晨鐘、黃志新、陶淑瑗(2010年4月)。線上說故事平台對於提升兒童英語朗讀動機之研究。「2010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發表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范惠娟(2012)。國小五年級學童的客語口說表達能力與聽說環境研究—以新竹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哈客網路學院。http://elearning.hakka.gov.tw。臺北市:客家委員會。
張文君(2007)。Moodle網路學習平台線上音樂課程發展之研究—以「直笛E學園」之建置與教學應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臺北:臺灣東華。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線上版)。ttp://hakka.dict.edu.tw/hakkadict/index.htm。臺北市:教育部。
許文勝、高曉妹(譯)(2010)。國際兒童語言研究方法-CHILDES國際兒童語言研究方法(原作者:B. M. Whinney)。北京:教育出版社。
許瓊文(2012)。家庭語言環境改變對口說能力的影響-以一位六歲客華雙語男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博碩文化。
陳敏暖(2012)。外籍配偶的閩南語口語表達能力與聽說環境-以桃園地區為(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曾稚庭(2012)。國民小學客家語教學現況研究—以新竹縣博愛國小中高年級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陳義雄(2008)。Moodle數位學平台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苗栗縣育民工家為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馮 德(2003)。教育心理學。臺北:鼎茂圖書。
黃文政(2009)。社會經濟變遷下的客語學習及其困境之研究—以楊梅鎮大同國小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黃永和(2009)。情境學習與教學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
黃志新、劉國平、劉晨鐘、洪國竣、廖垣達(2010年4月)。網路同儕互評於國小學童英文朗讀流暢度之探討。「2010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發表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溫嘉榮、郭勝煌(2007)。應用Moodle 建構原住民族語適性化數位學習之策略探討:以阿美族語為例。載於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編,2007原住民族語發展-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3-55)。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溫嘉榮、郭勝煌、林建仲、方柏森(2010年4月)。以ARCS動機模式分析e-Learning課程學習之行動研究。「2010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發表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楊世瑩(2005)。SPSS統計分析實務。臺北:旗標。
楊湘琳(2010)。教學影片結合網路學習平台的數學補救教學成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阿福、楊正宇、陳俊憲、羅志偉(2010年4月)。網路化動態評量在國小補救學習之應用-以小數概念為例。「2010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發表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潘朝明(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Moodle應用於高中音樂課程教學之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國平(2007)。運用輔助合作學習軟體輔助小學英語字彙合作學習歷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蔡幸芝(2011)運用網路串流影音於同儕合作學習動機研究:以國小音樂教學為例(碩士論文)。育達科技大學,苗栗縣。
蔡明河(2008)。利用Moodle平台建立數位學習教學單元教授國中數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趙士宏(2009)。運用Moodle於高中數學適性化網路學習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歐展嘉(2008)。Moodle,馬上就會。臺北:文魁資訊。
歐展嘉(2012)。Moodle 2.x 線上教學網站使用與模組開發。臺北:松崗資產管理。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簡文益(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Moodle系統運用於高中職教師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鍾芳廉(2009)。客語生活學校實施現況與成效分析—以屏東縣內埔國小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謝佳容、王子華、沈怡秀(2010年4月)。以科技接受模式理論探討國民小學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接受度調查研究。「2010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發表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Education. http://www.astd.org/
Bot,K.D., Paribakht,T.S., & Wesche,M.B.. (1997). Toward a lexical processing model fo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3), 309-329
Hunt, A., & Beglar, D. (2002). Curr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vocabulary. In J. C. Richards & W. A. Renandya (Eds.),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pp. 258-266).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washita, N., Brown, A., McNamara,T., & O’Hagan,S.(2008). Assessed levels of second language speaking proficiency: how distinct?. Applied linguistics, 29(1), 24-49. doi:10.1093/applin/amm017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1999).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 learning. Boston, Allyn & Bacon.
Levelt, W. J. M.(1989). Speaking from intention to articulation. Cambridge, MA:MIT Press.
Nation, p.(2002). Best practice in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J. C. Richards & W. A. Renandya (Eds.),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pp. 258-266).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rince, P.(1996).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 The role of context versus translations as a function of proficiency.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0, 478-493.
Stanford, J(2009). Moodle 1.9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Birmingham, Packt Publishing
Tsai, M.-K., & Young, S.S.-C. (2010).Applying student-centered speech-enabled call system for self-practice: a case study. Symposium conducted at the meeting of 2010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ies on Education, 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ard, J. & La Branche G. (2003). Blended learning: The convergence of e-learning and meetings. Franchising World, 35(4),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