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柏翰
Wang, Bo-Han
論文名稱: 職業軍人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關聯性之研究
The Relationship among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Work Pressure and Retention Willingness for Voluntary Military Service Personnel
指導教授: 李宜
Lee, Yi
口試委員: 林靜儀
Lin, Ching-Yi
李浩仲
Li, Hao-C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公共政策與管理
Master Program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職業軍人工作壓力工作生活品質留任意願
外文關鍵詞: Working Pressur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Retention Willingness, Voluntary Military Service Personnel
相關次數: 點閱:75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105年我國正式實施募兵制開始,國防部針對志願役軍人的薪資、福利與待遇逐步逐年做了許多向上的調整,其中針對艱困單位的野戰及外島加給,或是為了延攬專業人才的特殊職缺的特殊專業加給都有為幅不小的調整。但就基層單位實際況而言,人員編現狀況遠不如預期,根據國防部網站公布民國111年全軍志願役留營率只有76%,遠低於一般企業87%。並且對於人事運用方面,將現任員工留任遠比招募新進員工更符合經濟效益。對於本研究以陸軍志願役官士兵為研究對象。採用隨機抽樣之問卷調查方式,使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6.0 統計軟體作為分析工具,探討職業軍人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crip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e year 2016,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has gradually made many upward adjustments to the salaries, benefits, and treatment of voluntary servicemen. These adjustments include field and outlying island allowances for difficult units, as well as special professional allowances to attract specialized talents. However, the actual personnel situ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published on the website of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the retention rate of voluntary serviceme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year 2022 was only 76%, which is much lower than the average rate of 87% in general enterprises. Furthermore, in terms of personnel utilization, retaining current employees is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recruiting new blood.
    This study focuses on voluntary officers and soldiers in the Army as research subjects. A random sampl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adopted, and IBM SPSS Statistics 26.0 software was used as the analytical tool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work-life, work stress, and willingness to stay among professional military personnel.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三節 研究流程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工作壓力 第二節 工作生活品質 第三節 留任意願 第四節 變數之相關聯性 第三章 研究方法方法與設計…...…………………………………….20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調查程序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第三節 問卷設計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式 第五節 前測結果與調整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38 第一節 樣本次數分配概況 第二節 各變項敘述統計分析 第三節 正式問卷各構面信度與效度分析 第四節 T檢定與變異數分析 第五節 迴歸分析 第六節 綜合分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0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發現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117 附錄……………………………………………………………………124 附錄一 前測問卷…..…………………………………………………124 附錄二 正式問卷.….…………………………………………………129 附錄三 問卷題項編碼對照表..………………………………………134

    中文文獻
    1. 104人力銀行(2023),「2021年近期企業留任率與離職率觀察|人資F.B.I.報告」,取自:https://blog.104.com.tw/104-fbi-2021-stay-and-leave-rate
    2. 中華民國國防部(2023),「108年至112年施政績效報告」,取自:
    https://www.mnd.gov.tw/PublishTabs.aspx?parentId=5609&NodeId=560901&title=%E6%94%BF%E5%BA%9C%E8%B3%87%E8%A8%8A%E5%85%AC%E9%96%8B&SelectStyle=%E6%96%BD%E6%94%BF%E7%B8%BE%E6%95%88%E5%A0%B1%E5%91%8A-%E5%9C%8B%E9%98%B2%E9%83%A8
    3. 王國揚(2002),「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探討—以財政部台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4. 王伸仁、陳殷哲(2016),「新進短線領隊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島嶼觀光研究 ; 9卷1期(2016 / 03 / 01 ),P73 – 90。
    5. 王詠萱(2021),「陸軍志願役官兵工作壓力、工作績效與留營意願之研究-以成功嶺為例」,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6. 朱正一、陳春明、邱議瑩(2016),「精神科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情緒智力對自覺健康生活品質之影響」,醫務管理期刊 ;17卷2期 (2016 / 06 / 01),P79 – 96。
    7. 李怡頡(2017),「國軍志願役工作生活品質、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及工作績效間關係之研究-以某軍事單位為例」,義守大學 工業管理學系。
    8. 邵耀賢(2013),「工作生活品質、個人屬性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以雲嘉地區軍訓教官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9. 呂加彬(2011),「人力資源實務對於員工留任意願之影響-以C公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經營管理。
    10. 吳明隆、涂金堂(2011)。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11. 林靜黛(1987),「自動化影響企業員工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12. 林育潁(2016),「工作安排對青年工作者工作滿意與工作尋找行為之影響:以工作生活平衡為中介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13. 洪政德(2020),「軍人休閒運動參與程度對工作壓力及工作生活品質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
    14. 侯堂盛、楊孟華(2014),「體育教師休閒活動參與行為、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雲、嘉地區體育教師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 ; 11卷3期 (2014 / 09 / 01) P1 – 20。
    15. 柯澍馨、簡聿悊(2011),「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生活品質之研究」,學校行政 ; 75期 (2011 / 09 / 01),P64 – 82。
    16. 凃啟新(2023),「職業軍人留營服務意願的關鍵因素之研究-以MM軍事單位為例」,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
