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心恬
論文名稱: 律音管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學之研究~~以六年級為例~~
A Study of Boomwhacker Applied into the Teaching of Arts and Humanit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with Reference of Sixth Graders
指導教授: 陳淑文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律音管藝術與人文奧福教學
外文關鍵詞: boomwhacker, Arts and Humanities, Orff teaching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律音管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成效。研究者以新竹市某國小六年級3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自行設計研究課程,透過肢體律動、節奏說白、器樂合奏、即興創作等奧福教學元素之應用,將律音管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中。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擔任實際教學者,並搭配導師及校內協助教師及相關領域學者專家組成教學研究團隊,除事先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外,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以教師教學日誌、學生及協同研究者之訪談記錄、學生學習單等為主要資料蒐集來源,分析歸納得致研究結果如下:

    一、律音管適合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
    (一)律音管受到學生喜愛。
    (二)律音管教學模式內容豐富。
    二、律音管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有助教學成效。
    (一)學生學習意願高。
    (二)能達成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目標。
    三、以行動研究解決「律音管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實務上所遭遇的問題。

    最後,依據以上結論,分別針對:教師、學校行政、教育主管機關與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instruction model and teaching benefit that boomwhacker is applied into "the Teaching of Arts and Humanities".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32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Hsin-Chu county. The researcher designs courses and uses Orff teaching elements such as body movement, speech,instrumental ensemble, and improvisations, and then integrates boomwhacker in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Curriculum.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the researcher is the actual teacher during the study process, and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 was composed of the researcher, the homeroom teacher,assistant teachers in the school,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related fields. Except gathering relevant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in advanc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researcher used teaching log, students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ers’ interview record and students’ worksheets as the main sources of data collection, analyzed and generalized the result as follows:

    First, the boomwhacker applied in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Curriculum is appropriately.
    (1) Boomwhackers are liked by students.
    (2) The instruction model of Boomwhackers are various.

    Second, the boomwhacker applied in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Curriculum has benefits in teaching.
    (1) It is highly accepted by students.
    (2) It helps reaching goals of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curriculum.
    Third, with action research to solve the encountered problems while applying boomwhacker in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Curriculum of the sixth grad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st,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above, propos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to teachers,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competent authority of edu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reference separately.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奧福教學法的相關文獻 ……………………………7 第二節 律音管教學的相關文獻…………………………… 16 第三節 奧福教學法及律音管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應用…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9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31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33 第四節 研究者與協同研究者……………………………… 35 第五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 36 第六節 課程設計與實施…………………………………… 3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43 第一節 律音管的教學模式…………………………………43 第二節 律音管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的 教學效益……………………………………………64 第三節 律音管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過程中 所遭遇的問題與因應策略…………………………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83 第二節 建議……………………………………………………88 參考文獻……………………………………………………………91 一、中文部分…………………………………………………………91 二、西文部分…………………………………………………………93 附錄…………………………………………………………………95 附錄一 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學生基本資料調查表………………95 附錄二 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97 附錄三 早餐語言節奏創作學習單…………………………………99 附錄四 律音管機器創作學習單……………………………………100 附錄五 分組成果評量表……………………………………………101 附錄六 學生學習單原始資料舉隅…………………………………103 附錄七 學生分組成果評量表原始資料舉隅………………………104 附錄八 教學活動設計………………………………………………106 附錄九: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三階段分段能力指標表 (教育部,2003)……………………………………………………117 附錄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三階段音樂、表演藝術分段能力指標表(研究者整理自教育部,2003)……………………………………118 附錄十一:第三階段的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對應表 ………………………………………………………………………………119 表次 表3-5-1 資料標記說明表……………………………………………… 38 表3-6-1 教學大綱……………………………………………………… 40 表4-2-1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對課程喜好程度」呈現的人數與 百分比一表……………………………………………………………… 64 表4-2-2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最喜愛的教學活動」呈現的人數與 百分比一覽表………………………………………………………………65 表4-2-3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最感困難的教學活動」呈現的人數 與百分比一表………………………………………………………………66 表4-2-4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律音管應用於藝術與人文教學適用度」呈現的人數與百分比一覽表…………………………………………67 表4-2-5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律音管的優點」呈現的人數與百分 比一覽表……………………………………………………………………68 表4-2-6 學生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奧福課程學習成效」呈現的人數與百分比一覽表…………………………………………………………………69 圖次 圖2-2-1 律音管玩法(1) ……………………………………………… 16 圖2-2-2 律音管玩法(2)………………………………………………… 16 圖2-2-3 律音管音域圖a………………………………………………… 18 圖2-2-4 律音管音域圖b……………………………………………………19 圖2-2-5 律音管音域圖c……………………………………………………19 圖2-2-6 示意全體安靜圖………………………………………………… 20 圖3-2-1 研究流程圖……………………………………………………… 31 圖3-2-2 流程甘特圖……………………………………………………… 32 圖3-3-1 教學環境與設備………………………………………………… 33 圖3-6-1課程架構圖……………………………………………………… 41 圖4-1-1「來自身體的聲音」教學架構圖……………………………… 44 圖 4-1-2 水果名稱節奏分組練習……………………………………… 46 圖 4-1-3 輪流拍固定拍……………………………………………………47 圖 4-1-4 報紙節奏遊戲……………………………………………………48 圖 4-1-5 報紙節奏遊戲最後景象…………………………………………48 圖4-1-6「律音管初體驗」教學架構圖……………………………………51 圖 4-1-7 如何讓律音管發出聲音………………………………………… 52 圖 4-1-8 律音管「管管相扣」……………………………………… 53 圖4-1-9「律音管動起來」教學架構圖……………………………… 53 圖 4-1-10示範「3,5,7,9」的身體節奏…………………………… 54 圖 4-1-11學生做身體節奏…………………………………………… 54 圖4-1-12「律音管之狂想」教學架構圖………………………………55 圖 4-1-13 律音管鬧鐘………………………………………………… 56 圖 4-1-14 律音管鍵盤………………………………………………… 56 圖 4-1-15 律音管電風扇……………………………………………… 57 圖4-1-16 「律音管總動員」教學架構圖…………………………… 58 圖 4-1-17 示範五聲音階即興…………………………………………59 圖 4-1-18 當律音管遇上垃圾筒與拖鞋………………………………59 圖 4-1-19 指揮「蘭花草」演出………………………………………60 圖 4-1-20 學生「蘭花草」演出………………………………………61 圖 4-2-1 學生對課程喜好程度之百分比圖…………………………64 圖 4-2-2 學生最喜愛教學活動之百分比圖…………………………65 圖 4-2-3 學生最感困難教學活動之百分比圖………………………66 圖 4-2-4 律音管應用於藝術與人文教學適用程度之百分比圖……68 圖 4-2-5 律音管優點之百分比圖……………………………………69 圖 4-2-6 學生在奧福課程學習成效之百分比圖……………………70 譜次 譜2-1-1 Keith Terry 肢體節奏譜例…………………………………… 9 譜2-1-2 Keith Terry 肢體節奏組合譜例…………………………… 10 譜4-1-1 Hey !Hello !問候歌譜例…………………………………… 44 譜4-1-2 第一組小組創作:早餐大集合 說白節奏………………………49 譜4-1-3 第三組小組創作:早餐大集合 說白節奏………………………49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李映慧(1995)根深更茁壯,綠蔭可成林-談奧福教育的師資問題。奧福教育年刊,2,3-14。

