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潘美玲 Pan, Mei-Ling |
---|---|
論文名稱: |
主題式情境設計融入國小三年級客語教學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me-based situational design into Hakka teaching in the third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
指導教授: |
詹惠雪
Chan, Hui-Hsueh |
口試委員: |
王為國
Wang, Wei-Kuo 黃美鴻 Huang, Mei-h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5 |
中文關鍵詞: | 主題式情境設計 、情境教學 、客語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theme-based teaching, hakka teach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運用主題式情境設計融入國小三年級客語教學探討學生客語聽、說、讀、寫的學習成效。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研究者以客家美食為主題,設計「念謠好好玩」--語詞學習、「我的手路菜」--句型學習、「四格漫畫創作」--短文創作等三個活動,從110年3月至111年12月分別在新竹市幸福國小二個班級實施教學,教學歷程中研究者蒐集課堂觀察、訪談、學生學習單、上課作品及實際操作展演等文件資料,省思及修正教學歷程,並分析學生學習成效。研究結果如下:
一、客語學習情境的設計需符合學生生活經驗,才能有效引起學習興趣。
二、客語學習活動的設計,從語詞、句型對話、讀寫、篇章等由簡而難循序漸進,以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三、配合客語教學自製各種教學媒材,同時搭配示範教學,並依課程的難度調整個人及分組學習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學習。
四、情境式教學設計需要有共同合作討論的教學夥伴,集思廣益共創課程。
五、透過主題式情境對話的方式,以分組進行讓學生學習應用句型對話能力,
有助於提升學生口說能力。
六、以主題式情境影片鋪陳篇章讀寫內容的豐富性,加上提供參考字彙、諺語
及書寫的修正,可以幫助學生提取生活經驗並提高他們的書寫客語的能力。
七、運用情境教學促使研究者透過省思精進教學,提升個人專業成長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有意進行客語情境教學的教師及研究者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use thematic situation design to integrate Hakka teaching in the third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Hakka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er takes Hakka food as the theme, and designs "reciting ballads is fun" - vocabulary learning, "my dish" - sentence pattern learning, "four-frame comic creation" - short essay creation and other three activities, from March 2011 to December 2011, teach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econd class of Xingfu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ity.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researchers collecte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student worksheets, class works and practical demonstrations, etc. Documentation, reflec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analysis of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design of the Hakka learning environment must be in line with th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rou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2. The design of Hakka learning activities, from simple to difficult, step by step from words, sentence dialogue,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text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3. Cooperate with Hakka teaching to self-made various teaching media, and at the same time use demonstration teaching, and adjust individual and group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urs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4. Situational teaching design requires teaching partners who cooperate and discuss together, brainstorming and co-creating courses.
5. Through thematic situational dialogue, students can learn to use sentence dialogue skills in groups,
Helps improv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6. Use themed situational videos to show the richness of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content of the chapter, plus provide reference vocabulary and proverbs
It can help students extract life experienc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write Hakka.
