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豫鳳
Yu-Feng Liu
論文名稱: 幼兒「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專家意見初探
Exploration of Experts’ Opinions on “Integrated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指導教授: 林麗卿
Liching Li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5
中文關鍵詞: 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幼兒英語學習幼兒教育
外文關鍵詞: Integrated English activities, early childhood English learn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幼兒「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專家意見初探

    劉豫鳳

    摘要

    近年來台灣地區幼兒園積極強調英語學習,此現象在私立的幼兒園所中格外嚴重。然而這股熱潮卻對幼兒學習產生的許多負面的影響。教育部針對此現況於民國93年2月9日發表的新聞稿中指出,幼兒園應以融入的方式進行英語學習。
    本研究旨在匯整台灣地區幼教及英語教學相關領域專家對於上述「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融入年齡、教師能力及融入比重之意見,以針對幼兒園英語學習的現況問題,提供當前教育政策規劃或幼兒園實施相關活動的參考。研究中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任教於台灣地區38個幼教相關系所、94個英語相關系所中的專任教師共746位,以郵寄問卷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並選擇部分專家進行訪談作為問卷資料的補充。
    研究獲致發現如下:
    一、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的目標應著重於讓幼兒樂於參與英語學習活動、感受英語等情意類目標
    二、教師能力為進行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之關鍵因素,教師最需要擁有英語溝通能力及基本的英語教學相關知能。
    三、融入式英語學習的規劃應全面回歸幼兒教育的學習
    (一)學習內容以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關的素材為主體
    (二)活動形式以幼兒有興趣的活動為主
    (三)幼兒組成型態以小團體為宜
    四、就幼兒年齡與進行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的適合程度而言,年齡越大越適合進行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
    五、幼兒園中實施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的時間及教師使用英語的比例不宜過重,多數專家認為以20%較適合。
    根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提出主要建議如下:
    一、幼兒園教師帶領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時相關規劃應回歸幼教精神,並宜針對英語基本專業能力加強進修。
    二、教育主管機關宜度社會大眾宣導正確的幼兒英語學習觀念,並根據現況訂定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之明確方向;此外,針對幼兒英語學習作長遠並符合台灣社會環境之規劃。
    三、師資培育機構宜增進職前幼教師對英語教學基本概念之了解。未來幼兒教育與英語教學領域可考慮適度的作師資整合之規劃
    四、未來研究方向在主題上可朝向師資整合進行研究。在方法上可採取質性訪談、觀察或行動研究作為收集主要資料的方式;此外可採用焦點座談法對專家意見進行蒐集;最後在對象上可針對教師或園方進行研究。

    關鍵字: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幼兒英語學習、幼兒教育


    Exploration of Experts’ Opinions on “Integrated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Yu-Feng Liu

    Abstract

    Kindergartens, especially the private ones, in Taiwan are placing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English learning in recent years. This situation has resulted in many problems. For one thing, English learning is taking up most of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t the cost of other areas of learning for young children. For another, non-qualified teachers are causing negative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learning. On Feb. 9, 2004,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an official statement on English learning for young children, in which it was stressed that English activitie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regular curriculum and not as a discrete subject in kindergarten. But detail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ion were not revealed in the statement.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opinions of expert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about “integrated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focusing on learning goals, learning content, appropriate age to learn English, teacher’s capabilities, and percentage of integration. The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insights for futur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olicy-making and practices.
    A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is used as the major tool for data-collection. Interviews with some of the experts provide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The research subjects contain 746 experts from 38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departments and 94 English teaching related departments of Taiwan’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experts commonly agree that the major goal of integrated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should focus on children’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and their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English language.
    2. Teacher’s capabilities are regarded as the key factor to bring integrated English activities into practice. Basic English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skills are viewed as most necessary for teachers.
    3.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nciples are the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integrated English activities
    (1) Learning materials relevant to children’s experiences are more appropriate.
    (2) Activities of interest to children are more suitable.
    (3) Small group activities are regarded more appropriate.
    4.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age and the degree of appropriateness of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English activities. As children grow older, the integrated English activities are more proper for them.
    5. Most experts agree that the percentage for integrated English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d the percentage for teachers to use English in class should not exceed 20%.
    Four major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findings.
    1. Teachers should appl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nciples in their integrated English activities and seek to improve their own English capabilities through pre- and in-servic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2.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mote the public’s correct understandings of English learning for young children and make long-term solid and well thought-out pla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English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3. The training of basic English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capacities should be added to th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to better equip pre-service teachers.
    4. The appropriate integr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could be the topic for further research. Some research methods are proposed.

