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昭吟
論文名稱: 國民中小學數學課程銜接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A study on articul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betwee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ry
指導教授: 鄭世仁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國民教育研究所
國民教育研究所(eng)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數學課程課程銜接
外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articulation of curriculum, grade 1-9 mathematics curriculum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對國民中小學數學課程銜接之認知、實施現況與遭遇之困難,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其數學課程銜接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六、七年級數學教師,選取300位教師為調查對象,並以文獻探討結果、參考相關量表編製成「國民中小學數學課程銜接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研究,並輔以訪談深入探究相關議題。
    歸納本研究之研究發現,結論如下:
    一、國民中小學教師數學課程銜接之認知現況為尚理想,不同性別教師在認知上有顯著差異。
    二、國民中小學教師數學課程銜接實施現況,不因性別、年級、任教數學年資、學歷、目前任教年級及有無兼任職務不同而有差異。
    三、國民中小學教師數學課程銜接之實施困難僅因性別不同而有差異,學生數學程度差異大及運算能力低落為數學課程銜接之主要困難。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一、對數學教師的建議:
    1.教師需知覺課程銜接角色的重要性;
    2.調整心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
    3.主動參與專業對話,分享教學經驗。
    二、對學校的建議:
    1.提供教師必要之協助;
    2.落實校內課程相關委員會組織,討論數學課程銜接問題;
    3.配合彈性時間運用,進行數學課程銜接。
    三、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1.提供教師提昇專業知能的誘因;
    2.增加數學教學時數;
    3.建立國民中小學數學教師溝通的機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of articul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of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an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them between teachers’ backgrounds.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ere chosen to the research approach and data-collecting.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results were synthesized as followed:
    1. The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cognition articul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was classified in the middle level,and there had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2. There had no difference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articul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betwee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3. The main difficulties of articul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were differen -tiated mathematics proficiency level and lower ability of mathematics operation.
    Finally,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some suggestions were offered.
    1. For mathematics teachers:
    (1)t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role in articul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2)change teaching method and adjust the attitude and method of assessment.
    (3)joint the team discussion and share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to each other.
    2. For manager of schools:
    (1)supporting teachers to do something for articul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2)dicussing the articul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n Committee of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3) utilizing elastic hours to promote articul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3.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1)encourage teachers to upgr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2)inceasing the teaching time of mathematics.
    (3)construccting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4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課程銜接之概念分析…………………………………8 第二節 國民中小學數學課程之變革與銜接……………… 21 第三節 課程銜接之相關研究………………………………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4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9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1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63 第一節 國民中小學教師數學課程銜接的認知、實施現況及實施困難之現況分析……… 6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中小學教師數學課程銜接之差異情形……… 67 第三節 訪談結果及其他意見分析………………………… 81 第四節 綜合討論……………………………………………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4 第一節 結論………………………………………………… 94 第二節 建議………………………………………………… 96 參考文獻……………………………………………………… 100 附錄 ……………………………………………………………106 附錄一 國民中小學數學課程銜接補強建議 ………………106 附錄二 建立專家內容效度卷 ………………………………109 附錄三 專家意見審查建議與處理結果 ……………………114 附錄四 國民中小學數學課程銜接問卷 ……………………119 附錄五 國民中小學數學課程銜接訪談大綱 ………………12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方德隆譯(Allan C. Ornstein & Francis P. Hunkins)(民93),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高等教育。
    司琦(民78),課程導論。台北:五南。
    余民寧(民86),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吳亭萱(民93),64年、82年、90年、92年數學課程教材綱要之比較。載於洪雪芬(主編),64年、82年、90年、92年國小數學教材綱要整理與比較(101-143)。國立中山大學教育學程中心,未出版,高雄市。
    吳清基(民84),國小數學科新課程內涵與教學實施之探討。國立編譯館通訊,8(1), 3-7。
    吳清基(民84),國小數學科新課程內涵與教學實施之探討。國立編譯館通訊,8(1),3-7。
    吳淑惠(民93),國小教對新課程銜接的認知現況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麗君(民91),中小學的課程銜接-台灣、英格蘭與蘇格蘭的比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17-50。
    呂玉英(民91),探討小六升國一數學教學銜接的因應之道。教師天地,120,78-79。
    呂玉琴(民90),從八十二年國小數學課程到九年一貫數學領域。國民教育,41(6),24-28。
    呂燕卿(民88),簡介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之理念與特色。北縣教育,29, 6-10。
