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巧蓉
論文名稱: 遊戲融入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乘法概念學習成效之影響
指導教授: 蔡文煥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數學遊戲融入教學數學學習成就乘法
外文關鍵詞: the integrating mathematical games into teaching, mathematical learning achievement, multipli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探討以遊戲融入數學乘法單元教學,對於國小二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之影響。本研究採取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研究法,採立意取樣選取新北市某國小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實驗組和控制組各一班。實驗組廿三位學生接受十節課實驗處理,控制組廿五位學生則接受一般課程教學,未進行實驗處理。本實驗教學為期四週,共十節課。
    教學內容為國小二年級乘法單元課程。在進行教學實驗前施以前測,發現兩班在實驗前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因此兩組學生學習乘法的起點相當。經實驗教學後,探討兩組學生數學學習成就的改變,以了解「數學遊戲融入教學」的效果。主要的結果及發現:
    一、針對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單元,接受「數學遊戲融入教學」的學生和「一般數學教學」的學生在數學習成就上未達顯著差異。
    二、針對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單元,接受「數學遊戲融入教學」的學生和「一般數學教學」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中「概念性理解」表現上未達顯著差異。
    三、針對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單元,接受「數學遊戲融入教學」的學生和「一般數學教學」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中「程序性知識」表現上未達顯著差異。
    四、針對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單元,接受「數學遊戲融入教學」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中「解題」表現上高於「一般數學教學」的學生。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ng mathematical games into multiplication teaching o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second grade students.
    A 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experimental method was implemented for the research. From a group of second-grade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of Taipei City, the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23 students took a total of 10 lessons with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4 week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f 25 students took a series of general courses. Stud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In the pretest results,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Therefore, students in both groups had similar ability in multiplication. The posttest results wer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ng mathematical games into teaching.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
    1. After implementing games in teachin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2. After implementing games in teachin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 After implementing games in teachin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cedural Knowledge of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 After implementing games in teaching,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monstrated better ability in Problem Solving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遊戲理論基礎………………………………………………………………… 9 第二節 數學遊戲教學法……………………………………………………………… 16 第三節 乘法概念………………………………………………………………………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情境……………………………………………………………………… 4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8 第四節 實驗實施程序………………………………………………………………… 51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乘法單元成就測驗結果分析………………………………………………… 55 第二節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後測表現的比較分析………………………………… 5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5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97 二、外文文獻……………………………………………………………………… 100 附 錄 附錄一 乘法單元成就測驗前測………………………………………………… 101 附錄二 乘法單元成就測驗後測………………………………………………… 103 附錄三 數學遊戲活動設計表(一)~(十)………………………………………… 105 附錄四 家長授權同意書………………………………………………………… 117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克蒂(1998)。數學遊戲教學之效益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王奎婷(2004)。一位職前教師實施遊戲融入國小三年級分數教學之歷程與省思。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屏東市。
    王志仁(2007)。透過數學遊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進行整數除法單元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未出版,臺南市。
    王若甯(2006)。圖畫書融入數學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乘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臺北市。
    方永泉(2003)。從「遊戲」意義的轉折來反思當代遊戲文化的特徵及其引發的教育思考。教育研究集刊,63-92。
    田興蓉(2003)。數學遊戲對國一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江麗莉等譯(1997)。Joe L. Frost著。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臺北市:五南。
    李惠銘(2001)。不為九年一貫而九年一貫。光復教育雜誌(國中版),1,秋季號,23。
    李依純(2010)。數學遊戲融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面積學習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未出版,雲林縣。
    李俊仁(1992)。一位數乘法答題策略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臺北市:揚智。
    吳美雲等編(1978)。中國童玩專集。臺北市:漢聲。
    吳仁俊(1996)。兒童的乘法概念研究:一個三年級的個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吳志偉(2009)。遊戲融入「正負數加減運算」之補救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何明霞(2011)。資訊融入國小二年級乘法教學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碩士班,新竹市。
    沈桂珍(2011)。遊戲融入國小二年級乘法單元之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數學資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林嘉玲(2000)。數學遊戲融入建構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院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林羿姍(2006)。透過數學遊戲進行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加減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台南市。
