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忠記 |
---|---|
論文名稱: |
桃園縣國民小學訓導人員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陳鸞鳳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2 |
中文關鍵詞: | 桃園縣國民小學 、國小訓導人員 、工作壓力 、自覺身心健康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the staffs of Student Affairs Divis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job stress, perceived well-be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民小學訓導人員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差異,進而瞭解其相關情形,俾供教育人員及教育行政機關之參考。
本研究以普查方式針對桃園縣國民小學訓導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輔以訪談。並根據所得資料,以SPSS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採用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最後,依據訪談及問卷調查之結果分析,歸納出主要發現,輔以文獻資料探討,進行綜合討論後作成以下結論:
ㄧ、桃園縣國民小學訓導人員工作壓力感受屬中等程度,以「工作負荷」層面感受程度最高,「人際關係」層面最低。
二、桃園縣國民小學訓導人員自覺身心健康感受屬中低程度,以「身體不適」層面感受程度最高,「憂慮反應」層面最低。
三、不同性別、學校規模與學校所在的桃園縣國民小學訓導人員,在整體工作壓力達到顯著差異。男性國小訓導人員高於國小女性訓導人員;學校規模在「48班以上」之訓導人員在高於學校規模在「12班以下」;學校所在地在「市」之訓導人員在高於學校所在地在「鄉、鎮」訓導人員。
四、不同背景變項桃園縣國民小學訓導人員,在整體自覺身心健康的知覺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五、桃園縣國民小學訓導人員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整體與各層面大部份具有中度之正相關。
六、桃園縣國民小學訓導人員的工作壓力感受對自覺身心健康整體與各分層面有預測力。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有關的教育人員及教育行政機關參考。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job stress and perceived well-being of the staffs of Student Affairs Divis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also compared differences across background variabl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and authorities concerned.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the staffs of Student Affairs Division in Taoyuan’s elementary schools. Questionnaire w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data collection, and interview was the secondary. Data were analyzed on SPSS using methods including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main findings from survey and interview we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literature to obtai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The staffs of Student Affairs Division in Taoyuan’s elementary schools perceived an intermediate level of job stress. For them, the stress from “work load” was the highest, while that from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was the lowest.
2.Generally, the staffs perceived an intermediate-low level of well-being. Among the various sub-dimensions of well-being, “illnesses” ranked top, and “reaction to anxiety” ranked bottom.
3.The staffs’ job str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by gender, school size, and school location. Specifically, male staffs perceived higher job stress than female staffs; staffs working in schools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48 classes” had higher job stress than those working in schools consisting of “less than 12 classes”; staffs working in schools located in “a city” also reported higher job stress than those working in schools located in “a township”.
4.The staffs’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well-being were not significant across background variables.
5.Job stress and perceived well-being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both overall and across sub-dimensions, to a moderate degree.