7. The use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encourages researchers to improve teaching through reflection and improve personal professional growth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who intend to conduct Hakka situational teaching.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2021)客語能力各級認證題型說明。客委會。https://www.hakka.gov.tw/File/Attach/45962/File_97072.pdf
方語真(2023年3月21日)。家長必知的12個108課綱的大變革。恆素養,取自https://hengsuyang.tingmao.com.tw/article/inside/e919c46b-541a-11ec-8b7b-000c2904464e
王仁癸(2009)。情境教學在國小英語教學的應用。北縣教育,69,87- 91。
王甫昌、彭佳玲(2018)。當代臺灣客家人客語流失的影響因素之探討。全球客家研究,11,1-42。
王彥方、林吟霞(2009)。情境學習在課程與教學中的運用。北縣教育,69, 69-72。
王敏慧(2014)。國小實施客語教學之研究-以花蓮縣ㄧ所國小為例(系統編號:103NTTU5178003)〔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汝明麗(2011)。建構論教學觀之下的情境學習理理論於大學中譯課程的實踐。翻譯學研究集刊,14,215-245。
江英勉(2006)。情境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和英語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系統編號:104NTCT0212028)〔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辛依靜(2022)。國小英語跨文化主題式教學之行動研究(系統編號:110NTCT0212034)〔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吳秀貞(2015)。繪本融入戲劇活動的客語教學成效研究(系統編號:103NUUM0774003)〔碩士論文,國立聯合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吳宗立(2000)。情境學習論在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3),157- 164。
吳俊憲(2021)。本土教育系統化推展及問題分析。師友雙月刊,628,14-19。
吳嫻(2018年11月1日)。21世紀是大腦時代。小天下。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3096
李壬癸(1997)。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常民文化出版社。
李坤崇(2019)。學習評量。心理。
李園宗(2013)。童玩融入客語教學之方式與影響(系統編號:101NPUS5774006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李慧娟(2003)。國小教師實施鄉土語言教學之個案研究―以客家語教學為例(系統編號:092NTPTC611008 )〔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周淑卿(2018)。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教育部。
洪詠善、范信賢(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家教育研究院。
幸曼玲(1994)。從情境認知看幼兒教育。初等教育學刊,3,165-188。
林文寶(1989)。朗誦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林弘昌(2008)。錨式情境教學法的靜像式情境教材設計。中學工藝教育,41(5), 2-11. https://doi.org/10.6232/LTE.2008.41
林吟霞、王彥芳(2009)。情境學習在課程與教學中的運用。北縣教育,69,69-72。
林麗娟(1990)。影響教師創意教學因素之研究- —以綜合活動領域為例(NSC 84-2511-S-030-001-CL),(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邱坤玉(2017)。客語生活化課程的教學方案研究(系統編號:108NTCT1611002)〔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邱思佳(2021)。資訊平台融入主題式情境設計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口說能力之行動研究(系統編號:109NTHU5611011)〔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邱雯琳(2022)。繪本融入客語主題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低年級學生為例 (系統編號:110NCU05749012 )〔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侯敏華(2021)。任務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閩南語教學之行動研究(系統編號:109MCU01329005)〔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柯棟山(2014)。國中教師力爭本土語列必修。台灣立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OF0008/254485/web/。
洪津嫚(2014)。繪本閱讀結合情境教學法進行造句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例(系統編號:102CCU01395020)〔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紀育廷(2013)。應用情境學習於國小網路隱私安全教育之學習成效研究(系統編號:097NTNT5374011)〔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胡育琴(2022)。朗讀融入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桃園市大興國小為例(系統編號:110NCU05749003)〔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徐新逸(1995)。錨式情境教學法」教材設計、發展與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 37(1),14-24。
徐瑞芬(2021)。哈客網路學院應用在國小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系統編號:109NTHU5625017 )〔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涂志賢、程一民(2004)。情境學習的理念與實踐。北縣教育,69,46-50。
高翠鴻(2016)。瀟洒露風姿,層層出雲霄: 本土語言師資培育的發展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9),50-56。
張憲庭(2009)。學校實施情境教學的有效策略。北縣教育,69,21-25。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
