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冠蕙
Kuan-Hui Wang
論文名稱: 寶山水庫營養鹽長期變動趨勢回顧及現況調查
The trend of long-term chang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for Bau-Shan Reservoir nutrients
指導教授: 江慧真 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7
中文關鍵詞: 寶山水庫水質營養鹽普養優養
外文關鍵詞: Bao Shan Reservoir, nutrients, water quality, Mesotrophic, Eutrophic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寶山水庫營養鹽長期變動趨勢回顧及現況調查

    摘要

    寶山水庫為新竹地區重要的水庫,其水源水質的維護顯得迫切及需要。本研究自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進行為期一年,每月一次的水質採樣及分析,測定水中物理因子及營養鹽含量。
    檢測結果顯示,寶山水庫水溫介於14.6∼32.2℃之間,溶氧介於0.3∼12.95
    mg/L之間,pH值介於6.97∼9.29之間,透明度介於1.31∼2.5m之間,總磷測值介於0.012∼0.105mg/L之間,氨氮測值介於0.012∼0.346mg/L之間,亞硝酸鹽氮測值介於0.0036∼0.0456mg/L之間,硝酸鹽氮測值介於0.5914∼3.286mg/L之間。由湖庫水溫、溶氧量、酸鹼度等的分層檢驗,顯示寶山水庫水質在92年2月、4月∼9月之物理因子垂直分佈呈現季節性循環分層變化,其他月份則呈現較均勻不分層狀態。寶山水庫水質中總磷、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等營養鹽之測值,較無明顯的季節性循環變化,天氣熱水溫高時,底水層的氮、磷含量大多比中水層、表水層高。水庫之氮、磷含量值介於普養與優養之間。


    The trend of long-term chang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for Bau-Shan Reservoir nutrients

    Abstract

    Bao-shan Reservoir is a important Reservoir for Hsinchu area, the maintenance of its water quality is rather urgent and necessary.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lasting one year from December 2002 to November 2003, sampling and analyzing the water quality once every month, detecting its abiotic factors and content of nutrients.

    According to detecting results,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Bao-shan Reservoir is between 14.6 ~ 32.2º C, dissolved oxygen value is between 0.3 ~ 12.95 mg/L; pH value 6.97 ~ 9.29; penetrability degree 1.31 ~ 2.5m; total phosphorous value 0.012 ~ 0.105 mg/L; ammonia value 0.012 ~ 0.346mg/L; nitrite value 0.0036 ~ 0.0456 mg/L, and nitrate value 0.5914 ~ 3.286 mg/L. The stratified monitoring of the water temperature, the amount of Dissolved Oxygen, and pH value in February, April~September in 2003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biotic factor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asonal circulation stratified changes. While the monitoring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biotic factors in another months showed there were average but non-stratified changes. The detecting value of Total Phosphorus in water, Ammonia, Nitrite, Nitrate of Bao-Shan Reservoir showed that there were less obvious seasonal changes. However, it was found that when it was hot and the water was warmer, most Nitrogen, Phospate in Hypolimnion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Metalimnion and Epilimnion.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ate it contains, Bao-Shan Reservoir is catergorized between a reservoir of Mesotrophic and Eutrophic

