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莊雅玲
論文名稱: 彰化縣托兒所教保人員教具使用現況與需求研究
指導教授: 謝協君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教具教保人員教具專業知能
外文關鍵詞: teaching material,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托兒所教保人員教具使用現況與需求,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教保人員在教具使用現況與態度、專業知能、困難與需求之差異。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對象為彰化縣托兒所教保人員,共發出1034份問卷,有效問卷828份。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目前教室內最需增加促進發展的教具類型:第一為感官發展教具;第二為精細動作能力教具。
    二、教室內已提供促進發展能力的教具類型:第一為認知發展能力教具最多;第二為感官發展能力教具;第三則是精細動作能力教具。
    三、教室內最少的教具類型中,公私立托兒所呈現不一樣的結果:
    公立托兒所依序為生活自理、語言能力及社會互動。
    私立托兒所依序為是社會互動、生活自理及精細能力。
    四、目前教室內提供最多的教具類型:第一為組合類;第二為一般類;第三為視聽類。
    五、目前提供給特殊幼兒的教具依序為,第一組合類,第二為一般類,第三是視聽類。
    六、教保人員選擇教具的優先考量原則,第一為安全性;第二為創作性,第三是教育性。
    七、教保人員在「運用教具態度及使用現況」上,會因年齡、服務單位及任教班級的不同而有差異。
    八、教保人員在「教具專業知能」上,會因服務單位不同而有差異。
    九、教保人員在「困難與需求」上,會因年齡、服務單位、師生
    比例及任教班級的不同而有差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of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 the us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needs. To analyze the teaching material use condition、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needs of pre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There were 1034 preschool teachers in Changhua Country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by completing a questionnaire, resulting 828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Most in need of classroom type of increas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first is the Sensory
    development type. The second is the Fine motor ability type.
    2、Has provided the type of teaching material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pacity within the classroom: The first is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type. The second is the Sensory
    development type. The third is the fine motor ability type.
    3、Classroom for at least the type of teaching materials:
    Public preschoo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Language skills→ Social interaction.
    Private preschool: Social interaction→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Fine motor ability.
    4、Currently provide up to the typ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classroom: The first is the combination type; the second is the general type; the third is the Audio-visual type.
    5、Currently provided up to the typ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classroom to the special children: The first is the Combination type; the second is the General type; the third is the Audio-visual type.
    6、The principle of priority to select teaching materials: The first
    is Security ; the second is Creativity; the third is Educational .
    7、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attitude and current situation」by age、public or private preschool and grade.
    8、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by public or private preschool.
    9、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difficulties and needs」by age、public or private preschool 、Teacher-student ratio and grad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教具與幼兒.........................13 第二節 教具在托兒所教學上的運用..................40 第三節 教保人員特教與教具的專業知能................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60 第三節 研究工具..........................61 第四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7 第一節 彰化縣托兒所教保人員教具使用現況分析........... 