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婉緩
Tsai Wan Huan
論文名稱: 社會學習領域中鄉土教學之研究∼以新竹市國小四年級教師為例
he Research of Native Teaching in Society Studies∼Taking the Teachers for the Fourth Graders in Hsinchu City as the Example
指導教授: 楊雲龍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教學新竹市
外文關鍵詞: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nativet teaching, Hsinchu city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在分析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的鄉土教學內容,探討新竹市鄉土教材內容,並與九年一貫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進行比較分析,對於教師實施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中有關鄉土教學部分的實施現況及困境進行分析,並對於教學之困境應如何尋求解決之途徑。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方法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法」,針對鄉土意義與範圍、鄉土教學的理論與發展、台灣鄉土教育的發展及國外的鄉土教育,國內有關的論文、本研究中所應用的指標、教學法及評量進行探討,利用「問卷調查法」進行實證研究,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社會學習領域中之鄉土教學研究調查問卷,並藉由「訪談法」來彌補問卷之不足。
    問卷回收後,利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次數分配、百分比、卡方檢定等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
    一、教科書是全國性教材,無法通用於各縣市,對應於「鄉土」的概念,在教科書教材內容中,呈現偏向「台灣」的概念,單元所舉的例子涵蓋全台灣,對該地區不熟悉的老師,在教學時,只能照本宣科,無法提供教學需要,反而造成教學困難。
    二、各縣市自編的鄉土教學活動科課程內容可為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補充教材不足部分,縣市自編鄉土教材與教科書教材相互配合運用,方能達成最佳教學效果。
    三、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以級任教師為主,在教科書選用上有一定的決定權,但因因教科書版本不同產生差異性。
    四、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實施上的差異性
    不同學校規模、年齡、地區、職務教師在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實施上各有不同差異性。
    五、教師在實施戶外教學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為課程需要。
    六、實施戶外教學課程的差異性
    (一)學校規模較小的教師在進行戶外教學課程時,能獲得行政人員充分支持和配合傾向很配合,大規模的學校配合度較低。
    (二)學歷越高的教師對於與其他班級教師共同進行主題規劃,並分工完成活動上配合度較低。
    (三)不同地區教師在進行戶外教學課程時上有差異性
    (四)教師在進行戶外教學課程時,以距離學區近或遊覽車可以到達的地方做為優先考慮。
    七、在教材部分以課本無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是教師最感到困難的部分。
    八、教學實施上,以無法實際進行戶外教學者居多,多數是由於時間和經費不足,所以礙難從事,以致無法達到實際體驗的教學。
    九、解決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材與教學困難的教師最常用的方法為搜尋網路資源。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也對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材、教學上提出建議及對後續的研究提出若干的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nalyze the native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textbooks for the fourth graders in social studies, and probe the native teaching materials used in Hsinchu City making comparison with the textbooks of social studies used for the fourth graders in the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part of native teaching in social studi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the plight confronted, and the approaches to resolve the plight in teaching have also been explor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stated above, through “bibliography analysis”, the research targeted the meaning and range of native, the theory and development of native teaching, Taiwan’s native education development, overseas native education and local relevant disquisitions, to proceed with the exploration employing the index, teaching method and rating. By utiliz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empir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a research tool of “questionnaire of native teaching survey in the realm of the society study” edited by the researcher himself.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interviews,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made up.
    Following the return of the questionnaires, SPSS statistic software was used to proceed with the analyses for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and Chi-Square Test. Following are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1.The textbooks are the nat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which are not applicable to all the counties and cities island wide for the concept of “native”.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books are prone to the concept of “Taiwan”. The examples used in the units of the books cover the areas all over Taiwan, so if the teacher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areas exemplified in the textbook, they will have no way to provide further knowledge in teaching, but read as per the textbook. It will generate counterproductive effect in teaching.
    2.The curriculums of the subject of native teaching activity edited by respective counties and cities may be used as the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to make up the insufficiency from the textbooks of social studies for the fourth graders. In doing so, the best teaching effects can therefore be achieved.
    3.The teaching of social studies for the fourth graders mainly conducted by the class teachers, so they have a certain power on the selection of textbooks.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 on versions, there are variations on textbooks.
    4.The variations on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studies for the graders.
    With varying school scales, student ages and districts, variations are occurred for teachers in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for the fourth graders.
