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筵靜 Chen Yen-ching |
---|---|
論文名稱: |
國中學生對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的認知、態度與升學壓力之調查研究 An Investigation Study on Recognition, Attitude and Academic Stress of The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古明峰
Guu Ming-feng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9 |
中文關鍵詞: | 十二年國教 、適性入學 、升學壓力 |
外文關鍵詞: |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daptive school entrance, academic stress |
相關次數: | 點閱: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對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國中教育會考、適性輔導、免試入學、特色招生)的認知、態度與升學壓力的調查研究。
本研究以竹苗區的國中學生為對象,研究者自編之「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涵蓋認知量表、態度量表及升學壓力量表,共計發出930份問卷,回收之有效問卷為891份,有效率為95.8%。將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及典型相關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本研究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竹苗區的國中學生對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的認知大致良好,其中不同性別、學校所在地、年級、家長教育程度的學生,對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的認知有顯著差異。
二、竹苗區的國中學生對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的態度為認同,其中不同學校所在地、年級的學生,對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之態度感受有顯著差異。
三、竹苗區的國中學生所感受的升學壓力為中等程度以上,依序來自於生涯發展、社會期待及身心負荷。
四、面臨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的實施,苗栗縣學生所感受的升學壓力高於新竹縣市的學生。
五、竹苗區的國中學生對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的認知與所感受的升學壓力之間並無相關存在。
六、竹苗區的國中學生對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方式的態度與所感受的升學壓力之間有部分相關存在,主要表現在國中學生對「特色招生」態度越認同則其從「社會期待」而來的升學壓力亦越高。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供實務運用及未來研究參考。
This study implemented by the researcher as a teacher with a driven question, “Could the academic stress be released by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was to explore the release of the academic stress on the recognition and the attitude to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daptive school entrance such a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progra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daptive counseling, open admission and admission into specialized program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searcher sampling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sinchu and Miaoli designed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daptive school entrance questionnaire” as the research tool which was composed to three parts including the recognition rating scale, the attitude rating scale and the academic stress rating scale. 930 copies were distributed with 891 copies return while effective return rate at 95.8%. Repeated measures one-way ANOVA, one-way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had well recognitions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daptive school entrance. But depending on their gender, school location, grade and educational level of parents,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cognition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daptive school entrance.
2.The attitu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towards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daptive school entrance was assent. But depending on their school location and grade,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eeling attitude of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daptive school entrance.
3.The academic stresses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were from career development, social expectations and psychosocial burden in order.
4.The academic stress to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Miaoli was higher than in Hsinchu City and Hsinchu County.
5.The recognition to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daptive school entr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are no relative to academic stress.
6.The attitude to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daptive school entr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sinchu City, Hsin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are partially relative to academic stress mainly shown that the more they agree with admission into specialized programs, the more academic stresses come from social expectations.
中文文獻
人本教育基金會秘書處(2010)。2010年國中現況問卷調查報告。人本教育札記,256,8-17。
人本教育基金會秘書處(2011)。2011年校園現況問卷調查報告。人本教育札記,267,11-20。
王震武(2002)。升學主義的成因及其社會心理基礎:一個歷史觀察。本土心理學研究,17,3-65。
王金國(2012)。十二年國教之超額比序爭議、影響與解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0),51-52
王天興(1984)。放鬆訓練對考試焦慮、自我概念及情緒心理反應的影響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佩玲(1992)。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王如、陳珮怡(2008),台北市政府衛生局96年度校園心情溫度計(BSRS)普測評估總報告,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王蓁蓁(2000)。台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淑卿(2004)。國中生父母衝突、親子衝突、課業壓力與自殺意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方曉青(2011)。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評估之研究---以新竹縣市為例。私立中華大學,新竹縣。
田孟婷(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對國中教育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汪惠芬(1998)。高職護校生升學壓力,因應行為與身心症狀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李明興(2010)。國三學生課業壓力、社會支持及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彰化縣溪湖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革宏(2010)。高雄地區國中家長免試升學觀點與子女教育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逢堅(2010)。從課業難度、學習狀態、成績壓力與教師態度檢視國中學生社會再製現象之研究。中等教育,61(3),52-71。
李欣瑩(2001)。桃園市國中學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然堯(2003)。延長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58,15-29。
黃芳玫、吳齊殷(2010)。台灣國中學生個人特質、家庭背景與學業成績-追蹤調查資料之研究,經濟論文叢刊,1(38),65-97。
黃毅志(1998):臺灣地區新職業分類的建構與評估。中研院調查研究,5,5-36。
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吳明清(2009)。免費乎?免試乎?十二年國教的政策困境與出路。教育行政論壇,1(2),49-59。
