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雅萩
論文名稱: 現代革命京劇(樣板戲)女性角色塑造與唱腔分析
指導教授: 王安祈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中國文學系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5
中文關鍵詞: 文化大革命樣板戲女性角色塑造唱腔分析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文化大革命至今仍是許多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對傳統文化的衝擊尤其嚴重,在此時期中,唯樣板戲得以一枝獨秀,且不只有京劇形式,還包括舞劇、音樂形式以及各種地方戲,形成了「八億人民八台戲」的特殊景觀,這種特殊的景象和中共一貫的文藝政策有關。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中共文藝政策的核心,認為文藝活動的目的在於「為工農兵服務,為革命服務」,此一核心政策造就了戲曲改革特殊的發展背景,也造就了樣板戲。樣板戲並不只是政治力干預下的產物,同時也是結合了許多藝術工作者高度成就的作品,它在音樂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因政治需要對劇本的精確要求也轉變了傳統以演員為主的劇場型態,對文革結束後的新編戲影響至鉅。
    一般對討論樣板戲角色者多由文本入手,討論「三突出」原則下僵化的英雄模式對人物角色塑造所造成的影響,筆者則從唱腔分析切入,並聚焦於女性角色塑造,分別從文本及唱腔兩方面著手,將女性角色依其在戲劇中的政治位置分類,再加以分析,用以觀察角色在文本與唱腔之間的呈現如何貼合或分離,讓受到男權中心壓抑的女性角色得以真正為自己發聲。


    第一章 緒論 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範圍 00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00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011 第四節 樣板戲劇目及數量界說 012 第二章 樣板戲生成背景 015 第一節 中共統治下的文藝發展 015 第二節 樣板戲生成過程及劇情梗概 029 第三章 由文本看女性角色塑造 039 第一節 文本中的語言與人物(一)─領導核心外的女性角色 039 第二節 文本中的語言與人物(二)─領導核心中的女性角色 057 第三節 文本中的性別 070 第四章 女性角色唱腔分析(一)─ 革命的好幫手:領導核心外的女性角色 081 第一節 成長中的革命後來人: 《紅燈記》的李鐵梅與《智取威虎山》的常寶 082 第二節 革命母親的範式: 《紅燈記》的李奶奶與《沙家浜》的沙奶奶 111 第三節 革命行動的掩護者:《沙家浜》的阿慶嫂 118 第五章 女性角色唱腔分析(二)─ 婦女能撐半邊天:領導核心中的女性角色 133 第一節 工人代表:《海港》中的方海珍 134 第二節 農民代表:《龍江頌》中的江水英 141 第三節 軍人代表:《杜鵑山》中的柯湘 153 總結 樣板戲女性角色唱腔特色 171 結論 175 參考書目 181

    一、專書:

    1. 中國戲劇家協會編,《京劇〈紅燈記〉評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65年6月初版。
    2. 《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年6月初版。
    3. 中國京劇團集體改編,《紅燈記》,香港:三聯書店,1970年5月演出本。
    4. 上海京劇團《海港》劇組集體改編,《革命現代京劇〈海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2年1月演出本。
    5. 《地方戲移植革命樣板戲好(第一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9月初版。
    6. 《驚天動地的偉大革命壯舉─讚革命樣板戲》,香港:三聯書店。
    7. 費嘯天、陳小潭整理,《國劇武場研究─鑼鼓經》,台北:國立復興戲劇實驗學校,1980年12月初版。
    8. 吳春禮、張建民、孫以森、常靜之編,《京劇著名唱腔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年3月初版。
    9. 張大龍著,《國劇唱腔譜集》(一)∼(五),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85年6月初版。
    10. 何為著,《戲曲音樂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5年12初版。
    11. 溫秋菊著,《平劇中武場音樂之研究》,台北:學藝出版社,1989年12月初版。
    12. 中國戲劇出版社編,《葉盛蘭父子唱腔選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年8月初版。
    13. 吳同賓、周亞勛主編,《京劇知識辭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初版。
    14. 周令飛著,《夢幻狂想奏鳴曲─中國大陸表演藝術1949∼1989》,台北:時報文化,1992年1月初版。
    15. 劉吉典編著,《京劇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
    16. 武俊達著,《京劇唱腔研究》,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
    17. 北京市藝術研究所、上海藝術研究所組織編著,《中國京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5年初版。
    18. 汪人元著,《樣板戲音樂論綱》,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19. 劉慧英著,《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4月初版。
    20. 戴嘉枋著,《樣板戲的風風雨雨─江青、樣板戲及其內幕》,北京:知識出版社,1995年4月初版。
    2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五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1月初版。
    22. 李宏、劉慧芳選編,《傳統京劇名段選》,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
    23. 晉夫著,《文革前十年的中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24. 劉靖之著,《中國新音樂史論》,台北:燿文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9月初版。
    25. 高義龍、李曉主編,《中國戲曲現代戲史》,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
    26.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鐵鑄譯,《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10月初版。
    27. 徐友漁著,《形形色色的造反─紅衛兵精神素質的形成及演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初版。
    28. 譚琳、陳衛民著,《女性與家庭─社會性別視角的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
    29. 余漢東編著,《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台北:國家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
    30. 宋波、吳玉華著,《京劇京城戲曲文化的整合》,北京:中國書店,2002年4月初版。
    31. 王安祈著,《當代戲曲》,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9月初版。
    32. 中國戲劇出版社編,《京劇「樣板戲」唱段薈萃》,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33. 海震著,《戲曲音樂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6月初版。
    34. 何彬、厲不害編,《京劇曲譜精選》,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9月初版。
    35. 雷蒙.威廉士(Raymond Williams)著,劉建基譯,《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10月初版。
    36. 參見費玉平著,《京劇唱腔句法與作品分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6月初版。
    37. 高小健著,《中國戲曲電影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3月初版。
    38. 李有亮著,《給男人命名─二十世紀女性文學中男權批判意識的流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5月初版。
    39. 《現代京劇「樣板戲」旦角唱腔音樂研究》,劉雲燕著,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10月初版。

