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穎
論文名稱: 看見孩子的世界~與孩子在生活課程中遇見自己
指導教授: 陳美如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生活課程兒童主體兒童經驗教師信念
外文關鍵詞: Life-Curriculum, child subjectivity, child-experience, teacher belief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研究的主題是一個教師經由生活課程觀看教學、遇見自己、瞭解孩子學習的過程。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歷事而鍊心,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的故事。
    本研究用時間當作一個主軸,以一些重要的教學經驗和個人的經歷、事件為例子,研究目的為:
    一、透過自我的敘事,建構出自我教學的信念。
    二、從自我教學中探究以兒童為學習主體的課程經驗,敘述兒童經驗生成知識或生活能力的歷程與脈絡。
    三、分享我與伙伴之間透過對話、討論,建立對教育的熱情能量與增進對課程的理解與教學方式的轉變歷程。
    本研究以自我的教學記錄、孩子的作品、學者專家,包括學校團隊以及伙伴的訪談、分享為資料的蒐集與討論分析的文本;文中的故事,從十年前到十年後,用教學案例來看到孩子、關注孩子、瞭解兒童為學習主體的意義;與不同伙伴的對話和分享影響與清楚自己教學上的轉變;而回到現在的經歷,在不同位置的高度,找到力量與力氣去關注不止是生活課程的教學,包括學校的其他活動;在過程中建構自己的教育理念,啟發與轉變教學態度和方法,而成為自我的教學信念價值。
    關鍵字:生活課程、兒童主體、兒童經驗、教師信念


    Abstract
    The main subject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a teacher’s observation on teaching, discover of herself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s learning through the Life-Curriculum. As the old saying stated, “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 and incubation by experience, that are the life story how to become myself.
    This study is adopted Time as the core of this research, and used some important teaching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events as example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purposes are as follows:
    1. Build the teaching belief in oneself through self-narration.
    2. Explore the researcher’s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curriculum which adopted child as the learning subject, to describe the progress and sequence of generating knowledge or living ability from child-experience.
    3. Share the conversation and discussion between the researcher and her partners about building the enthusiastic energy for education, enh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for the curriculum and the change progress of teaching methods.
    This study is applied the researcher’s teaching records, children’s creations, and the interview records of scholars and experts, as well as including the interview and sharing from school staff and partners, as the text of data collection and discussion analysis. For the stories stated in this research text, from 10 years ago till now, are used the teaching case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seeing, caring and understanding children as they are the learning subject. In addition, the conversation and share between the research and different partner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influential factor for the researcher and made her to clearly understand her change in teaching. However, with returning the current experiences, on the positions of different levels to discover the power and strength to care about not only the teaching of Life-Curriculum, but also other activities in school. In such process, build the own education idea for this researcher, inspire and change her teaching attitude and method in order to become her own values of teaching belief.