    目 錄 壹、緒論 01 貳、材料與方法 07 一、採樣地點及時間 07 二、採樣方法 08 三、環境物理因子之檢測方法 08 四、營養鹽之檢測方法 09 參、結果 11 一、寶山水庫環境物理因子之變化分析 11 1.寶山水庫水位之月別變化 2.寶山水庫各採樣點氣溫之月別變化 3.寶山水庫各採樣點水溫之月別變化分析 4.寶山水庫各採樣點溶氧量之月別變化分析 5.寶山水庫各採樣點氫離子濃度指數之月別變化分析 6.寶山水庫各採樣點透明度之月別變化分析 二、寶山水庫營養鹽含量之變化分析 14 1.寶山水庫各採樣點總磷含量之月別變化分析 2.寶山水庫各採樣點氨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分析 3.寶山水庫各採樣點亞硝酸鹽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分析 4.寶山水庫各採樣點硝酸鹽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分析 Ⅲ 肆、討論 19 一、環境物理因子變化之探討 19 1.寶山水庫水溫變化探討 2.寶山水庫溶氧量變化探討 3.寶山水庫氫離子濃度指數變化探討 4.寶山水庫透明度變化探討 二、營養鹽濃度變化之探討 24 1.寶山水庫總磷含量變化探討 2.寶山水庫氮鹽含量變化探討 三、寶山水庫與瑞豐大橋營養鹽濃度之比較探討 27 伍、結論 29 陸、參考文獻 31 一、中文部分 31 二、英文部分 33 表 目 錄Ⅳ 表一 寶山水庫水位之變化 34 表二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氣溫之月別變化 34 表三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不同深度之水溫月別變化 35 表三∼A.碧湖吊橋不同深度之水溫月別變化 表三∼B.寶湖吊橋不同深度之水溫月別變化 表三∼C.取水口不同深度之水溫月別變化 表三∼D.寶山水庫平均氣溫及各採樣點不同深度平均水溫之月別變化 表四 寶山水庫各測站水溫、溶氧量、pH值、透明度和月別變異數分析·36 表四∼A.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測站之水溫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四∼B.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測站之溶氧量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四∼C.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測站之pH值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四∼D.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測站之透明度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五 寶山水庫各採樣深度之水溫、溶氧量、pH值和月別變異數分析…·37 表五∼A.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水溫採樣深度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五∼B.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溶氧量採樣深度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五∼C.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pH值採樣深度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六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不同深度溶氧濃度之月別變化……………………38 表六∼A.碧湖吊橋不同深度DO濃度之月別變化 表六∼B.寶湖吊橋不同深度DO濃度之月別變化 表六∼C.取水口不同深度DO濃度之月別變化 表七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各層平均之溶氧濃度38 Ⅴ 表八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各層pH值之月別變化 39 表八∼A.碧湖吊橋不同深度pH值之月別變化 表八∼B.寶湖吊橋不同深度pH值之月別變化 表八∼C.取水口不同深度pH值之月別變化 表九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各層平均pH值之月別變化 40 表十 寶山水庫各採樣之透明度 40 表十一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各層總磷(TP)之月別變化 41 表十一∼A.碧湖吊橋各層總磷(TP)之月別變化 表十一∼B.寶湖吊橋各層總磷(TP)之月別變化 表十一∼C.取水口各層總磷(TP)之月別變化 表十二 寶山水庫各測站總磷、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和月別 變異數分析42 表十二∼A.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測站之總磷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十二∼B.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測站之氨氮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十二∼C.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測站之亞硝酸鹽氮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十二∼D.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測站之硝酸鹽氮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十三 寶山水庫各採樣深度總磷、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和月別 變異數分析 43 表十三∼A.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採樣深度總磷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十三∼B.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採樣深度氨氮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十三∼C.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採樣深度亞硝酸鹽氮和月別變異數分析 表十三∼D.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寶山水庫各採樣深度硝酸鹽氮和月別變異數分析Ⅵ 表十四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各層氨氮之月別變化 44 表十四∼A.碧湖吊橋各層氨氮之月別變化 表十四∼B.寶湖吊橋各層氨氮之月別變化 表十四∼C.取水口各層氨氮之月別變化 表十五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各層亞硝酸鹽氮之月別變化 45 表十五∼A.碧湖吊橋各層亞硝酸鹽氮之月別變化 表十五∼B.寶湖吊橋各層亞硝酸鹽氮之月別變化 表十五∼C.取水口各層亞硝酸鹽氮之月別變化 表十六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各層硝酸鹽氮之月別變化 46 表十六∼A.碧湖吊橋各層硝酸鹽氮之月別變化 表十六∼B.寶湖吊橋各層硝酸鹽氮之月別變化 表十六∼C.取水口各層硝酸鹽氮之月別變化 表十七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水中藻類數量分布統計表 47 表十七∼A.碧湖吊橋採樣點水中藻類數量分布統計表 表十七∼B.寶湖吊橋採樣點水中藻類數量分布統計表 表十七∼C.取水口採樣點水中藻類數量分布統計表 表十八 寶山水庫不同測站間浮游植物密度月別變化 48 表十九 OECD 單一參數判定優養化之標準 48 表二十 寶山水庫與瑞豐大橋總磷、氨氮、亞硝酸鹽氮及硝酸鹽氮之比較·49 表二十∼A.寶山水庫與瑞豐大橋總磷測值之比較 表二十∼B.寶山水庫與瑞豐大橋氨氮測值之比較 表二十∼C.寶山水庫與瑞豐大橋亞硝酸鹽氮測值之比較 表二十∼D.寶山水庫與瑞豐大橋硝酸鹽氮測值之比較 圖 目 錄Ⅶ 圖一 寶山水庫位置圖50 圖二 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於寶山水庫設三個採樣點 圖三 寶山水庫水位之變化圖 52 圖四 寶山水庫平均氣溫之月別變化圖 52 圖五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不同深度之水溫月別變化圖 53 圖五∼A.碧湖吊橋各層水溫之月別變化圖 圖五∼B.寶湖吊橋各層水溫之月別變化圖 圖五∼C.取水口各層水溫之月別變化圖 圖六∼A 寶山水庫平均氣溫及各採樣點不同深度平均水溫變化比較圖54 圖六∼B 寶山水庫採樣點各層平均溶氧濃度之月別變化圖54 圖七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不同深度之溶氧月別變化圖 55 圖七∼A.碧湖吊橋各層DO濃度之月別變化圖 圖七∼B.寶湖吊橋各層DO濃度之月別變化圖 圖七∼C.取水口各層DO濃度之月別變化圖 圖八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各層pH值之月別變化圖 56 圖八∼A.碧湖吊橋不同深度pH值之月別變化圖 圖八∼B.寶湖吊橋不同深度pH值之月別變化圖 圖八∼C.取水口不同深度pH值之月別變化圖 圖九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不同深度平均pH值之月別變化圖 57 Ⅷ 圖十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透明度之月別變化圖57 圖十一 寶山水庫各採樣點各層總磷(TP)值之月別變化圖 58 圖十一∼A.碧湖吊橋各層總磷(TP)值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一∼B.寶湖吊橋各層總磷(TP)值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一∼C.取水口各層總磷(TP)值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二 寶山水庫採樣點各層氨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59 圖十二∼A.碧湖吊橋各層氨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二∼B.寶湖吊橋各層氨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二∼C.取水口各層氨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三 寶山水庫採樣點各層亞硝酸鹽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60 圖十三∼A.碧湖吊橋各層亞硝酸鹽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三∼B.寶湖吊橋各層亞硝酸鹽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三∼C.取水口各層亞硝酸鹽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四 寶山水庫採樣點各層硝酸鹽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61 圖十四∼A.碧湖吊橋各層硝酸鹽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四∼B.寶湖吊橋各層硝酸鹽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四∼C.取水口各層硝酸鹽氮含量之月別變化圖 圖十五 寶山水庫水溫之長期變動趨勢圖 62 圖十六 寶山水庫各層水溫與溶氧關係圖 62 圖十七 寶山水庫溶氧與水溫之長期變動趨勢圖 63 圖十八 寶山水庫各層pH值與水溫關係圖 63 圖十九 寶山水庫pH值與水溫之長期變動趨勢圖 64 Ⅸ 圖二十 寶山水庫透明度與水溫之長期變動趨勢圖 64 圖二十一 寶山水庫總磷含量之長期變動趨勢圖 65 圖二十二 寶山水庫氨氮含量之長期變動趨勢圖 65 圖二十三 寶山水庫亞硝酸鹽氮含量之長期變動趨勢圖 66 圖二十四 寶山水庫硝酸鹽氮含量之長期變動趨勢圖 66 圖二十五 寶山水庫與瑞豐大橋總磷含量之比較圖 67 圖二十六 寶山水庫與瑞豐大橋亞硝酸鹽氮含量之比較圖 67 圖二十七 寶山水庫與瑞豐大橋硝酸鹽氮含量之比較圖 67 圖二十八 寶山水庫與瑞豐大橋氨氮含量之比較圖 67