    5.The major factor that teachers take into account in their outdoor teaching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urriculum.
    6.The variations of implementing outdoor teaching course.
    (1) The teachers in smaller scale of schools tend to get more sufficient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from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members in their outdoor teaching. On the contrary, less degree of cooperation showed from large scale of schools.
    (2) The cooperation among teachers for the joint theme planning, and assignment sharing to accomplish a project is lower from those teachers who receive higher education
    (3) There are variations for teachers in different districts to proceed with outdoor teaching course.
    (4) To implement outdoor teaching course, teachers usually take priority on the places where are near schools or can be reached by buses.
    7.In term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for teachers is to apply the contents in the textbooks to real life.
    8.For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 majority of teachers cannot proceed with outdoor teaching mostly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budget. As a result, the re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cannot be achieved.
    9.The method most frequently used by teacher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and materials of social studies for the fourth graders is to search on the Internet.
    As concluded above, target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social studies for the fourth graders, teaching recommendations along with the suggestion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es have also been submitted in this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回顧 6 第一節 鄉土的意義與範圍 6 第二節 鄉土教育的理論與發展 11 第三節 國內關於國小鄉土教學之相關論文分析 25 第四節 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評鑑指標之探討 29 第五節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法與評量之探討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樣本 52 第四節 問卷之編製與實施 57 第五節 實施程序與資料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0 第一節 新竹市國小教師對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內容看法之探討 60 第二節 新竹市國小教師對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實施之探討 99 第三節 新竹市國小教師對實施戶外教學課程看法之探討 133 第四節 新竹市國小教師對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困難與解決 15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0 第一節 結論 160 第二節 建議 164 參考文獻 166 附錄

    一、專書、論文集
    王大修主編(民91)。國民小學社會教師手冊第三冊。台南:南一書局企業有限公司。
    王大修主編(民92)。國民小學社會教師手冊第四冊。台南:南一書局企業有限公司。
    王文科(民8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文化。
    王美文(民87)。台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科」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王保進(民89)。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淑芬等(民91)。國民小學社會四上。台南:翰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王淑芬等(民92)。國民小學社會四下。台南:翰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王雲五(民60)。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台北:商務。
    台南師院主編(民85)。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南:台南師院。
    江姿滿(民90)。台灣、日本小學社會科教科書內容之比較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佳玲(民91)。國中實施鄉土教學課程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玉體(民74)。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出版社。
    杜玥潾(民88)。國小鄉土教學課程實施現況與教材評鑑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純英(民90)。自我認同與鄉土教育—米德與哈伯瑪斯的對話。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瑞榮(民87)。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林玫伶(民91)。社會領域教科書選用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寶山、康春枝(合譯)。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合訂本。台北:五南書局(原著:John Dewey(1956/1990)。The School and the Society and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吳明隆(民92)。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吳俊憲(民90)。九年一貫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秀梅(民91)。國民小學鄉土語言客家語教科書分析研究—以各版本第一冊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幸宜(譯)。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原著:Margaret E.Gredler(1991/1994)。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
    邱皓政(民8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書局。