    Keywords: Integrated English activities, early childhood English learn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2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英語學習 …………………………………………………… 5 第二節 英語學習的環境 …………………………………………… 12 第三節 台灣地區幼兒園英語學習現況 ……………………………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5 第三節 實施程序 ………………………………………………….. 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3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4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35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一節 學習目標 …………………………………………………… 37 第二節 教師能力 …………………………………………………… 40 第三節 學習內涵 …………………………………………………… 49 第四節 融入年齡 …………………………………………………… 57 第五節 融入比重 ……………………………………………………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綜合討論 …………………………………………………… 64 第二節 結論 ………………………………………………………… 73 第三節 研究建議 …………………………………………………… 74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77 英文部分……………………………………………………………… 80 附錄 附錄一 教育部新稿………………………………………………… 81 附錄二 訪談對象選取明…………………………………………… 84 附錄三 問卷之專家內容效度一覽表……………………………… 86 附錄四 研究工具之正式問卷……………………………………… 88 附錄五 訪談實施過程……………………………………………… 94 圖表次 圖3-1 研究資料蒐集及分析架構架構 …………………………… 24 表2-1 雙語教育與外語教育之差異 ……………………………… 6 表2-2 語言學習與獲得之比較 …………………………………… 8 表2-3 浸濡式語雙強式雙語教育之比較表 ……………………… 13 表3-1 研究對象幼教專家部分一覽表 …………………………… 26 表3-2 研究對象英語專家部分一覽表 …………………………… 28 表3-3 進行問卷專家效度修正之專家名單 ……………………… 32 表3-4 預試專家服務單位 ………………………………………… 33 表4-1 學習目標部分意見填答情形 ……………………………… 37 表4-2 不同身分專家對學習目標部分意見填答百分比…………. 39 表4-3 教師基本英語能力部分意見填答情形 …………………… 42 表4-4 不同專家對於教師基本英語能力意見填答百分比 ……… 43 表4-5 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教師專業知能部分意見填答情形 … 44 表4-6 不同專家對教師專業知能部分意見之填答百分比 ……… 45 表4-7 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教師教材教法能力部分意見填答情形46 表4-8 不同專家對教師教材教法能力意見之填答百分比 ……… 47 表4-9 不同教師專業能力重排序第一選項之比較 ……………… 48 表4-10 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學習內容填答情形 ……………… 49 表4-11 融入式英語學習內容意見描述性統計量 ……………… 50 表4-12 不同專家對學習內容意見之填答百分比 ……………… 51 表4-13 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學習內容填答情形 ……………… 52 表4-14 不同專家對活動形式意見之填答百分比 ……………… 54 表4-15 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融入年齡部份填答情形 ………… 55 表4-16 不同專家對融入年齡意見之填答百分比 ……………… 56 表4-17 不同專家對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幼兒組成型態部分意見之平均數… 56 表4-18 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年齡部份填答情形………………… 58 表4-19 不同年齡認同程度均一致之填答情形…………………… 59 表4-20 不同身分對融入年齡意見之填答百分比………………… 59 表4-21 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融入時間填答情形………………… 60 表4-22 不同專家融入時間比例意見之填答百分比……………… 61 表4-23 融入式英語學習活動教師使用英語比例填答情形……… 62 表4-24 不同專家對教師使用英語比重意見之卡方分析………… 62 表6-1 訪談對象一覽表…………………………………………… 85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何福生(2003)。澎湖縣國小英語教學實施現況調查與需求評估。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
    吳信鳳、沈紅玫譯(2002)。一個孩子,兩種語言。台北,心理。
    吳信鳳、張鑑如(2002)。英語學習年齡的迷思:從語言學習關鍵期談台灣學前幼兒的英語教育。2002年立法院舉行「不要讓ABC霸佔幼兒的童年」記者會資料。
    吳信鳳(2000)。語言學習理論與小學英語教學。國立台北大學學報,2,107-161。
    吳信鳳(2004)。英語學習年齡的迷思:從語言學習關鍵期談台灣學前幼兒的英語教育。文章收錄於中華民國93年5月29日由信誼基金會主辦之「從幼兒教育談學前美語學習的迷思─台北場研討會」會議手冊。
    吳國成(2002)。國小學生之外語學習焦慮之探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院兒童英語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
    李桂蘭(2002)。幼兒園幼兒美語學習的相關因素。文章收錄於國立台中師學院幼兒教育學系主辦之「幼兒美語學習在幼稚園的定位研討會彙整報告書」,頁9。
    李漢文(2003)。台東縣九年一貫課程英語科教學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阮碧繡(1996)。幼兒美語班盛行下的文化省思。國教之友,48(3),11-13。
    阮碧繡(2002)。國際化的迷思與趨勢論的弔詭─幼兒園美語教學背後隱藏的課程危機。成長幼教季刊,49,26-29
    林于雯(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其遭遇問題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
    林佩蓉(2002)。該不該推動幼兒園全面教英語政策?。成長幼教季刊,50,4-8
    林佩蓉(2004a)。幼兒美語學習的合宜觀點與做法(家長篇)。文章收錄於中華民國93年5月29日由信誼基金會主辦之「從幼兒教育談學前美語學習的迷思─台北場研討會」會議手冊。
    林佩蓉(2004b)。幼兒美語學習的合宜觀點與做法(幼師篇)。文章收錄於中華民國93年5月29日由信誼基金會主辦之「從幼兒教育談學前美語學習的迷思─台北場研討會」會議手冊。
    林葉真(2003)。台北市幼稚園及托兒所中籍英語教師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
    林翠湄等譯(2002)。發展心理學。台北,學富。
    周淑惠(2002)。幼兒教材教法:統整性課程取向。台北,心理。
    松川禮子(1999)。日本小學導入英語教育的現狀與課題。教育研究資訊,7(2),13-25。
    洪蘭(2004)。語言的多樣性及大腦的可塑性:從閱讀到神經元。文章收錄於民國93年五月十八日由信誼基金會主辦之「嬰幼兒大腦與認知發展的奧秘」研討會手冊及內容。
