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令宜
論文名稱: 華德福教育之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與溼水彩活動對國小多重障礙學童運筆技巧之影響
指導教授: 謝協君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多重障礙學童華德福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與溼水彩活動教學書寫前運筆技巧
外文關鍵詞: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Form drawing with Wet watercolor activity of The Extra Lesson in Waldorf Education, the pre-writing skill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華德福教育之The Extra Lesson中形線畫(Form drawing)與溼水彩(Wet watercolor painting)活動教學對國小多重障礙學童運筆技巧之改善成效。研究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中比較介入之多重處理設計,自變項為「華德福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與結合溼水彩活動教學」的介入,依變項為國小多重障礙學童運筆技巧上之表現。
    本研究以二位多重障礙學童為研究對象,生理年齡分別為一位11歲8個月與另一位為9歲0個月。研究工具計有「拜瑞-布坦尼卡視覺-動作統整發展測驗」作為前測與後測評量使用、研究者自編「運筆技巧作業單」與「華德福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和溼水彩活動教學對國小多重障礙學童學習成效意見調查表」教師版與家長版及「華德福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和溼水彩活動教學對國小多重障礙學童學習回饋表」。本研究之實驗期間,包括前測、基線期、處理期與後測,共歷時約10 週完成;資料蒐集的情境均在多重障礙學童平時接受教學的教室內;另外,資料分析主要採用目視分析和C 統計。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有四:
    一、華德福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與溼水彩活動未明顯提升國小多重障礙學童視動統整能力。
    二、華德福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與溼水彩活動能提升國小多重障礙學童的書寫前運筆技巧。
    三、教學介入後,實施華德福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與溼水彩活動較一般運筆教學對國小多重障礙學童的書寫前運筆技巧之改善,有更多正面影響,宜持續提供之。
    四、華德福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與溼水彩活動教學的效果獲得受試學生、其家長與導師的社會效度支持。同時,也發現該教學對於受試學生在情感、意志力和認知學習的動機上,均有正向的改善。
    最後,研究者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華德福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與溼水彩活動教學」在教學上與研究上的建議,以供參考。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Form drawing with Wet watercolor activity of The Extra Lesson in Waldorf Education"on the pre-writing skills of the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from the elementary school. Multi-processing design of Single-subject study was adopted.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 Form drawing with Wet watercolor activity of The Extra Lesson in Waldorf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as the prewriting skills of the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Two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 11.75 and 9 years old,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the Berry- Buktenica developmental test of visual-motor integration for pre-tests and post-tests, self-made sheets for evaluating pre-writing skills for children. Th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for the " Form drawing with Wet watercolor activity of The Extra Lesson in Waldorf Education " was for the children of multiple disabilities, their parents, and their teachers. During the 10-weeks experiment of the program,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four stages, including of the pre-test, the baselin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post-test. All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took place in the classroom setting. Visual analysis and further tested with the simplified time-series C statistic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 Form drawing with Wet watercolor activity of The Extra Lesson in Waldorf Education ". The observational analysis and social validity analysis using interviews with the related individuals were also supplemented.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s:
    1.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Form drawing with Wet watercolor activity on visual-motor abilities of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is not significant.
    2. The " Form drawing with Wet watercolor activity of The Extra Lesson in Waldorf Education " increased the pre-writing skills of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3.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Form drawing with Wet watercolor activity of The Extra Lesson in Waldorf Education ", it produced more positive effects than those practice of the traditional pre-writing skills . Therefore, providing the" Form drawing with Wet watercolor activity of The Extra Lesson in Waldorf Education " is suggested.