    洪英(民91)。教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靖斌(民91)。鄉土教材理念與實施之研究—以花蓮縣茄苳腳國小高年級為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施良方(民91)。課程理論。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施添福主編(民91)。國民小學社會(四上)。台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施添福主編(民92)。國民小學社會(四下)。台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湘韻(民91)。鄉土教育融入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研究以『花蓮縣國民小學鄉土在地課程』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徐崇榮(民85)。國小戶外鄉土地理教學之設計與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秦有為(民90)。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花蓮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韋煙灶(民91)。鄉土教學及教學資源調查。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許及勉(民91)。金門縣鄉土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民86)。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民85)。國民小學教科書評鑑標準。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教育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83)。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84)。國民中小學鄉土輔助教材大綱專案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90)。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9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評鑑指標。台北:教育部編印。
    張春興(民9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素貞主編(民88)。鄉土教學活動指導方法入門。台北:台北縣政府。
    張智遠(民91)。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前鎮區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莊東星(民88)。國小教師實施「鄉土教學」之行動探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郭至和(民88)。台中市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民92)。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台北:五南。
    陳玲月(民91)。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鄉土教育--新舊課程之比較研究。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國彥(民87)。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研究。高雄:復文書局。
    陳國彥(民90)。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
    陳國彥、吳宗立(民91),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曾靜瑩(民89)。國民小學低中年級社會科新課程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玉冠(民83)。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光雄(主編)(民77)。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主編)(民89)。教學理論。高雄:復文書局。
    黃光雄、蔡清田(民88)。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政傑、李隆盛主編(民84)。鄉土教育。台北:漢文書局。
    黃政傑(民84)。課程設計。台北:東華書局。
    黃炳煌(主編)(民91)。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黃筱娟(民89)。大礁石與小漁村—論鄉土教育發展策略之可能。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詹茜如(民82)。日據時期台灣的鄉土教育活動。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智穎(民87)。台南縣新化區國小鄉土教材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楊思偉主編(民86)。新教育實踐—開放教育、鄉土教育、田園教育之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楊宜芬(民86)。嘉義市國小兒童鄉土史地知識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文森(民91),楊梅鎮鄉土教材實施現況及其問題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新竹市政府編印(民86)。新竹市鄉土教學活動科三年級。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編印(民87)。新竹市鄉土教學活動科四年級。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編印(民87)。新竹市鄉土教學活動科五年級。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編印(民88)。新竹市鄉土教學活動科六年級。新竹市:新竹市政府。
    新竹師院鄉土教學中心(民90)。台灣鄉土文化論文集。新竹:新竹師院
    廖孟慧(民88)。鄉土教材之內容分析與教材發展過程之研究—以花蓮縣國民小學鄉土教材第一冊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熊湘屏(民91)。屏東縣國小教師實施戶外鄉土教學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Tony Merry(1995/1997)。Invitation to Person Centred Psychology.鄭玄藏(譯)。人本心理學入門—真誠與關懷。台北:心理出版社。
    賴光真(民85)。教科書選用評鑑規準的檢討與重建。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書店八十五年度研究發展專案報告。
    賴怡潔(民90)。國小中年級鄉土教材內容分析之研究—以宜、花兩縣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蔡文斌(民88)。國小實施「鄉土教學活動」之合作行動研究—以結合新港鄉社區資源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佳雯(民88)。置身台北地圖上—鄉土教學活動課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院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孟育(民90)。一所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發展、實施與評鑑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歐用生(民81)。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5)。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概念綱領及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八十五年度教育部專案研究報告。
    嚴翼長(民78)。西德課程與教科書之一般概念及其編纂原理。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 457-499。台北:台灣書店。
    韓景春(民85)。實用主義的教育哲學。載於邱兆偉(主編):教育哲學(81-120),台北:師大書苑。
    蘇永明(民85)。唯實主義的教育哲學。載於邱兆偉(主編):教育哲學(55-80),台北:師大書苑。

    二、期刊
    李聰超(民84)。鄉土教學與社區資源的運用。教師天地,76,頁41-45。
    李嘉英(民87)。學校、鄉土、環境與戶外教學—整合戶外教學與國民旅遊。北縣成教輔導季刊,11,頁18-21。
    林谷芳(民85)。鄉土教學的歷史意義兼及可能局限的反思。文訊,23-24。