    沈水柱(民93),國中校長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以大穆降國中九年一貫數學課程銜接教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天誠(民93),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四年級新舊課程銜接問題與教師因應策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幸誼(民93),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英語課程銜接問題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炎旦(民92)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新課程銜接問題之初探。教育資料研究,52,8-11。
    林殿傑(民88),九年一貫課程之政策規劃與因應策略。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下)。
    林熙佑(民93年1月8日),連數學教科書編輯委員都擔心國內數學程度向下看齊。94年11月4日取自:http://www.ttnn.com/can/news.cfm/040403/22。
    孫扶志(民93),幼小銜接中課程與教學的問題與因應策略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桃園縣教育局(民94),94學年度桃園縣中小學名冊。桃園:教育局。
    張英傑(民90),發展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課程之省思,國民教育,41(6),29-38。
    張香莉(民93),國小三、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課程銜接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民8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9),數學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2),樂在數學–國民中小學數學教學參考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莊雅莉(民87),新任幼小銜接敗學老師運用學習區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生玉(民74),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金水(民91),從生活課程到社會學習領域-九年一貫課程銜接觀點與教學設計的關係。國民教育,43(2),41-48。
    陳伯璋(民84),我國中小學課程統整與連貫問題之檢視。台灣教育,540,11-15。
    陳明印(民91),九年一貫課程銜接的調適與因應。國民教育,43(2),10-18。
    陳明和、郭靜芳(民92),從學校課程銜接的觀點談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南縣國教,9,4-5。
    陳晚蓁(民93),國一新生數學銜接方案之研究~以分數單元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裕昌(民69),我國二年制工業專科學校與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機電課程銜接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錦芬(民93),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之探討與建議。教育研究月刊,127,130-142。
    陳麗如(民88),幼稚園與小學一年級注音符號學習銜接問題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麗華、吳麗君、黃永和、詹惠雪、葉興華譯(Jon Wiles & Joseph Bondi著)(民92),課程發展實務導引。台北:雙葉書廊。
    游家政(民88),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課程銜接與統整的推動與落實,台灣教育,581,37-42。
    黃光雄、蔡清田(民88)。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政傑(民83),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民84),成人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6),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92),九年一貫課程銜接問題之分析。中等教育,54(6),120-135。
    黃炳煌(民84),談課程發展的一些基本概念。教改通訊,11,41-43。
    楊文達(民93),國小教師在數學學習領域課程銜接的合作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美伶(民92),教師如何因應數學課程的變革。國民教育,44(2),27-31。
    楊益風(民88),世紀末國民中小學的衝擊與新生。教育研究資訊,7(1),49-56。
    葉乃華(民93),教師參與「幼稚園暨國小課程銜接與師資合流教育研究計畫」實施歷程之分析研究-以臺北市萬芳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世勳(民93),技職教育電機電子群專業能力之銜接規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玉玲(民92),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桂冠。
    劉明裕(民92),創意教材應用於國中小數學課程銜接教學。逢甲大學應用數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歐用生(民83),課程發展的模式探討。高雄:復文。
    歐用生(民89),從課程統整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93),國民中小學課程的銜接與統整。現代教育論壇,11, 354-365。
    歐慧敏(民93),新舊課程銜接理念與實務~以數學學習領域為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412-430。
    潘宏明(民89),九年一貫的數學教育之特色。花師院刊,33, 7-8。
    潘宏明(民89),九年一貫的數學教育之特色。花師院刊,33,7-8。
    蔡宜珍(民92),小一學童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表現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幼小銜接活動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蔡宜珍(民93),小一學童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表現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幼小銜接活動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蔡春美(民82),幼稚園與小學銜接問題調查研究。台北師院學報,6,665-730。
    蔡清田(民88),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市:揚智文化。
    鄭蕙如(民89),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評鑑工具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蕙如(民89),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評鑑工具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季伶(民93),數學課程銜接之研究-以九十二學年度小學四年級康軒版教材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靜(民88),落實國小數學新課程之意圖與學校本位的進修活動。課程與教學季刊,2(1),15-35。
    鍾靜(民90),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數學教學特質分析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 89-2511-S-152-029),未出版。
    鍾靜(民92),論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之暫行綱要。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之「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研討會」。台北市。
    羅昭強(民92),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暫行綱要」與「課程綱要」銜接問題。國教世紀,208,7-34。

    貳、英文部分:
    Arnold, D. E. (1998). Action research in action: Curricular articulation and integrated instruct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82,74-78.
    Pratt, D.(1980),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Eisner, E. W. (1994).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on the design and 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 (3rd ed). N. Y.: Maxwell Macmillan .
    Foshy, A.W.(1969).Curriculu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struction.
    Hass, G.(1980).Curriculum Planning(3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Saylor, J. G.(1980),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bet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Oliva, P.F.(1982).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Boston:Little, Brown Company.
    Tyler, R.(19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