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欣怡
論文名稱: 元代漢人贅婚研究
指導教授: 洪金富
黃敏枝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歷史研究所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贅婚元代社會元代婚姻中國婚姻性別
相關次數: 點閱: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贅婚實為中國社會長期實行的婚姻制度之一,起源最早已不可考,最晚至周朝便已有贅婚之存在,被公認為母系社會的遺跡。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演變,贅婚在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以自己的需求與規範,各自成形。漢人贅婚發展至元代,可謂是一重要的轉折,不但正式法令化,加上元朝多元文化的統治和觀念,使贅婚產生嶄新的面貌和體制,甚至發展出歷朝皆無的「年限女婿」。而在沒有法律明文歧視及差異的環境之下,元代贅婿遠較過去各朝明顯來得活躍,並深深影響之後的明清兩代。
    贅婚形式種類繁多,以養老、年限、出舍、舍居四種狀態互相融合運用,不同型態也有不同的規範與要求。決定贅婚者絕大多數是雙方家長,是以招贅、入贅原因,都與家長需求較為相關。被選擇入贅的男子通常家庭地位或是關係薄弱,但卻因其主要職責為「承紹家業」、「依理作活」,使其不但受到注重賦稅收入的元朝政府保障,也擁有更多元的資源管道和可能性,相較於出嫁的媳婦甚至是招贅女,都來得更有優勢,功成名就者也不在少數,自然也影響其在家庭的地位。
    招贅女雖然得以延長留在本家(原生家庭)的時日,但因守節與財產觀念的共同要求下,招贅女依舊無法抵擋父權體制與權力的滲透,只能任人宰割。文人筆下的贅婚成員形象也透露強烈的意涵,雖是贅婚,但其理想的倫理秩序,也與政府態度一致:尊長為重,男性次之,女性為卑幼,即便是以妻家需求為主軸而形成的贅婚,也是相同。


    目次 摘要 Ⅰ 致謝詞 Ⅲ 目次 Ⅴ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緣起 1 第二節 論著回顧及使用文獻 5 第三節 主旨及取徑 15 第二章 贅婚的形成 第一節 元代漢人贅婚的定義與種類 17 第二節 家貧子壯則出贅?出贅原因探析 27 第三節 家無男兒則招贅?招贅原因探析 35 第三章 贅婚中的成員們 第一節 入贅女婿 41 第二節 招贅女 47 第三節 贅婚家庭結構-以《至正直記》為中心的討論 53 第四章 贅婚的倫理與秩序 第一節 贅婚的義務與衝突                  67 第二節 贅婚的權利與糾紛 75 第三節 從贅婚成員傳記看元朝士人倫理秩序理念 83 第五章 結論 91 附錄案例 97 參考文獻 107

