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佳紋 |
---|---|
論文名稱: |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國中組直笛合奏指定曲分析探討(2001-2010) |
指導教授: | 楊佈光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1 |
中文關鍵詞: | 直笛合奏 、指定曲 、直笛 、音樂比賽 |
外文關鍵詞: | recorder ensemble, appointed repertoire, recorder, music competi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民國九十至九十九學年度之「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國中組直笛合奏指定曲為研究對象,探究近十年來指定曲選材之方向,並分析樂曲內容。本研究發現如下:
壹、指定曲目的選材方向
一、指定曲的數量趨於固定,以三首為主。
二、指定曲三年內兩首樂曲重複出現,顯示選曲未有制度性規定。
三、指定曲選曲之類別未有制度性規定,每學年度樂曲選擇並無中式樂曲與西洋樂曲兼具之。
四、指定曲固定有(SATB)與(SAT)合奏編制,且以四聲部合奏為主。
貳、指定曲內容分析
一、聲部數與樂曲編制以四聲部之高音笛(S)、中音笛(A)、次中音笛(T)、低音笛(B)配置較多。
二、樂曲速度快慢皆有且樂曲長度長短不一。
三、調號多為一個升降以內與拍號多為2/4、3/4及4/4之樂曲。
四、各聲部音域範圍皆在可演奏之適當範圍內。
五、樂曲形式大多為二段式與三段式。
六、編曲技巧以和聲式合奏為主,對位式為輔。
七、主題旋律大多分布在高音笛(S)聲部。
關鍵詞:直笛合奏、指定曲、直笛、音樂比賽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oosing directions of the appointed repertoire and to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the songs which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Competitions from 2001 to 2010.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choosing directions of the appointed repertoire are as follows:
1. The amount of the appointed repertoire is tending to be stable, and most of the time the amount is three.
2. The appointed repertoire appears repeatedly in three years, and it shows that there are no institutional rules on choosing the songs.
3. There are no institutional rules on choosing the types of the appointed repertoire. Besides, there’s no need that Chinese songs and foreign songs both appear at the same time when choosing the annual songs.
4. There are SATB and SAT ensemble establishment in the appointed repertoire constantly, and four voices part ensemble are the main ensemble.
Second, the contents of the appointed repertoire are analyzed as follows:
1. Among the numbers of the voice part and the songs establishment, the four voices part disposes more in the soprano recorder, the alto recorder, the tenor recorder and the bass recorder.
2. The speed of the songs includes both fast speed and slow speed, and the length of songs is different.
3. Most of the key signatures are during one rise and one fall, and most of the time signatures are two four time, three four time, and four four time.
4. The ranges of each voice part are all in the playable range.
5. Most of the song types are Binary Form and Trinary Form.
6.The mainly selected skills of composition are harmonic ensemble, followed by counterpoint ensemble.