    陸、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江弘斌, 1988. 烏山頭水庫水質與浮游生物之調查研究. 自來水會刊雜誌, 台中. 27:21-34頁.
    江漢全, 1999. 水質分析.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499頁.
    汪靜明, 1992. 河川生態保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台北. 186頁.
    吳宗榮、蔡基湧, 1976. 水及廢水分析. 復文書局. 台南. 125-137
    林幸助、黃俊翰, 2000. 湖泊優養化及生態監測. 金門雙鯉湖生態監測研討資料. 27-35.
    施正峰、洪如江、王塗發、黃書禮、蔡義本、王鑫、邱文彥、鄭先祐、林曜松、趙榮台、郭清江、陳正平、王國英、歐陽嶠暉、施信民, 2004. 迎戰全球化、台灣向前走―生態環保. 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台灣心會, 台北.317頁.
    姜善鑫, 1991. 台灣的水庫與水資源. 科學月刊. 22(4):250-258
    徐學文、鄭文伯、游庶海、曾如玲、莊慶芳, 1990. 寶山水庫污染調查與水質研究. 聯合學報. 12: 279-294.
    徐寶琛, 1998. 湖泊生態與湖泊植物. 科學月刊. 29(3): 203-211.
    孫嘉福、楊英賢、蔡瀛逸、劉明昭、賴文淙譯, 1996. 環境化學. 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台北. 510頁.
    孫常榮、陳慶和、王宇傑、鄧民有、黃富昌、邱英嘉, 2000. 水質分析及實驗. 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台北. 384頁.
    張錦松、余光昌、賴雪瑞、林健榮、孫嘉福、何先聰, 1998. 曾文水庫水質污染與浮游生物季節性演變之研究. 嘉南藥理學院技術學刊. 13(1):140-145.
    陳玉峯, 1996. 生態台灣. 晨星出版社, 台中. 267頁.
    陳昌佑, 2000. 水質分析實驗及參考手冊. 文京圖書有限公司, 台北. 330頁.
    陳從和, 1985. 湖泊的優養. 台水月刊, 2:9-17.
    陳鎮東、王冰潔, 1997. 台灣的湖泊與水庫. 渤海堂文化公司, 台北. 504頁.
    陳鎮東、王冰潔, 1998. 台灣的湖泊與水庫. 科學月刊. 29(3): 186-194.
    曾四恭、吳先琪、李慧梅, 1997. 環境污染及防治. 明文書局, 台北. 282頁.
    經濟部水利處, 2001. 台灣水之源. 台澎金馬水庫壩堰簡介. 經濟部水利處. 台中. 358頁.
    蔡政賢, 1993. 多目標非點源污染總量管制策略分析:以寶山水庫的總磷管制為案例. 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新竹. 103頁.
    鄧绍助, 2004. 寶山水庫浮游植物生物量季節變化之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新竹. 60頁.
    雷祖強、鄭克聲, 1999. 德基水庫水質營養狀況判別指標. 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報. 台北. 45(4):61-72.
    劉志仁、譚元康、陳世裕、王美雪、陳湘宜、楊明德、吳素慧、胡思聰、方萬東、曹雅修、胡通哲, 1992. 湖泊水庫水質改善及優氧化評估法之建立與調查.EPA-81-E3G1-09-0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委託. 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執行. 267頁.
    劉靜宜、汪永璞、彭安、徐瑞薇、周定, 1991. 環境工程學. 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253頁.
    蕭榮超、張嬉麗、林幸美, 1980. 蘭潭水庫水質與植物性浮游生物的探討. 自來水會刊雜誌, 台中. 25:60-95頁.
    環境保護署網站, 2004. 九十一年水庫年報.
    譚義績, 1998. 永續發展導論.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台北. 353頁.
    寶山水庫管理站, 2004. 寶山水庫簡介, 寶山水庫管理站, 新竹. 2頁.