77 第二節 彰化縣托兒所教保人員對教具使用及需求問卷之分析.......93 第三節 彰化縣托兒所教保人員不同背景於專業知能、態度及需求之差異分析.97 第四節 彰化縣托兒所教保人員專業知能於教具使用與需求之相關分析...11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12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128 參考文獻 .............................133 附錄一 正式問卷..........................143 表目錄 表2-1 現代遊戲理論與發展....................20 表2-2 現代遊戲流派.......................24 表2-3 玩具功能和玩具類型的分類.................31 表2-4 玩具要素的分析表.....................33 表3-1 問卷效度鑑定之專家學者名冊................62 表3-2 專家效度審查之問卷內容初定版...............63 表3-3 「托兒所教保人員教具使用及需求問卷」向度及因素分類....66 表3-4 教保員背景資料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統計表..........74 表3-5 教保員任教班級現況項目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75 表3-6 班上特殊幼兒類別安置現況項目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76 表4-1 教具採購現況項目之次數分配及排序.............78 表4-2 班級教具擺設決定者現況項目之次數分配及排序........79 表4-3 教室內提供最多教具類型現況項目之次數分配及排序......80 表4-4 教室內最需增加教具類型現況項目之次數分配及排序......82 表4-5 教室內已提供促進發展能力的教具類型現況項目之次數分配及排序 .............................84 表4-6 教室內最少教具類型現況項目之次數分配及排序........85 表4-7 選擇教具優先考量因素現況項目之次數分配及排序.......86 表4-8 教具使用現況項目之次數分配及百分比............89 表4-9 特殊幼兒最需何種促進發展的教具類型現況項目之次分配及排序 .............................91 表4-10 提供特殊幼兒教具類型現況項目之次數分配及排序.......92 表4-11 托兒所教保人員教具使用及需求問卷各題型其平均數與標準差 摘要表..........................96 表4-12 教保員之年齡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98 表4-13 教保員之年齡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0 表4-14 教保員之年齡與運用教具態度及使用現況無母數Kruskal-Wallis 檢定摘要表.......................101 表4-15 教保員之年齡與運用教具態度及使用現況無母數Mann-Whitney U-test事後比較摘要表.................101 表4-16 教保員之畢業科系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102 表4-17 教保員之畢業科系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3 表4-18 教保員之服務年資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105 表4-19 教保員之服務年資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5 表4-20 教保員之有無教導特殊幼兒經驗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同質性 檢定摘要表.......................106 表4-21 教保員之有無教導特殊幼兒經驗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分析表 摘要表.........................107 表4-22 教保員之特教專業背景與教具使用及需求t考驗摘要表.....109 表4-23 教保員之特教專業背景與教具使用及需求無母數Mann-Whitney U 摘要表.........................109 表4-24 教保員之服務單位與教具使用及需求之無母數Mann-Whitney U 摘要表.........................111 表4-25 教保員之師生比例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112 表4-26 教保員之師生比例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4 表4-27 教保員之任教班級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115 表4-28 教保員之任教班級與教具使用及需求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7 表4-29 教保員教具知能與需求之關係各分量表及總量表之Pearson積差 相關摘要表.......................119 圖目錄 圖 3-1「托兒所教保人員教具使用及需求問卷」之因素分析圖.....65

    中文部分
    王川華(2000)。玩具也可以是教具。蒙特梭利雙月刊,32,16-17。
    王靜珠(2001)。由幼稚園遊戲課程領域論幼稚園課程標準修訂。幼兒教育年刊,13,1-32 。
    王天苗(2002)。發展遲緩幼兒在融合教育的環境裡的學習。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3,1-23。
    王天苗(2004)。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的問題和對策--以臺北市國小附幼為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5,1-25。
    王淑惠(2004)。發展遲緩兒教養10大守則。蒙特梭利雙月刊,56,82-85。
    王立杰、田育芬、段慧瑩、張碧如(2006)。托育機構行政管理與實務。台北市:永大。
    江麗莉(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台北市:五南。
    吳淑美(1998a)。學前融合班-教學理念篇。台北市:心理。
    吳淑美(1998b)。學前融合班-教學策略篇。台北市:心理。
    吳純純、王寵惠、徐慧美、彭淑真、曾秀琪(1999)。遊戲教具的教學運用。 台北市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叢書,76。
    吳璧如(2001)。幼稚園職前教師效能感的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3,117-137 。
    吳歆嬫(2002)。談幼兒教具、玩具。幼教資訊,139,2-6。
    吳樎椒、張宇樑、廖又儀(2008)。嘉義縣市幼稚園教師學前融合教育專業知能與態度之研究。測驗統計年刊,16,93-124。
    何香蓮(2002)。2002年選擇玩具的高招。幼教資訊,139,7-8。
    何東墀、謝俐香(2008)。融合教育中公立幼稚園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桃竹區特殊教育,12,1-10。
    沈曉燕(2007)。幼兒園活動區自製玩學具及其效用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上海市。
    李秀珠(2005)。高雄市學前融合教育班教師角色知覺與教學支援需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系統(系統編碼094NTPTC284018)
    李芳森(2006)。提早學習與兒童遊戲─當前親職的兩難抉擇。幼兒保育學刊,4,63-78。
    李宜學 (2006)。「融合教育」融什麼?合什麼?融合班教師的教學信念與心理調適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翠玲 (2006)。學前階段合作模式融合教育之探討以-新竹市融合班為例。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5,1-19。
    林寶貴、許澤銘、吳純純、張勝成(1989)。身心發展遲緩兒童進階學習教材教法。高雄市:復文圖書。
    林寶貴、孫淑柔主編(1996)。發展遲緩兒童親職教育講座專輯。台北市:師大特教中心。
    林芳菁(1992)。玩物對大班幼兒社會遊戲與社會互動行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81NTNU0261001)
    林玉婷(1988)。為孩子選玩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林敬鯉(2001)。台北縣、市托兒所保育人員對收托身心障礙幼兒的態度及保育上的需求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89PCCU0164012)
    林育瑋(2006)。幼兒教師哪裡去了呢?以統計資料談學前教育師資人力結構。教育研究月刊,147,122-140。
    林毓雪(2007)。角落只是玩的地方?-角落情境下幼兒探索學習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163.21.239.2/cgi-bin/cdrfb3/tmtcgsweb.cgi?o=dtmtccdr&i=sid=%22GT000G931702%22.
