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欣怡
Chen Shin-Yi
論文名稱: 縣市政府社會工作人員角色壓力、工作倦怠及社會支持之相關性研究
A correlational study of role stress, burnout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social workers in government.
指導教授: 鄭淵全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3
中文關鍵詞: 社會工作人員角色壓力工作倦怠社會支持
外文關鍵詞: social worker, role stress, burnout, social support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旨是要瞭解縣市政府社會工作人員在助人工作上的角色壓力、工作倦怠以及社會支持的情形,並期能達成以下之研究目的:
    一、瞭解社會工作人員在工作上所感受的角色壓力、工作倦怠及社會支持情形。
    二、探討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壓力對工作倦怠的影響。
    三、探討社會工作人員的社會支持對角色壓力及工作倦怠的影響。
    四、探討社會工作人員的社會支持對角色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間的緩衝效果。
    本研究應用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調查的對象為服務於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以及苗栗縣政府社會處之社會工作人員,共發出187份研究問卷,回收問卷為173份,有效回收率為91.44%。回收問卷以SPSS12.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並以平均數、標準差、因素分析、cronbach’s α係數信度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以驗證假設。本研究之主要結果如下:
    一、社會工作人員知覺角色壓力的情形為中上程度。
    二、社會工作人員知覺工作倦怠的情形為中下程度。
    三、社會工作人員感受獲得社會支持情形為中上程度。
    四、社會工作人員的角色壓力與工作倦怠呈正向影響關係,社會支持與工作倦怠、角色壓力呈負向影響關係。
    五、社會工作人員的社會支持對角色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間沒有緩衝效果。
    關鍵字:社會工作人員、角色壓力、工作倦怠、社會支持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stress, burnout and social support of the social workers in government . More specifically, the four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role stress, burnout and social support of the social workers.
    2.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role stress on the social worker’s burnout.
    3.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social worker’s role stress and burnout.
    4.To explore the buffering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social worker’s role stress and burnout.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the research methods. Social workers in Taoyuan county government, Hsinchu county government, Hsinchu city government and county government in Miaoli were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After 187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173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from the recipients. The response rate was 91.44%. The survey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SPSS12.0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one-way ANOVA, t–test, cronbach’s α, reliability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hypotheses.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The level of the social worker’s role stress was above the average.
    2.The level of the social worker’s burnout was under the average.
    3.The level of the social worker’s social support was above the average.
    4.Role stress of the social worker's could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burnout, and the social worker's social support could have a nagetive impact on their burnout and role stress.
    5.The social worker’s social support didn’t buffer the influence of role stress on bournout.
    Key word: social worker, role stress, burnout, social support.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社會工作與社會工作人員的意涵…………………………….9 第二節 角色的概念與角色壓力的探討...……………………………13 第三節 工作倦怠的意義、症狀與測量……………………………...29 第四節 社會支持的意義、內涵及效果……………………………...38 第五節 角色壓力、工作倦怠及社會支持之關聯性探討...………….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59 第二節 研究變項定義………………………………………………61 第三節 研究工具...……………………………………………………65 第四節 研究對象..…………………………………………………….85 第五節 資料處理……………………………………….…………..…91 第四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93 第一節 各研究變項之特性分析………………………………..……93 第二節 樣本特性在各變項上之差異分析…….……………………107 第三節 研究變項間相關性分析……………………………….….125 第四節 研究變項之影響性分析與探討………………..………...135 第五節 社會支持的緩衝效果探討………………………………..1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9 第一節 結論………………………………………………………….159 第二節 建議………………………………………………………….163 參考文獻………………..................................….......………….…......167 附  錄………...........…..................................….......………….….179 附錄一 縣市政府社會工作員角色壓力、工作倦怠及社會支持相關研 究調查問卷(初稿)………………………………................179 附錄二 Sources of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s...…………………183

    壹、中文部份