    參考文獻
    1. 傳統文獻
    官書、政書、文集、總集(依朝代先後,及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先秦) 《周禮》,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92。
    (先秦) 《戰國策》,北京:中華書局注釋本,1990。
    (漢朝) 司馬遷,《史記》,台北:鼎文書局點校本,1997。
    (漢朝) 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點校本,1979。
    (漢朝) 劉向,《說苑》,台北:中華書局,1966,珍倣宋版印。
    (南朝宋)范瞱,《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注釋本,1965。
    (南朝梁)沈約,《宋書》,台北:台灣商務,1967。
    (唐朝) 長孫無忌,《唐律疏義》,中華書局點校本,1996。
    (唐朝) 韓愈,《昌黎先生文集》卷5,四部叢刊本。
    (宋朝) 朱翊,《猗覺寮雜記》,百部叢書集成。
    (宋朝) 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四川:線裝書局,2004。
    (宋朝)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4。
    (宋朝) 某福建人編,《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87。
    (宋朝) 范致明,《岳陽風土記》,台北:藝文,1966。
    (宋朝) 洪邁,《夷堅志》(收入《叢書集成新編文學類》),台北:新文豐,1985。
    (宋朝) 袁采,《袁氏世範》,百部叢書集成。
    (宋朝) 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百部叢書集成。
    (宋朝) 程大昌,《演繁露》,板橋:藝文,1966。
    (宋朝) 趙令時,《侯鯖錄.墨客揮犀.續默客揮犀》,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2。
    (金朝) 宇文懋昭,《大金國志》,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元朝) 《大元聖政國朝典章》,據台北故宮博物院本翻印,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
    (元朝) 《元典章新集至治條例》,附於《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內。
    (元朝) 《千頃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1990。
    (元朝) 《廟學典禮(外二種)》(收入黃時鑒主編,《元代史料叢刊》),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元朝) 孔克齊著,《至正直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1987
    (元朝) 朱緒曾,《開有益讀書齋》,台北:廣文書局,1969。
    (元朝) 志費尼,何高濟譯,《世界征服者史》,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元朝) 拉施特主編,余大鈞 周建奇譯,《史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元朝) 吳海,《文過齋集》(收入《元人文集珍本叢刊》),台北︰新文豐。
    (元朝) 胡祇遹,《紫山大全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元朝) 柳貫,《柳待制文集》,四部叢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元朝) 袁桷,《清容居士集》,百部叢書集成。
    (元朝) 脫脫等著,《宋史》,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97。
    (元朝) 脫脫等著,《金史》,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97。
    (元朝) 徐元瑞著,《吏學指南(外三種)》(收入黃時鑒主編,《元代史料叢刊》),點校本,浙江︰浙江古籍出版,1988。
    (元朝) 陳高,《不繫舟漁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元人文集珍本叢刊(八)》,民國十五年排印本。
    (元朝) 張養浩,《歸田類稿》,文淵閣四庫全書。
    (元朝) 張養浩,《為政九要•正婚姻第四》(收錄於《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文淵閣四庫全書。
    (元朝)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
    (元朝) 陸文圭,《牆東類稿》,文淵閣四庫全書。
    (元朝) 楊翮,《佩玉齋類稿》,文淵閣四庫全書。
    (元朝) 趙孟頫,《松雪齋文集》,台灣:筆者書局,1979。
    (元朝) 劉岳申,《申齋集》,合肥:黃山書社,。
    (元朝) 戴表元,《剡源集》,百部叢書集成。
    (元朝) 謝應芳,《龜巢稿》,四庫叢刊本,台灣: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元朝) 蘇天爵,《元文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元朝) 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96。
    (明朝) 王禕,《王忠文公文集》,台北:新文豐,1985。
    (明朝) 宋濂,《元史》,台北:鼎文書局點校本,1979。
    (明朝) 黃淮、楊士奇等編《歷代名臣奏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清朝)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60。
    (清朝) 吳任臣,《十國春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清朝) 徐松,《宋會要輯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
    方輿、地方志(依朝代先後順序排列)
    (明朝)朱東光,《平陽縣志》,中國方志叢書,台北:成文,1983。
    (清朝)李景嶧,《嘉慶溧陽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蘇古籍,1991。
    (清朝)武念祖,《道光上元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蘇古籍,1991。

    筆記、其他(依朝代先後,及作者筆劃順序排列)
    (元朝) 馬可波羅,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紀》,台北:台灣古籍,2003。
    (元朝)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標點本,1997。
    (明朝) 臧晉叔,《元曲選》,台北:商務點校本,1968。
    (明朝)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
    (清朝) 潘永因,《宋稗類鈔》,台北:新興,1984。
    (清朝) 葉昌熾,《藏書紀事詩附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 近人論著(依姓名筆畫簡繁排列,先兩岸,後日本、西洋學者)
    專書
    王筠
    1968 《說文解字句讀》,臺北︰台灣商務
    王可賓
    1988 《女真國俗》,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王叔岷
    1993 《睡虎地秦簡研究》,台北:文史哲。
    王曉清
    2005 《元代社會婚姻形態》,武漢:武漢出版社。
    方齡貴
    2001 《通制條格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札奇斯欽
    1979 《蒙古秘史新譯並註釋》,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2 《蒙古文化與社會》,台北:台北商務印書館。
    史衛民
    1996 《都市中的游牧民---元代城市生活長卷》,長沙︰湖南出版社。
    1996 《元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 譯《劍橋中國遼金夏元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左玉河
    2005 《婚喪嫁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朱瑞熙 張邦煒 劉復生 蔡崇榜 王曾瑜
    1998 《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幹
    1985 《元代社會經濟史稿》,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李鑒踪
    2003 《姻緣.良緣.孽緣¬—中國民間婚戀習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李則芬
    1989 《元史新講》,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那木吉拉
    1994 《中國元代習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汪玢玲
    2001 《中國婚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宋德金 史金波
    2001 《中國風俗通史•遼金西夏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吳存浩
    2005 《中國民俗通志.婚嫁志》,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吳慧麗
    ? 《蒙古社會婦女地位的研究》,?。
    周良霄 顧菊英
    2003 《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胡興東
    2007 《元代民事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洪師金富
    2003 《元代憲臺文書匯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
    2004 《遼宋夏金元五朝日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
    姚瀛艇
    1999 《宋代文化史》,台北︰昭明出版社。
    祝瑞開
    1999 《中國婚姻家庭史》,上海︰學林出版社。
    陳鵬
    1990 《中國婚姻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陳東原
    1937 《中國婦女生活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高華 陳智超等
    1983 《中國古代史料學》,北京:北京出版社,
    陳高華 史衛民
    2000 《中國風俗通史•元代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陳得芝 邱樹森 何兆吉
    1998 《元代奏議集錄(上)(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陳顧遠
    1936 《中國婚姻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陶晉生
    1981 《女真史論》,台北:食貨出版社。
    陶希聖
    1936 《婚姻與家族》,台北:商務印書館。
    張元濟
    2001 《宋書校勘記》,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邦煒
    2003 《宋代婚姻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郭文惠
      1990 《蒙古婚姻制度之研究-以元朝中國本部婚姻制度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惠遠
    2003 《宋元之際婦女地位的變遷》,台北:新文豐。
    黃時鑑
    1988 《元代法律資料輯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 《元朝史話》,浙江︰新華書店,。
    葉孝信主編
    1993 《中國民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葉潛昭
    1972 《金律之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
    董家遵
    1995 《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劉發岑
    1991 《婚姻通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劉娜
    2005 《蒙古民族與漢民族傳統婚俗文化比較研究》,河南: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碩士論文
    鄧之誠
    1964 《中華二千年史》,香港:太平書局。
    韓儒林
    1986 《元朝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蕭師啟慶
    1966 《西域人與元初政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
    1984 《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豐。
    1994 《蒙元史新探》,台北:允晨文化。
    1999 《元朝史新論》,台北:允晨文化。