    17. 張寶仁(1999),「勞工之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知覺及工作壓力反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18. 陳家聲、樊景立(2000),「我國國人工作生活品質經驗之研究」,管理評論 ;19卷1期(2000 / 01 / 01),P31 – 79。
    19. 陳樵(2013),「80後世代之工作價值、工作滿意、心理幸福感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20. 陳銘薰、黃新龍(2019),「工作壓力、幸福感、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聯之研究-以國軍軍士官為例」,商管科技季刊 ; 20卷2期(2019 / 06 / 01),P157 – 179。
    21. 陳佳鈴(2022),「志願役預備軍官工作壓力如何影響留任意願 -以工作生活品質為中介變項」,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22. 陳銀龍(2022),「工作-家庭衝突對留營意願之影響-以陸軍馬祖官兵為例」,嶺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23. 陳弘翊(2023),「工作壓力與工作品質對留營意願之影響─以馬祖部隊為例」,嶺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24.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19-51。
    25. 郭曜嘉(2014),「志願役軍官未留營因素之研究-以中部地區某新訓中心為例」,嶺東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在職專班。
    26. 黃昱凱、黃士軒(2019),「職業駕駛人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關聯分析-以市區公車駕駛員為例」,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202006(28:2期),P 105 - 118。
    27. 楊筑雅(2001),「台鐵司機員工作壓力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28. 楊舒涵(2022),「組織成員留任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組織、人際、個人因素之整合分析」,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國際商務系(所)。
    29. 詹淯安(2021),「基層官兵工作壓力、角色衝突及留營意願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30. 葉彥廷(2020),「工作價值觀及工作生活品質對職員留任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南部某兵工廠為例」,國立屏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現役軍人營區碩士在職專班。
    31. 維基百科(2023),「生活品質」,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4%9F%E6%B4%BB%E8%B4%A8%E9%87%8F
    32. 蔡明輝(2001),「工作生活品質,工作生活品質效能與離職傾向關聯性之實證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
    33. 鄭瑋雯(2022),「國軍志願役人員領導統御、薪資福利及工作滿意度與留營意願關係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34. 蔣玉滿、郭美玲、王淑惠、黃珊、李易蓁(2016),「門診跟診人員工作壓力事件困擾程度、生理數值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護理雜誌;63卷1期(2016 / 02 / 01),P68 – 77。
    35. 蔡金田、毛睿翎(201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小學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11期(2014 / 12 / 01) P31 – 75。
    36. 鄧夙舫(2008),「衛教資訊內容」,衛福部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科,取自:https://www.typc.mohw.gov.tw/?aid=509&pid=44&page_name=detail&iid=100
    37. 蕭國倉(2003),「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
    38. 賴雨萱(2022),「護理人員工作生活品質、專業承諾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中臺科技大學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系碩士班。
    39. 戴一(2022),「國軍工作生活品質、工作適應對留任意願影響之研究」,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
    40. 謝詠翔(2020),「一年期志願役預備軍官制度推動對基層軍官的工作壓力研究探討-以東部某單位為例」,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41. 鐘文貞(2011),「高科技產業員工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以知覺組織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

    英文文獻
    1. Beehr, T. A., & Newman, J. 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31(4), 665–699.
    2. Delamotte, Y.,Walker, K. F.(1974).Humanisastion of work aid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trends aid issues.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r Studies Bulletin,11,29-33.
    3. Edwards, J. R., & Cooper, C. L. (1990). The personenvironment fit approach to stress: Recurring problems and some suggested solution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1(4), 293–307.
    4. Efraty, D., & Sirgy, M. J. (1990). The effects of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QWL) on employee behavioral respons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2(1), 31–47.
    5. French, J. R. P., Jr., Rodgers, W. L. and Cobb, S. (1974). ‘Adjustment as person-environment fit’. In: Coelho, G., Hamburg, D. and Adams, J. (Eds) Coping and Adaptation, Basic Books, New York, pp. 316–333.
    6. Guest, R.H. (1979). Quality of work life: Learning from Tarrytown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7(4), 76-87.
    7. Karasek's (1979) job demands-control model: A summary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P. L. Perrewé & D. C. Ganster (Eds.), New developments in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approaches to job stress (pp. 237–268).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8. Michie, S. (2002) Causes and Management of Stress at Work. 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59, 67-72.
    9. Nadler, D. A., & Lawler, E. E. (1983). Quality of work life: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1(3), 20–30.
    10. Parker, D. F., & DeCotiis, T. A. (1983).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job str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Performance, 32(2), 160–177.
    11. Selye, H. (1936), “A syndrome produced by diverse nocuous agents,” Nature(London), 138, p32
    12. Siegrist, J. (1996).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f high-effort/low-reward condition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1(1), 27–41.
    13. Stein, B. A. (1983). Quality of Work Life in Action: Managing for Effectiveness. AMA Membership Publications Division,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