    4. Interviews with the related individuals have indicated that this research had a high social validity; it mean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ir parents, and their teachers all supported the effect of this study. By the way, we also found this program improved the feelings, motivation, and self-concept, of these subject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recommendation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r the future use is also provided.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多重障礙兒童之書寫動作發展 6 第二節 華德福教育之The Extra Lesson活動 16 第三節 多重障礙學童與運筆以及華德福教育相關實證研究 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3 第三節 實驗設計 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8 第五節 教學設計 51 第六節 研究程序 55 第七節 資料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拜瑞-布坦尼卡視覺-動作統整發展測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65 第二節 書寫前運筆技巧學習效果之分析 66 第三節 學生內在的改變 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建議 8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87 參考文獻 89 附錄一 The Extra Lesson評估性練習 95 附錄二 十項運筆能力檢核表 96 附錄三 運筆技巧作業單 98 附錄四 學生作品 100 附錄五 形線畫與形線畫結合溼水彩教學設計 107 附錄六 教師版調查表 117 附錄七 家長版調查表 118 附錄八 學童回饋表 119 附錄九 抑制異常反射之活動 120 附錄十 前書寫技能教材單 121 附錄十一 家長同意書 134 附錄十二 受試者運筆技巧作業單檢核範例 135 表 次 表2 1 國內與華德福教育相關之研究 33 表2 2 國內博碩士論文中與華德福教育相關並以特教領域為主題之整理 37 表3 1 受試資料分析 44 表3 2 甲生之評分者間一致性信度 50 表3 3 乙生之評分者間一致性信度 50 表3 4 本研究之教學活動流程表 53 表4 1 二位學生在「VMI」之前後測得分差異 65 表4 2 「書寫前運筆技巧」成效階段內變化分析表 71 表4 3 「書寫前運筆技巧」成效C統計階段內變化分析表 72 表4 4 「書寫前運筆技巧」成效相鄰階段間變化分析表 72 表4 5 「書寫前運筆技巧」成效C統計相鄰階段間變化分析表 73 表4 6 「華德福The Extra Lesson形線畫與溼水彩活動」訪談整理 78 圖 次 圖2 1四歲兒童的線畫---母親和父親 12 圖2 2五歲半兒童的線畫---我在街上 12 圖2 3六歲三個月兒童的線畫--山 12 圖2 4連續動態的形線畫—培養意志的活動 24 圖2 5連續動態的形線畫—培養感覺的活動 25 圖2 6 探求規律的形線畫 26 圖2 7華德福學校學生的創意幾何圖形 27 圖2 8色塊 30 圖2 9色塊的輪廓 31 圖3 1 研究之研究架構 41 圖4 1甲生與乙生在書寫前運筆技巧表現 68

    參考文獻
    石計生(2005)。靈性教育從小開始,華德福教育在台灣。誠品好讀,六月號,52-54。
    自由心.苑工作室(2013)。2013年補正教育 (Extra Lesson) 師培進階課程。取自http://freeheartgarden.blogspot.tw/search
    /label/Extra%20Lesson
    何志恆、廖佩莉、劉社堯(2002)。「香港幼稚園寫字教學」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ln.edu.hk/osl/new-horizon/abstract/
    v46/7.pdf
    余思靜(2009)。加拿大治療教育之師資培訓課程簡介。新竹人智學會電子報,1期,3-5。
    余思靜(2010a)。新竹市人智哲學發展學會99年華德福輔導工作坊紀錄如何幫助孩子的學習–The Extra Lesson 分享與討論(上)。新竹人智學會電子報,13期,4-9。
    余思靜(2010b)。「The Extra Lesson」第二章,我如何進入我的身體?。新竹人智學會電子報,4期,13-15。
    余若君譯(1998)。彩繪童年:華德福學校的水彩教學。台北縣:光佑文化。
    吳玉珍(2004)。國小二年級遠端抄寫困難兒童認知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宋海蘭(1990)。談幼兒寫字教學的準備度。國教月刊,37,1-2。
    宋海蘭、李明珠(1988)。幼兒學習寫字之意見調查分析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師院實習輔導處。
    杜正治(1994 譯)。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李安世(2006)。漢字部件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寫字困難兒童抄寫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李佩怡(2009)。華德福教育之數字節奏與故事教學策略應用於啟智班數學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郁周(1988)。幼兒寫字教學試探。國教月刊,35,1-2。
    李郁周(1989)。筆順原理略論─小學國語教科書筆順評析。國教月刊,35(5.6),47-54。
    李翠玲(2009)。重度與多重障礙。台北市:五南。
    李瑩玓(2001)。寫字困難學生寫字特徵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汪宜霈(2004)。融合情境中腦性麻痺兒童之體育教學成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玉娟(2008)。華德福教育在啟智班的應用與省思:一位初學者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新凱(2008)。手功能運筆輔具教學方案對國小低年級腦性麻痺兒童前書寫技能之改善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邱麗玉(2009)。說孩子的故事-華德福教育在幼稚園中的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洪儷瑜(2002)。國小學童漢字視知覺能力三年縱貫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2,1-26頁。
    孫自宜(2008)。分析學齡前兒童使用不同形狀的鉛筆之運筆能力變化。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九十七學年度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CN9726),未出版。
    馬孋杉(2002 年9 月2 日)。學寫字—孩子準備好了嗎?聯合報。
    張韶霞(2003)。發展性協調障礙學童寫字困難問題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教育部 (1994)。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dict.revised.
