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貴鳳 |
---|---|
論文名稱: |
邏輯思考訓練及其對國小學童語文推理表現之影響 A Trail of Logic Training Program in 6th Grade Class and Its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Verbal Reasoning Performance |
指導教授: | 裘友善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4 |
中文關鍵詞: | 邏輯思考 、語文推理 |
外文關鍵詞: | Logic Training Program, Verbal Reasoning Performance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發展在小學六年級適用的邏輯思考訓練方案。
二. 了解本邏輯思考訓練對促進語文推理能力進步的效果。
本研究對象是以中部某國小六年級二個班63名學童,其中實驗組32名,控制組31名。實驗組參加8週邏輯思考訓練,而控制組則不進行任何實驗教學。研究所使用之工具研究者自編「語文推理測驗」、回饋表和參與研究者的訪談。所得資料以多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國小學童語文推理表現之影響。
本研究主要結果發現:
一. 邏輯思考訓練中所規畫的範圍能符合六年級學童能力與興趣。
二. 在邏輯思考訓練創造性高,自由度廣的學習下,學童表現處處主動。
三. 學童對具難度、富挑戰性的邏輯思考訓練有高度興趣。
四. 講述故事、團體討論、角色扮演、上台報告是有效邏輯思考訓練的教學策略。
五. 在邏輯思考訓練學童能參與團體對話、辯証與討論,小組能互助合作,更能激發學童潛質。
六. 在語文推理測驗的後測、延宕測驗中的概念、判斷、推理、論證分項成績方面,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組。
七. 在語文推理測驗的後測、延宕測驗中的概念、判斷、推理、論證分項成績方面,性別間的差異效果未達顯著。
Summary: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
1.Develop a trail of logic training program in 6th grade class.
2. Assess the trail of logic training program in 6th grade class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verbal reasoning performance.
The subjects were selected from 63 sixth-grade students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 32 subjects were assigned into on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ther 31 subjects were assign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he critical thinking training program 8 week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 any training treatment. The employed instruments included the children's verbal reasoning test, an attitude and the interview records with students. The data was dealt with percentage, arithmetic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COVA.
The main dectection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
The trail of logic training program fit for the capability and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6th grade clas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astive group on on concept, judgement,inference and argument sub-test.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sex on concept, judgement,inference and argument sub-test.
中文部份
小野田博一著(邱夢蕾譯)(1999)。邏輯,說話的聖經。台北:星光書報社。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王以德(1993)。我國國中學生邏輯思考與科學過程技能的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出版。
江芳盛(1997)。談邏輯性思考的教學。國教輔導,37,p.25-27。
江芳盛(1997)。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批判思考教學行為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佳椿 (2003)。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路徑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丹編(1989)。兒童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李美雪(2001)。國小學童閱讀能力之調查研究:以角色反應、人格投射與邏輯思考為範圍。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德高(1990)。創造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何應燦(1995)。怎樣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邏輯訓練引導。上海:華東師範。
林正弘(1970)。邏輯。台北:三民書局。
林清山(1996)。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林振霖(1991)。國中資賦優異學生的邏輯思考與科學過程技能的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報,2,p.335-379。
林慧慧(1996)。黑白棋策略教學對小六學童的推理能力、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世清(2002)。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創造思考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國雄(2006)。 認知型態對職業學校工業類科學生問題解決態度與邏輯思考能力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邵淑華(1997)。「直接教學法」在國小數學資源班補救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光輝(1994)。電腦化適性測驗應用於學業性向測驗之可行性探討。私立中原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俊男(1999)。高中數學創造思考活動的設計與評量。國立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萬居(1992)。師範學院學生的概念構圖和化學成就、科學過程技能、邏輯思考能力和性別相關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3,p.345-356。
黃寶鈿(1988)。國中學生數理科學習成就與體積守恆推理能力發展的相關研究。化學,46 (2),99-108。
黃寶鈿(1979)。大一學生的理科學習成就與邏輯推理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9,p.49-68。
郭生玉(1992)。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精華書局。