6.The staffs’ perception of job stress was a predictor for overall and each dimension of perceived well-being.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study also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ors and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內政部戶政司網站(2012)。各縣市土地面積人口密度。台北市:內政部。2012年5月7日,取自:http://www.ris.gov.tw/342#item6
王以仁、陳芳玲和林本喬(2005)。教師心理衛生。台北市:心理。
王淑蓉(2009)。台北縣市國小教師生活壓力、復原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欽洲(2006)。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史璦溱(2008)。國中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安奇(2005)。婦科門診個別諮詢介入對更年期婦女之更年期症狀困擾、健康行為及自覺健康狀況成效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欣霓(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智慧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沈東翰(2010)。國小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自覺健康狀況相關之研究-以基隆市為例。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健康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沈揚恩(2006)。體驗教育專業化程度對參與者健康的影響。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李文詮(1991)。內外控、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身心健康間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坤崇(1998)。教師身心健康量表編製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5(2),135-148。
李淑瓊(1985)。自述性之健康測量。中華民國公共衛生學會雜誌,4,19-25。
李勝彰(2003)。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退休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何厚杰(2007)。台南縣國民小學訓導人員的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呂正芳(2010)。台中市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呂政圭(2010)。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大學商業教育學系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杜昌霖(2005)。行政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主任暨組長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萬福(2005)。我國學校體育的現況與未來的課題。學校體育,15(4),88-102。
吳錦松(2009)。以平衡計分卡觀點探討國民小學訓導處組織績效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聰增(2006)。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憲銘(2006)。南投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台中市。
宋禮彰(2002)。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家鈺(2009)。桃園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貴福(1998)。認識健康體能。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翠芸(2008)。馬祖地區國中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麗珍(2008)。高雄縣國民小學主任人格特質、知覺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組織文化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周元璋(2003)。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壓力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金蘭(2011)。高雄市國小級任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邱兆宏(2004)。壓力與健康:整合分析與模式驗證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從益(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義烜 (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洪文章(2005)。國民小學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玉珊(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紀翠玲(2002)。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制握信念、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桃園縣政府主計處。土地與人口數。桃園縣。2012年5月7日,取自: http://www.tycg.gov.tw/files/013/05eachcity_20.pdf
教育部(1998)。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教育部八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台(87)訓(三)字第87091640號函頒。
張玨(1987)。大專聯考壓力症候群之探討。公共衛生,6(3),43-53。
張春興(1995)。普通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明輝 (2008)。台南縣市國民小學訓導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美鳳(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郁芬(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麗琪(2000)。國中與高中學校氣氛、導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耀騰、陳興一(2003)。運動與健康人生。蘭陽學報,2,299-303。
郭文雄(2011)。屏東縣國民中學訓導人員工作壓力、組織氣氛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郭生玉(1995)。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工作心厭的影響。測驗與輔導,130,2664-2666。
郭美琦(2010)。國民小學訓導處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私立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陳志豪(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兼任意願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未出版,台北市。
陳永儀(2006)。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台北市:時報文化。
陳秀卿(2000)。從契合理論來探討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職業倦怠之關係。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恒山(2002)。國民中學總務人員工作內容認知及工作困擾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美芬(2000)。女子監獄員工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及自覺健康狀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陳映雪(1994)。校園精神疾病之防治。中華精神醫學,8(3),135-136。
陳素惠(2005)。教師工作壓力探討。諮商與輔導,229,28-34。
陳鏡如譯(2003)。Paul Sky 著。放下壓力。台北市:檢書堂。
莊淑灣(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19-51。
陸洛、陳艷菁、許嘉和、李季樺、吳紅鑾、施建彬(1994)。職業壓力指標之探討-以台灣國營企業員工為例。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3,47-72。
許文耀(1999)。身心健康量表編製計劃。聯安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委託之研究計劃,未出版。
許昭雅(2011)。青少年生活壓力、休閒需求與自覺健康狀況關係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教育基本法(1999)。
教育部統計處網站(2012)。縣市別學生數(80~100 學年度)。台北市:教育部。2012年5月7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student.xls
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2006)。
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瀞瑤(2004)。醫學中心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奕清(1997)。體適能與全人健康,載於方進隆等(主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32-43,教育部。
黃庭郁(2007年5月4日)。醫師:壓力確實會讓人崩潰。中國時報。第二版。
黃淑月(2009)。南投縣國民小學兼行政主管教師工作壓力及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黃雅文、姜逸群(2005)。健康促進與健康行為。國民教育,45(5),8-23。
黃惠惠(2002)。情緖與壓力管理。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游恆山譯(2002)。K. T. Strongman著。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的透視(The psychology of emotion: theories of emotion in perspective)。台北:五南。
彭鳳美(2001)。民眾生活型態、醫療資源利用與健康狀況之探討-以新竹科學園區員工為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玫秀(2011)。基隆市國小教師情緒智慧、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葉龍源(1998)。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淑麗(2003)。國民中學學校氣氛、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身心健康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楊雅雲(2005)。台北市國小學童自覺健康狀況與運動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體育研究所,台北市。
楊景惠(2011)。桃園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董和銳(2005)。台灣老年人口自評健康與功能障礙情形的轉變。身心障礙研究,3(2),72-87。
廖文武(1991)。兒童與感覺統合。台北市:心理。
劉瑞祥(2010)。台中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潘正德(1985)。壓力管理﹙ 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 by Greenberg, J. S. ﹚。台北市:心理。
蔣強、錢海紅(2005)。我到底怎麼了? :自我身心健康管理。台北市:生智文化。
鄭青青(2004)。探討都會型獨居老人接受社區服務自覺健康與生活品質。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未出版,台北市。
賴威岑 (2005)。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心理幸福特質之探討:與其他職業的比較,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 159-195.