    林素華(2008)。兒童認知遊戲發展。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雙月刊,85,9-11。
    周淑惠(1999)。幼兒教材教法-統整性課程取向。台北市:師大書苑。
    邱華慧、李錦華、田育芬、黃倖玉(2001)。嬰幼兒環境規劃與應用。台北市:永大。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民98年2月19日)。
    信誼基金會- 0123(2010年5月3日)。快樂學習園地-玩具遊戲角【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網址 :http://www.hsin-yi.org.tw/event/200312/0123/default.asp
    施玉芬(2005)。蒙特梭利生活及感官教育硏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140.122.127.247/cgi-bin/gs/ntnugsweb.cgi?o=dntnucdr&i=sid=%22G0068900019%22.
    段慧瑩(主編)(2006)。托育機構因應幼托整合政策之現況研究。台北市:教育資料館。
    洪美花(2006)。彰化地區托兒所所長對保育人員在職進修之看法(碩士論文)。取自http://ethesys.lib.cyut.edu.tw/ETD-db/ETD-search-c/browse
    洪禎璟(2008)。中部地區教保人員對「托育機構收托發展遲緩兒童巡迴輔導」看法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210.240.188.252/cgi-bin/cdrfb3/ntctgsweb.cgi?o=dntnucdr
    洪懿聲(2008)。私幼工作者-談五歲幼兒免費教育政策。幼教資訊,216,2-5。
    洪愛詔(2008)。玩具性質對促進身心障礙幼兒遊戲行為之影響—以兩位在融合班級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取自http://ir.lib.stu.edu.tw/ir/bitstream/310903100/713/1/玩具性質對促進身心障礙幼兒遊戲行為之影響.pdf
    栗婉容(2008)。高雄縣市家長選擇托兒所決策考量因素與決策行為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ethesys.lib.cyut.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0824108-162406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2年特教統計)【電子郵件清單訊息】。取自:http://www.set.edu.tw/sta2/default.asp
    張杏如(1983)。幼稚園托兒所行政管理手冊。台北市:信誼基
    金出版社。
    張翠娥、吳文鶯(1997)。嬰幼兒遊戲與教具。台北市:心理。
    張庭枝(2000)。先十全才能十美—e世代幼師應有的準備。蒙
    特梭利雙月刊,32,31-34。
    張嘉妤、蔡淑桂、蘇錫全、曹純瓊、吳美姝、蔡桂芳(2001)。特殊幼兒教育。台北市:永大。
    張曉芸(2006)。角落教學在學前特教機構之應用【潛能發展部落】。取自網址http://psn.syinlu.org.tw/archives/000636.html
    郭靜晃(2000)。適齡玩物的選擇。蒙特梭利雙月刊,32,10-13。
    郭靜晃(2005)。兒童發展與保育。台北市:威仕曼文化。
    郭春在(2006)。幼兒身心發展觀點探討幼兒玩具設計要素之研
    究。應用藝術與設計學報,1,53-62。
    郭春在、卓素慧(2006)。從認知發展觀點探討幼兒教具設計原
    則之研究。應用藝術與設計學報,3,27-36。
    陳佩汝(2002)。台北地區托兒所保育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140.122.127.247/cgi-bin/gs/ntnugsweb.cgi?o=dntnucdr&i=sid=%2290NTNU0261012%22.
    陳鳳卿(2003)。幼兒園環境托育品質對幼兒語彙能力與數學能力發展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http://140.122.127.247/cgi-bin/gs/ntnugsweb.cgi?o=dntnucdr&i=sid=%22G00H9062002%22.
    陳麗卿(2008)。一名特殊需求幼兒接受融合教育之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陳秀珍(2007)。學前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以普通班的融合教育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210.240.188.252/cgi-bin/cdrfb3/ntctgsweb.cgi?o=dntctcdr&i=sid=%22GC6420115731%22.
    許天威、莊育芬、陳素苓、唐詠雯、簡言軒、唐紀絜、王淑仙、謝協君、吳勝儒、鄭翠娟、鄭善明(2006)。早期療育概論。台北:群英。
    許素彬(2006)。從生態系統觀點探討保育機構於融合教育實施
    過程之困境。特殊教育學報,23,85-104。
    傅蒼松(1988)。國內市場玩具購買行為研究—以台北市國小學童家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傅秀媚(1996)。特殊幼兒教育診斷。台北市:五南。
    傅秀媚(1997)。特殊幼兒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黃愛娟 (1985)。運用感官刺激以促進嬰兒的發展。護理雜誌,32,
    14-15。
    黃慧貞(譯)(1992)。發展心理學。(原作者:Olds S.W.& Papalia
    D.E)。台北市:桂冠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84)
    黃志成(1995)。幼兒保育概論。台北:揚智出版社。
    黃世鈺(1997)。特殊幼兒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黃世鈺(1999)。幼兒學習區情境規劃。台北市:五南。
    黃延圳(2005)。國民小學普通班教師對特殊教育專業知能、專業態度與所需支援服務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libproxy.ncue.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i=sid=%22G00000240110%22.