    尤正廷(2006)。刑事警察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南區、東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行(2000a)。角色理論。載於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頁119)。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王行(2000b)。角色衝突。載於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頁220)。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王卓聖(2004)。臺灣與香港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比較分析。臺大社工學刊,9,頁137-182。
    王秋絨(1982)。角色壓力的意義及其研究模式。社區發展,18,頁69-76。
    王春源、錢淑芬(1995)。對角色性格差異、角色壓力、工作投入與滿意度之關聯研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4(1),頁121-185。
    毛筱艷、梁應平(2003)。文化對於基層員工工作負荷過重、角色衝突、角色模糊與工作倦怠之影響研究。交大商管學報,8(1),頁55-78。
    王嬋媚(2004)。高中職轉型為綜合高中組織變革、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倦怠─以社會支持為干擾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麗淳(1999)。角色壓力影響情緒耗竭之過程探討。中正大學企管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白秀雄(2000)。社會工作。載於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頁264-265)。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江亮演、曾華源、田麗珠(1995)。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2006)。Stephen P. Robbins。組織行為學(十一版)。台北市:華泰。
    李和健(2007)。工作限制、家庭責任與職家衝突之關聯以社會支持為調節因子。國立中央大學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李增祿(1995)。社會工作概論(增訂二版)。台北市:巨流。
    呂靜淑(2006)。破繭而出?少年服務中心社工人員的角色期待、角色壓力與調適歷程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寶靜(2000)。專業倦怠。見載於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頁511)。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呂寶靜主編(2002)。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台北市:巨流。
    周月清(2002)。臺灣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危機與轉機-社工教育與實務的省思。社區發展,99,頁90-125。
    周玟琪、葉琇姍、林萬億(譯)(1995)。Malcolm Stuart Payne著。當代社會工作理論:批判的導論。台北市:五南。
    邱文彬(2001)。(綜論)社會支持因應效果的回顧與展望。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4),頁311-330。
    邱國銘(2001)。銀行行員的壓力源、工作倦怠與工作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奕銘(1998)。工作倦怠階段理論在組織管理上之應用。載於銓敘部(主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二輯(頁213-231)。台北市:詮敘部。
    林瑞雅(2006)。人際壓力源、尋求社會支持、工作倦怠、及員工工作態度之關係:中介歷程之探討。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萬億(2002)。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台北市:五南。
    林錦清(2002)。組織焦慮影響員工角色結構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林麗秋(2002)。臨床護理學教師角色壓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雪真(2002)。國立大學人事人員角色知覺、角色壓力與壓力反應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金善興(1998)。影響社會工作員工作倦怠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社會福利機構與醫院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中宜(2003)。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倫理決策過程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胡慧嫈(譯)(1997)。Kathleen McInnis-Dittrich著。整合社會福利政策與社會工作實務。台北:揚智。
    施貞仰(譯)(1994)。Ernest J . McCormick & Daniel Ilgen著。工業組織心理學。台北市:揚智。
    施惠文(2005)。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政府員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侯望倫(1984)。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組織氣候、角色特性、人格特質與壓力症狀的關係。管理評論,3(3),頁38-46。
    翁志成、簡俊成(2002)。角色壓力、情緒耗竭、憂鬱傾向與工作態度關係之研究-以主計人員為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頁25-64。
    翁淑卿(1995)。督導行為取向與社會工作者職業倦怠感關係之研究-以台灣省縣市政府社會工作員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徐嘉宏(2001)。領導方式、角色壓力及社會支持與百貨公司專櫃人員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震、林萬億(2000)。當代社會工作(二版)。台北市:五南。
    郭生玉(1987)。教師工作心厭與背景因素關係之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20,頁37-54。
    郭生玉(1995)。教師工作壓力對工作心厭的影響。測驗與輔導,130,頁2664-2665。
    郭為藩(1971)。角色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3,頁15-43。
    陸光(1988)。社會工作在各國發展情形及受重視程度-兼論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化。載於李欽勇(主編),現代化社會工作專業制度論文集(頁25-34)。台北市:內政部社會司。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19-51。
    陸洛、李惠美、謝天渝(2005)。牙醫師職業壓力與身心健康及職業倦怠之關係:以高雄巿牙醫師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5,59-80。
    陳立興、任金剛(2001)。電腦電話整合系統(CTI)的導入對客服代表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之影響—以泛亞電信客服部Call Center為例。2001年科技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213-223。