    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9B%B5%A7&pieceLen=50&fld=1&cat=&ukey=-392970067&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教育部(2011)。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大綱。取自http://www.ntnu.edu.tw/spc/drlusp_1/data/s01211.pdf
    教育部(201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民101 年 9 月 28 日)。
    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2000)。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教師用 精細動作能力。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2011)。特殊教育課程大綱試行運作實施計畫。取自http://www.ntnu.edu.tw/spc/drlusp_1/data/
    1000921_1001205.doc
    許天威(1986)。學習障礙者之教育。台北:五南。
    許天威(2003)。個案實驗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許秀菊(2005)。國小低年級學童書寫動作調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俊湰(1996)。書寫困難學童視知覺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美文(2002)。國小讀寫困難學生認知能力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陸莉、劉鴻香(1997)。拜瑞-布坦尼卡視覺-動作統整發展測驗、評分及教學手冊。台北市: 心理。
    陳逸芬(2011)。增進多重障礙學生書寫技能之個案實例報告。東華特教,45,26-29。
    游自達、洪榮照、鄭明憲(2005)。形線畫活動對改善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及幾何能力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期中報告(計畫編號93-2614-S-142-001),未出版。
    游自達、洪榮照、鄭明憲(2007)。形線畫活動對改善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及幾何能力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94-2614-S-142-001),未出版。
    黃意舒(1991)。幼兒書寫前能力的研究—握筆姿勢的分析。教育心理與研究,14,235-275。
    黃意舒(1995)。幼兒精細肌肉活動與握筆姿勢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4-2411-H133-003),未出版。
    萬雲英(1991)。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載於楊中芳、高尚仁(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403-448。臺北市:遠流。
    劉冷琴(1999)。不要讓寫字成為幼兒的負擔。蒙特梭利雙月刊,24,49-50。
    劉鴻香(1980)。傅若斯蒂視知覺發展測驗修訂報告。台北師專學報,第8 期,21-53頁。
    鄭媲瑾(2008)。意義化寫字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寫字困難學生寫字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鄭鼎耀譯(1997)。善、美、真的學校:華德福教育入門。台北縣:光佑文化。
    鄧麗君、廖玉儀譯(1998)。邁向自由的教育—全球華德福教育報告。台北縣:光佑文化。
    賴美滿(1994)。談國中重度智障學生之國語科教學。特教園丁,9(3),10-11。
    賴國宜(1996)。幼兒可以學寫字嗎?學前教育,1996,9 月份,16-17
    謝協君(2004)。蒙特梭利教學模式在早期療育之應用。載於早期療育(許天威等,8-14)
    謝錫金(2000)。中文教育網/中文教學法/高效識字法/部件的結合模式網頁。取自:http://www.chineseedu.hku.hk/Chinese
    TeachingMethod/learnword/part_mode/index.htm
    簡錦蓉(2001)。何時該讓您的小孩學習寫字。幼教資訊,124, 24-25。

    英文文獻
    Bakst﹐K. & Essa﹐E. L.(1990). The writing table:Emergent writers andeditors. Childhood Education﹐66(3)﹐145-150.
    Barro, J. D. (2008). The “Extra Lesson” at work with ADHD children, Navegantes Magazine, 4, 1-10.
    Cermak,S.A.(1991). Fine motor functions and handwriting.In A.G.Fisher,E.A.Murray, & A.C.Bundy(Eds.).Sensory integr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pp.166-170).Philadelphia,
    PA:F.A.Davis.
    Cornhill,H., & Case-Smith,J.(1996). Factors that relate to good and poor handwriting.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50(9),732-739.
    Gallagher, R. G.( 2009). Attention, Memory, movement, , the sesses and the Extra Lession: A case study with a second grade student in a Waldorf school. Unpublished Matser Thesis. CA: Touro University.
    Kalinger,G. & Heil, C. L.(1972). Basic Symmetry and Balance.
    Shippensburg State College,Carlisle,PA.
    Mander,J (1978). Four Arguments for the Elimination of Television.New York:Quill.
    McAllen, A. (2004). The extra lesson: Movement, drawing and painting exercises to help children with difficulties in writing, reading and arithmetic (6th ed.). Fair Oaks, CA: Rudolf Steiner College Press.
    Strauss, M.(1988).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Drawing:The Path
    to Manhood. Rudolf Steiner Press.
    Thomson, J.(1994).Natural Childhood.New York:Simon & Schuster.
    Tryon, W. W. (1982). A simplified time-series analysis for evaluating treatment interventions.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15, 423-429.
    Willby, M. E. (Ed.) (2005). Learning difficulties: a guide for teachers; Waldorf insights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Fair Oaks, CA: Rudolf Steiner College Press.
    Yosk, L. W.& Lesiak, J. (198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on the developmental test of visual perception and handwriting ability.Education,101,75-77.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