    Key words: Life-Curriculum, child subjectivity, child-experience, teacher belief

    目次 目次 Ⅰ 表次 Ⅲ 圖次 Ⅳ 第一章 開幕前:寫在前頭,導出一齣好戲 1 前製一:導演背後的故事~從十說起 1 前製二:吸引目光的片頭~相遇、開始 6 前製三:主題曲~貫穿戲曲的靈魂 8 第二章 表達的方式:意念之間 12 前製四:場景~獨特的舞台:那個「我」 12 前製五:選角~這些人那些事 17 前製六:鏡頭~說話的方式 19 前製七:剪接~故事的來源 21 第三章 生命的轉彎處:我的一大步 23 幕一:命中注定 23 幕二:感受熱情的火光 25 幕三:都是因為憨膽 28 幕四:傻人有傻福 39 第四章 拉開距離和視野 42 幕五:另一種看見 42 幕六:教、學相長 46 幕七:看見孩子 53 幕八:攤在陽光下 64 第五章 異外世界 68 幕九:站在教育的頂端 68 幕十:伙伴關係 70 幕十一:甜蜜的負擔 83 幕十二:共同卻不一樣的路 94 幕十三:從細節成就品質 104 第六章 從這裡到那裡 107 幕十四:換個位置需不需要換腦袋 107 幕十五:追求心中的渴望 113 幕十六:秉公處理的思考 120 幕十七:未完,待續 122 參考文獻 126 表次 表1-1 中央團深坑增能記錄…………………………………………………………………………………10 表3-1第一次生活課程內涵討論……………………………………………………………………………29 表3-2翰林版本和研究者自編發展的探索教學版本…………………………………………31 表4-1兩兩對話………………………………………………………………………………………………56 表4-2各組學習內容………………………………………………………………………………………59 表5-1校外尋寶設計理念…………………………………………………………………………………72 表5-2生活魔法師種子的秘密之整體評述………………………………………………………………84 表5-3好玩的飛機設計理念與回應………………………………………………………………………87 表5-4大樹課程與斑鳩找新家設計緣起與回應………………………………………………………88 表5-5第二次飛機大賽的課程記錄………………………………………………………………………92 圖次 圖 3-1草地的秘密………………………………………………………………………………34 圖3-2 局部的秘密…………………………………………………………………………………35 圖3-4小組自主觀察記錄…………………………………………………………………………36 圖3-5我的學校…………………………………………………………………………………37 圖4-1永安國小主體學習能力養成……………………………………………………………48 圖4-2二年級學生發表的作品………………………………………………………………………49 圖4-3班級布置………………………………………………………………………………………50 圖4-4老師示範及學生作品………………………………………………………………………51 圖4-5學習單及種植說明………………………………………………………………………51 圖4-6探索新新國小的冬天………………………………………………………………………55 圖4-7到華婉圖書館找尋資料………………………………………………………………………58 圖4-8與孩子的對話與創作……………………………………………………………………………62 圖4-9孩子的作品:冬天大巨人………………………………………………………………………62 圖5-1教學方法………………………………………………………………………………………73 圖5-2我們如何看待生活課程……………………………………………………………………………76 圖5-3訪談的照片………………………………………………………………………………………78 圖5-4土是什麼土主題教學照片………………………………………………………………………80 圖5-5 97生活課程內涵…………………………………………………………………………………82 圖5-6中央團員帶領縣市團員進行的工作坊說明…………………………………………………85 圖5-7交通規則的發現………………………………………………………………………………89 圖5-8工作坊討論實況……………………………………………………………………………91 圖5-9孩子寫下對家的想法……………………………………………………………………………95 圖5-10畫下自己的家………………………………………………………………………………………95 圖5-11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97 圖5-12小組對談記錄家的一樣不一樣………………………………………………………………………97 圖5-13討論家事的聯想圖…………………………………………………………………………98 圖5-14我在家裡常做的事…………………………………………………………………………98 圖5-15家人觀察記錄單1…………………………………………………………………………99 圖5-16家人觀察記錄單2…………………………………………………………………………100 圖5-17自製早餐活動………………………………………………………………………………101 圖5-18糖梅仙子之表現………………………………………………………………………………102 圖5-19家的主題教學脈絡分析…………………………………………………………………………102 圖6-1校慶系列活動……………………………………………………………………………108 圖6-2校慶帶動唱影片…………………………………………………………………………110 圖6-3校慶當天活動……………………………………………………………………………111 圖6-4孩子們參與課程的情形……………………………………………………………………113 圖6-5自治會長競選內容發表………………………………………………………………………117 圖6-6自治會長選舉……………………………………………………………………………118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王真麗 (2005)。 生活課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 高等教育。
    吳璧純 (2010)。 看見孩子的世界~悠遊生活課程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吳璧純等 (2009)。 生活課程綱要微調的教學挑戰與展望。台北縣: 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