    林碧珍、蔡寶桂、楊媖媖(2009)。整數乘法替代性教材教法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筱婷、黃敏晃主編(2000)。國小數學教材分析-整數的乘除運算。臺北縣: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邱秀蓮(2009)。數學史融入國小數學教學之實驗研究:以「二年級乘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數學資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施怡欣(2008)。繪本教學應用於國小二年級乘法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所,臺東市。
    孫聖和(1999)。遊戲理論及幽默感應用於設計教育之可行性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徐右任(2001)。跟原住民學童「玩」數學:一個探究數學遊戲與數學態度的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馬淑茵、黃家鳴(1997)。出小數學學習困難:一個教學輔導設計個案。數學教育,4,72-85。
    陳振堯(2007)。透過數學遊戲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進行因數單元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習教學碩士班,臺南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修訂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數學學習領域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陳淑琳(2002)。國小二年級學生乘法文字題解題歷程之研究-以屏東市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陳淑琳(2000)。談新課程對乘法基本教材的處理。屏師科學教育,12,14-22。
    陳怡君(2007)。遊戲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科乘法教學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臺南市。
    許美華(2000)。國小二年級學生正整數乘法問題解題活動類型之縱貫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許清陽(2001)。乘法除法迷思概念分析及其教學策略—以國小三年級數學科為例。教師之友,42(3),59-63。
    許扶堂(2007)。遊戲融入兒童課後數學學習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弱勢族群兒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張維忠(2006)。論述學遊戲。數學傳播,30卷4期,83-94。
    甯自強(1993)。單位量的變換(一)~正整數乘除法運思的啟蒙~。教師之友,34(1),27-34。
    甯自強(1994)。五個區分對數與計算教材設計的影響。八十三學年度國民小學新課程數學科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專輯(pp. 63-90)。臺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編印。
    黃毅英(1997)。邁向大眾數學的數學教育。臺北市:九章。
    黃幸美(2004)。兒童的數學問題解決思考。臺北市:心理。

    黃怡芳(2005)。國小學童二位數加減運算學習之數學遊戲設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高雄市。
    黃敏晃(1991)。文化與數學課程。科學教育月刊,144,10-12。
    莊穎昌(2008)。透過數學遊戲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進行體積單元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臺南市。
    潘慧玲(1995)。幼兒發展與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素幸(1994)。寓教學為遊戲—談遊戲教學的價值。學校體育雙月刊,4-6,40-41。
    鄭肇禎(1981)。智慧遊戲。臺北市:五洲。
    鄭怡慧(2009)。以創新教學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之行動研究-以乘法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市。
    葉盛昌(2003)。遊戲式數學遊戲教學模式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系教學碩士班,臺中市。
    賴炘棠(2002)。拉近生活距離 讓數學活起來。光復雜誌,3,65。
    賴勤薇(2010)。數學遊戲融入國中數學科函數單元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蔡芳婷(2006)。利用數學遊戲培養國小學童推理能力之研究----以火柴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臺南市。
    蔣治邦、謝堅、陳竹村、吳淑娟、林昭珍(2000)。國小數學教材分析-整數的乘除運算。臺北市: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蔣治邦(1997)。由表徵的觀點看格式的選擇。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49-65。臺北市:文芳。
    簡楚瑛(1993)。「遊戲之定義」理論與發展的文獻探討。新竹師院學報,6,105-133。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臺北市:五南。
    蘇振毅(2006)。透過數學遊戲教學進行國小三年級乘法單元之補救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習數學科教學碩士班,臺南市。

    二、外文文獻
    Aufshanaiter, V. S., & Prum, R., & Schwedes, H.(1984). Play and play orientation in physics education. Naturwissenschaften im Unterricht-P/C, 32, 258-263.
    Bell, F. H.(1978).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in Secondary School, Iowa: Wm, C. Brown Company.
    Carpenter, T. P., Fennema, E., Franke, M. L, Levi Linda , and Empson, S. B.(1999). Children’s mathematics : Cognitively Guided Instruction. Reston , VA :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 Inc.
    Clark, F. B., & Kamii, C. K.(1996).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icative thinking in children in grade 1-5,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7(1), 41-51.
    Girlie C. Delacruz, Gregory K. W. K. Chung, & Eva L. Baker.(2010). Validity Evidence for Games as Assessment Environments.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tudent Testing (CRESS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Hart, K.(Ed)(1981).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11-16.:London: John Murray.
    Hollis, L. Y. and Felder, B. D. (1982). Recreational mathematics for young children.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82, 71-75.
    Kamii, C., & Livingston, S. J.(1994). Young children continue to reinvent arithmetic—3rd grade : implications of Piaget’s theory. NewYork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Krulik, S. & Rudnick, J.A.(1983).Strategy game and problem solving-an Instructional pair whose time has come! . The Arithmetic Teacher, 83(12),p26-28.
    Keller, J. J.(1990).Strategy Games:Developing Positive Attitudes and Perseverance toward Problem Solving with Fourth Graders, Jan., Master’s Practicum Report, Nova University.
    National Assessment Governing Board (2002). Mathematics framework for the 2003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cess. National Assessment Governing Board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Mathematics(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Mathematics. Author.
    Rubin, K. H., Fein, G. G., & Vandenberg, B. (1983). Play. In P. H. Musse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4th ed.). (pp.695-774). New York: Wiley.
    Sutton-Smith, B.(1997). The ambiguity of play. Cambridge, MZ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