    林文瑛(民85)。對「國民小學教科書之一般標準」的一些意見。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國民小學教科書評鑑之一般標準及社會科、自然科教科書評鑑(8-9)。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林瑞榮(民89)。國小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3(3),頁73-90。
    吳宗立(民92)。中小學鄉土教育的教材設計與實施。國教天地,153,頁13-19。
    吳明清(民87)。學校生活與鄉土教育。北縣教育,23,頁14-17。
    吳明隆(民92)。鄉土教育網路教材的發展建置。國教天地,153,頁29-38。
    吳連賞(民86)。鄉土地理教育推動與教材編撰架構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學報,8,頁207-232。
    洪若烈(民84)。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科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印,國民小學新課程的精神與特色,頁234-243。
    秦葆琦(民92)。九年一貫新課程鄉土教育的革新與因應之道—社會領域四下各版本之鄉土單元分析。研習資訊,20(2),頁77-91。
    夏黎明(民78)。鄉土的空間特性。台東師院學報,2,頁63-77。
    夏黎明(80)。鄉土的結構—方法論的探討。台東師範學院學報,3,頁171-188。
    姚誠(民89)。從「意識」到「認同」--論台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3(3),頁1-16。
    曹治中(民87)。鄉土與世界:地理教育的透視。國民教育,38(5),頁12-15。
    曹治中(民84)。鄉土地理的教學內涵與教育價值。人文與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6),頁11-25。
    陳玉玲(民87)。論鄉土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頁143-164。
    陳惠邦(民86)。德國鄉土教學的特色與評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5,頁129-148。
    陳朝陽(民85)。鄉土教育與鄉土教學活動。教師之友,37(4),頁9-18。
    陳朝陽(民86)。鄉土教材在世界觀教育上的應用。教師之友,40(4),頁10-14。
    陳國彥(民92)。鄉土教學面面觀。國教天地,153,頁3-12。
    陳書瑩(民88)。教科書的評鑑標準與選用理念。研習資訊,16(4),頁31-34。
    陳麗華(民84)。談有效的社會科教學—重視真實性的活動。康橋雙月刊,18, 頁55-58。
    黃政傑(民83)。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月刊,9-12。
    黃春木、劉蔚之(民87)。何謂鄉土,怎樣教學?--談鄉土教學補充教材的編撰與使用。高中教育,2,頁81-87。
    黃志成、游家政(民87)。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的問題。課程與教學季刊,1(1),頁57-76。
    單文經(民86)。美國中小學實施鄉土教育的作法。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8(2),頁139-161。
    楊思偉(民84)。日本小學課程中的「鄉土教材」。比較教育通訊,37,57-67。
    楊慶瑜(民86)。由鄉土教育談鄉土文化的傳承與鄉土意識的建立,桃縣文教(復刊號),6,頁12-13。
    楊龍立(民84)。鄉土教育之課程設計的探討。人文與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3),頁61-62。
    楊智穎(民91),後殖民論述及其對我國鄉土教育課程的啟示。花蓮師院學報,14,頁233-248。
    鄧天德(民82),鄉土環境教育。國教月刊,40(3、4),頁2-7。
    鄧天德(民89)。九年一貫與鄉土教育。課程與教學季刊,3(3),17-30。
    鄧國雄(民86)。鄉土情、世界觀—台灣鄉土地理教育的發展,國教月刊,44(3、4),頁43-48。
    錢富美(民87)。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對鄉土教育發展之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研究,3,頁163-181
    錢富美(民89)。從九年一貫談鄉土教育課程統整之途徑。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研究,5,177-192
    熊召弟(民84)。鄉土教育之理念與實務。國民教育,36(1),頁12-21。
    蔡志展(民82)。淺談國小鄉土教學。國教輔導,32(4),頁210-211
    藍順德(民88)。從九年一貫的基本理念談教科書編審。教育研究資訊,7(4),頁79-96。
    劉富連(民86)。淺談國小鄉土教學的探討。國教輔導,38(4),頁44-46。

    三、外文部分
    Armstrong,J.&Judy,B.(1986).How can we improve textbook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92208).
    Barr,R.D.,Barth,J.L. &Shermis,S.S.(1977).Defining the social studies,
    NCSS,Bulletin,p.51.
    Beyer,B.K.(1988).Improving studies tninking: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Boston:Allyn and Bacon.
    Dacey,J.S.(1981).Teaching outdoors.Where the World Is-Teaching Basic Skills Outdoors.Edited by John Dacey.
    Ellis,A.K.(1981).Teaching and learning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2nd ed.
    Boston:Allyn and Bacon.
    Fullers,C., & Stone,M.E.(1988).Teaching social studies to diverse learners.The Social Studies.89(4),p.154-157.
    Gabrielsen,M.A, & Holtzer ,C.(1965).The role of outdoor education .New
    York: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Education.
    Gall,M.D.(1981).Handbook for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curriculum materials.Boston,MA:ALLYN and Bacon.
    Gall,M.D.&Gillett,M.(1981).The discussion method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ory into Practice,19,p.98-103.
    Hennings (1980) .Today^s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Chicago: Rand McNally
    College.
    Janice,D ; Jean,O.& Theresa, R.(1989).Improve the textbook selection process:case studies of the textbook adoption guidelines projec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10354)
    Schmidt,M(1981).Textbook selection criteria(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52956).
    Street,C.(2002).Teaching with the Newspaper.The Social Studies,93(3),p.
    131-133.
    Young,M.F.(1993).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situ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41),p.43-59.
    Young,M.J.; Riegeluth,C.M(1981)Improving the textbook selsction proc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9969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