7. The theme melodies are disposed mainly in the voice part of soprano recorder.
Key Words: recorder ensemble, appointed repertoire, recorder, music competition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伍鴻沂(2002)。音樂教學研究。載於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頁463-483)。臺北縣:桂冠文化。
吳明宗(2000)。木笛100問。臺南市:小神笛。
吳明宗(2000)。木笛的故事。臺南市:小神笛。
李哲洋(譯)(1997)。菅原明朗著。樂器圖解(頁226)。臺北市:全音樂譜。
沈信ㄧ(譯)(1976)。Nettl B著。民族音樂的理論與方法(Theory and Method in Ethnomusicology)(頁229-236)。臺北市:書評書目。
孟筱敏(譯) (1997)。Decorde N.著。樂器(頁40-41)。臺北市:三民書局。
林勝儀(譯)(1999)。新訂標準音樂辭典。臺北市:美樂。
姚世澤(1997)。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頁4)。臺北市:師大書苑。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40)。臺北市:五南。
康謳主編(1980)。大陸音樂辭典。臺北:大陸書店。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音樂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音樂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陳軍(譯)(1997)。Ben-Tovim A,&Boyd D.著。發覺兒童音樂潛能-如何選擇樂器(頁3)。臺北市:世界文物。
董子嘉(譯)(2003)。Spanhove B著。完美的合奏(The finishing touch of ensemble playing)。桃園市:山河企業。
筱梅(譯)(1995)。Martin H.著。木笛吹奏者手冊。臺北市:世界文物。
臺灣省教育廳(1989)。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社會教育篇(頁77)。臺中:臺灣省教育廳。
蔡曄琳(編著)(2005)。木笛小百科。臺北市:世界文物。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頁72-74)。高雄市:復文。
鄭世文(譯) (1993)。Wollitz K.著。木笛實用手冊(頁2)。臺北市:世界文物。
二、論文
會議論文
吳博明(1999)。樂器在國民小學音樂科各項教學的應用。載於「邁向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之藝術:合唱與合奏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82),臺北市。
學位論文
王玉娟(2005)。以評分規程實施同儕互評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直笛演奏教學學習成效之影響。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尤秋雅(2009)。以打擊樂器加入直笛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三重高中國中部為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古志騰(2005)。伴奏音樂光碟輔助直笛練習對兒童音樂學習的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秀玲(2009)。國小直笛團指導教師專業素養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榮華(2007)。台灣高音直笛教材之內容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孟貞(2009)。國小音樂教師在直笛教學與認知之現況調查-以台北縣、市直笛教師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明峰(2007)。資訊融入音樂教學對直笛吹奏之效益。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昭賢(2004)。國小三年級直笛吹奏教學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教所音樂教育科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秋芳(2008)。一位直笛團指導者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舜文(1992)。國中直笛教學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宋雨倫(2008)。學習檔案運用於國民小學直笛團隊訓練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欣怡(2009)。桃竹苗地區國小直笛合奏團組訓現況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琴娟(2003) 。遊戲化直笛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生直笛學習興趣、直笛成就及音樂成就之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沈敬惠(2003)。國中直笛合奏團組訓參賽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虹慧(2009)。台中縣國小直笛合奏團組訓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倩君(2007)。「直笛融入音樂教學」對國中生音樂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杏莉(2006)。高屏地區國小直笛合奏團組訓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佳怡(2007)。鈴木教學技巧應用於國中直笛教學策略之研究─以鈴木直笛教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宜玫(2006)。國中直笛教學實施合作學習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姿君(2010)。無所不在的直笛演奏學習之研究與實作。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桂妃(2009)。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直笛教學評量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融樺(2006)。台中市國小四年級學童直笛學習興趣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千智(2003)。高屏地區國民小學音樂教師直笛教學認知與實施現況之研究。屏東師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高可芸(2007)。國小直笛團和管樂團組訓之比較研究(桃園縣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涂琦屏(2007)。