    胡潔芳(2002)。幼兒美語學習在幼稚園的定位。文章收錄於國立台中師學院幼兒教育學系主辦之「幼兒美語學習在幼稚園的定位研討會彙整報告書」,頁7。
    孫嫚薇(2004)。我不會ABC,但我會教孩子:全美語幼兒園中的幼兒教師圖像。文章收錄於2004年舉辦之「托育政策與婦女政策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張郇慧(2000)。兒童英語教育─語言學習模式或是語言習得模式。幼教資訊,120,51-55。
    張湘君(1999)。Krashen之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及其對台灣國小英語教學之啟示。台北師院語文集刊,4,85-102。
    張湘君(2001)。幼稚園實施外語課程及聘僱外國籍教師從事外語教學之可行性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
    張湘君(2002)。我國幼稚園實施英語教學之現況與問題調查研究。國民教育,42(5),37-42。
    教育部國教司(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統計處「各級學校統計資料庫線上查詢系統」之教育部統計處民國91年大專院校資料(2002)(查詢日期2004/3/31;網址:http://140.111.1.192/statistics/search/search.htm)
    曹素香(1997)。淺談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小學實施英語教學的現況。北師語教通訊,2,49-61。
    許月貴(2001)。幼兒教育階段實施英語教學之探討。論文發表於國際兒童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分會舉辦的「幼兒發展第二語言的理論於實施研討論文集」,115-141。
    許月貴(2002)。幼兒英語課程之發展與實施:以一所雙語幼兒園為例。論文發表於第十九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5-214。台北:文鶴。
    陳俊佑(2000)。台北市實施小英語教學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
    陳春蓮(1997)。小學外語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
    陳春蓮(1999)。從學習者特質論國民小學小學英語教學之實施。課程與教學季刊,2(3),23-36。
    陳淑琴(2003)。何必獨尊英語?創造幼兒語文學習的雙贏環境。文章收錄於民國92年10月15日由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之「現代教育論壇─學齡前幼兒英語學習問題探討」研討會手冊。
    粘惠雅(2001)。幼稚園實施英語教學現況之研究─以台灣北區一個雙語班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為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
    曾國俊(2002)。道禾對美語教育之省思。文章收錄於國立台中師學院幼兒教育學系主辦之「幼兒美語學習在幼稚園的定位研討會彙整報告書」,頁14。
    黃真瑱(1999)。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師資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
    黃瑾瑜(2002)。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
    楊思偉(1999)。小學英語教育問題之探討─日本經驗之比較。教育研究資訊7(2),6-12。
    葉重新(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鄒文莉(2004)。母語向前行,美語快樂隨。幼教簡訊,19,12-13。
    廖曉青(2002)。英語教學法。台北,五南。
    劉玉燕(2002)。我們學校不教美語。成長幼教季刊,49,30-34。
    樂怡均等(2002)。台北市私立幼稚園實施英語教學之現況研究及教材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教系獨立研究未出版之學士論文,台北。
    蔡錚樺(2001)。家長對幼兒學習美語態度探討─以高雄為例。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
    盧秀鳳(1995)。國民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可行途徑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
    謝一謙(2002)。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其遭遇問題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
    謝淑娟(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
    簡佩鈺(2003)。幼兒英語教學問題之探討。文章收錄於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辦之「教師即研究者─實習教師專題研究分享會」論文集,293-302。
    龔如菲等(2000)。學前機構實施美語教學之現況探討─以大台北地區(台北縣、市)立案之學前托育機構為研究對象。德育學報,16,215-223。

    英文部份
    Baker, C. (1996). 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New York: NY press.
    Daveport, E. (1978). Elementary school: The optimum time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D168301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Johnstone, R. (1994). Teaching modern language at primary school: Approaches and implications. ED383175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Berk, L. E. (2000). Child Development.Needham Height, MA: Allyn & Bacon press.
    Lipton, G. (1991). FLES (K-8) programs for the year 2000. Hispania, 74 (4), 1084-1086.
    Otheguy, R. & Otto, W. (1980). The Myth of Static Maintenance in Bilingual Education.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v64 n3 p350-56 Fall 1980.EJ251143
    Richard, J. (1994). Teaching modern language at primary school: Approaches and implications. ED 383175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Stephen D. K. and Tracy D. T. (1988).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Prentice Hall.
    Stern, H. H. (1972). Introduction. In M. Swain (ED.), Bilingual Schooling. Tronto: OISE.
    Hsu, Y. (1997). A Study on Children’s English Acquisition in Taiwan.第十二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pp11-2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