吳琬琇(2013)。國中生對擴大免試入學方案的支持、瞭解程度及其對學習態度之影響-以屏東市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吳智惠(2007)。國小教師教學領導與學生學習壓力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呂二寶(2011)。家長與學生對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超額比序辦法中校內競賽之公平疑慮及學校的因應辦法。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呂秀卿(2011)。免試入學方案與國中生升學壓力之相關研究-以基北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嘉慧(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覺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與適性輔導知能關係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台北市。
林俊傑(2011)。擴大免試入學方案對國中生課業壓力影響之研究-以朴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信志、許民忠(2010)。2010年國民中學重要教育議題民意調查研究。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5),99-108。
林信志(2012)。2010年國民中學重要教育議題民意調查研究。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5),99-108。
林海清(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方案的評析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223,5-15。
林聖峰(2009)。國中生課業壓力及學習成就之相關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新竹。
林麗英、許敏桃(2002)。由個案觀點看焦慮:一個本土護理學得田野研究。榮總護理,19(4),379-387。
林芬妃(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之研究—以竹苗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慧鈞(2013)。師生家長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認知之研究-以新北市蘆洲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聖約翰科技大學,新北市。
林續琴(2003)。國中生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柯巨航(2008)。補習教育與國中學生數學成就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洪仁進(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改革與心態之探察。新北市教育,創刊號,25-27。
邵國志(2007)。屏東地區國小五年級原住民學童數學學習成就與數學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姜穎(2007年11月16日)。基層教師:12年國教無助台灣競爭力。聯合新聞網。2007年11月16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98162。
涂國基(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政策可行性研究--以花蓮縣高中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慈濟大學,花蓮縣。
凃鈺芬(2007)。國中學生課業壓力與因應方式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莊智芳(1993)。焦慮處理課程對國一學生考試焦慮的處理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莊玉鈴、秦夢群(2010)。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政策之分析與建議。台灣教育,662,2-9。
高淑芳、陸洛(2001)。父母管教態度與國中生升學考試壓力感受之關係。應用心理研究,10,221-250。
陳彥樺(2008)。國中學生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態度之調查研究──以高高屏三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盛賢(200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論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
陳羿汎(2010)。推行十二年國民教育公立高中定位及入學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信宏(2012)。國中學生、家長與教師對推行十二年國民教育意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陳佩瑜(2009)。國中生壓力來源之主成分分析。私立中華大學,新竹縣。
陳昭蓉(2007)。嘉義縣國中生升學壓力預測其親子關係及其調節變項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許芳菊(2013)。十二年國教國中現場大調查。天下雜誌,536。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54128&login=false&page=1
許定邦(2002)。高中高職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郭盈伶(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方案政策之認知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9)。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台北:東華。
張瀞文(2012年5月)。十二年國教起跑:家長必做的準備。親子天下雜誌,34。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2364&page=2
張玉茹(1997)。台灣省各縣市國民中學教育資源分配公平性之研究。高師大教育研究,5,249-259。
教育部(2011)。竹苗區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教育部101 年4 月11 日臺中(一)字第101006422F號函。
教育部(2012)。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資訊網。取自:http://12basic.edu.tw/
教育部(2012a)。新世代‧新教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專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多元學習表現」採原則。101年7月18日臺體(三)字第1010133964號函。
程素真(2006)。台北市高職學生升學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台北縣。
傅振宇(2012)。臺北市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規劃之認同及相關意見調查。私立淡江大學,台北縣。
曾奎輔(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研究--歷史制度論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新北市。
黃筱君(200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的批判論述分析~以立法院公報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台東縣。
黃嘉惠(2010)。國中生焦慮知多少。家庭教育雙月刊,26(7月號),56-66。
黃政傑(2000)。台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教育政策論壇,3(1),26-53。
楊朝祥(2010)。預應十二年國教,後期中等教育何去何從。教育資料集刊,46,1-26。
楊環華(2010)。國中學生父母期望、學習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素美(2004)。國小學童課業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葉淑華(2010)社經地位與科學態度對教育素養之影響--以PISA 2006臺灣樣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鄭瑞瑜(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入學方式制定過程之研究:跨域治理觀點。私立逢甲大學,台中市。
鄭雅心(2007)。探討國三青少年個人、家庭、學校因素對憂鬱情緒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鄭素女(2006)。台灣地區公立高中舞蹈班學生學習壓力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縣。
劉寶(2003)。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態度、成就動機與學習壓力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盧延根(2004)。十二年國民教育入學方式的執行困境與因應策略之探究。台灣教育,626,47-52。
賴幸妮(2010)。國中教育人員對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意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謝明津(2012)。桃園縣高中職教師對推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問題看法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台東縣。
簡麗卿(200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私立中臺科技大學,台中市。
廉雅婷(2011)。國民中學教師與學生對十二年國教政策之認知與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譚光鼎、王麗雲(2005)。後期中等教育入學制度改革—政策與教育機會均等之分析。「2005華人教育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5年11月25~27日。
羅媛琦(2012)。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台中縣。
蘇進棻(2006)。九年一貫[一綱多本]教科書政策衍生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二卷第三期,63-91。
英文文獻
Dias, R., Robbins, T. W., & Roberts, A. C. (1996). Dissociation in prefrontal cortex of affective and attentional shifts. Nature, 380(6569), 69-72.
Lazarus, R. S. (1991). 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in emo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46(4), 352-367.
Stein, F., & Cutler, S. K. (2002). Psychosocial occupational therapy: A holistic approach. Albany, NY : Delmar/Thomson Learning.
Thopson, N., Murphy, M., & Strandling, S. (1994). Dealing with stress. Basingstoke, NH: Macmillan.
Wilson, D., & Sperber, D. (2002). Relevance theory. Handbook of pragmatics. Oxford: Black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