盧雅萍(2006)。高雄市國小級任教師運動參與行為、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文全(2000)。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謝佳容(1999)。社區精神分裂病患主要照顧者人格堅毅性與其健康狀況相關性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琇玲(199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與其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戴智慧(1985)。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意、生理健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台北市:幼獅文化。
蕭仁釗、林耀盛、鄭逸如譯(1997)。健康心理學。台北市:桂冠。
蘇國興(2003)。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英文部份
Beatty,C. A.(1996). The stress of managerial and professional women : Is the price too high? Journal of Oranizational Behavior,17,233-251.
Beehr, T. A., & Newman, J. 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31, 665-669.
Benchmark. Ivancevich & Matteson(1980).Occupational stress,strain and coping across thelife span.Jou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7, 98-108.
Dubos,R.(1965).Mirage of health:Utopias,progress and biological change.New York:Harper.
Dunham, R. B. (1984). Organisational behaviour, New York: Irwin Press.
Downie, R.S., Tannahill, C., & Tannahill, A.(1996). Health promotion: Model and value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wles, L. & Simnett, I. (1985 ). Promoting health: A practical guide to health education Chichester and New York: Wiley.
Fillenbaum,G G(1979). Social context and self-assessments of health among the elderly.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0(1),45-51.
Gmelch, Walter H. (1988).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veStress: Causes, Reactions, Respons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6(2), 134-140
Greenberg, G. & Baron, R.A.(1997),Behavior in organization(6th ed.).Englewood Cliffs, New York: Prentice-Hall.
Greenberg, J. S. (1996). 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 Dubuque, IA: Wm. C. Brown & Benchmark.
Kyiacou, C. & Sutcliffe. (1978).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 Educational Studies, 4, 4-6.
Martin, T. N. & Schermerhorn, J. R Jr.( 1983), Work and Nowork Influence on Health:A Research Agenda Using Inability to Leave as A Critical Variabl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pp650-659.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Harper & Row: New York.
Matteson, M. T., & Ivancevich J. M. (1999).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 Hill.
Moracco,J.C. & McFadden, H. (1982),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61,549-552.
Munt, V.(2004). The awful truth: A microhistory of teacher stress atWestwood Hig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5(5),577-591.
Parsons,T.(1951).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Co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yan, R. S., & Travis, J. W.(1981).The Wellness Workbook. Berkeley, CA: Ten Speed Press.
Selye, H.(1956).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McGraw-Hill.
Selye, H. (1983). “The Stress Concep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Stress Research. (Ed. By Cooper C.L.) United Kingdom: John Wiley.
Smith, J.A. (1981). The idea of health: A philosoph ical inquiry.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3, 43-50.
Tellenback, S., Brenner,S., D., & Lo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WHO.(1948). What is the WHO definition of health? Preamble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trieved June 6th,2010,from http://www.who.int/suggestions/faq/en/index.html
Winstead-Fry, P. (1980). The scientific method and its impact on holistic health. Advanc es in Nursing Science, 2, 1-7.