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曉野
Chen, Xiao-Ye
論文名稱: 拜拜的傳承: 潮汕女性的民間信仰實踐
The Religious Continuity of Worshipping: In the Context of Chaoshan Women’s Folk Belief Performance
指導教授: 古明君
Ku, Ming-Chun
口試委員: 洪瑩發
Hung, Ying-Fa
方怡潔
Fang, I-Chi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5
中文關鍵詞: 民間信仰潮汕女性傳承信仰實踐
外文關鍵詞: Folk Belief, Chaoshan Women, Religious Continuity, Performance of Belief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厘清跨足家庭脈絡與宗教活動的潮汕女性其民間信仰的實踐模式及潮汕拜拜文化的傳承性,借此瞭解潮汕地區女性世代之間在準備祭祀祭品的變化,並爬梳潮汕女性在拜拜中的自我意識。潮汕女性在潮汕民間宗教信仰活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她們在這項活動卻扮演無私的“服務者”,其背後的意涵則為了所謂的“家”。透過在汕頭市澄海區的田野調查,深入自日常生活中探討女性在宗教實踐的特殊之處,透過檢視祭拜活動中祭品種類的變化,解析不同年齡層的潮汕女性對民間信仰方式的改變,辨別其在民間信仰中的實踐邏輯,進而探討潮汕地區民間信仰形式的變化。並且,透過對於祭拜儀式的簡化追蹤,反思民間宗教活動的傳承。


    This research paper aims to sort out the performance patterns of the folk belief practiced by the females from Chaoshan region, which involves both family contexts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continuity of region’s worshipping culture. Thereby, the evolution across generations of how the Chaoshan women prepare the rites and offerings can be revealed. And their self-awareness among the worshipping can be summarized.Chaoshan women have played a substantial role in the folk religious activities of Chaoshan region, acting as the selfless servicers and for the sake of their family. Through the field research carried out in the Chenghai District of Shantou City, this paper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specialty of the role of females in regards of religion performance. By investigating the changes of varieties of the offerings during the worshipping rites, it provides possibility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folk belief patterns across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Chaoshan women, to identify the performance logic of their folk belief, and furthermore to discuss in general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lk belief of Chaoshan region.In addition to that, by tracking the simplification process of the worshipping rites, this paper as well opens a door to rethink the continuity of folk religious activit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一)性別與宗教 3 (二)飲食文化的象徵符號 5 第三節 潮汕民間信仰介紹 11 (一)潮汕民間信仰現況 11 (二)潮汕女性研究現況 13 (三)潮汕學(潮學)研究 14 (四)初進田野 15 第四節 研究設計 18 第五節 論文架構 19 第二章 拜老爺的故事 21 第一節 十天之所見所聞 21 第二節 遊神賽會——迎老爺 24 第三節 生命禮儀之拜公婆神習俗 28 第四節 做雅粿 31 第五節 結語 35 第三章 信仰的實踐 37 第一節 拜拜修煉手冊 37 第二節 拜神祭祖盡顯身手 41 第三節 分化的出現 49 第四節 新人新式 54 第五節 結語 58 第四章 想像與傳承 60 第一節 “這不是迷信而是信仰” 60 第二節 傳承的想像與實踐 63 第三節 一次解放?——新冠疫情下的拜拜 67 第四節 結語 69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72 (一)社會的變遷 72 (二)供品象徵之弱化 73 (三)傳承的性別意涵 75 附錄 77 受訪者資料 77 訪談大綱 80 參考文獻 82 中文文獻 82 英文文獻 85