教育部(2007年6月26日)。「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公布。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952
教育部(2012)。客家語拼音方案使用手冊。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客語文。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本土語文(客語文)。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教課綱國民小學標準本位評量─客語文領域。https://cirn.moe.edu.tw/Upload/file/25980/105864.pdf
教育部(2022)。國民中小學開設本土語文課程應注意事項。教育部。
許育健(2018)。素養導向國語文評量探究:從聽說到讀寫。教師天地,214,1-10。
許家驊(2020)。核心素養導向之多元評量理念與實務。師友雙月刊,623,39–48。
許惠雯(2022)。客語繪本融入客語教學之學習成效探究(系統編號:110NPUS5774005)〔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木金(2005年11月14日)。推動認知學徒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國語日報,13版。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增訂版)。南宏。
陳怡靜(2019年8月4日)。語言教學中所需的「情境」,要怎麼呈現? [說吧語言工作室] https://www.sblc.tw/jiaoxue-wenzhang/jiaoxue-sikao/qingjing-chengxian/
陳金靈(2015年1月5日)。高中英語情境教學的應用研究。語數外學習•英語教學雜誌,10,31。
陳俞婷(2016)。高雄市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情緒智力、挫折容忍力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系統編號:105NKNU0332032)〔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師大書苑。
陳國泰(2008)。情境學習在大學課程的應用:以「邏輯思辯課程」為例。載於鄭博真主編,大學卓越教學法(197-228頁)。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教學卓越中心。
陳國泰(2017)。運用「強化學生知覺回饋系統的EPS'R專業發展模式」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自然科學領域教師的「SSI-TPACK」之行動研究(MOST 105-2511-S-160-001)(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陳淑華(2009)。台灣鄉土語言政策沿革的後殖民特色與展望。教育學誌,21,51-90。
陳慧珍(2009)。多元文化教育情境教學實例探討。北縣教育,69,92-96。
陳靜宜(2009)。「英語村」情境教學課程設計發展之研究(系統編號:097NHLT5611006)〔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曾稚庭(2012)。國民小學客家語教學現況研究—以新竹縣博愛國小中高年級為例(系統編號:100NTHU5797002)〔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曾燕春(2016)。素養導向的客語教學: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的再詮釋。客家研究,9(1),41-82。
黃永和(2009)。情境學習與教學研究。國立編譯館。
黃永和、蔡佩真(2014)教室即學習社群的臨床教學經驗。載於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編,邁向實務的師資培育革新(51-71頁)。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黃建銘(2011)。本土語言政策發展與復振的網絡分析。公共行政學報,39,71- 104。
黃鳳俞(2009)。情境學習理論在教學上的啟示。北縣教育,69,60-63。
楊允言(2014)。12年國教課綱納入本土語言?各學科教師意見兩極引發爭議。 TNL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369。
楊家興(1995)。情境教學理論與超媒體學習環 境。教學科技與媒體,22,40-48。
楊素玲(2022)。情境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閩南語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系統編號:111NTCT1576001)〔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溫曼伶(2009)。資訊科技融入客語教學之研究—以五年級製作客語電子繪本為例(系統編號:099NUUM1774010)〔碩士論文,國立聯合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葉聖陶(1980)。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
董忠司(2014)。台灣多元化語文教學的源流與對比語文教學法的建立―以本國語文教學為論述中心。臺灣語文研究,9 (1),1-28。
詹惠雪(2022)。情境學習的教學設計與評量。載於詹惠雪主編,素養導向學習的理論與實踐(75-102頁)。高等教育。
鄒玉卿、楊慶麟(2007)。國民小學鄉土語言教學探究─以客語課使用角色扮演教學法為例。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9,59-78。
廖曉青(2018)。兒童英語教學法(三版)。五南。
趙曉寧(2014)。情境教學的研究與應用。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7(4),100- 101。
劉玲(2002)。談英語教學情境的創設。雲南教育,11,41。
劉祐彰(2001)。鄉鎮原住民學童文化參照架構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系統編號:090NPTTC576003)〔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歐用生(1995)。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10-22頁)。漢文。
潘鳳琴、謝如山(2012)。情境教學於學生因數與倍數概念發展之行動研究。 藝術學報,89,347-371。
潘鴻志(2013年10月28日)。江翠國中英語情境教室揭牌。台灣新生報,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江翠國中英語情境教室揭牌-160000297.html。
蔡居澤(2012年12月1日)。情境教學法在綜合活動領域教學的運用。亞洲體驗教育學會AAEE電子報,1-6。https://doi.org/10.6783/JAAEE.201212.0173
蔡秉宸、靳知勤(2004)。藉情境學習提昇民眾科學素養:以科學博物館教育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8,2-129。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五南。
蔡繼振(2015)。情境教學法提升國小四年級綜合活動課程教學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系統編號:103NTNT1576008)〔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鄭晉昌(1993)。電腦輔助學習的新教學設計觀--認知學徒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1,55-66。
