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彭玉丹 |
---|---|
論文名稱: |
想像作文之教學行動研究-以光明國小四年孝班為例 |
指導教授: | 黃陶陶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4 |
中文關鍵詞: | 想像作文 、想像作文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Imaginary Composi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一位國小老師在班上實施「想像作文之教學」的實踐性研究。
研究者發現培養學生個人語文能力為當務之亟,要為孩子的學習做長遠的規劃,嘗試將「想像作文」帶入四年級的寫作教學課程內,期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及提昇其寫作能力。
本研究是採行動研究法來進行,研究者身兼教學者的身分,以光明國小四年孝班學生共二十九人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一學期、每週二節課的教學實驗課程,本研究除前後測作文之外,共分五個單元,二個單元為創造式想像作文,三個單元為再造式想像作文。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結論:
一、「想像作文之寫作教學」對光明國小四年級學生在寫作題目方面能引發其興趣。
二、「想像作文之寫作教學」對光明國小四年級學生在發揮創意與想像力方面之寫作能力,有顯著的效果。
三、「想像作文之寫作教學」在國小四年級實施,具可行性,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想像作文」可做為寫作教材的新嘗試,
本想像作文之教學,實施於國小中年級,教師可依學生身心發展,設計適合國小低年級或高年級的「想像作文」,做為寫作教材的補充教材,以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This study is a praxis research accomplished by a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applying "imagination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her class. The researcher found that cultivating a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ies is the most urgent task at present. She tries to implement “imagination composition” in the teaching plans of writing curriculum for her fourth graders hoping to do a long-term planning for the students’ learning. She intends to develop a suitable teaching program for her class to arouse the students’ writ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ir writing skills.
This study applies an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er is also the teacher who teaches the subjects, twenty-nine students in total, conducting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plan in Grade Four Class Two, Guang-ming Elementary School. This study takes a whole semester with two teaching periods per week. There are five units totally with two units of creative imagination composition and three units of reproductive imagination composition, in addition to a pre-test and post-test composition.
Three key points of conclusion are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discussion in this study:
1.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of imagination composition" can be used to arouse the interest in writing for the fourth graders in Guang-ming Elementary School.
2. "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of imagination composition" can apparently increase the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in writing for fourth graders in Guang-ming Elementary School.
3. "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of imagination composition" is feasible to be applied in grade four. Imagination composition can be used as a new trial material for writing which is able to cultivate imagination abilities for students.
When the teaching of imagination composition is applied in the middle grades of a primary school, the teacher could plan the imagination composition suitable for lower or higher grader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and use it a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to inspir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一、專書
滕守堯、朱疆源(1988)。藝術與視知覺。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朱孟實(1981)。美學。台北:里仁書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6)。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孔祥標(2005)。作文教學創新與創新教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朱作仁(1991)。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智賢 、林崇德(1986):思維發展心理學。北京:北京出版社。
江洪春(2004)。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想像作文。青島:青島出版社。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何子樂(2003)。想像比知識重要。台北:群學出版社。
吳美枝、何禮恩 (2001)。行動研究: 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台北:濤石文化出版社。
李吉林(1996)。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璞珉(1996)。心理學與藝術。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杜淑貞(2001)。小學作文教學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沈堅、李山川編著(1988)。兒童教育心理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社版。
谷瑞勉(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建平(1911)。創意的寫作教室。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守為(2004)。兒童文學。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清山(1991)。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林惠雅(1990)。兒童行為觀察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周冠生(1994)。藝術創造心理學。重慶:重慶出版社。
金開誠(1992)。文藝心理學概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社版。
苗力田(1992)。亞里斯多德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社版。
韋志成(2001)。語文教學情境論。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
韋志成(2003)。語文教學思維論。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
韋志成(2004)。語文教學心理學。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袁浩、戴汝潛(1997)。小學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與實踐。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張春興(1997)。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玉成(1991)。開發腦中金礦的教學策略。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玉成(1999)。教師發問技巧。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玉成(2003)。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春興(200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復文出版社。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劉雨(1995)。寫作心理學。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1994)。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高雄:復文出版社。
陳幗眉(1995)。幼兒心理學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惠邦、李麗霞(2001)。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國彥(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光雄(1996)。教學理論。高雄。復文出版社。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葉聖陶(1996)。學會生存。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詹棟樑(1994)。兒童人類學-兒童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詹棟樑(2000)。兒童哲學。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國小戲劇創作課程之教學轉化。台北:師大書苑。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衛燦金(1997)。語文思維培育學。北京:北京出版社。
顏建新主編(1994)。寫作訓練教程。徐州:礦業大學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林志成(2007)。教育行動研究的迷思與省思。元智大學第二屆倫理與身體思維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54-70。
倪文錦(2006)。中國大陸國文課程改革的新趨勢。中國國文通訊,9(63)。
陳滿銘(2005)。讀寫原理-歸本於語文能力作探討國文天地,21(3),79-86。
張蕙慧(2001)。想像的本質及其在音樂審美活動中的效用探析。新竹師院學報,14,284-285。
黃桂林(2002)。重視想像作文誘發創造興趣。寧夏教育,12,29。
黃瑞田(2007)。情境作文教學新探 。聯合報出版社,231。
趙公正(2001)。語文表達作文能力訓訓練- 想像作文。中國語文,526,54。
三、學位論文
王娟(2001)。語文教學中學生想像力的培養。遼寧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遼寧。
吳湘靈(2004)。圖畫故事書在國小一年級國語文領域的應用。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施並宏(2005)。情境教學論在國小作文教學的實踐與省思-以竹北市光明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淑鈺(2004)。寫實性圖畫書與想像性圖畫書對大班幼兒想像力的影響。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未出版
曾瑞雲(2003):國小三年級實施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佩欣(2003)。創思寫作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寫作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國小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育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雅泰(1995)。國小三年級創造性作文教學實施歷程與結果之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