    二、英文部分

    Bernhardt, H., 1980.Gereral Impacts of Eutrophication on Potable Water Preparation, Restoration of Lakes and Inland Water. USEPA, Washington D.C. Rept. Epa-400/5-81-010.
    Campbell, R. 1977. Microbial Ecology,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xford,
    pp. 1-8.
    Coleman, J.R., B. Coleman, 1981. tuorganic carbon accumlation and photosynthesis in a blue-green alga as a function of external pH. plant physiol. 67:917-21.
    Goldman, C.R. and Horne, A.J., Limnology, 1983. Mcgraw-Hill Book Compang. 118.
    Robert, Edward Lee, 1980. Phyc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2.
    Ruane, R.J. and Byung Ro Kim, 1979, Dissolved oxygen in streams and Reservoirs Jour. Water Poll. Control Fed., 52: 1463-1471.
    Sabater, S., J. Armengol, E. Comas, and F. Sabater, 2000. Algae biomass in disturbed Atlantic river: water Quality relationship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63: 185-195.
    Sawyer, C.N., 1966. Basic Concepts of Eutrophication, J.W, 737.
    Watson, V.J. and O.L. Loucks and J. Mitchell, N.L. Clesceri, 1979. Impact of Development on Watershed Hydrologic and Nutrient Budgets. Jour. Water Poll. Control Fed. 51:2876-2885.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