    吳璧純(2008)。 找回統整的生活課程:九年一貫生活課程研修及97生活課綱的特色。教育研究月刊175期,頁22-34。
    宋文里譯 (2001/2003)。 教育的文化。 台北市: 遠流出版。
    李佳穎、徐美玉等 (2008)。 97學年度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團隊生活課程第二次增能會議記錄。 台北市: 教育部。
    李偉文 (2008)。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 台北縣: 遠足文化。
    林秀珍 (2007)。 經驗與教育探微 杜威教育哲學之詮釋。 台北市: 師大書苑。
    P. Freire (1970/2007),方永泉譯。 受壓迫者的教育學。 台北市: 巨流圖書。
    范信賢 (2004)。 教師課程經驗的敘說、觀看及其反省性。 「學校革新專題討論」課程系列講座活動3. 花蓮縣, 台灣: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術活動文案紀錄92-2。查自:ttp://www.edu.ndhu.edu.tw/note/notebook/92-2/sch2_(03)930327.pdf。
    范信賢 (2009)。 協作敘事的教師學習社群。 研習資訊, 頁 P27-34。
    范信賢、洪詠善 (2011)。 總計畫-「中央-地方-學校」課程與教學推動網絡之建構研究子計畫六中央團教師課程轉化與協作實踐知能之探討研究報告。 台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
    徐美玉 (2009)。 師生互為主體的生活課程教學開展與省思。 生活課程綱要微調的教學挑戰與展望 (頁 115-130)。 台北市: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秦葆琦 (2008)。 從省輔導團到中央輔導團—落實「家」的感覺。 研習資訊第25卷第1期, 頁 97-100。
    張仙怡、李佳穎、林正文 (2007)。 終於我們有了自己的故事--重新看見生活課程。 台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教育部 (2008)。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生活課程綱要。台北市: 教育部。
    畢恆達 (2011)。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10全見版。 新北市: 小畢空間出版社。
    莊明貞 (2005)。 敘事探究及其在課程研究領域之發展。 教育研究月刊, 頁 14-29。
    莊耀嘉編譯 (1990)。 馬斯洛。 台北市: 桂冠圖書。
    陳之華 (2009)。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台北市: 天下遠見出版。
    陳文典等 (2007)。 認識生活課程。 台北: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陳春秀等 (2008)。 生活魔法師成果集。 台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陳淑芳 (2002)。 美國《發展合宜實務指引》的發展和修訂對我國幼稚園課程標準修訂之啟示 。查自 http://www1.nttu.edu.tw/shufang/。
    陳曉慧 (2008)。 學習者中心教學規準之展研究。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曾陽晴 (2000)。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2011年8月31日 查自 博客來書籍館: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10662。
    焦雄屏等譯 (1998)。 認識電影。 台北市: 遠流出版。
    黃武雄 (2003)。 學校在窗外。 台北縣: 遠足文化。
    黃茂在 (2007)。 生活課程理想與實踐的落差。 研習資訊, 頁 95-101。
    楊思偉(1999)。 規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實踐策略。 台北市: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楊思偉 (2001)。 小學生活領域課程理念之探討。 教育研究月刊第85期, 頁 92-96。
    詹志禹 (2005)。 國民小學一、二年級課程推行現況之調查與調適策略之研究。 台北市。
    甄曉蘭 (2004)。 課程理論與實務—解構與重建。 台北市: 高等教育文化。.
    樊明德 (2004)。 以電影開啟生命智慧 e化電影式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踐。 台北市: 學富文化。
    歐用生 (2010)。 尋找教學的詩性智慧。新竹市輔導團增能研習講義。
    歐用生等 (2002)。 生活課程研究。 台北縣: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歐用生等 (2005)。 生活課程及其相關學科課程發展與評鑑機制之研究。 台北: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蔡宜蓁 (2012)。 好玩的飛機。 新竹市: 蔡宜蓁。
    蔡清田 (2005)。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回顧與前瞻。 研習資訊第22卷, 頁 39-46。
    蔡清田 (2005)。 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台北: 五南。
    簡成熙 (2010)。 電影與人生。 台北市: 心理出版。

    貳、西文部分
    EarlM.Lorna(2003)。Assessment as learning:Using classroom assessment to maxinize student learning 。 Thousand Oaks,California: Corwin Press,Inc。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