國民小學直笛合奏比賽指定曲分析探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康馨如(2002)。以直笛作為音樂教學之工具-國小四年級教室裡的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文君(2007)。Moodle網路學習平台線上音樂課程發展之研究-以「直笛E學園」之建置與教學應用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倚芳(2010)。合作學習運用於五年級直笛二部合奏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碧芳(2006)。國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直笛教材內容分析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芳禎(2005)。資訊科技融入直笛教學對不同學習型態的國小三年級學童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許家琪(2007)。遊戲式直笛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直笛吹奏技巧與合奏能力影響之探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育姿(2007)。直笛教師林鎧陳之研究-論其實務知識、團隊領導及專業發展。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芳萍(2007)。教師直笛合奏團之組訓與未來發展之研究----以新竹縣教師直笛合奏團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涵婷(2010)。中音直笛數位教材之教學輔助功能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龍慶(2008)。資訊協同直笛教學與一般直笛教學之比較研究-以國小三年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曾筱薇(2006)。論直笛移入台灣音樂教育體系後的發展與適應—以中壢地
區。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心鐸(2007)。運用高音直笛教學提升高職智能障礙學生音感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世豐(2009)。混成學習與資訊融入模式對於國小學童直笛學習成效和態度之影響。立德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界錫(2009)。國民小學高音直笛初級教材之設計發展。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詩涵(2008)。台北縣國小四年級學童直笛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靖雯(2009)。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直笛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豑嫻(2011)。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直笛學習困難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楊文碩(2004)。器樂教學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音感及節奏能力-以直笛為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楊淑茹(2002)。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國中音樂直笛教學自製教具之實徵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晢暐(2007)。運用奧福音樂教學理念於國小直笛團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麗雪(2004)。運用電腦輔助直笛合奏教學之實徵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萬怡君(2007)。新竹地區國小直笛合奏團組訓實施現況與相關問題之探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廖幸薇(2009)。運用遊戲化策略提升國中學生直笛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怡君(2007)。評分規準於國中直笛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姿惠(2009)。直笛教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節奏學習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束未(2009)。澎湖地區國民小學音樂教師直笛教學認知與實踐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鄭雅方(2009)。資訊科技應用於直笛教學輔助系統之建置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賴玉雲(2009)。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直笛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姮潔(2011)。教師參與直笛團動機、學習歷程與教學應用之探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藍儷(2009)。奧福教學理念在國小四年級直笛教學之應用~以直笛曲調創作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柏全(2006)。雲林縣國民小學直笛教學現況調查與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魏寳驥(2011)。臺北地區國中音樂教師中音直笛教學專業素養與教學策略運用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惠芬(2007)。教師參與直笛團對國小直笛教學之推展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蘇貞夙(2006)。直笛教學對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節奏表現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三、期刊
王維潔(1986)。如何選購直笛。音樂與音響,162,124-126。
吳淑娟(1997)。高音直笛教材之分析研究。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8,236-248。
吳舜文(1991)。一般學校音樂課程中的直笛教學。中等教育,42(6),83-91。
吳榮桂(1986)。直笛教材教法研究-兼談本省現有直笛教材分析。音樂教育, 3,17-28。
吳榮桂(1990)。台灣省第一屆直笛比賽紀實。音樂教育,17,26-35。
林淑芬(1986)。直笛教學的推展與音樂教育。音樂教育,3,29-32。
林淑芬(2005)。直笛音樂教育在台灣之引進與發展,教師之友,46(4),64-72。
林靜姿(1997)。火車來了ㄉㄨㄉㄨㄉㄨ-國小四年級直笛聽音創作教學。國教之友,49(3),29-34。