賴宜亭(2013)。國小客語生活學校中年級學生客語學習之研究(系統編號:101NPTT0212025)〔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賴頤如(2022)。以主題式教學融入國小三年級學生寫作之行動研究(系統編號:111NTTU5046007)〔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儲慧平(2003)。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創新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55,109-115。
鍾宗憲(2022年10月19日)。有耳朵就懂得聆聽嗎?——聆聽素養的教學新境界。Cwt教師網。https://www.cwt.org.tw/CWTFrontEnd/NewsContent.aspx
鍾榮富、劉明宗、黃秋香、郭慧華、廖惠貞、賴慧珠(2022)。客語分級教材第四級第七冊教學指引。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韓順進(2005)。概念構圖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之研究(系統編號:094NTCTC205011)〔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巨流圖書。
羅肇錦(2010)。臺灣客家語文研究輯刊。臺灣客家語文學會出版。
蘇珍慧(2015)。運用數位說故事以提升國小學生之英語口語能力之研究(系統編號:103LU000615022)〔碩士論文,康寧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蘇復興(2004年5月3日)。淺談語言學習策略與其應用Part I ──理論介紹篇。敦煌英語教學電子雜誌。https://www.cavesbooks.com.tw/CET/ArtContent_tw.aspx?CDE=ART20130827114305HIJ
蘇耀陽(2003)。朗讀的技巧與教學研究(系統編號:092NKNU1045016)〔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David Crystal(2001)。語言的死亡(周蔚譯)。貓頭鷹出版。(原著出版於1941)
貳、英文部分
Brown, D., & Chronister, C. (2009). The effect of simulation learning on critical and self-confidence when incorporated into an electrocardiogram nursing course.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5(1), 45-52.
Brown, H. D. (2000).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4th ed.). Longman
Brown, J. S. ,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1), 32-42.http://doi.org/10.3102/0013189X018001032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32-42.
Carr, W. &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The Falmer Press.
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1997).The Jasper Project: Lessons in curriculum, instruction, assessmen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rlbaum.
Hancock, T. B., & Kaiser, A. P. (2006). Enhanced Milieu Teaching. In R. McCauley & M. Fey (Eds.), Treatment of Language Disorders in Children, (pp. 203-233). https://coe.uoregon.edu/cds/files/2015/09/EMT-Hancock-and-Kaiser-20062.pdf
Hart, B. M., & Risley, T. R. (1975). Incidental teaching of language in the preschool.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8, 411–420.
Herrington, J. , Oliver, R., Herrington, T., & Sparrow, L. (1997). Enhancing transfer from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o real-world practice. In R. Kevill, R. Oliver, & R. Phillips (Eds.) ,What works and why: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ustralian Society for Computers in Learning in Tertiary Education (pp. 269–275). Curtin University.
Larsen-Freeman. D. (2001). Teaching grammar. In M. CelceMurcia (Ed.),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251-266). Heinle & Heinle.
Lave, J. (1988). Cognition in practice: Mind, mathematics, and culture in everyday lif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ve, J. , & Wenger, E. (1990).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evin, J., & Nolan, J. F. (1996). Principle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 professional decision-making model (2nd ed.). Allyn and Bacon
Mayer, R. E.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 (2nd ed.). W H Freeman/Times Books/ Henry Holt & Co.
McLellan,H.(Ed.).(1996). Situated learning perspectiv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tions .
Richards, J. C. and T. S. Rogers (1986)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J. C., Rodgers, T. S. (1998).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ood, D. J., Bruner, J. S., & Ross, G. (1976)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17, 89-100. http://dx.doi.org/10.1111/j.1469-7610.1976.tb0038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