    二、期刊

    1. 李祥林撰,〈政治意念和女性意識的雙重變奏:對「樣板戲」女角塑造的檢討反思〉,《四川戲劇》,1998年第4期。
    2. 張澤倫撰,〈京劇音樂的里程碑─論「樣板戲」的音樂創作成就〉,《人民音樂》,1998年第11期。
    3. 沈光明撰,〈男性主導話語的產物:樣板戲對女性自我的否定〉,《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4. 陳吉德撰,〈樣板戲:女性意識的迷失與遮蔽〉,《上海戲劇》,2001年9月。
    5. 李祥林撰,〈從「樣板戲」看女性形象的空洞化〉,《中國京劇》,2000年4月。
    6. 戴嘉枋撰,〈論京劇「樣板戲」的音樂改革(上)〉,《黃鐘》,2002年第3期。
    7. 戴嘉枋撰,〈論京劇「樣板戲」的音樂改革(下)〉,《黃鐘》,2002年第4期。
    8. 許民撰,〈戲曲音樂中主題音調運用的典範:評析現代京劇唱段《亂雲飛》中柯湘主題音調的運用〉,《黃鐘》,2003年s1期(增刊)。
    9. 鐘蕊撰,〈重釋革命樣板戲敘事結構中的英雄模式〉,《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8卷第4期,2003年8月。
    10. 彭松喬撰,〈「樣板戲」敘事:「他者」觀照下的女性革命神話〉,《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3卷第1期,2004年4月。
    11. 劉金祥撰,〈論樣板戲的角色等級與仇恨視角〉,《理論學刊》,2004年第4期。
    12. 江臘生、虞新勝撰,〈論樣板戲中無產階級英雄典型的虛構本質〉,《學術論壇》,2004年第6期。
    13. 范玲娜撰,〈作為符號的女性:論「樣板戲」中革命女性的異化〉,《涪陵師範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4年7月。
    14. 明言撰,〈「樣板戲」現象的歷史評價〉,《音樂研究》,2006年第1期。
    15. 鄧文華撰,〈樣板戲研究四十年〉,《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6期。
    16. 姚俊撰,〈被歌頌和被損害的:樣板戲文本人物分析〉,《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8卷第2期,2006年4月。
    17. 閆秀梅撰,〈「文革」樣板戲中女性形象意蘊解析〉,《濰坊教育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2006年6月。
    18. 李松撰,〈十年來中國大陸革命「樣板戲」研究述評〉,《中國現代文學》,2006年12月,第10期。
    19. 蘆勇撰,〈試析樣板戲在京劇改革中的價值〉,《四川戲劇》,2007年第1期。
    20. 宋光瑛撰,〈銀幕中心的他者:「革命樣板戲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文藝研究》,2007年第4期。

    三、學位論文

    1. 李翠芝撰,《現代革命京劇(樣板戲)中婦女形象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戲劇組碩士論文,1996年6月。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