    李映慧(1997)關照生命的發展過程-奧福教育理念與蒙特梭利思想的相關連。奧福教育年刊,4,1-18 。

    李茂興(譯)(1997)。C.R.Hoffer 著。音樂教育概論(Introduction to Music
    Education)。台北:揚智文化。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藝術與人文教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林易娥(2001)。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手冊。台北:國立台灣藝術館。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

    林淑芳(2010)。台灣奧福協會會訊106期。台北。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2)。J. McNiff,P. Lomax,J. Whitehead 著。行動研究:
    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嘉義市:濤石 文化。

    徐秀菊2002)。藝術統整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藝術與人文教育,台北:桂冠圖書

    秦麗花(200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市:翰林。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陳藝苑(2004)。奧福教學法對兒童音樂啟發思考之重要性。 通識論叢,3,27-45。

    陳淑文(2004)。二十世紀音樂與奧福教學實務初探。國教世紀,210,11-24。

    陳淑文(2005)。談卡爾.奧福「原始自然型」(Elemental Style)的教育理念。
    奧福教育年刊,7,75-90。

    陳淑文(2006)。基礎音樂戲劇運用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的研究,台北:樂韻。

    陳盈菁(2006)。基礎音樂戲劇融入音樂與表演藝術教學創造力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蕙慧(2003)。奧福教學法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運用。奧福教育年刊,5,1-6。

    郭芳玲(2004)。探討奧福教學之哲理運用於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之方法--由奧福教學的「全人教育」談藝術與人文領域之主軸目標。音樂藝術期刊,3,33-76。

    陶藝文(2009)。奧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
    ∼以奧福片樂器為主軸的教學設計為例, 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晢暐(2007)。運用奧福音樂教學理念於國小直笛團之研究 ,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重新(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劉嘉淑(1999)。奧福音樂教室開課了。成長幼教季刊,37,45。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應用。高雄:復文。

    蘇恩世、蔡烈光譯〈1998)。C. Orff & G. Keetman 著。奧福教學法兒童音樂第一冊五聲音階。 新竹市:奧福教學法研究推廣中心。

    二、西文部分:

    Goodkin, D. (2002). Play , Sing & Dance. New York: Schott .

    Keetman, G. (1970). Elementaria. New York: SchottWarner, B.(1991).

    Michel Widmer und Stephan Uhr (2008). Tolles Rohr. Boppard: Fidula.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