林鎧陳(1987)。直笛的合奏教學。音樂教育,4,6-14。
林鎧陳(1989)。以直笛輔助的音樂遊戲教學設計1。音樂教育,12,22-28。
林鎧陳(1989)。以直笛輔助的音樂遊戲教學設計2。音樂教育,13,14-28。
林鎧陳(1990)。以直笛輔助的音樂遊戲教學設計3。音樂教育,17,22-26。
邱家麟(1985)。國民小學直笛教學之探討。國教輔導,25(1),8-10。
邱家麟(1989)。樸質無偽的音色魅力:淺談直笛及其教育功能。師友月刊,266,46-48。
姚世澤(1997)。現代音樂教育的新哲學觀。音樂研究學報,6,19-30。
音樂教育季刊編輯部(1990)。全省首屆直笛比賽。音樂教育,16,15-16。
徐鵬博(1999)。樂器教室--直笛。唱片音響購買指南,74,62-64。
張碧蓮(1987)。推動直笛教育的手:陳忠秀與台中勵學會。音樂教育,4, 37-39。
張穎鶯(1998)。高年級直笛教學之研究。北縣國教輔導,7,58-60。
許雲卿(1989)。中日音樂教學之比較研究(頁142)。臺北市:全音樂譜。
陳育姿(2010)。以實務知識觀論直笛教-林鎧陳老師之個案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0,41-69。
陳國泮(1988)。中音直笛替代指法的探討。音樂教育,9,28-39。
陳惠齡(1989)。悅耳動聽的直笛。父母親月刊,51,15-18。
陳樹熙(1997)。讓比賽發揮正面的作用吧!從台灣區音樂比賽談起。表演藝術,54,34-36。
楊文碩(2003)。直笛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國教天地,152,92-98。
楊文碩(2004)。柯大宜教學法在直笛教學上的應用。國教之友,55(2), 32-35。
楊文碩(2004)。落實直笛教學的多元評量。國教天地,155,81-87。
楊文碩(2004)。器樂教學的美感經驗-以直笛教學為例。研習資訊,21(1),20-28
趙光華(2000)。多出來的四堂音樂課-師徒相承的直笛社團經營。國教之聲,33(3),7-11。
趙景惠(1986)。直笛教學的推展與音樂教育。音樂教育,3,29-32。
劉禾寰(2009)。以直笛教學輔助國小學童音樂表現能力之探討-相關文獻之回顧與分析。美學與視覺藝術學報,1,16-31。
諶世芬(1997)。卡爾.奧福[Carl Orff]教學法在直笛團教學上的應用。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8,215-235。
賴瀅如(1999)。直笛教學三部曲。師友月刊,388,78-81。
錢萬輝(1989)。兒童樂隊常用樂器的認識-直笛篇。國教天地,80,23-27。
謝苑玫(2002)。國小四年級直笛教學評量的設計與實施。臺南師院學報,35, 389-412。
四、網路資料
Recorder木笛音情點滴。2011年5月14日,取自http://blog.yam.com/recorderplayers/article/25720241
十月笛場。2011年5月14日,取自http://61.59.200.127/recorder/index.php
南投縣草屯鎮_虎山國小直笛團。2011年5月14日,取自http://ms2.wsnpSntcTedu.tw/recorder/recorder.htm
苗栗縣政府。飛揚笛聲在校園網路報名系統,2011年1月10日,取自http://recorder.cweSmlc.edu.tw/defaulTaspx
音聲樂與直笛情。2011年5月14日,取自http://www.hceBedu.tw/lkc/
高雄市教師木笛團。2011年5月14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khtrecorder
國民教育社群網。92年課程綱要。2010年9月3日,取自http://140.117.12.91/9CC2/9cc_92.php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10)。「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目的與沿革。2010年7月25日,取自http://music.ner.gov.tw/SEH/history/history.htm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10)。「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實施要點。2010年7月25日,取自http://music.ner.gov.tw/SEH/history/list_all.asp
教育部。藝術政策白皮書。2010年8月23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9/94.12藝術教育白皮書.pdf
教育部。藝術教育法法規載於藝術教育法(1997)。2010年8月23日,取自http://3d.nioerar.edu.tw/2d/art/law/law_0101.asp
福爾摩莎木笛四重奏。2011年5月14日,取自http://163.23.118.193/frq/
臺北縣雙和區教師直笛團。2011年5月14日,取自http://www.tspeStpc.edu.tw/~bimi1/teacherrecorder/index.htm
貳、西文部份
專書
Hunt,E.(1977).The recorder and its music(2nd ed.).London:Ernst Eulenbrug Ltd.
Linde,H.M.(1974).The recorder player’s handbook.(J.C.Handen,TranS). Melville,New York:Schott Music Corporation.(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2)
O’Kelly,E.(1990).The recorder toda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eter,H.(1958).The recorder its traditions and its taskS (SGodman,TranS).Berlin:Robert Lienau(Origianl work published1953)
Spanhove,B(2000).The finishing touch of ensemble playing.Peer,Belgium Alamire.
Thomson,J.M.(1995).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recorder.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網路資料
Amsterdam Loeki Stardust Quartet。2011年6月1日,取自http://www.loekistardusTnl/ALSQ_GB/Home.html
Dan Laurin。2011年6月1日,取自http://www.danlaurin.com/
Ensemble Dreiklang Berlin。2011年6月1日,取自http://www.dreiklang-berlin.de/
Flanders Recorder Quartet。2011年6月1日,取自http://www.flanders-recorder-quarteTbe/
Michala Petri。2011年6月1日,取自http://www.michalapetri.com/
Recorder Home Page。2011年6月1日,取自http://www.recorderhomepage.net/composerShtml#IndexH
Recorder Music。2011年6月1日,取自http://www.geocities.jp/loverecder/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