    中文文獻
    丁仁傑,2012,<靈驗的顯現:由象徵結構到社會結盟,一個關於漢人民間信仰文化邏輯的理論性初探>。《臺灣社會學刊》49:41-101。
    刁統菊,2003,<女性與龍牌:漢族父系社會文化在民俗宗教上的一種實踐>,《民俗藝術》第4期:104-108。
    王文科,2009,<潮汕遊神民俗的認同與思想解放的拓展>,《韓山師範學院學報》30(02):40-45。
    杜營,2012,<潮汕粿印之紋樣藝術探究>,《藝術百家》S1期。
    李媛,2006,<16至18世紀中國社會下層女性宗教活動探析>,《求是學刊》第2期。
    李曉春等,2017 ,<潮汕地區傳統“過節”文化對當地經濟的影響>,《產業與科技論壇》16(02):107-109。
    林婧,《潮汕七月七習俗研究》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沈奕斐,2013,<個體化視角下的城市家庭認同變遷和女性崛起>,《學海》2期:64-71。
    吳易塵,2017,<淺談神靈俗信中的人神關係——以潮汕媽祖俗信為例>,《大眾文藝》第8期。
    吳秋林,2017,<信仰食物:祭品的神性“營養”>,《民族學刊》第3期。
    徐野東,2015,<潮汕地區遊神賽會與村落空間關係研究--以汕頭前溪陳村為例>,《低碳世界》第6期。
    孫硯菲,2014,<千年未有之變局:近代中國宗教生態格局的變遷>,《學海》(02):11-25。
    陳緯華,2008,<靈力經濟:一個分析民間信仰活動的新視角 >。《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9期:57-106。
    陳曉宏,2012,<女性閒暇生活中的宗教信仰活動——基於福建農村的田野調查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0期。
    陳丁林,2006,<潮俗禮儀集萃>,《潮俗禮儀集錦》。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陳心怡,2018,<論潮汕地區"出花園"習俗的演變>,《科教導刊》, No.347(08):165-166。
    陳澤芳、楊映紅,2014,<潮汕"出花園"習俗調查>,《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7(2):47-51。
    陶思炎,1998,<迷信與俗信>,《開放時代》03期。
    賀璋瑢,2016,<潮汕民間信仰的歷史、現狀與管理探略>,《山東社會科學》 (09):94-100。
    馮智明,2008,<客家人食物獻祭儀式的展演與分類象徵>,《黑龍江民族從刊》第3期。
    黃海萍,2016,<淺析潮汕地區祭祀文化>,《珠江教育論壇》第三期。
    黃美英,1994,《臺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楊利慧,1997,《女蝸的神話與信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楊慶堃著、範麗珠譯,2007,《中國社會中的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
    關溪瑩、李欣曼,2019,<廣東潮汕地區“出花園”成年習俗的傳統形態與現代傳承>,《藝術與民俗》第01期。
    翟明安,1995,<中國飲食文化的象徵符號——飲食象徵文化的表層結構研究>,《史學理論研究》。
    ——,1998,<中國古代宗教祭祀飲食文化略論>,《中國史研究》第3期。
    劉中一,2008,<華北村落民俗宗教活動中的女性參與-L村的社會人類學研究>,《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卷第2期:69-73。
    歐懷琳、王裕生,2015,<潮商的拜神經濟學>,《潮商》 (05):70-75。
    魏影秋、伊琳,2012年,<潮汕姿娘>,《嶺南文化書系·潮汕文化叢書》。
    羅偉虹,1997,<宗教與婦女的心理需求>,《婦女研究論叢》,02期。
    顧雪梅,2009,<略談迷信與俗信>,《法治與社會》15期。
    Emile Durkheim著、渠东,汲喆譯,2006《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
    Marshall David Sahlins著、趙炳祥譯,2002,《文化與實踐理性》,上海人民出版社。
    Sangren,P.Steven 著、丁仁傑譯,2012,《漢人的社會邏輯:對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異化] 角色的人類學解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Victor Witter Turner著、趙玉燕、歐陽敏、徐洪峰譯,2006,《象徵之林——恩鄧布人儀式散論》,商務印書館。
    英文文獻
    Appadurai,Arjun,1981,The Past as a Scarce Resource.Man,New Series, (2).
    Sangren,P.Steven,1987,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2000,Chinese Sociologics:An Anthropological Account of the Role of Alienation in Social Reproduction.New Brunswick,N.J:the Athlone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