    陳昭帆(2006)。社工員陪同性侵害被害人報案偵訊過程專業角色與功能發揮之探究–以高雄市為例。高雄市: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陳鈞卿(2005)。牙醫助理的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及職業倦怠相關因素之探討-以高高屏澎為例。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筱明(2003)。臨床護理教師的角色、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寶芳(1983)。社會工作員的工作疲乏、工作滿意與工作意願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保惠(2008)。臺灣北區醫事放射師工作壓力、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以社會支持為調節變項。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淑昀(2007)。台北市中等學校特教教師角色壓力、情緒智能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媜夙(1999)。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投入之關聯性研究-以資訊從業人員為例。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基督教服務通訊(2002)。社會工作的國際定義。2008年12月4日,取自http://www.hkcs.org/cnews/c221/c221_13.htm
    陶蕃瀛(1991)。論專業之社會條件:兼談台灣社會工作之專業化。當代社會工作學刊,創刊號,頁1-16。
    單小琳(1990)。教師的社會支持及其相關素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頁123-154。
    張秀玉(2001)。早期療育服務社會工作者角色功能之探討。社區發展,95,頁296-311。
    張怡芬(2001)。台北市少年外展社會工作實務模式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張英陣、彭淑華、鄭麗珍(譯)(1998)。Charles Zastrow著。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台北市:紅葉。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重訂一版)。台北市:東華。
    張紉、林萬億、王永慈(2003)。世界各國社會工作專制度之比較及國內社工人力需求、運用、困境因應之調查評估研究。台北市: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內政部委託報告,計畫編號:092-00AU6301001-003)。
    張曉春(1983a)。專業人員工作疲乏研究模式-以社會工作人員為例(上)。思與言,21(1),頁60-80。
    張曉春(1983b)。專業人員工作疲乏研究模式-以社會工作人員為例(下)。
    思與言,21(2),頁179-201。
    曾華源、李自強主編(2004)(第六版)。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理論與技巧。台北市:紅葉。
    曾華源(2007)。建構服務品質為導向的台灣社會工作專業制度。社區發展,120,頁107-114。
    馮怡菁(2000)。社會工作者在精神醫療團體之角色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馮鎮城(2003)。高職轉型為綜合高中其職業類科教師角色壓力與調適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源協(1999)。社會工作管理。台北市:揚智。
    黃臺生(2001)。工作倦怠相關論述。載於張潤書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新世紀的行政理論與實務:張潤書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頁290-328)。台北市:三民。
    黃寶園、林世華(2007)。人格特質與社會支持對壓力反應歷程影響之研究:結合統合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二計量方法。教育心理學報,39(2),頁263-294。
    萬育維(2001a)。社會工作的緣起與發展。載於萬育維編著,社會工作概論:理論與實務(頁1-22)。台北市:雙葉。
    萬育維(2001b)。社會工作與貧窮問題。載於萬育維編著,社會工作概論:理論與實務(頁341-372)。台北市:雙葉。
    董秀珍(2002)。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溫金豐、崔來意(2001)。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工作-家庭衝突、工作倦怠及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社會支持的效應。管理評論,20(4),頁65-91。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97)。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市:東華。
    楊惠貞(2000)。影響資管學生學習焦崩及電腦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楊蓓(1988a)。各領域社會工作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4(2),頁85-101。
    楊蓓(1988b)。台灣地區縣市政府社會工作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中國社會學刊,12,頁69-107。
    趙美齡、陳瑞麟(譯)(2003)。L.Mcshane,Mary Ann Von Glinow著。組織行為。台北市:學富文化。
    榮泰生(1998)。組織行為學。台北市:五南。
    廖榮利(1991)。社會工作管理。台北市:三民。
    廖榮利(2000)。助人專業 Helping Proessions。載於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頁222)。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歐素雯(2004)。文化局行政人員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淑慧(1987)。助人工作者職業倦怠量表之編制與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蕙雯(1998)。高雄市兒童保護社會工作人員工作疲乏之探討。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潘富仁(2003)。督導行為、角色壓力及任務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高高屏地區醫院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麗珍(2008)。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力推估之研究。台北市: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內政部補助研究)。
    謝秀芬(2003)。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技巧。台北市:雙葉。
    謝茉莉(1989)。工作角色壓力、性格特質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以助人專業者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玉雲(2007)。主管支持對情緒耗竭之影響-探討情緒智力、角色壓力之干擾效果。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藍采風、廖榮利(1998)。組織行為學。台北市:三民。
    藍豔柔(2004)。醫務社會工作者之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蘇守謙(2000)。資訊人員職業焦崩與離職決策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蘇麗瓊(2000)。科層體制中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發表於「八十年度臺閩地區社會工作(督導)員聯誼暨研習活動」。內政部主辦,高雄市政府承辦。


    貳、英文部份
    Baker, R. (1976). The multirole practitioner in generic orientation to social work practic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6, 327-352.
    Carver, C., Scheier, M., & Weintraub, J. (1989). Assessing coping strategies: A Theoretically based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2), 267-283.
    Cassel, J. (1976).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o host resist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04, 107-123.