    黃惠萍(2008)。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教師在融合班服務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etd.npue.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0129108-150009
    黃淑茹、王明泉(2007)。台北縣幼稚園教師融合教育專業知能之探究。載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舉辦之「研究與實務的對話:2007特殊教育暨早期療育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79-110),台北市。
    游銀泉 (1996)。彰化地區幼教服務市場消費行為之實證研究。國立雲林技術學院企業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曾美嘉、鄭如晶、粘舒愉(2008)。嬰幼兒玩具、教具、繪本之探討。幼教新知電子報,42,2-36。檢索日期:2009年5月10日。取自網址:http://atecce.org/paper/E42/0810.pdf
    趙靖蕙(2006)。國小身心障礙類特教班教師個別化教育計畫專業知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師範校院聯合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5NTCTC284008)。
    楊其葭、吳亮慧(譯)(2004)。嬰幼兒安全營養與健康—專題研討篇(原作者:Cathie Robertson)。台北市:華騰文化。(原著出版年:2003)
    廖文武(1991)。兒童與感覺與統合。台北市:心理。
    廖鳳瑞(譯) (2004)。與幼教大師對談。台北:信誼。(Katz,1984)
    廖培淳(2006)。幼兒玩具知覺偏好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熊桂芬(2000)。教具不同於玩具。蒙特梭利雙月刊,32,14-15。
    蔡延治(1998a)。教保實習。台北:啟英文化。
    蔡延治 (1998b) 。基隆地區幼教老師使用教具現況之研究。德育學報,14,134-146。
    蔡延治(2004)。教具設計與製作(上)。台北:龍騰。
    劉惠盈、張競云、溫韻香、林智敏(2003)。父母選購幼兒玩具
    偏好之調查研究(學士論文)。取自http://child.ctust.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70
    劉翠華(2007)。幼兒教玩具設計與運用。台北縣:揚智文化。
    蔣姿儀 (2004)。托兒所保育人員專業踐行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6,99-127 。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市:雙葉書廊。
    盧素碧(1978)。幼兒的發展與輔導。台北市:文景書局。
    盧美貴(1997)。幼稚園與托兒所定位問題分析。國教月刊,43,
    59~67。
    賴春金(2003)。綜合高中幼兒保育學程和課程的規劃。技術及職業教育,72,42-46。
    鍾梅菁(2002)。學前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以融合班教師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報,15,429-452。
    簡蕙娟(2008)。彰化縣幼稚園教師研習進修經驗、效能與需求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210.240.188.252/cgi-bin/cdrfb3/ntctgsweb.cgi?o=dntnucdr
    魏麗卿(2009)。學齡前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教具的現況分析。2012年6月2日,取自http://120.125.144.203/develop_dept/word/report/98/教專研098P-023成果報告(魏麗卿).pdf
    謝協君、何東墀(2008)。玩具檢核表在學齡前發展障礙兒之運
    用成效。特殊教育學報,27,157-176。
    蘇怡之(2001)。幼托人員整合與人員素質提昇之政策分析(碩士論文)。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編號089NTU00208022)
    竇麗滿(2006)。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libproxy.ncue.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stdcdr

    西文部分
    Bredekamp, S., & Rosegrant, T. (Eds.). (1992). Reaching potentials: Appropriat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for young children (Vol. 1).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Caulfield, R. (2000). Beneficial effects of tactile stimulation on early developm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7, 255-257.
    Cook, R.E.,Tessier, A., & Klein, M.D.(1992).Adapting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a for Children in Inclusive Settings.New York : Macmillan
    Hsieh, H. C. (2008). Effects of ordinary and adaptive toys on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9, 459-466.
    Ivory,J.J.,& McCollum,J.A.(1999). Effects of social and isolate toys on social play in an inclusive setting.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2, 238-243.
    Kozleski, E., Mainzer, R., & Deschler, D.(2000).Bright futures for exceptional learners:An action agenda to achieve quality condi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2(8), 56-64.
    Lifter, K., Ellis, J., Cannon, B., & Anderson,S. R. (2005). Developmental specificity in targeting and teaching play activities to children with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27, 247-267.
    Rubin,K.H., Fein,G.G., &Vandenberg, B.(1983).Play. In P.H.Mussen (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4th ed., pp. 693-774). New York: Wiley.
    Parsns,A., & Howe,N.(2006). Superhero Toys and Boys' Physically Active and Imaginative Pla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20, 287-300.
    Tizard, B., Philps, J., & Plewis, L.(1976). Play in preschool centers. Effects on play of the child's social class and of the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center.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7, 265-27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