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玲 CHEN LING |
---|---|
論文名稱: |
社區環境地圖教學活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環境認知、環境敏感度和環境關心度影響之研究 The Effects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mapping teaching activities 0n The 4th Graders’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 |
指導教授: |
蘇宏仁
Su,Hungje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5 |
中文關鍵詞: | 社區環境地圖教學 、環境認知 、環境敏感度 、環境關心度 |
外文關鍵詞: |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Mapping,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Environmental Concer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社區環境地圖教學活動對學生環境認知、環境敏感度及環境關心度的影響。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控制組32人依照現有教材採「一般教學」方式教學;實驗組27人先進行社區環境地圖繪製教學,再依照現有教材融入「環境議題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遜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質性資料以教學計畫表 、教師省思札記、學生訪談、學習單、現場筆記、研究日誌等三角檢測方式蒐集資料。
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生的環境敏感度與環境關心度較高,但環境知識則仍有待加強。
二、學童的環境認知與環境敏感度、環境認知與環境關心度,兩者之間未達顯著相關;但是環境敏感度與環境關心度之間具有顯著關聯存在。
三、社區環境地圖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環境認知、環境敏感度及環境關心度的影響,只有在環境敏感度上有顯著提升效果。
四、學生畫作結果顯示:社區環境地圖教學對相對方位的教學有效,走路上學學生比越區就讀且搭公車上下學學生在社區環境地圖的繪製上較為仔細完整。
五、學生喜歡繪製社區環境地圖,並且認為是不困難的,認為可以幫助他們認識社區環境問題,有助察覺社區環境的改變。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mapping activities on students’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 The study adopte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32 students, receiving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sisted of 27 students, receiving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mapping teaching activities.The quantitative data were analyzed in several ways, which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the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OVA and ANCOVA.The triangula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collect qualitative data. Some document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er’s reflection notes, students’ interviews, learning sheets, field notes and research journals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Students’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but their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are high.
2.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nd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lso,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 However,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3. The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mapping teaching only has effect on 4th grades’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but not on their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or environmental concern
4. The results of students’ drawings: the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mapping has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of relative direction awareness. Students who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 drew more carefully and completely that related to environment than those who come from other districts and go to school by bus.
5. Students liked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mapping teaching and they didn’t
think it is difficult. They thought it can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of their own community, and be aware of the changes of it.
參 考 文 獻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涵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113-145。
王珮蓮、楊冠政總編輯。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師手冊(試用本)。教師環境教育研習資料。
王進龍(2005)。永續發展課程資料庫簡介。永續發展教育融入國民中小學課程資料庫說明會手冊。頁19。
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朱惠芳(2007)。環境教育融入課程設計面面觀。臺北縣96年度環境創意教學
工作坊研習活動研習手冊。
呂文雄(2005)。澎湖地區國小學生對環境問題認知與態度之調查分析。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明和(2002)。中部地區中學科學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之
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禎文(2003)。融入式環境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環境素養影響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聯經出版社。
吳永瑞(2002)。國民小學實施環境教育主題統整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阮俊榮(2006)。STS理念的環境議題融入課程對國小學童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明誠 (1998)。 以社區環境繪圖介入模式進行國小環境教育鄉土教學之研究。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滿(2000)。台灣探尋之旅。說給兒童的台灣歷史。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第6冊。
周義國(1997)。台北市高職工科應屆畢業生的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 儒(1993)。環境教育的規畫與設計。環境教育,16,17- 25。
徐永鑫(2004)。苗栗縣綠色學校高年級學生學童之環境敏感度、環境議題之事及環境行為表現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自然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國森(2002)。國小高年級學生與家長的環境認知、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影響變項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耿志華(1995)。台北縣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初探。國民教育,35期,頁32-36。
陸智蘭(2004)。批判思考在環境議題教學運用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教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育彰 (2005)。高屏地區國小學童環境經驗與環境價值觀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期,12-21。
張宛綺(2004)。七股溼地遊憩體驗與環境認知之研究-以國小學童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倩如(2004)。國小環境議題教學之行動研究--以STS教學模式為導向。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稚翎(2006)。專題式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之環境素養之影響之
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
張麗玲(2003)。兒童社區地圖繪製之探討。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
陳南宏(2003)。新竹縣國民中小學資源回收模式及資源回收成效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數理教育碩士班(自然組)。(未出版)
陳珮英 (2004)。國中學生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區國中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榮輝(2002)。從學童戶外情境偏好與環境議題關切探討環境教育之機會。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維芳(2001)。台灣環境保護團體角色與環境關懷傾向之研究。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麥清維(2003)。國小教師對九年 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議題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
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1998)。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台北。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曾富林(2001)。環境覺知教育之探究 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木龍 (1991)。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內容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88)。台灣地區國小,高中,大學學生環境意識之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俊霖(2005)。以社區地圖法分析環境風險態度建置過程:以核二廠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慧貞(2006)。應用STS理念教學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游雅如 (2001)。花蓮縣國小學生自然保育環境素養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冠政(1990)。環境價值教育的理論基礎。 環境教育季刊,8,3-14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楊冠政(1996)。環境課程編製理論與應用。教師環境教育研習資料。
董家宏(2002)。嘉義樹木園遊客對環境衝擊認知與經營管理策略態度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劉美玲(2002)。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教育議題教學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玲、王佩蓮(2003)。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教育議題教學之研究。環境教育學刊,第二期,93-122。
劉美慧(1998)。 議題中心教學法之理論與實際。花蓮師院學報,8, 173-200。
蔡孟宜(2000)。大學生環境認知、態度與行為相關研究-以逢甲大學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翊芳(2004)。假如農園大廈。台師大環教所化閱讀蓋亞第四期。
賴進貴(2005)。讓暑假作業跟暑假一樣有趣----社區地圖繪製。2008年9月22日,取自 http://w3.loxa.com.tw/tom116/wed/BL02-01.htm
賴進貴(1997)。從校門口出發。小牛頓,158,68-73,1997
賴銀海(2005)。桃竹苗地區綠色學校國小學生對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的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數理教育碩士班(自然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素秋(2004)。故事教材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以「自然生態保育」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雪瑞(2003)。從重要生命經驗探討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素養之建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羅聖心(2007)。「垃圾處理與綠色消費」教學活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環境素養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嚴春華(1990)。遊客及經營管理者對遊客不當行為態度之探討一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