梁秀琴(2003)。語文邏輯思考訓練方案對國小資優生思考能力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雪君(1994)。從心理學的觀點來探討「直接教學法」及其優、缺點。南投文教,7,p.20-23。
許靜霙(1997)。國小學童學習風格、語文推理、創造力問題解決之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麥菁(1991)。發現學習與直接學習的比較--Mayer (1975)理論的再驗證。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思融(2007)。全語文教學法與直接教學法對國中智障學生實用語文課程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毅賢(2002)。電腦模擬教學在高職氣油壓課程之教學實驗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瑞海(1993)。 國中學生化學計量能力的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靖芬(1995)。推理能力強弱對國中生在解讀傳統教材與多媒體教材學習成效分析-以國中VB程式語言為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網路學習學程所論文,未出版。
鄒桂芬(2006)。探究式教學對學生科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統整分析。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朝煌(1996)。大學生空間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不同補充教學策略及相關因素對程式設計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芯怜(2005)。認知型態對高職商業類科學生問題解決態度與邏輯思考能力之影響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士毅(1987)。邏輯與人生。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衛燦金(1997)。語文思維培育學:語文教育研究與探索。北京:語文出版。
盧台華(1993)。直接教學法在智能不足教學成效上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智能不足教育與輔導,p.143-157。台北:心理出版社。
賴良助(1999)。認知型態與邏輯思考能力及其相關因素對技職校院學生程式設計學習成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基劼著(李慕康譯)(2001)。謝謝你,邏輯。台北:稻田出版公司。
Ellen D., Gagne′, Carol Walker Yekovich, & Frank R.Yekovich著。岳修平(譯)(1998)。認知心理學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Kahne H. & Tidman P. 著(劉福增譯)(1996)。邏輯與哲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Robert, J. S. & Louise, S. S. 著(李弘善譯)(1990)。思考教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Rolf Dietrich、Reinhard Muller、Walter Wenzeln著(黃秀如譯)(2004)。發現小船:242個德國經典邏輯遊戲 Logisch: denken lernen und trainieren 。台北:究竟出版。
V.Klenk著(劉福增譯)(1998)。邏輯新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西文部份
Barrows, H.(1986). A taxonomy of problem based methods. Medical education, 20 , p.481-486.
Bruner, J. S. (1966).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New York:W. W. Norton.
Cattell, R.B. & Horn, J.L.(1967). Age differences in fluid and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Acta Psychological,26 , p.107-129.
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Gustafsson, J. E.(1984). A unifying model for 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ual abilities. Intelligence, 8 , p.179-203.
Inhelder, B. & Piaget, J. (1958). The growth of logical thinking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Translated by parsons, A. & Milgram,)S.London: RKP.
Kline, M.(1972). 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tthew Lipman & Ann Margaret Sharp (1984). Looking For Meaning. Instructional manual to accompany pixie.
Matthew Lipman & Ann Margaret Sharp & Frederick S. Oscanyan(1984).Philosophical Iquiry.Harry stottlemeier’s discovery.
Naylor, H. (1985). Outdoor play and play equipment.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 , p. 109-130.
Nickerson, R. S.(1991). Enhancing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 (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189-212.
Rifner, P. J. (1992).Playing Chess: A Study of Problem-Solving Skills in Students with Average and Above Average Intelligence. Doctoral dissertation.
Roadrangka,V., & Yeany, R. H. (1983) .The constructionvilidation of group assessment of logical think( GALT ) . Vilidation of group assessment of logical think( GAL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National.
Robert J. Sternberg (1994).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pearman, C. (1927). The abilities of man. New York : Macmillan.
Thurstone, L. L. (1938) .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Psychometric Monographs, No. 1.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ernon, P.E.(1972).The distinctiveness of field depend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40, p.366-391
Vygotsky, L. (1986). Thought and language.(Translation newly revised & edited by Alex Kozulin).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