    仁井田陞
    1983 《中國身分法史》,復刻版,東京:東京大學。
    1993 《唐令拾遺》,東方文化學院。
    岩村忍 田中謙二
    1964 《校定本元典章刑部》,京都︰中西印刷。
    Bernhardt, Kathryn(白凱)
    2003 《中國的婦女與財產:960-1949》,上海:上海書店。
    Birge, Bettine
    2002 Women, property, and Confucian reaction in Sung and Yan China (960-1368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Ebrey, Patricia
    2004 《內闈:宋代婚姻和婦女生活》,南京:江蘇人民,胡志宏譯本。
    論文
    王新湯
    1944 <贅婿制瑣話>,《女聲》卷2第10期,頁10-11。
    王曉清
    1990 <試論元代的贅婿婚制>,《史學月刊》第6期,頁29-33。
    朱鳳祥
    1998 <漫話贅婚>,《黃淮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卷14 第3期,頁65-67。
    李靜
    2001 <試析元雜劇中三種另類婚姻形態的文化意蘊>,《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學版)》卷21第1期,頁57-61。
    吳秀芳
    1999 <瑤族入贅婚略探>,《零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卷20第2期,頁87-89。
    邢鐵
    1996 <我國古代的贅婿繼產問題>,《民俗研究》第2期,頁58-60。
    易思平
    1996 <《詩經》遠古婚俗透視>,《深圳教育學院學報》卷1第1期,頁1-8。
    2003 <《詩經》中的贅婚和棄夫現象>,《廣西社會科學》第1期,頁122-124。
    金薇
    2000 <贅—從抵押到婚姻>,《咬文嚼字》11期,頁36-37。
    柏洪秀 李昌集
    2004 <元雜劇中的書生贅婿形象分析>,《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卷8第4期,頁51-55。
    柳立言
    1991 <淺談宋代婦女的守節與再嫁>,《新史學》卷2第4期,頁37-77。
    2001 <養兒防老—宋代的法律、家庭與社會>,收入《宋元時代的法律思想和社會》(台北:國立編譯館),頁331-372。
    1988 〈族譜與社會科學研究〉,《漢學研究》卷6 第2期 ,頁237-273。
    哈斯巴特爾
    1994 <蒙古語”女婿””媳婦””嫂”等稱謂詞探源>,《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頁42-47。
    洪師金富
    1992 <元代的收繼婚>,收入《中國近世社會文化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 279-314。
    2005 <《元典章》點校釋例>,《中國史研究》年第2期,頁113-118。
    徐適端
    2000 <試析元代婦女在法律中的地位>,《中國史研究》第4期,頁103-115。
    2003 <元代平民婦女婚姻生活考>,《宋遼金元史》第3期,頁73-77。
    陳寅恪
    1981 <談鶯鶯傳>,《元白詩箋證稿》,收入《陳寅恪先生文集(六)》,(台北:里仁),頁66-186。
    陳高華
    1990 <金元二代衍聖公>,收入《元史研究論稿》(北京:中華書局),頁328-345。
    1993 <元代的地方官學>,《元史論叢》第5輯,頁160-189 。
    陳弱水
    1997 <試探唐代婦女與本家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8本,第一分,頁167-247。
    陳娟娟
    2008 <從唐元士人境遇看張生形象的轉型-《鶯鶯傳》與《西廂記》之比較研究>,《藝術百家》第2期,頁146-148、134。
    盛義
    1991 <略論贅婚>,《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頁75-80。
    張濤
    1994 <中國古代的婚姻形式>,《歷史教學》第4期,頁3-6。