    Chris, L., Robert, K., & Lesley, C. (2002). Social work, stress and burnout:A review.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11(3), 255-265.
    Cobb, S. (1976).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8, 300-314.
    Collins, C. (2008). Statutory social workers: stress, job satisfaction, coping ,social support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8, 1173–1193.
    Etzion, D. (1984). Moderating effect of support on the stress-burnout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4), 615-622.
    Fisher, C.D., & Gitelson, R. (1983). A Meta-Analysis of the Correlates of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2), 320-333.
    Freudenberge, H. J. (1974).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3, 159-165.
    Freudenberge, H. J. (1975). The Staff burn-out syndrome in alternative institutions. Psychotherapy: Thero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2(1), 73-82.
    Ganster, C. D., Fusilier, R. M., & Mayes, T.B. (1986).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Experience of Stress at Work.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1), 102-110.
    Haddad, A. (1998). Sources of social support among school counselors in Jorda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burnout.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unseling, 20, 113-121.
    Harday, M. E., & Conway, M. E. (1978). Role theory : Perspective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 Corfts.
    Harrison, W.D. (1980). Role strain and burnout in child-protective service worker. Social Service Review, 54(1), 31-44.
    Harrison, S. N. (1983). The sources of teacher burnout among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of Mississippi.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Himle, D. P., & Jayaratne, S. (1991). Buffering effects of four social support types on burnout among social workers. Social Work Research & Abstracts, 27, 22-27.
    House, J. S. (1981).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Johnson, J., & Sarson, I. G. (1978). Life stres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as a moderator variab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22, 205-208.
    Kahn, R. L., Wolfe, D. M., Quinn, R. P., Snoke, J. D., & Rosenthal, R. A. (1964). 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y in role conflict and role ambiguity. New York: John Wiley.
    Kahill, S. (1988). Symptoms of professional burnout: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 Canadian Psychology, 29(3), 284-297.
    Kee , J. A., Don, J., & Hunt, P. (2002). Burnout and social support in rural mental health counselors. http://www.marshall.edu/jrcp/sp2002/Kee.htm
    Kim, S. W., Price, J. L., Mueller, C. W., & Watson, T. W. (1996). The determinants of career intent among physicians at a U.S. Air Force hospital. Human Relations, 49(7), 947-976.
    Koeske, G. F., & Koeske, R. D. (1989). Work load and burnout: Can social support and perceived accomplishment help? Social Work, 34(3), 243-248.
    Liaw, G-F., Cheng , M-J., & Wang, Y-S. (2005). A study of negative affectivity influenc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support, stress of role and job burnout.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5(4), 55-180.
    Maslach, C., & Jackson, S. E. (1981).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ournou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 2, 99-113.
    Maslach, C., & Jackson, S. E. (1984). Burnout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In S. Oskamp(E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Annual, 5, Beverly Hill, CA: Sage.
    Pines, A., & Aronson, E. (1981). Burnout: Form Tedium to Personal Growth. New York: Free Press.
    Poulin, J., & Walter, C. (1993a). Burnout in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Social Work, 38, 305-310.
    Poulin, J., & Walter, C. (1993b). Social worker burnout: A longitudinal study. Social Work Research & Abstracts, 29, 5-11.
    Procidano, M. & Heller, K. (1983). Measure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rom friends and from family: Three validation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1(1), 1-24.
    Rizzo, R. J., House, J. R., & Lirtzman, I. S. (1970).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5(2), 150-163.
    Sales,S. M. (1969). Organizational role as a risk factor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4, 325-336.
    Sarason, I,. & Sarson, B. (1983). Assessing social support: The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1), 127-139.
    Shumaker, S. A., & Brownell, A. (1984). Toward a theory of social support: Closing conceptual gap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40, 11-36.
    Söderfeldt, M., Söderfeldt, B,. & Warg, L-E. (1995). Burnout in Social Work. Social Work, 40, 638-646.
    Thoits, P. A. (1986). Social support as an assistanc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4(4), 416-423.
    Um, M.-Y., & Harrison, D. (1998). Role stressors, burnout, mediators, and job satisfaction: A stress-strain-outcome model and an empirical test. Social Work Research, 22, 100-115.
    Y׀LDR׀M. İ . (2008). Rlationships between burnout, sources of social support and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6(5), 603-616.
    Zastrow, C. (1984).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Burn-Out.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14, 141-155.
    Zimet, G., Dahlem, S, Zimet, C. & Farley, G. (1988). The 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52(1), 30-41.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