    張斐怡
    2001 <從判例看宋元時期法律對婚外情案件的處理>,《宋代法律與社會》(台北:東大),頁81-97。
    游惠遠
    2003 <元代犯姦罪試析>,《勤益學報》卷21第1期,頁347-375。
    黃燦
    1988 <試論秦漢的養子與贅婿>,《齊魯學刊》第1期,頁65、72-75。
    黃家信
    1999 <對田林蠻、農入贅婚的研究>,《廣西右江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期,頁46-49。
    2000 <桂西壯族入贅婚俗探因>,《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頁5-9。
    黃時鑑
    2001 <《大元通制》考辨>,收入《宋元時代的法律思想和社會》(台北:國立編譯館),頁37-62。
    黃純怡
    2002 <宋代戶絕之家的立嗣—以判例為主的探討>,《興大人文學報》第32期,頁711-729。
    塔娜
    1991 <試論《蒙古秘史》中的古代蒙古族婚姻形態>,《黑龍江民族叢刊》第3期,頁118-121。
    鄭師許
    1992 <漢唐時代四裔民族之婦女地位>,收錄於《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一輯(臺北:臺灣商務),頁70。
    蕭師啟慶
    1983 <元代的儒戶:儒士地位演進史的一章>,收入《元代史新探》(台北巿:新文豐),頁1-58。
    韓志遠
    2001 <元代婚姻制度述論>,《元代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頁268-288。
    劉曉
    2000 <元代收養制度>,《中國史研究》第3期,頁113-124。
    嚴晶
    2006 <贅婚的法律沿革>,《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頁549-550。

    顧頡剛遺著
    1982 <由”烝”、”報”等婚姻方式看社會制度的變遷(上)>,《文史》,第14輯(1982),頁1-29。
    1982 <由”烝”、”報”等婚姻方式看社會制度的變遷(下)>,《文史》,第15輯(1982),頁1-25。
    顧誠
    1999 <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跡考>,《歷史研究》第1期,頁66-85。
    1996 <《至正直記》的作者為孔克齊>,《元史論叢》第6輯,頁227-231。
    大島立子
    1990 <元朝の「女壻」について>,《史論》四三,頁76-90。
    川村康
    1992 <宋代贅婿小考>,收入《柳田節子先生古稀紀念:中國の傳統社會と家族》(東京:汲古書院),頁347-363。
    有高巖
    1936 <元代の婚姻に關すゐ法律の研究>,《東京文理科大學文科紀要》,卷10,頁1-76。
    Birge, Bettine
    1995 <元代的收繼婚與貞潔觀的復興>,柳立言譯,收入《中國近世社會文化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1),頁 387-428。
    Henry Serruys, C.I.C.M
    1975 The Remains of the Mongol Customs in the early Ming(中譯明初蒙古習俗的遺存),朱麗文譯,《食貨月刊復刊》,第五卷,第四期,頁27-48。
    Smith, Paul J.
    1998 Fear of Gynarchy in an Age of Chao: Kong Qi’s Reflections on Life in South China under Mongol Rule,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Vol.: 41, pp.1-95.
    工具書(依姓名筆畫簡繁排列,先兩岸學者,後日本學者)
    王德毅等編
    1979 《元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新文豐。
    李崇興等編
    1998 《元語言詞典》,上海:上海教育。

    洪師金富
    2003 《遼宋夏金元五朝日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
    陸峻嶺
    1984 《元人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趙振績編撰
    1984 《中國歷史圖說(九)遼金元》,台北︰世新出版社。
    蔣星煜等編
    1990 《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